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逾600歲古廟二期修繕工程完工,有望冬奧會前亮相,水立方曾為之...

2020-12-20 瀟湘晨報

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南側,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皇家廟宇,它就是「奧園十八景」的景觀之一「北頂飛霞」——敕建北頂娘娘廟。它是京城歷史上著名的「五頂八廟」之一,亦是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北端的標誌性建築。這座散發古香神韻的特色建築與周圍的現代化建築遙相呼應、相得益彰,園區精心設計過的園林景觀將傳統與現代景觀有機融合。

近日,北頂娘娘廟的三、四進院配殿及山門值房修復工程完工,這將進一步豐富奧運功能區的人文內涵。

此次完工的是北頂娘娘廟修繕二期工程,主要針對的是此前一直作為遺址保護的三、四進院。該項目於2019年5月啟動,包括東嶽殿(三進院)東西配殿、玉皇殿(四進院)東西配殿及山門東西值房六棟建築,總建築面積為517.18平方米。

「北頂娘娘廟的修繕工程經過市文物局嚴格審批,修繕前,文物保護部門的專家對此進行了嚴格的考察和評估。參與修繕的施工團隊具有嚴格的專業資質,曾經參與地壇和故宮的修繕工作。修繕全程有古建築專家參與,三、四進院落的配飾、格局、工程材料均參照了大量歷史文獻,力爭做到修舊如舊。驗收的時候,有5個相關部門參與驗收。我們在進行原有建築恢復修繕的同時,還更換了三、四院落內水泥磚地面,恢復古建方磚、城磚地面,做好院落排水,強化其公共服務功能,讓建築更適合後期作為展示廳使用。玉皇殿的原有基座不再復建,繼續進行遺址保護,未來可作為展示舞臺使用。」北頂娘娘廟管理部主任楊英女士說。

該廟坐北朝南,全廟佔地近約10000平方米,依中軸線由南向北原有山門、天王殿、娘娘殿、東嶽殿、玉皇殿等,共四進院落。目前對遊客開放的為一、二進院落,包括山門殿、鐘鼓樓、天王殿、娘娘殿及其東西配殿(現作為展廳)。目前修繕竣工的三、四進院落為東嶽殿及其東西配殿、玉皇殿及其配殿、藥王殿、關帝殿。廟內供奉主神「碧霞元君」又稱泰山娘娘,是泰山之尊東嶽大帝的女兒。北頂娘娘廟內的「碧霞元君」相當於泰山娘娘的一個分身,廟內的娘娘殿裡面除了天仙聖母碧霞元君,還供奉有眼光聖母明目元君和子孫元君。

2003年,北頂娘娘廟被批准成為北京市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列入「人文奧運」文物修繕計劃之中。為保護這座明代皇家廟宇,經過文物專家的仔細勘探,確認了整座廟宇的實際佔地情況後,當時即將動工的水立方還曾向北移了約100米。2006年,朝陽區文旅局啟動了修繕工程,部分復建了北頂娘娘廟主體建築的一、二進院落。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北頂娘娘廟肩負起了展示北京民俗文化的使命。

楊英表示,北頂娘娘廟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北京民俗博物館分館。北頂娘娘廟始建於明代早期,本次維修之前,曾在明嘉靖、清乾隆年間整體進行修繕。2019年5月份三四進院落修繕工程開工,在2020年10月12日進行了多方驗收,等到三四進院落的內部裝修全部完工後,將和目前已經開放的一二進院落一起開放,主要作為民俗展覽、展示場地。楊英說,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個公共文化平臺,而北京民俗博物館作為北京唯一國辦民俗類專題博物館,尤其以展示老北京的地方民俗為特色,所以很多收藏家願意把自己的藏品貢獻出來,放在這個平臺進行展示,讓更多的人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為迎接2022北京冬奧會,北頂娘娘廟還將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冬奧會期間,北頂娘娘廟將會舉辦中國傳統的廟會,作為向外國運動員、國際友人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還將舉辦以中國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展覽。

據介紹,北頂娘娘廟的歷史故事也深深吸引著來此參觀的遊客。詩詞作家們也創作出不少與之相關的詩詞,比如以下這首劉能英創作的《北頂飛霞》:

北頂飛霞

劉能英

自別泰山鄰故宮,日呈煙景與霞同。

高槐香襲浮雲外,古柏枝搖夕照中。

月過鼓樓門不掩,車行廟市貨流通。

明清商賈今何在?細雨濃愁一洗空。

據介紹,北頂娘娘廟建於1426-1435年,相傳北頂娘娘廟初為土地廟,後因明世宗其母許願,在此修建一座娘娘廟以感恩天賜皇子。 這座皇家寺廟的香火也因此愈發鼎盛。隨後因為戰亂等原因,北頂娘娘廟經歷了多次損毀與修繕,比較著名的修繕記載就是明嘉靖、清乾隆年間的修繕。據介紹,明清兩代,北頂娘娘廟除了作為寺廟,也作為物資交流場所使用。解放後寺廟原址為北頂小學、大屯鑄造廠佔用 。

