疫情的時空表達:清華向帆課題組可視化呈現疫情信息

2020-12-25 清華大學新聞網

疫情的時空表達:清華向帆課題組可視化呈現疫情信息

記者 李晨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之後,與疫情相關的信息迅速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疫情的變化趨勢是怎樣?疫情的主戰場在哪裡?哪個地區感染人數經歷猛烈地增長?

疫情往往具有時間性、空間性的特點,如何直觀再現傳染病的時空模式,了解疾病和地區之間的關聯性,不僅是醫學研究關注的問題,也是公眾亟待了解的信息。

「疫情信息傳播領域面臨著重大挑戰,每個人都在嘗試理解複雜的疫情,我們希望讓公眾願意看、看得懂,才能使他們安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向帆帶領其課題組的同學們運用數據可視化技術,開發了精準、及時向公眾傳達疫情信息的移動終端平臺(http://zeelab.cn/WuhanCircleGraph/)。

移動端數據可視化界面

數據可視化是傳播複雜信息最有力的手段,視覺藝術在其中會對公眾的信息認知產生重要影響。1月24日以來,向帆課題組以多種可視化方式向大眾呈現和傳播疫情數據信息。除了第一時間了解全國各省市新冠肺炎患者的增量、總數外,公眾還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對相關信息進行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的對比,進而提升自身對信息的認知度、理解度和解釋度。

向帆認為,流行病的時間和空間因素可以幫助人們認清疫情趨勢。通過整合數位技術、藝術設計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力量,人們能看到實時的、發展中的疫情動態,降低公眾的焦慮和恐慌,樹立起協力抗「疫」的決心。

時間維度: 流圖可視化設計

2月15日湖北省之外的疫情流圖

疫情流圖可視化設計的形式,是一個從左向右發展的時間結構。每個省的當日確診病例數量是一條曲線,每條曲線的垂直高度隨同當日國家發布的數據變化。曲線的外輪廓高低起伏的狀態可以清晰地呈現出新增病例數量的變化,並突出那些疫情嚴重的地區。

每日流圖的生成、發布和討論,逐漸成為一種開放數據、動態傳播和公共參與的實驗,讓更多人願意閱讀數據、理解數據。可視化設計在參與人文研究時,它本身的領域將會被拓展。隨著每日數據的注入,流圖的形式本身已經超出了靜態表達時間的實踐功能,流動的力量正驅動著我們看向疫情的終點。

空間維度:交互的圈層圖可視化

2月15日疫情圈層圖

實時、交互的圈層圖反映了各地疫情的相對程度,每一個省的城市,都集合在一個圓圈裡。每一個城市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總量定義著圓圈的大小,它們緊緊地被省級圓圈包裹著,被中國和世界包圍著。每個城市的位置,根據容器圖的算法,按照空間面積自動分配。公眾可以通過拉動時間條回溯疫情變化過程,點擊地名、省名和國家名稱詳解每日疫情的變化程度。

當人們談及一個「地方」,不僅僅表述著空間位置,而且包含著情感因素。離開人們熟悉的地理地圖,圈層圖直接將城市顯現出來:每一個地名都是讓人牽掛的家園。在不久的未來,隨著各地病例的減少、清零,公眾在這裡將見證各地疫情的消失,在面向未來的視野中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念。

向帆課題組通過與騰訊新聞合作,將官方每日發布的數據按小時更新,讓人們能夠在手機端以直觀、易懂的方式理解疫情數據。截至2月15日,這個可視化平臺的訪問量已有30,000多人次,相關內容在騰訊新聞的瀏覽量達153萬人次。

目前,向帆課題組仍然在爭分奪秒地進行平臺的優化和迭代,為了開發出運轉更為穩定的程序,設計出效果更為直觀的界面而努力。可視化信息平臺在滿足公眾信息需求的同時,為大眾傳媒提供了疫情數據可視化的設計參照,也為國際可視化設計研究社區貢獻了新的研究經驗。

