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但是唯心主義卻主張是精神的

2020-12-27 我是有家室的人

世界上千差萬別的現象有著一個共同的本質(世界的統一性),世界的本質是什麼?這是一切哲學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眼前這個世界是多麼的千變萬化,形形色色,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草木森林、鳥蟲走獸等現象,叫人看來簡直有點兒眼花繚亂。世界上這些現象既然都不盡相同,那麼他們之間難道絲毫沒有相同之處嗎?不,幾千年來無數的哲學家們大多都肯定千差萬別的現象有著一個共同的本質(這在哲學中叫做世界的統一性)。他們都企圖透過這些表面上千差萬別的現象找到它們共同的本質——世界的統一性來。千差萬別上的現象有一個共同的本質,這是大多數哲學家們都承認的;但是說到這個共同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他們之間就各有各的看法了。自有哲學以來,對於這個問題就存在著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種根本不同的看法。

唯心主義主張世界在本質上是精神的。一切唯心主義者都一致的認為:世界上千差萬別的現象的共同本質就是精神、思想、意識。唯心主義雖也有各種派別(主要有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兩種),但都是大同小異,沒有根本上的差別。

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家們主張:世界上千差萬別的現象的共同本質就是「客觀精神」、「客觀概念」或諸如此類的東西;而是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各種現象,都不過是這個「客觀精神」之類的東西的體現罷了。例如最有名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就認為在世界存在以前就有一種客觀的「絕對概念」存在著,而自然界各種各樣的現象不過是這個「絕對概念」後來發展變化出來的,不過是他的體現而已。這就是說不是真有這個客觀世界,眼前這個世界不過是存在於這個神秘不可測的「觀念」裡頭罷了。然而事實卻恰好相反,不是這個客觀世界存在於這個「絕對觀念」裡頭,而是「絕對觀念」存在於作為客觀世界一部分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們的頭腦裡頭,它只不過是他們頭腦裡虛構出來的一套胡思亂想罷了,客觀唯心主義者所講的客觀的「絕對概念」,完全是一種主觀捏造。因為正如我們大家所知道,任何一種觀念或精神都不能不是人們的主觀概念或精神;而是他們所說的「絕對概念」,「客觀精神」等等,揭穿來看,無非是上帝的別名而已。而客觀唯心主義者認為自然界是「絕對觀念」「客觀精神」的體現的主張,實質上也不過是「上帝創造世界」的另一個說法,不同的只是他們逃避採用宗教的術語,更容易矇混人們的耳目罷了。所以客觀唯心主義和宗教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們都否認客觀物質世界的真實存在,而認為唯一真實存在的就是客觀的精神世界或「上帝」。

一切宗教都在不同的形勢下否認物質世界的真實存在。西方的基督教說什麼人活在世界上是來受苦難的,真正的幸福只在「來世」才有;人活在今世即沒什麼意義,那就該用一切「贖罪」的辦法來爭取死後飛升天國(精神世界),去做「上帝」的兒女。東方的佛教也講什麼「萬有(物質世界)皆空(虛無)」,只有人死後靈魂所在的精神世界才是極樂世界等等。客觀唯心主義和宗教這種說明世界的觀點,都是用來為反動的統治階級辯護,麻痺先進階級的鬥爭意識的;這種觀點使得人們看不清階級鬥爭社會中一切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不公平現象的本質,使人們把現實生活中的一切痛苦都看作是虛幻的、不存在的,而去追求虛無縹緲的「天國」「極樂世界」。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說,客觀唯心主義和宗教否認物質世界的真實存在的說法,是發動階級的沒落情緒及其階級利益在哲學上的表現,是勞動人民的死敵。

唯心主義中的主觀派(即主觀唯心主義)的說法和客觀唯心主義稍有不同。他們主張:世界的本質就是人的主觀感覺、觀念、意識,一切千差萬別的現象,不過是人主觀感覺、觀念的體現,也就是說,客觀世界只是存在於我的感覺、觀念之中。西洋著名的主觀唯心主義者,英國大主教貝克來說:「存在就是被感知。」中國的主觀唯心主義者王楊明說:「天地萬物皆在吾人心中。」這些說法實際都是一個意思,都是說我所接觸的外界,不過是我的感覺、觀念而已。這樣一來客觀物質世界就不存在了,只剩下一個我的主觀世界了。若按主觀唯心主義的說法來推論,那麼我吃飯也就是我吃自己的主觀感覺;我穿衣服也是穿自己的主觀感覺;男女青年找對象也不過是找自己的主觀感覺罷了。如果事情真像主觀。唯心主義所說的那樣,那麼人們也就不必去進行勞動生產,單憑「主觀感覺」一下就可以解決生活問題了。男女青年也不必找對象了,只要單相思一下就可以解決戀愛問題了。這樣說起來像是笑話,其實主觀唯心主義的謬論被揭穿後,真是不過如此而已。