【來源:奧林匹克公園管委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水立方曾為它讓路,六百歲北頂娘娘廟二期修繕工程完工
    毗鄰水立方和鳥巢,一座紅牆灰瓦的建築便是著名的北頂娘娘廟。最近,北頂娘娘廟的三、四進院配殿及山門值房修復工程完工,將進一步豐富奧運功能區的人文內涵。已開放的一二進院落裡有不少參觀的遊人,而剛修繕好的三四進院落的四座配殿,也是古色古香,環境清幽。此次完工的是北頂娘娘廟修繕二期工程,主要針對的是此前一直作為遺址保護的三、四進院。項目於去年5月啟動,包括東嶽殿(三進院)東西配殿、玉皇殿(四進院)東西配殿及山門東西值房六棟建築,總建築面積為517.18平方米。
  • 冰絲帶、水立方、國家體育館冬奧工程陸續完工
    央廣網北京1月11日消息(記者劉天思)隨著2022年冬奧會腳步的臨近,各冬奧場館建設和預熱活動備受關注。記者11日從北京朝陽區「兩會」獲悉,朝陽區內共有13處冬奧場館及設施,作為2022年冬奧會開閉幕式及三個競賽場館和十個非競賽場館所在地,朝陽區作為屬地單位,協助相關部門持續推進冬奧場館建設及氛圍營造等各項工作。
  • 水立方為冬奧變身二次啟動「水冰轉換」率先改造完工!
    11月27日,據北京市重大項目辦介紹,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完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率先改造完工的場館。 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曾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承擔了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水上比賽項目,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期間將承接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項目。 該場館在2019年首次完成遊泳池與冰場的轉換,成為世界首座完成「水冰轉換」的場館,實現了「水立方」變為「冰立方」的華麗轉身。
  • 北京冬奧首個改造場館完工!「水立方」無縫切換「冰立方」
    據市重大項目辦介紹,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11月27日正式完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個實現完工的改造場館。目前,場館比賽大廳內已開始新一輪的場地轉換結構搭建,全新的冰面將於年底前完成。「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誌性場館,承擔了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水上比賽項目。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期間將承接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項目。該場館在2019年首次完成遊泳池與冰場的轉換,成為世界首座完成「冰水轉換」的場館,實現了「水立方」變為「冰立方」的華麗轉身。
  • 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完工
    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完工。北京市重大項目辦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於立霄)記者27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完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個實現完工的改造場館。
  • 「冰菱花」落成亮相 「水立方」改造完工(走向冬奧)
    本報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賀勇)記者從北京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獲悉: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球訓練場館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冰菱花」實現完工,將於本月底進行製冰;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完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個實現完工的改造場館。
  • 冬奧「水立方」如何變成「冰立方」?看這名大學生講述他的製冰師之夢
    今年讀大二的張強是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一名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去年10月,他曾參與到國家遊泳中心「水冰轉換」工程當中,有這樣的機會還得從一項「雙冰場館」製冰人才訂單班計劃說起。為解決冰上運行人才缺口現狀,實現未來「冰水雙驅」運行的場館發展遠景,2019年,國家遊泳中心、國家速滑館兩大冬奧場館與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進行企校合作的模式開辦「製冰人才訂單班」,為場館未來發展提前培養製冰和冰上運維人才。
  • 「水立方」20天變身「冰立方」 智慧建造技術將亮相服貿會
    人民網北京8月17日電(記者孫紅麗)20天完成場館改造,「水立方」變身「冰立方」;38個月的施工周期縮短至31個月;1.2萬平方米亞洲最大的全冰面……一系列智慧建造與新技術應用正助力冬奧工程。「水立方」20天變身「冰立方」15日,再次走進「水立方」,這裡已經實現了冬季舉辦冰壺賽事、夏季舉辦遊泳賽事雙型轉換的場館功能,成為反覆綜合利用的雙奧場館代表作。記者了解到,為服務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壺賽事,中建一局20天完成了「水立方」變身「冰立方」場館改造。