面對疫情,為公眾提供可靠、可理解的信息是每一個研究者的初心。在可視化的信息傳播中,時間條的右端,必將成為這場疫情的終點,讓我們在回溯中一起見證疫情的消亡。

項目創作者:向帆 朱舜山 任祚承
王瑞 馬菡璐 房曦桐
姜慎微  張君竹

素材提供:向帆課題組

編輯:李晨暉

審核:戚天雷

相關焦點

  • 帆軟企業級報表產品FineReport疫情快速部署版出爐,免費開放!
    雖然各行各業都眾志成城,但疫情仍呈現擴散態勢,這對企業的復工無疑是巨大挑戰。可以預見在較長時間內,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員工安全是任何企業都需重視的問題。  帆軟也希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特針對此次疫情的防控推出助力抗疫—快速部署版以供所有企業使用。
  • 「新冠肺炎」疫情傳播中的信息呈現與媒體表現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 信息呈現 媒體表現 慢直播距離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衛健委首次在官網向社會公布肺炎疫情已一月有餘,回顧這一個月,本文發現「新型肺炎」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經歷了自媒體披露為主的「信息呈現」階段和疫情信息公開後多元角逐的媒體表現階段。
  • 盤點數款疫情數據可視化工具,袋鼠雲硬核戰「疫」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步調一致,匯聚起了戰「疫」硬核力量,其間大數據作用在疫情宣傳、疫情防控、資源調配、復工復產等方面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數據可視化,作為公眾議題大數據的一種有效表現形式,更是滿足了用戶對疫情情況、資訊信息、醫療信息等方面的獲取。通過甄選,我們選出了以下幾款疫情數據可視化的代表作進行對比和分析。
  • 對比3家平臺,我總結了疫情數據可視化的8點經驗
    所以我們需要在數據之中挖掘一些重要的價值信息,並以一個可觀的方式呈現。而「重要」的定義是十分明顯的,核心數據、用戶感興趣、有決策意義,都可稱之為重要。1.2 動因根據馬斯洛五層次需求理論,那麼數據可視化在其中屬於什麼層次的需求?
  • 會員單位丨時空大數據可視化表達分析,看MapGIS七大「超能力」
    時空大數據本身很枯燥,但當枯燥隱晦的時空大數據通過地理信息系統以高效、直觀、易懂兼具藝術美感的視覺方式展示和分析出來時,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種全新觀察世界的方法,也為人們開闢了一條發現數據規律、挖掘數據價值、把握全局、洞悉未來的途徑,讓時空大數據真正可知可感可用。
  • 「新冠疫情分析管控數據可視化」大屏設計總結
    對於疫情的決策者與監管者來說,通過數據可視化大屏來掌握疫情發展狀況,能夠更為直觀了解全局信息,有效節省決策時間。此刻,疫情仍然在蔓延,如何利用全面、有效,及時的數據和可視化技術準確感知疫情態勢,為決策者、管理人員提供宏觀數據依據,節省決策時間,讓數據可視化成為管理者和時間賽跑的幫手,是快速打贏這場「戰疫」的關鍵。在家為祖國做貢獻期間,設計了該NCP疫情數據可視化大屏,並總結了一些關於數據可視化大屏設計的思考。
  • 凱立德地圖推出時空大數據可視化地圖服務
    包括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均可通過可視化系統來查詢、統計、分析、運用數據,用以支撐業務系統功能。           三維空間的有效感知與實景可視化日益成為城市建設管理的重要工具,時空地理信息大數據服務是實現數據可視化和數據分析查詢的基石,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 疫情防控信息採集難?帆軟移動端填報模板來救急
    當前已經進入了疫情防控關鍵期,各地企業返崗位在即,疫情防控面臨新的挑戰。除了加快病毒疫苗研究和加強人員流動管理之外,人員信息的及時採集、傳遞、管理也成為這場戰役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但信息採集絕非易事,正值春節假期,人員分散,各部門/組織都在進行各類場景下的信息採集工作,收集到的疫情信息內容、標準不一,信息整理和管理成為浩大且繁瑣的工程。
  • 疫情可視化,基於知識圖譜的智能疫情監測服務平臺如何做?
    基於知識圖譜的智能疫情監測服務平臺1 案例背景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不斷變化,在防治工作中,基於知識圖譜的智能疫情監測服務平臺能夠利用全面、有效,及時的數據和可視化技術準確感知疫情態勢和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為決策者、指揮者、管理人員提供數據服務;通過確診病例的親屬關係
  • 穿越時空的可視化(1):說故事的靈感
