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作文是就作文的選材內容而言的。所謂「時政」,就是「時事政治」,指某個時間段發生的國內國際政治大事,是概括性比較強的、從大局出發的事件。
縱觀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題,從2017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中國關鍵詞」材料作文、北京卷「共和國,我為你拍照」命題作文,到2018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世紀寶寶中國夢」材料作文、全國新課標卷「時代發展三部曲」材料作文,再到2019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五四運動100周年與青年」材料作文、北京卷「2019的色彩」命題作文、天津卷「個人與國家的關係」材料作文……我們不難發現,時政作文正成為高考作文命題者的新寵。
時政作文,既是對我國自古以來「文以載道」的寫作傳統的繼承,也是對儒家「濟世安邦」的人生理想的弘揚,更是對構建「一體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有效探索。在中學階段的最後一場考試中,高考作文命題者希望廣大考生聯繫宏大的時代環境,尋找個人的人生意義;提示他們要將個體人生價值的實現,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結合起來。這樣的考查方式,一掃長期以來高考作文題目的「書齋氣」,將黨和國家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落實到了應試選拔的具體試題之中,可以說是一個寶貴而又成功的轉變。眾所周知,高考作文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我們有理由相信,時政作文仍會是2020年高考作文命題的方向。
時政作文的命題特點
從作文題目的命設上看,時政作文聚焦於社會熱點或家國變遷,內容愈漸豐富多彩,命題形式也愈漸成熟多元。儘管其幾經命題者「喬裝打扮」,但在命題形式上仍呈現出可把握的規律性特徵,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一、關鍵詞句類
2017年高考全國新課標1卷作文試題
2018年全國新課標卷作文試題
(由於兩個題大家都很熟悉,略去)
這兩道作文試題選取當前國家發展、社會變革與時代進步中的關鍵詞句,從政策方針(如「一帶一路」「美麗鄉村」「精準扶貧」「村村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科技成果(如「高鐵」「行動支付」「天宮一號」)、社會熱點(如「共享單車」「食品安全」「空氣汙染」「北京奧運會」)、百姓生活(如「廣場舞」「中華美食」「網民」「京劇」)、人與自然(如「空氣汙染」「汶川地震」「大熊貓」「長城」)等話題,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我國社會焦點,引導考生關注生活、貼近時代、心繫家國。所以,考生在備考高考作文時,需要緊跟時代熱點,了解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關注社會生活中的熱門事件,把握時代脈搏;並能夠獨立審視,客觀分析,既要了解主流評論,也要形成個人見解。
二、名言警句類
同樣,我們先來看兩道高考作文原題。
2018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 分)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特區口號,深圳,1981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時評標題,浙江,2005
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徵路。——新區標語,雄安,2017
要求:圍繞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 800 字。
2019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不錯,目前的中國,固然是江山破碎,國弊民窮,但誰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不,決不會的,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讚美的光明前途。——方志敏
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個個人的本分。——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黃大年
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自擬標題;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明顯;不少於800字;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這類作文試題選取多則不同時代的口號標語、名人名言,組合拼貼,構成作文材料。從材料形式上看,涉及口號標語(如「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名人名言(如陶行知的「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個個人的本分」);從材料內容上看,包含愛國主題、時代思想、奉獻精神等,橫跨歷史與現實,既有歷史的厚度,又有現實的針對性。所以,考生在備考高考作文時,需要具備讀懂名言警句的能力,並在歷史與當下兩個維度中加以考察,理解句子的內涵。
三、限定話題、主題類
我們還是先來看兩道高考作文原題。
2017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Ⅲ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周年。40年來,高考為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40年來,高考激揚夢想,凝聚著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飽含著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想當年,1977的高考標誌著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你正與全國千萬考生一起,奮戰在2017的高考考場上……
