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用可視化表達、電腦程式講道理:信息爆炸中為何科普視頻脫穎...

2020-12-11 環球網

【來源:中國青年報】

視頻從近距離觀察病毒如何進入細胞開始,論文、生物知識、計算、數據變化、時間鏈條等密集的信息量輪番出場,經過「可視化」清晰地闡述了新冠肺炎的發生、傳播、防治的邏輯……這部10分鐘長度的疫情科普類視頻——《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備受好評,在全網獲得了兩億多的播放量。

這段時間,人們高度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科普類視頻以視覺敘事,運用電腦程式模擬等工具,專業、有邏輯、高信息量,令人耳目一新,成功「出圈」。這類視頻將晦澀的知識、碎片化的信息經過可視化處理後,帶領公眾洞悉其中的規律,比文字、圖片更具說服力。僅B站一個平臺上,疫情科普類視頻已經獲得了累積3.6億次播放,7200萬次互動。

這些視頻的創作者均為90後,他們或是專業的視頻創業者,或是普通的程式設計師。《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由「回形針PaperClip」出品,上線不到24小時播放量就已過億,創始人吳松磊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把觀看者當作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他們需要的是高信息量的內容,並且用他們能懂的方式講道理。」

硬核科普看完就被「成功說服」

如果想要告訴大家「為什麼疫情期間要減少出門」,你可以斬釘截鐵地用一句話來答覆,也可以用800字長文解釋其中的原因,或者你可以通過電腦程式模擬「頻繁出門」帶來的後果。

在程序裡,一個個流動的人變成快速移動的小圓點,不同顏色代表健康、感染和患病狀況。程式設計師通過調整醫院床位、收治響應時間、人員流動意向等變量,令公眾以第三視角看到了感染的邏輯和速度,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減少出門的意義。

這部由Ele實驗室出品《計算機仿真程序告訴你為什麼現在不能出門》使用的是正態分布模型,因生動形象被多個主流媒體轉發,單個平臺上轉發量接近3000萬。視頻播完後,彈幕中很多人表示「懂了,乖乖宅在家」。

當開學時間不斷延後,學生渴望開學時,電腦程式又出場講道理。這一次電腦程式設置了宿舍、食堂、教室等場景,當一個感染者出現後,無論學生是「不戴口罩放飛自我」,還是把感染者在隔離區或宿舍隔離,因為活動區域集中,最終都難逃學生集體被感染的結果。《為什麼現在不能開學》以編程數據模型模擬疫情期間開學可能造成的後果,解說幽默,一目了然。彈幕和評論裡,學生被最後的結論「這個時候不應該開學」成功說服。

《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是疫情期間第一個火爆的視頻。據不完全統計,各平臺播放總量超過兩億。當時新冠肺炎疫情剛剛暴發,大量魚龍混雜的信息使公眾處在焦慮之中。這個視頻中所展現的內容均選自可靠來源的信息,以整合的方式清晰地闡述了疫情發生、傳播、防護等最受關注的問題,再通過可視化表達,成為新冠肺炎疫情科普中的「一股清流」。

視頻結尾,吳松磊用低沉的男聲總結道:「人類的讚歌是勇氣的讚歌,讚美所有還在認真工作的人們,希望新的一年,我們都能有更多勇氣。」這句話打動了不少人。有網友評價:「視頻也許沒那麼煽情,甚至還有點理工鋼鐵直男的木訥,但是這樣的理性和克制在當下反而顯得難能可貴。」

其實,這類「硬核」科普類視頻並不是新鮮事,但原先多用於展示生活類話題,這一次多位創作者同一時期製作疫情相關內容,再疊加上公眾對於此類信息的超高關注度,導致了疫情科普類視頻火速「出圈」。

說服不了爸媽就讓科普視頻來講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梳理發現,這些硬核科普類視頻均出自90後之手:《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的出品方「回形針PaperClip」由1994年出生的吳松磊創辦;《計算機仿真程序告訴你為什麼現在不能出門》的創作者楊濤出生於1992年,本職工作是一名程式設計師;《為什麼現在不能開學》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95後學生徐雲岫創作。

楊濤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他創作視頻的衝動來源於「那天北京下雪了,我從窗戶看見外面好多人在玩雪,好像已經放鬆了警惕」,他既生氣又無奈。當他在家庭微信群裡苦口婆心地和長輩們講不能出門的理由時,親友們總是有自己的一套說辭,他的話沒有被足夠重視。

