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類作文寫作「四步五字法」
時評類作文是針對現實生活中的新聞事件人物或社會現象,直接表明態度、發表看法、闡述觀點的文章,分時事評論、時政評論兩類。時評的重要特徵是「評」,就事論事、就事說理,「敘事」為「評論」服務。要求觀點鮮明、說服力強,語言富有理性又充滿激情。
示例如下:
每到秋冬季節,都是落葉飄零的時候,為了加強城市的管理,有的地方甚至是讓環衛工人24小時連續工作,相同的地點,組成四個小組,輪流值班,堅守在「落葉第一線」,有的城市還喊出了口號「確保地面沒有一片落葉」,確保生活環境的乾淨清潔。但《北京青年報》記者 11月16日從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市屬公園首次嘗試不立即清掃景區落葉,打造出了20處「最美落葉繽紛」賞秋景點,迎來無數市民前往拍照留念。
對此,你怎麼看待?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或體驗?請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寫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時評類作文如何寫,要遵循「四步五字法」:寫作思路「四步」走、結構建模「五字訣」。
一、寫作思路「四步」走
第一步,明態度,說看法
明態度。時評新聞材料以關聯詞「但」為轉折分兩部分,前部分態度是「確保地面沒有一片落葉」,後部分態度是「不立即清掃景區落葉」。對待「落葉掃不掃」,二者態度截然不同,要旗幟鮮明。不能溫良恭儉讓,溫水煮青蛙。
說看法。或褒或貶,批評點讚,諫諍諷怨,贊同哪種態度,「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或體驗」,即取決於你掌握寫作素材的多少。如:
第二步,析對象,定角度
在表明態度,提出看法之後,要分析前後兩種態度不同的原因。主張「掃落葉」是為了「加強城市的管理」;主張「落葉不掃」,則是為了打造「最美落英繽紛」賞秋景點。定角度:連接兩部分的關鍵詞「但」字,表明「落葉不掃」才是要評論的關注點,是作文的最佳立意。無論從那個角度立意,都要注意辯證說理。
第三步,挖根源,講道理
新聞材料陳述的是現象,對新聞材料的理解,要透過現象去看本質,挖根源。挖掘兩種行為的根源,實質是如何對待自然。「掃落葉」在於戰勝自然,對待自然持對立態度;「落葉不掃」在於利用自然來美化生活,對待自然是互融態度。
講道理:從兩者的出發點來看,不是對錯的問題,是看待事物的視角問題。前者從淨化與安全的角度出發,從管理的便利角度出發,是實用主義視角;後者從美化與詩意的角度出發,從管理的人性化角度出發,是浪漫主義視角。
不同視角,不同風景。從淨化到美化,體現的是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升級 ;實用主義與浪漫主義,也可共存互生;對待落葉的態度兼顧乾淨清潔安全與詩意美好浪漫,更加考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例如:
第四步,想價值,提辦法
類比推理,想價值。「落葉」概念的外延限定在北京市屬公園範圍內,如果把「落葉」概念的外延擴大到人行道、自行車道、綠化帶等範圍,那麼「落葉不掃」這一判斷可以類推部分屬性相同的人行道、自行車道和綠化帶等也「落葉不掃」的結論,從而把人行道、自行車道和綠化帶等打造成主題鮮明、風格各異的景觀路,在這些地方留下更多的詩意與浪漫。
意境深遠,提辦法。 在觀賞期,環衛工人可「升級」為「撿拾保潔」,城市管理也可「升級」:只撿垃圾葉不掃,天晴不掃雨後掃,看相不佳及時掃,厚薄不一均勻掃,堵塞下水迅速掃,易燃易腐徹底掃。例如:
二、結構建模「五字訣」
「兵無常勢,文無定法。」如果在寫作上要建構一種模式的話,不妨掌握好「引-提-議-聯-結」「五字訣」,做到行文規範。
1、引
「引」,從立意角度出發簡引新聞事實或社會現象,要緣事而發,有的放矢。依據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基礎等級」「一等」作文要求「切合題意」的要求,寫作時一定要選準切入點,不能置身「事」外,離「材料」萬裡。
2、提
「提」,指提煉觀點,往往是一句具體明確的話。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基礎等級」「一等」作文要求「中心突出」,所以作文首段就開門見山,不提倡卒章顯志。
3、議