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2019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Ⅰ作文試題
這類作文限定一個話題或一個主題進行命題,從國家大事(如2017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Ⅲ的「恢復高考40周年」、2019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Ⅱ的「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到熱點問題(如2018年高考北京卷的「生態文明建設」、2019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Ⅰ的「熱愛勞動」),再到新聞事件(如2017年高考山東卷的「24小時書店」),命題者選擇與考試年相關的某一個時政熱點,大到時代發展,小至書店經營,考查考生對該事件的認知水平與分析評論能力。所以,考生在備考高考作文時,一定要重點提升自己辯證深入地寫好時政評論類文章的能力。
此外,從以上列舉的高考作文原題中,我們還可以發現,時政作文還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從形式看,與驅動任務結合。即在時政材料的基礎上設置內容指令、體式指令、思維指令、角色指令、對象指令、思想指令等寫作任務。這些指令有的顯性呈現,有的隱性呈現,能考查考生的閱讀分析能力,也能考查考生的思維品質。
2. 從素材選擇看,反映宏大主題與社會熱點,和時代發展密切結合。近三年的高考作文試題涉及的主要內容有:中國發展的喜與憂、傳統文化傳承、高考的時代記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與新世紀的中國同行成長、經濟發展思想轉變、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等。
3. 從教化功能看,強化「立德樹人」落實機制。這些作文試題都試圖引導考生樹立遠大志向,堅定理想信念;激發考生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倡導明德修身,強化價值引領;唱響奮鬥青春,接續追夢圓夢。
4. 從能力培養看,強化對思維能力的考查,助推素質教育。中學生邏輯思維和理性意識欠缺,通過考試進行引導、訓練和促進大有必要。
時政作文該如何審題立意
從近三年的考場反饋來看,時政作文的審題難度並不太大。這類作文題目材料內容易讀易解,寫作任務清楚明白,大大降低了考生審題的難度。儘管如此,考生面對題目時往往無法快速入筆或者得分不高,其中一個原因便在於審題時只停留在字面,未得其法。
不同類型的時政作文題目有不同的審題訣竅與注意事項,具體來說,有兩種審題方向——組合材料類(含關鍵詞句類、名言警句類)與限定話題、主題類。
一、組合材料類
組合材料類時政作文,文題由兩則或兩則以上的時政材料或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時政熱詞組成。這些材料或關鍵詞往往具有相對獨立的性質,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所以此類作文題目真正的審題難點在於如何找準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繫,做全面準確的分析。要想準確立意,首先必須逐則分析提煉材料,再進行比對找到聚焦點,最後綜合判斷和歸納。
面對此類作文題目,考生在審題立意過程中,需形成如下的思維鏈:
1. 明確要求,獲取任務
任務一般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對寫作內容的要求,二是對寫作形式的要求。比如2017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Ⅰ作文試題,在寫作形式上,要求考生「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即存在顯性讀者——外國青年;在寫作內容上,要求考生「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作主題明確易懂;而「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聯繫」則要求考生所選擇的兩三個關鍵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必須具有有機聯繫。
2.理解內涵,建立聯繫
針對難點,在建立聯繫之前,必須理解單個關鍵詞或者單則材料的內涵。仍以2017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Ⅰ作文試題為例:關鍵詞「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體現了開放、自信、包容的中國;關鍵詞「共享單車」,是自行車的共享服務,體現了方便、低碳、綠色的中國;關鍵詞「行動支付」,是允許用戶使用其移動終端(通常是手機)對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結算支付的一種服務方式,體現了科技、高效、便捷的現代中國。只有聯繫時代與生活,釐清單個關鍵詞或者單則材料的生活表徵與內核意義,才能更深入地建立它們之間的有機聯繫。
二、真誠寫作與「我」的參與
在宏大的時政話題中,寫作者可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通過小題材反映大主題,增強文字的真實感,加深情感的感染力。從時代、歷史、社會、文化、人性等角度來探尋日常生活中人、事、物品的意義,開掘出人們不易覺察的普遍意義,體現「我」的思考與情感。有一些作文題目,就直接提示考生去尋找這樣的「小」來表現「大」,如2018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Ⅰ作文試題就這樣提示考生:「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考生根據材料寫入「時光瓶」的內容,顯然既要縱橫開闔,又要烙上個人的色彩,體現出個性化的思考與體驗。