作為一名程式設計師,他決定用自己最擅長的事情來講道理,讓程序來模擬頻繁出門的可怕後果。那天楊濤從下午開始做視頻,一直到凌晨4點,他把做好的視頻上傳B站後就去睡覺了,沒有做任何宣傳。然而第二天一早,他就發現自己的視頻被人發在微信朋友圈,後來還被《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主流媒體轉發。

作為程式設計師,製作此類視頻對於楊濤來說並不是難事,但最後被這麼多人認可,他還是挺高興的。讓他更開心的是,父母看完視頻後「確實是不出門了」。

創作《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的速度比「回形針PaperClip」創作其他視頻都快。

吳松磊首先將內容分為疫情感染、傳播、口罩、勇氣四部分,團隊分工負責,從有關部門發布的權威信息、論文、專業書籍、國家標註、專利文件等渠道搜集資料,再梳理文字稿,進行可視化製作。視頻中所展現的每個內容都標註了出處,這也保證了嚴謹性。

「要以普通人的視角講解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冷靜的視聽語言,用可視化的方式表達高信息量」,這是吳松磊創作視頻的考慮,視頻最後關於勇氣的表達是自己有感而發。團隊從1月27日決定做視頻,6個人用了7天時間,宅在家遠程合作熬夜把視頻做了出來。有人統計,僅2月這部視頻就給「回形針PaperClip」各渠道累積漲粉470萬。

年輕人希望「知其所以然」

有人認為,可視化是指對某個原本不可見事物在人的大腦中形成一幅可感知的心理圖片的過程或能力,終極目標是對事物規律的洞悉,而非所繪製的可視化結果本身。

這也是「回形針PaperClip」的強項。它是一家2017年年底成立的泛科普類視頻自媒體,已經出品過近120個視頻,擁有眾多年輕粉絲。

「回形針PaperClip」曾出品過很多有趣又無釐頭的內容。2019年就做過「如何為十三億人調度列車」「為什麼中國的足球賽這麼難看」「造假幣為什麼這麼難」等有趣的內容。團隊裡除了內容作者,還有分鏡設計師、動效設計師、三維模型師等,一般製作視頻周期在3-4周,這次能如此快速製作出疫情科普視頻也是依賴於團隊此前積累的可視化能力。

B站有關負責人表示,科普視頻受熱捧,反映出專業化、高品質的科普視頻內容在當前仍是稀缺品。

近幾年,科普類內容頻出爆款,粉絲多以年輕人為主。當科普擺脫上傳下達的宣講性質,成為垂直內容品類的一種,用戶的需求被擺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創作者們不得不思考,對於廣大受眾而言,什麼樣的內容具有吸引力。「科普不再是單向傳播,而是要提供更具互動性和社交趣味的新可選項。」B站有關負責人表示。

如今的年輕人不滿足於「知其然」,更希望「知其所以然」,一些腦洞式、時效高、或者小眾話題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這往往是傳統的科研機構所忽略的。可視化傳播使數據、圖標、編程等視覺形式的表達更為準確、清晰、優雅,能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在信息爆炸中格外亮眼。