  • 科技專家合力 冬奧場館由「水立方」變「冰立方」
    由水到冰,水立方「變形記」剛剛過去的元旦,對於所有為冬奧場館奔忙的人來說是個大日子:北京冬奧會全部競賽場館於2020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工。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是第一個實現完工改造的場館,也是世界上首次採用智能化技術建立泳池轉換冰場。現在,它有了一個新名字——「冰立方」。
  • 春夏秋為「水立方」冬季變「冰立方」,國家遊泳中心完成冬奧改造
    昨天,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正式完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個實現完工的改造場館。本報記者 饒強攝記者從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昨天正式完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個實現完工的改造場館。
  • 冬奧競賽場館首次「集體亮相」
    「冰絲帶」「雪如意」「水晶鞋」……這些充滿詩意的冬奧場館已經英姿初現。今年底,所有冬奧競賽場館將完工,來看效果圖(上)變身實景圖(下)!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將在三個賽區舉辦,分別是北京、延慶、張家口賽區。北京賽區的一批「雙奧場館」,實現了冬夏運動雙向轉換,一起走進冬奧場館!
  • 水立方11月啟動冬奧改造 鳥巢2020年起實施改造
    本報訊(記者左穎)在昨天朝陽區政府召開的北京冬奧會籌備工作協調會上,副區長劉海濤介紹,朝陽轄區內共涉及冬奧會改造任務的場館有4個,分別為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國家體育館、國家會議中心;涉及新建場館有2個,分別為冬奧村和國家速滑館「冰絲帶」。
  • 2018年北京發展變化大事件預告 看了打死也不想離開北京!
    5在東南部實現萬畝綠地  2018年年底,在京津塘高速公路、東南五環路周邊和武警十八支隊兩側將再建丹楓公園、桃蹊公園、老君堂公園(二期)和海棠公園(二期)4個公園。  預計五年內在朝陽區東南部將實現萬畝綠地,為首都再添一塊城市「綠肺」。
  • 北京鳥巢旁邊的「神秘」古廟,外地人沒聽過,知情人敬若神靈
    如果不是今年的情況比較特別,相信不少朋友正在北京遊玩,或是計劃來北京遊玩。說起北京知名的旅遊景點,那自然是天安門、故宮、鳥巢、水立方等等。即使是沒有來過北京,這些景點肯定早都聽膩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座神秘「古廟」恰好就在鳥巢、水立方旁邊。
  • 向奧林匹克兌現我們的承諾——寫在北京冬奧組委成立五周年之際(一)
    「水立方」變身「冰立方」目前,張家口冬奧賽區場館主體完工,主要場館正為冬奧測試賽做準備。隨著2020年進入最後一個月,北京冬奧會的場館建設和基礎設備製造也都進入最後收尾階段——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於11月27日正式完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個實現完工的改造場館。場館比賽大廳內現已開始新一輪的場地轉換結構搭建,全新的冰面將於年底前完成。
  • 冬奧明珠綻放光芒――北京2022年冬奧會延慶賽區全面完工
    原標題:冬奧明珠綻放光芒——北京2022年冬奧會延慶賽區全面完工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儘管29日的小海陀山氣溫低至零下27攝氏度、陣風接近8級,但北京冬奧建設者們激動萬分——北京2022年冬奧會延慶賽區宣布全面完工。經過1000多個日夜艱苦奮戰,藍圖在此刻變為現實。
  • 北京冬奧開閉幕場館鳥巢2020年翻新 水立方11月改造
    據場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水立方擬於今年11月啟動改造,明年11月舉行測試賽;鳥巢將於2020年起實施改造。國家體育館2020年達測試賽要求繼2008年北京夏奧會之後,奧林匹克公園又將作為2022年冬奧會的核心區和主承載區。
  • 大學生的製冰師之夢:在水立方實習時,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件事
    今年讀大二的張強是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一名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去年10月,他曾參與到國家遊泳中心「水冰轉換」工程當中,有這樣的機會還得從一項「雙冰場館」製冰人才訂單班計劃說起。為解決冰上運行人才缺口現狀,實現未來「冰水雙驅」運行的場館發展遠景,2019年,國家遊泳中心、國家速滑館兩大冬奧場館與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進行企校合作的模式開辦「製冰人才訂單班」,為場館未來發展提前培養製冰和冰上運維人才。
  • 「水立方」主鋼結構完工(圖)
    本報北京12月7日專電(駐京記者徐維欣)今天上午,記者在「第四季度奧運場館建設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繼國家體育場(「鳥巢」)主體結構工程施工全部完成之後,有「水立方」之稱的國家遊泳中心主鋼結構施工也告完成,目前正在進行膜結構安裝,計劃於今年底完成牆體和屋外層膜結構安裝施工。
  • 北京冬奧建設進入衝刺階段 北京賽區「15塊冰」齊頭並進
    而在場館建設和製冰等過程中,也朝著低碳環保雙向發力,讓綠色成為北京冬奧底色。北京賽區共計有15塊冰面將於今年年底前全部完工。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總體規劃處副處長桂琳介紹說,北京賽區正在建設的15塊冰有一個共同特點,所有冰場都在積極實現精彩奧運與賽後場館可利用、可經營、可持續的目標。國家速滑館製冰工程專項設計負責人馬進介紹說,國家速滑館將作為北京冬奧會大道速滑比賽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