三、時代意識與時鮮素材
寫時政作文,必須具備鮮明的時代性,從包羅萬象的現實生活中選取適合的寫作素材,對論點進行有力論證。與此同時,考生又極易在一個個事例的列舉中迷失,難以走出膚淺與平庸的怪圈,造成堆砌材料的鄙陋。對此考生一方面需要廣泛積累時政素材,一方面必須積極展開有效思考,深入分析事物的本質,揭示其表象之下的東西,文章才能寫得與眾不同。如下面一段文字:
早在千年前的變法決策中,其創新要義就已顯現。《淮南子》一書中,「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便是精闢的概括。現如今,中國已經發展至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過渡階段,國家品牌計劃、航天事業發展、國防實力提升、民族文化傳承等哪一方面不需要創新助力?倘若學清政府抱殘守缺不思進取,便只得戰亂流離,甘為「殖民地」。試想,從上世紀驚動世界的「兩彈一星」到最近量子通訊衛星的迅速發展,從洋貨韓流引領服裝時尚到「國潮」出現在紐約街頭,從伸手求外援強化國防到「殲」系列戰機和東風系列飛彈相繼面世,沒有創新,中國就還是那個處處受制於人的積貧積弱的國家。因此,弘揚創新精神,不被過往限制,大膽開拓探索,是我們建設者的底色。
四、文學訴求與歷史資料
在高考作文閱卷場上,閱卷老師永遠對作文的文學性滿懷期待。所以考生在寫作時政作文過程中,除了追求語言的純淨典雅,還應跨越古今,從語文的源頭與上遊借得「活水」,藉助經典詩文、歷史故事、傳統民俗、文化理念、民族審美等文學性素材,或巧妙地與論點相匹配,強化論證力度,增強厚重感;或詩意地闡釋現實論據,增加認知深度;或用以導入、總結,強化作文的文學性。這就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文化積澱,並且能夠發現古今聯繫,巧妙利用,不然便會流於生硬的「掉書袋」。如下面一段文字:
我們克服時空的阻礙,搭起有形和無形的中國橋。你看港珠澳大橋,靜靜地穿越中華白海豚的樂土,連接起中華兒女的「鄉愁」,家鄉不再是郵票與船票上遙不可期的距離。大橋的建成,架起了澳港兒女回家的路,更架起了青年們向外的徵程。
【原創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①萬眾矚目的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從1982年12月28日,武警天安門國旗班正式擔負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和國旗哨位守衛任務開始,一天不曾間斷。
②「甘巴拉山,紅旗飄揚。長空衛士,戰歌嘹亮……」在海拔5374米的西藏甘巴拉山雷達站,父子兩代兵接力守護國旗。
③在浙江遂昌縣,朱宗鶴老人把獨自一人的升旗儀式堅持了19年。
④江蘇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學江州路校區六一班正在上英語課,教室外突然風雨大作。邵勝志向老師舉手示意:「老師,外面下雨了,我是護旗手,我要去把國旗收下來。」邵勝志冒雨將國旗降下並將國旗放在懷中防止淋溼的照片火爆朋友圈,網友們紛紛點讚:「小朋友收國旗的樣子真帥!」
我們的國旗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成的,是國家的象徵,彰顯著國家的尊嚴。請結合材料內容,以「守護國旗,我的責任」為主題,面向本校(統稱「振華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思路點撥】
國旗是國家的象徵,彰顯著國家的尊嚴。守護國旗就是守護一種信念,就是將愛國之心具體化為一種儀式。對待國旗的態度這一個角度雖小,但能反映宏大的愛國主題,可寫性強。審題時,要注意兩個方面:
1. 全面分析主題材料。材料有四則,構成同向互補的關係。第一則材料中,國旗班升旗近38年,從不間斷,這是國旗班軍人的任務,也是國家儀式,從國家層面揭示出升旗的意義。第二則材料點出在偏遠地區父子兩代兵接力守護國旗,並通過歌詞展示軍人的豪情。這兩則材料都是從軍人的角度展示守護國旗的行為。但守護國旗絕不限於軍人,第三則材料展示了一個守護國旗19年的老人,第四則材料展示了小學生主動護旗的行為。這一老一少已將守護國旗的信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四則材料都選擇了普通人,這說明守護國旗是每一個普通人的責任。而且四則材料皆為正面材料,符合近年來高考命題注意發揮試題正向引導功能的思想。
2. 分析清楚具體任務。在引導語中,命題者首先指出「我們的國旗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成的,是國家的象徵,彰顯著國家的尊嚴」,這從歷史和現實兩個角度點明國旗的神聖性。以「守護國旗,我的責任」為主題,明確了寫作的中心。這裡特別要強調「我的責任」,要體現「我」的參與,讓學生有代入感與參與感,更能激發真情實感。「面向本校同學寫一篇演講稿」體現了角色指令、對象指令與文體指令。「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強化思維訓練,強化解決問題的意識。
寫作時,在選材上可以多列舉典型事例,運用相似、相關、相反等聯想方法匯聚材料;在結構上可以運用「引議聯結」的方法,釐清思路。
在寫作過程中,要著力避免兩個誤區:1. 拋開國旗大談愛國主義,並且多舉古人如何愛國的例子,對「守護國旗」的論證沒有針對性;2. 沒有突出「我的責任」,而是泛化為「我們的」「每個青年學生」的責任等。
【佳作展示】
守護國旗,我的責任
程 柯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守護國旗,我的責任」。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這句《歌唱祖國》中的歌詞,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從小,我們就明白鮮豔的五星紅旗對中華民族意味著什麼,它是國家的象徵,彰顯著國家的尊嚴。無論是升旗班的戰士,還是為國守衛邊疆的士兵,他們都用青春捍衛著國旗的榮譽;無論是朱宗鶴老人,還是邵勝志小朋友,他們都將守護國旗化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守護國旗,就是守望一種愛國情懷。請各位同學抬頭看看我們頭頂這面神聖的旗幟,莊嚴宣誓:守護國旗,我的責任,我們的責任!