    楊柳樺櫻 VisIt有視沒事編譯者前言《穿越時空的可視化》是一個編譯系列,本文是第一篇。該系列編譯自Paul Kahn發表在Nightingale上的《全球信息設計》系列文章。
  • 北京市疫情由輸入性向擴散性過渡 疫情呈現5個特點
    北京市疫情處於輸入期向擴散期過渡的階段 目前,北京市疫情有哪些特點和發展趨勢?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說,目前北京市疫情呈現出5個特點: 一是疫情仍以輸入性病例為主,少數病例存在湖北以外其他省市的旅行史,目前疫情由輸入性向擴散性過渡; 二是北京市出現多起聚集性病例; 三是波及的範圍可能會越來越廣泛; 四是目前出現流行病學史有明確的本地二代病例; 五是發現有隱性感染者及低年齡段患者。
  • 實戰:Python 可視化疫情數據之 可視化TOP10國家累積確診人數(6)
    實戰:Python 可視化疫情數據之 可視化TOP10國家累積確診人數(6) 2020
  • 可能會「說謊」的感染地圖:重新審視全國疫情的地理格局
    主要從事時空數據分析與建模、地理可視化等研究)編輯  張浩馳 沈思源 沈淑敏排版  海蓮*本文使用疫情數據為截至 1 月 30 日早 6 點的官方通報。由於其所固有的時空特徵,採用地圖的手段對疫情數據的空間特徵、時間特徵和數量特徵進行可視化呈現成為最為普遍的方式。然而,由於地圖呈現疫情數據是一個聚合和綜合的過程,所選用的空間尺度(如大尺度聚合、小尺度聚合等),單元類型(如省級、地市級等),聚類方法(分位數法、標準差法等)和呈現形式(如面元密度圖、核密度圖等)都會產生一定的差異。
  • 90後用可視化表達、電腦程式講道理:信息爆炸中為何科普視頻脫穎...
    這段時間,人們高度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科普類視頻以視覺敘事,運用電腦程式模擬等工具,專業、有邏輯、高信息量,令人耳目一新,成功「出圈」。這類視頻將晦澀的知識、碎片化的信息經過可視化處理後,帶領公眾洞悉其中的規律,比文字、圖片更具說服力。僅B站一個平臺上,疫情科普類視頻已經獲得了累積3.6億次播放,7200萬次互動。
  • 公共衛生安全大屏可視化決策系統
    社區網格管理可視化支持依據各部門、單位、社區職能劃分網格單元,對管轄區域進行網格化管理,並對各網格區域內的人員、醫療機構、防護物資等進行全方位、精細化、全時空動態監測,支持各管理要素詳細信息查詢,提升社區管理力度和疫情防控效率。 2.3.2.
  • 清華經管EMBA人抗擊疫情 匯聚愛心
    清華經管EMBA05-E班、未來科技EMBA2018級、河南豫發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 王建樹豫發集團向鄭州慈善總會捐款200萬元,用於本次疫情防控。河南湖波控股集團和悅來悅喜商貿公司向河南各地市紅十字會和慈善總會共計捐款330萬元,其中:向安陽市紅十字會捐款200萬元,向許昌禹州市紅十字會捐款100萬元,向鄭州市慈善總會捐款20萬元,向新鄉市紅旗區慈善協會捐款10萬;以上款項全部用於疫情防控。
  • 穿越時空的可視化(3):地圖風格的靈感
    原創 楊柳樺櫻 VisIt有視沒事 來自專輯靈感系列:穿越時空的可視化編譯者前言《穿越時空的可視化》是一個編譯系列,本文是第三篇。該系列編譯自Paul Kahn發表在Nightingale上的《全球信息設計》系列文章。
  • 數據可視化與信息可視化怎麼搞?
    數據可視化和信息可視化都是可視化的一種方式,數據可視化將資料庫中每一個數據項作為單個圖元元素表示,大量的數據集構成數據圖像,同時將數據的各個屬性值以多維數據的形式表示,可以從不同的維度觀察數據,從而對數據進行更深入的觀察和分析。信息可視化,旨在把數據資料以視覺化的方式表現出。信息可視化是一種將數據與設計結合起來的圖片,有利於個人或組織簡短有效地向受眾傳播信息的數據表現形式。
  • ...啟動儀式暨「窗口2020——疫情時期圖像檔案展」開幕式在藝術...
    向波濤致辭開幕式上,向波濤介紹了清華大學109周年「雲校慶」系列活動及「雲展覽」概況,並宣布「窗口2020——疫情時期圖像檔案展」開幕。其中特別在校慶主頁開設「雲展覽」,將校史館的數字博物館、清華名人專題展、清華檔案•學風系列展,藝術博物館的系列線上展覽,科學博物館的百年器象數字展廳等展覽匯聚於雲端,以線上展覽的方式打破時空的局限,展現清華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日新月異的發展進程。
  • 兩院院士李德仁:北鬥時空體系精準助力疫情防控
    在演講中,李德仁認為,北鬥時空體系能精準助力疫情防控。據他介紹,醫院建設、物資運送、巡防管控……面對疫情暴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快速響應,融入多項疫情防控工作之中。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確保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的測量標繪工作迅速完成;基於北鬥的無人設備,既能運送醫用物資又能實現防疫作業。北鬥馳援,讓防控工作更加高效精準。使得人們戰勝疫情的底氣和信心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