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是個念舊的人。兩年前,還在百富勤執生的梁伯韜一手策劃了Tom.com招股獲669倍超額認購閃電行動。7月4日開始,長實集團(HK0001)旗下的「長江生命科技集團公司」(HK8222簡稱「長科」)上創業板的上市保薦之重任又是由時任所羅門美邦亞太區副主席的梁伯韜親自操刀。
長科上市在香港股市掀起的生化科技股的狂潮,其陣勢與兩年前Tom.com招股有得一比。生物神話能否重演當年的網絡神話?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慎重地說,「這個我不敢講。」以李嘉誠的財力,他可以把話說得圓滿,但他沒有,一如他低調、藏鋒的風格。
梁伯韜說,長科的招股價每股介於1.8至2元,不會超過2元,共發售13.07億股,集資約26億港元。他還估算,長科上市後市值會衝到117億港元與130億港元,有能力挑戰創業板之冠的市值達到107.83億港元的Tom.com。
市場吸引力如此強勁的長科,主要分為5個目標市場發展。據招股說明書稱,旗下業務市值超過2500億美元,分別為生態農業(相關,行情)、環境治理、健康食品、醫藥用品及護膚產品,市值分別為470億美元、450億美元、600億美元、700億美元及300億美元。
此外,長科早些時候公布,已向美國註冊申請12項產品專利,其中包括一種能治療愛滋病的藥物及一種能增強白血球功能的藥物,其他十項為保健食品。
長科在香港對外界稱,長科研發的愛滋病藥有增強病人免疫系統的特性,比雞尾酒療法副作用低,也較為廉價。
據長科提供的數字,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至2007年,愛滋病藥的銷售額將由現在50億美元增至130億美元。
長科稱目前有108個科研產品,將會分為短周期和長周期去發展,已有7個產品取得專利權,32個產品正在審批,69個正在撰寫專利申請書。
「泡沫已經開始,但還未瘋狂」
以長科如此集中的「生化科技優勢」,加上「李嘉誠品牌效應」,有可能出現一窩蜂入票、散戶認購狂熱的景象。
屆時長科配售部分進行回撥,提高公開認購比例。
長科神話有多少風險?長江實業已投入長科的金額達4.2億港元,預計長科上市時仍將處於虧損狀態。李嘉誠的長子、長江實業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李澤鉅說,長科上市後是否虧損,要視乎集團投放科研的成本,若停止可隨時轉虧為盈,但未必對公司發展有利。
長科目前仍在投入階段,實現銷售的產品尚不多。長科公布的已實現市場化的產品,僅「穩得高生態肥」一種,該產品到去年年底銷售收入僅1500萬港元。
號稱手握40多個生物科技專利權的長科,對外界一直保持神秘,直到2001年底才正式向外公布。當時李澤鉅解釋,因為要等完成有關產品研究開發後,才向外界推介。截至年底,該項目投入資金近10億港元,而未來幾年將增至數10億至100億港元。
李澤鉅透露,看好生物科技最初是由李嘉誠提出的,後來發現該項目對長江實業有好處,因此才納入長江實業旗下。長江實業持有長科六成股權,長科其餘股權由李嘉誠及家族成員持有。長科上市後,長江實業所持股權將攤薄至四至五成,即長江實業計劃出售20%至33.3%的長科股權。
五月份以來,受到長江實業宣布分拆長科上市的消息刺激,香港生物科技類股票全線利好。長科上市消息公布當日,有19家與生物科技相關的上市公司股價即刻上揚。其中有一家升幅達19.2%,據稱這家公司被許多散戶誤認為就是「長江生命科技」,從而意外受捧。
長科帶旺香港二、三線生化類股和部分製藥類股,中國製藥、遠東生物和生命科技等股有大資金流入建倉跡象,有的建倉資金打高近160%。
香港生化股炒作已經造成網絡泡沫之後的又一輪炒風,而且,預期在長科上市之前,這個板塊還會更熱。
「泡沫已經開始,但還未瘋狂。」內地一位投資研究員說。但他還說,長科上市向內地市場真正傳遞的信息只有一個:李嘉誠看好生物技術產業。
李嘉誠點石成金的超人本領經歷了無數次考驗,這一次,亦無例外。
張令玉何以「天價」
長科的上市,將一直隱匿於資本背後的47歲的張令玉閃耀於公眾面前。