守護國旗,本質上是對華夏子孫共有之祖國的認同,是擁護國家統一的表現。
有些人高舉「自由」「民主」的大旗,卻肆意糟蹋侮辱國旗,其實他們是忘記了「無國何有家」這一樸素的道理。我們要始終銘記,國富方可民安,若不擁護祖國統一,不認同華夏子孫共有之祖國,無異於玩火自焚,最終只會成為跳梁小丑,遺臭萬年。而認同祖國,不僅是自由、民主的前提,還是實現繁榮富強的根本。我們青年學生,當堅定不移地認同祖國,擁護國家統一。為使邦興民安,請在場的每位同學都大聲宣告:「守護國旗,我的責任!」
守護國旗,是因為它浸染了太多血汗與淚水,在歷史長河的沉澱中愈發深沉而厚重。
國旗為何是紅色的?那是無數先烈用鮮血染紅的!他們用鮮血染紅的旗幟守護著我們,宣告那些淪為待宰羔羊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宣告中華兒女已經站起來了,宣告東方雄獅已經覺醒,復興中華的夢想正待開花結果。國旗上的五星是四顆小星環繞著一顆大星,寓意團結。而團結,也是這遼闊大地上滋潤人心、增強凝聚力的甘霖。讓我們攜手築起新的長城,齊呼:「守護國旗,我的責任!」
願我們都能立即行動起來,將守護國旗銘記於心,外化於行。
我很高興地看到,守護國旗作為愛國之舉早已深入人心。無論是接力守護國旗的父子兩代兵,還是將獨自一人的升旗儀式堅持了19年的老人,以及上課請假收國旗的小學生,他們都以實際行動彰顯了愛國情懷,書寫了愛國華章。我也應當具備這種良好品格,在守護國旗中銘記使命。我雖不能像孫楊那樣在亞運賽場上守護國旗,不能如楊利偉般將五星紅旗送上月球,但我會擁有他們那樣的情懷,從小事做起,守護國旗,用實際行動向朱宗鶴老人、向西藏甘巴拉山雷達站的父子兩代兵致敬。
親愛的同學們,請記住我們的校名——振華中學,吾輩當以振興中華為使命,在守護國旗中堅定地擁護國家統一,真摯地感恩回報先烈們以鮮血、以生命交付給我們的重託,將守護國旗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讓守護國旗成為我們每個人自覺承擔的責任!
最後,請讓我們共同發出錚錚誓言:「振興中華,我的責任;守護國旗,我的責任!」
謝謝大家!
【點評】
從歌詞導入,概述材料,提出觀點,針對性強。
分論點一,從本質上談守護國旗的合理性。
從反面案例入手,增強針對性,提出青年學生的任務。
分論點二,從歷史上談守護國旗的合情性。
分析國旗為何是紅色的原因,點出其象徵意義。
分論點三,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沒有將方法抽象化,而是列舉典型具體展示方法。
將校名與演講主題結合,緊扣情境,引發共鳴。
文章緊扣主題,從合理、合情兩個角度闡明守護國旗的重要性,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層層深入,條理分明,結構嚴謹。此外,文章分析到位,展示了作者思考的深度;表述形象,彰顯了作者良好的語言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