毫無疑問,可視化傳播將成為傳播突圍新方式。

2020年03月17日 07 版

相關焦點

  • 科普:小程序可視化是什麼,怎麼做
    什麼是微信小程序可視化開發?顧名思義,就是你製作、修改小程序所呈現的頁面效果,都是可以隨時看到的,所見即所得。這種開發方式最近很受歡迎,因為不需要你什麼技術知識,新手也能憑藉著這種小程序可視化開發工具快速搭建小程序。
  • 讓人「雲裡霧裡」的計算機科普——計算機科學普及的現狀與思考
    此外,也存在計算機原理可視化困難等問題。這都會讓計算機的科普創作變得枯燥且缺乏吸引力。 受眾的認知基礎影響科普的效果 越是貼近人們生活的、與現實社會緊密相連的,從場景出發開始的趣味科普講解,會更容易使觀眾產生代入感,從而被觀眾接受。
  • 乾貨|你真的分得清「可視化」與「視覺化」、Visualization及信息圖形的區別嗎?
    從那之後,「可視化」一詞在20 世紀70 年代的流體力學研究領域中頻繁出現,而不少論文又引用了日文文獻。例如《國外射流技術在工業自動化中的應用前景》一文中引用了《日本射流技術研究統計成果》[2],更有《流動可視化新技術》等日本流體力學論文被翻譯發表[3]。直至1985 年,計算機領域才出現了「可視化」一詞。[4] 因此,筆者認為「可視化」應該是中日學術交流中回流的漢字新詞。
  • 用新聞動畫講好中國故事
    原標題:用新聞動畫講好中國故事   新聞動畫是以信息圖形化為手段的新聞表達方式,可在不違背真實性原則下呈現難以拍攝到的畫面,讓新聞更形象生動,引人入勝。動畫製作軟體讓新聞動畫生產過程簡便、快捷,能滿足時效性要求。
  • 科普:量子計算機是這樣計算的
    當您看了這兩篇D-Wave公司的文章,您就會明白:什麼是量子計算機、它是如何實現和工作的、它長得什麼樣、解決什麼類型的問題等……D-Wave系統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個量產量子計算機的公司,堪稱量子計算機的鼻祖。本文及下一篇文章都是翻譯他們寫的科普文章《量子計算入門》和《D-Wave量子計算機硬體介紹》,李電匠在此逐段逐段的翻譯整合如下,之前的分開翻譯的部分,請進入歷史消息中查找。
  • 數據可視化與信息可視化怎麼搞?
    數據可視化和信息可視化都是可視化的一種方式,數據可視化將資料庫中每一個數據項作為單個圖元元素表示,大量的數據集構成數據圖像,同時將數據的各個屬性值以多維數據的形式表示,可以從不同的維度觀察數據,從而對數據進行更深入的觀察和分析。信息可視化,旨在把數據資料以視覺化的方式表現出。信息可視化是一種將數據與設計結合起來的圖片,有利於個人或組織簡短有效地向受眾傳播信息的數據表現形式。
  • 北京軟體和信息消費領域齊心協力抗擊疫情
    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共同抗擊疫情之際,北京軟體和信息消費領域眾多企業紛紛推出了針對抗擊疫情的產品和服務,用實際行動支援抗擊疫情攻堅戰。《北京信息消費應用指南》為防控疫情期間的疫情防控、在線工作、信息化生活等提供方便,主要包括社區疫情管理、遠程醫療遠程問診、遠程協同辦公、遠程視頻會議、在線教育、雲遊戲、視頻點播、數字娛樂、直播、網絡科普、數字展館、其他公共服務平臺等。讀者通過《北京信息消費應用指南》提供的二維碼,可直接下載應用或登錄小程序及產品服務平臺。
  • 從編程說知識可視化是未來教學的趨勢?
    在計算機科學研究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向人們提供什樣的方法或工具能方便且準確地描述客觀世界中要解決的間題並用計算機進行間題求解。人們意識到對問題進行規範說明的語言和工具是軟體開發過程中的關鍵,同時還希望在正確的規範基礎上能實現某種程度上的軟體生產自動化。
  • 疫情的時空表達:清華向帆課題組可視化呈現疫情信息
    疫情的時空表達:清華向帆課題組可視化呈現疫情信息記者 李晨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之後,與疫情相關的信息迅速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疫情的變化趨勢是怎樣?疫情的主戰場在哪裡?哪個地區感染人數經歷猛烈地增長?移動端數據可視化界面數據可視化是傳播複雜信息最有力的手段,視覺藝術在其中會對公眾的信息認知產生重要影響。1月24日以來,向帆課題組以多種可視化方式向大眾呈現和傳播疫情數據信息。
  • 什麼是計算機圖形學?(節選)
    狹義地理解,計算機圖形學是數字圖像處理或計算機視覺的逆過程:計算機圖形學是用計算機來畫圖像的學科,數字圖像處理是把外界獲得的圖像用計算機進行處理的學科,計算機視覺是根據獲取的圖像來理解和識別其中的物體的三維信息及其他信息。
  • 生物信息之程序學習
    我讀書的時候,實驗室純計算機出身的人員只佔很小比例,更多的是大學期間學生物的;特別的,有個做的挺好的師兄,本科是商科出身。從這來看,像我這樣本科學生物轉行生物信息還不算是有跨度的。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專業背景不是能否學好生信的決定因素。