由此可見,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並沒有什麼根本的區別。不同的只是一個用主觀觀念世界來代替客觀物質世界。另一個則是用「客觀」觀念世界來代替客觀物質世界。而兩者所起的反動作用同樣也沒有什麼兩樣。

胡風反革命集團的哲學思想,就是披著馬克思主義外衣的主觀唯心主義,他們散布了許多類似「人類歷史是主觀創造的」「世界是人造的」等等謬論,強調什麼「主觀戰勝精神」「自我擴張」等等。他們就是用資產階級主觀唯心主義做理論基礎,打著文藝家的招牌,通過所謂文藝理論題出一套反革命的綱領。來對人民群眾散布毒藥,並進而向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向領導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的中國共產黨猖狂進攻的。

歡迎留言討論,喜歡記得關注

相關焦點

  •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而唯心主義核心是世界依附於意識存在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而唯心主義核心是世界依附於意識存在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它們兩個又是相對立的哲學思想體系。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大樊說歷史,每天持續為大家帶來原創內容,分享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事情。唯心主義和僧侶主義是相通的。站在它們的對立方面,同它們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的,是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
  • 唯心主義(1)
    唯心主義的基本含義,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這個哲學基本問題上,認為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物質是精神的產物。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現實世界之外獨立存在著一種客觀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萬物是由它產生(派生)出來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國的朱熹、古希臘的柏拉圖和德國的黑格爾等。
  • 深層探索世界的本質,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或都是偏見!
    哲學史上把哲學派系分成兩大陣營,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派爭論的是」存在「的第一性到底是自然的物質還是人的思維意識
  • 政治知識: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解析
    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精神能夠決定物質,物質依賴於精神才能存在。唯心主義將精神分為兩大類,主觀精神(人的精神)和客觀精神(人之外的精神),所以唯物主義包括主觀唯心和客觀唯心兩種基本形態。(二)主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主張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於人的精神之中,也就是人的精神決定世界、決定物質。
  • 現今社會到底是物質重要,還是精神重要?
    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的關係問題,也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之一。唯心主義主張精神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在先,物質在後,物質是精神的產物,世界萬物都是精神創造的。  唯物主義主張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質在先,精神在後,精神是物質的產物。物質世界進化出人類,精神是人的大腦的產物。
  • 正確認識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唯物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它與唯心主義對立,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投影和反映。這裡就有牽涉到一個名詞,本體論,然而本體論也是翻譯過來的,那我們也就很難從字面去理解。
  • 如何理解「唯心主義」及其存在的原因
    唯心主義,應該就是其中一個。唯心主義的英文單詞是idealism,又可以稱為「觀念論」。觀念論的叫法,或許可以先為它去除褒貶好壞之分。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之分我們一般認為唯心主義是不好的。但是,真正研究哲學的人,一般很少關注唯心、唯物之分。
  • 精品乾貨 |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知識提綱.
    1.4.1主觀唯心主義    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誇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整個世界都依賴於人的主觀精神;1.4.2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 大多數人誤解的「唯心主義」
    在日常對話中,如果說誰是唯心主義,暗含了「呆子」的含義,潛臺詞是你怎麼會這麼想。拜高中學習所賜,很多人認為唯心主義是荒謬的,不合道理的。因為唯心主義認為先有觀念後有物質,甚至精神能支配物質,這明顯是屁話,誰都知道先有物質,物質運動不以精神為轉移。
  • 批判唯心主義理學和倡導「實事求是」精神的顧炎武思想
    (同上)即是說,精神是自然界高度發展的產物,成為人的感覺和思維。▲《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這是樸素唯物主義對於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肯定物質第一性而精神第二性。再次,根據「道寓於器」的觀點,顧炎武提出「多學而識」、「行已有恥」和「行必有果」的主張,並以此對宋明以來空談身心性命、脫離實際的唯心主義二個派別-理學和心學,作了揭露和批判。什麼是「多學而識」呢?他認為「在於得理而驗於事物」(《日知錄·心學》)。通過了學習而明了了事物的道理,通過接觸實際事物來檢驗所學到的道理是否正確。