「議」,即「評議」, 就事論事,就事說理,一事一議,是時評作文的重中之重。要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因果關係。材料新鮮,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體現創新能力。注意層次性、邏輯性。
4、聯
「聯」,聯繫社會實際,提出解決辦法。聯繫要適當,不蔓不枝;有時材料會要求聯繫自己,如「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或體驗」。
5、結
「結」,指文章的結尾,短小有力,俗稱「豹尾」。白居易在《新樂府序》中說:「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結尾進一步明確和升華主題。
【優秀標題】
1、落葉,古都秋的眷戀
2、讓美不具一格
3、留繽紛落葉 賞詩意浪漫
4、秋葉不掃,留住城市的詩意
5、市容,留點兒寬容
6、清潔城市 美麗風景
7、落葉不掃,豐富城市自然美
8、不掃落葉,浪漫城市
9、落葉繽紛,秋景怡人
【下水作文】
落葉,詩意地棲居在城市
項仁軍
北京市屬公園,不立即清掃景區落葉,打造出「最美落葉繽紛」賞秋景點,讓落葉,詩意地棲居在城市,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詩意的落葉棲居在城市,好久不見。落葉,你在哪裡?「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落葉化蝶,蹁躚在賈島的詩歌裡,化作傾城絢爛的友情思念。「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落葉為媒,渴望解放的長安宮女「紅葉題詩」,於佑與韓夫人邂逅愛情,那麼浪漫!再見傾城的落葉,則是千年以後。
公園道路「落葉不掃」,詩意浪漫北京城。不同於鬱達夫在《故都的秋》所描寫的「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的秋,今年北京的秋,來得濃,來得浪漫,來得詩意。火紅的香山楓葉,金黃的中山公園銀杏,鋪滿路面,藍天、紅牆、金瓦多麼絢麗奢華。秋風過耳,繽紛的落葉如彩飛舞,漫天飄撒。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白居易《長恨歌》)公園道路「落葉不掃」,遍地斑斕,落葉帶著五彩的時光,詩意棲居在城市,是回歸了城市的人文懷抱,豐富了城市自然樣貌。在冰冷堅硬的鋼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落葉,讓詩意不再奢侈,又那麼浪漫美妙。這是科學的城市管理辦法,體現了新時代市民對美好生活從傳統環境保潔淨化到環境美化的追求,表達新時代市民對精神家園的熱烈嚮往。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公園「落葉不掃」,不只是讓「最美落葉繽紛」賞秋景點迎來無數市民前往拍照留念,更讓落葉實現了「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生態價值。因為落葉是森林生態系統林地養分補給的重要來源。腐爛的落葉回歸土壤,為公園植被提供天然的肥料。附著在落葉蠟質層上的汙染物顆粒,沉澱在土壤中,補充地表的礦物質元素。在很多國家,秋冬落葉任其覆蓋地表,並不做特別地清掃。甚至把落葉 變廢為寶,成了商店裡邊可以出售的物品,換來鈔票。「禮物不需挑最貴,只要香榭的落葉。」(周杰倫《告白氣球》)讓香榭麗舍大街的梧桐落葉成為七夕節「告白神器」,網上售賣「香榭的落葉」,很快脫銷。
「落葉不掃」,對北京的環衛工人來說是一種人文的關懷。有的城市為確保生活環境的乾淨清潔安全,一刀切地喊出「確保地面沒有一片落葉」口號,這種做法確保了「市容」整潔有序,卻增加環衛工人勞動量,少了對人「寬容」。對於城市管理而言是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對環衛工人來說,則是缺少人文關懷。而「容」下一片落葉,就會增添一份詩意,溫暖一座城市。
人間自有真情在。為留住十多處公園和景觀道路的落葉,留住城市的詩意浪漫,湖北宜昌再次出臺「落葉不掃」「升級版」模式,人行道、綠道、自行車道、綠化帶保留落葉,在觀賞期按「只撿垃圾葉不掃,天晴不掃雨後掃,看相不佳及時掃,厚薄不一均勻掃,堵塞下水迅速掃,易燃易腐徹底掃」的要求組織清掃保潔工作。
留下城市的落葉,走進自然,棲居詩意,安放靈魂。
(來源:項仁軍名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