  • 信息可視化圖表設計指南!
    數據可視化教學班3999元勁爆2.5折,現價998元!!!課程連結見文末閱讀原文作者:cherries 出處:ued.baidu信息可視化包括了信息圖形、知識、科學、數據等的可視化表現形式,以及視覺可視化設計方面的進步與發展。
  • 當「讀圖」遇上「大數據」——新聞報導中的數據可視化分析
    在網際網路時代,可視化通過藉助計算機圖形、圖像的製作手段,清晰有效地展現出信息與數據挖掘的規律,強調美學與功能並重,以更為有效地表現信息。在新聞採寫領域,通過以圖像的直觀形式傳達關鍵特徵,從而實現對數據龐大、因素眾多、結構複雜的新聞進行深入分析與梳理。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近幾年,網絡上積累的大量數據資源促使人們開始尋找一種更加直觀,更加貼合時代特徵的新聞採寫方式。
  • 電子計算機傳A:固定任務計算機到通用電子計算機的誕生(7k字)(附PDF公號發「電子計算機傳A」下載)
    從此,通用電子計算機在可靠性、效率、規模、性能上快速發展起來,並且其科技日新月異。萊布尼茨和圖靈帶來的兩個時間節點,完成了從夢想到工程的計算機器落地。魯爾的貢獻是提出一種演算推理器思想,萊布尼茨則提出了通用語言算法推理之夢。不過,幾百年前的當時,邏輯語言都沒出現,形式化描述不同人講的事情和道理都不可行,何談推理機器?
  • 數據可視化:用數字給你講個故事
    >隨著「中臺」的火熱,數據中臺逐漸為人所知,讓很多原本隱於水下的崗位浮出了水面,比如數據產品經理、數據分析師等。數據可視化就是通過易讀、易懂、易操作的圖表,給用戶帶來良好的視覺效果,降低用戶的理解難度,從而實現用數字給用戶講個故事的工作目的。簡單理解,數據可視化=數據+可視化,數據內容是基礎,可視化是用圖形化的方式呈現,並藉此傳達信息的方式。所以數據內容是可視化的內核,單純追求可視化炫酷的意義並不大,擁有了優質的數據內容,可視化的意義方得以凸顯。
  • 數據可視化設計過程:面向初學者的循序漸進指南
    他們需要什麼信息?他們已經掌握了什麼信息?他們期望獲取什麼信息?我們製作的圖表將如何為他們增加價值?如果無法考慮圖表如何為讀者增加價值,請不要創造一個,因為每個圖表都需要一個可以達成決策的目的。6.需要多少精度?作為數據可視化設計師,可以自由選擇需要多少精度。請記住,我們的選擇應該經過深思熟慮後有意為之。
  • 大數據分析平臺的可視化數據探索趨勢
    以「大數據分析」為關鍵詞去進行搜索,你可以在大多數條目中看到「數據分析平臺」和「可視化」的概念。在發展受到局限時,人類喜歡並擅長於去使用工具和製造工具。人類對圖形信息的攝取效率遠大於單純的文字數字。所以在信息流數量與流動速度爆炸都爆炸式增長的現狀下,自然地催生了可視化大數據分析平臺這類產品。數據可視化旨在藉助於圖形化手段,清晰有效地去傳達與溝通信息。
  • 高級轉錄組調控分析和R語言數據可視化第十三期 (線上開課)
    為大家提供一條走進生信大門的捷徑、為同行提供一個轉錄組分析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助力學員真正理解分析原理和完成實戰分析,獨創四段式教學(3天集中授課+自行練習2周+再集中講解答疑+上課視頻回看反覆練習),「教—練—答—用」四個環節統一協調,真正實現獨立分析大數據。關於學習生物信息學分析的重要性,請閱讀《生物信息9天速成班—成為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人》。
  • 教育科研中的數據可視化分析
    在科研實踐中,數據分析可幫助人們做出現狀、趨勢或相互關係的判斷,以便採取適當決策、制訂相關政策和開始行動。因此,它也是從事此類研究的科研人員的基本功。宏觀的數據分析可以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微觀的數據分析可以是一個班級甚至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大到所有的數據,小到只是小樣本的抽樣。社會的發展,人口的增加、技術的進步,人們積累的數據越來越多,而且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和發展,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浩瀚無垠的信息海洋。海量的數據只是單純地記載了枯燥的數字,出現了「數據爆炸但認識貧乏」的現象。
  • 快到年底了,聊聊數據可視化
    年底快到了,又到了「打工人」做匯報的時候,也許你負責市場部,可能你是銷售負責人,或者僅僅匯報個人在幾個項目中的表現,無論怎樣,你都不可能把原始數據展示給大家,你或多或少會採用某種「可視化」的方法,直觀傳達你想表達的重點信息,那麼問題來了,可視化包含什麼,怎麼做可視化,有哪些方法可以做好可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