  • 2014考研政治: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辨析模擬題
    6.下列命題中屬於客觀唯心主義的有A.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創造物B.世界統一於存在C.萬物皆在我心中D.絕對理念是萬事萬物的本原[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辨析。  客觀唯心主義的主要特徵是把某種脫離物質、脫離任何個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絕對觀念、絕對精神等)變為獨立的客觀存在,並把它作為世界的本原和萬物的創造者。
  • 今天再這樣理解唯心主義,你就太low了
    我們先看看風靡全國的教科書式的定義: 唯心主義的基本含義,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這個哲學基本問題上,認為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物質是精神的產物。從根本上顛倒了物質和精神的關係。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
  • 放棄二元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讓我們誤解世界!
    問:唯心主義不是人的一次反叛嗎?答:對,唯心主義是一次革命性的反叛,它將人的生命意識獨立出來,成為另一個存在立場,這跟物質獨立存在同一個性質。這是對存在三位一體運動的再次分離,從此心物對峙,初級的唯物方式被打破,人們從此在自己的身上實現了意識與物質的對立,造成了人類精神意識的複雜矛盾。
  • 柏拉圖《斐德羅篇》:「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區別是什麼?
    說到「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關鍵在於判斷:物質與意識誰排在第一位。簡單來說就是:認為物質優先意識就是「唯物主義」,反之就是「唯心主義」。再進一步說:「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體,是真實的存在,意識是從物質中產生出來的東西;「唯心主義」則認為意識是本體,意識才是真實的存在,物質是從意識中產生的。大多數中國人都是在「唯物主義」的教育下長大的,會覺得「唯心主義」很荒誕,但西方與我們剛好相反,所以彼此都很難真正理解對方。
  • 王陽明是唯物主義的代表人物還是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
    如果用現代唯物主義論來看,陽明心學不僅是唯心主義,而且還是主觀唯心主義。那麼什麼是唯心主義,什麼又是唯物主義呢?二者的區別就在於,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而唯物主義則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因為王陽明的心學中提到「心即理也」,出現了一個「心」,並且認為「心」就是「理」,所以被認為是唯心主義。但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西方近代提出來的,而東西方的哲學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用西方的思維來衡量東方的思想,是否合適就值得商榷了。
  • 2014考研政治:哲學唯心主義模擬題
    唯心主義哲學產生的認識論根源主要表現在A.把感覺當作主客觀之間的屏障B.把絕對精神誇大為脫離物質的絕對C.把感性當作主客觀之間的中介D.把主觀精神誇大為派生物質的根源[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唯心主義產生的根源。  唯心主義產生的社會根源主要是由於生產力低下和科學不發展,以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離,片面誇大了精神的作用,這是唯心主義產生的前提條件。
  • 自然主義主張「寫真實」,但是,究竟怎樣理解「寫真實」呢?(上)
    自然主義是主張「寫真實」的。但是,究竟應當怎樣理解「寫真實」呢?「寫真實」作為一種自然主義的文學主張,是由法國的左拉提出的。後來,史達林又賦「寫真實」以新的時代特點,明確提倡過。如果把「寫真實」作為革命現實主義的簡要的說明,作為對恩格斯提出的「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概括性表達,無疑疑是正確的。但不應對「寫真實」作自然主義的理解。
  • 考研政治難點重點之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的分析
    在考研政治中,有關唯心主義的知識點最難的是主觀唯心主義和和客觀唯心主義的的區別與聯繫。   首先看他們的聯繫:它們都是唯心主義,都承認意識第一物質第二,即世界的本源是意識,物質世界是由意識派生出來的,即物質是意識的產物。   其次,它們的區別是:主觀唯心主義必然導致只在自我才是惟一存在的「唯我論」。
  • 唯心主義唯物主義都是「奴隸主義」
    事實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並非人類思考方式的全部,這只是西方人的思維模式,而且兩者實質上也並不相對立。世界上還存在一種與它們都真正對立思考方式,那就是「心性主義」,這是咱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模式。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都認為世界自身無法獨立存在,是有依附性、依賴性的,在背後一定有一個本源、本質的東西在支撐它、控制它。
  • 物質和意識
    是存在決定思維(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思維決定存在(意識決定物質)? 這叫做「本體論」。爭論「存在」和「思維」究竟誰才是「本體」,也就是更本質的那一個。 如果不太嚴格地進行歸類,那麼: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是唯物主義;認為思維決定存在的,是唯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