從長科的招股說明書上可見三大股東排名為:長實集團44.02%、李嘉誠29.34%、張令玉6.24%。張承諾在上市期後兩年內不得出售股份,另外,張根據合約將獲得分配長科生化所的研究成果商品化所賺取的稅後溢價淨額的30%。
張令玉的正式身份是長科首席科學家。
香港媒體四處打撈這個被李嘉誠以「天價」買下的神秘人物。張令玉獲贈6.24%股權兼分紅,從表面看這是李氏創造的一個「袁隆平式的資本科學家」。
本報記者從北京了解到,張令玉早在為李嘉誠打工之前就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張令玉曾在多間公司出任董事或股東,包括香港星光生物科技等。香港GPHoldings公司在其網站上稱,張為該公司主席,並聲稱其「目前為香港惟一一家可合法開發NutriSmart的公司」。
在北京,與張令玉有關聯的企業至少有五家之多。在張加盟長實集團之前,北京田力寶研究所、北京田力寶實業公司等關聯企業是張令玉為法定代表人並佔絕對控股地位的民營企業。
張已將北京田力寶關聯公司的業務、資產和張作為發明人擁有的專利權轉移給了長實集團,長實集團以1.08億港元的價格支付轉讓金(其中1億元為入職獎金、310萬支付原材料、520萬支付實驗儀器),張本人與長實集團籤訂僱傭合約長達十年。後長實集團將張的聘任轉讓給長科。
長科在2001年8月10日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進行過多項重組,受讓過長實集團的多家子公司。2002年5月,長實集團的成員公司Bio—World及長科研究所把全部資產及業務,以及長科研究所所長張本人轉給長科生化研究室。
北京田力寶研究室的營業執照於2001年8月被撤銷,原北京田力寶實業公司的生廠線幾乎廢棄,部分人馬從原廠遷移到北京城郊大興,劃為長實集團的新公司「北京穩得高公司」的員工。曾與「北京田力寶」有聯營關係(生產、銷售)的企業多達十幾家。
記者與遠在吉林松原一家化肥廠的劉先生通過電話,他告知以前廠裡與北京田力多做聯營,現在則是「直接與李嘉誠做生意。」這個東北小廠每年接100多萬長科的化肥訂單,而具體銷往何處則渾然不知。
愛滋病療法激發想像空間
「田力寶」是一種使用廣泛的微生物化肥,國內有多家廠商以不同的商標在合法生產與銷售。記者從北京穩得高公司的項目經理張偉先生處得知,長科以重金購下的張令玉及他本人擁有的諸多項技術專利中,其中最有分量的即是「田力寶」核心———專注於各種程序和方法,甄選、激活和馴化微生物(主要為酵母),以利用微生物分解汙染物,生產生物環境治理產品。
張偉介紹這種在學術上被稱為「BAN」的生化技術能給長科帶來「天價」的收益。
以「BNA」生化技術研發生產的NutriSmartTM生態肥料和WonderTreatTM汙染處理品,是長科目前僅有兩項進入開發至生產階段的產品。若干其他產品(醫藥及護膚用品)正處於商品化初期,特別是醫藥產品,進行臨床試驗是一個耗時及昂貴的過程,往往歷時數年或以上,預計長科首批醫藥產品在2007年前不會進入商業銷售。
長科的激活微生物在香港大埔研究所製造,其製成品透過長實集團的子公司北京穩得高在內地由5家承辦製造商生產,推廣銷售則與第三方籤訂合作合同。
激髮長科認購狂熱的還有招股說明書上稱,「長科正在研發的是其中一項主要醫藥產品為愛滋病療法。」據稱,此產品不論是與雞尾酒療法一併使用還是單獨使用,均可能具備多種優點,並減輕醫療成本。但記者了解到此產品尚未進行產品註冊和正式臨床試驗,僅在內地醫院進行初步搜集療效及安全數據的人體測試。
全球約有18種愛滋病藥物,分為三大類,核苷酸反轉錄抑制劑、蛋白質抑制劑、非核苷酸反轉錄抑制劑。通常以三種或以上結合使用,以產生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此外,約有100項新藥申請已經交給食品藥物管理局給染有HIV病人進行臨床試驗。如果長科真能以此為突破,其市場前景將難以估算。
長科稱手中還有研發癌症治療藥物的計劃,曾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部副教授孔祥誠原是北京田力寶研究室副所長,現亦轉入長科旗下。據稱,長科癌症治療藥物的甄選僅停留在初部人體測試階段。
以李嘉誠的投資眼光,以幾億資金投資張令玉的「頭腦資本」,這是一樁多贏的生意。長科再過幾日就能將26億的巨資納入袋中,全港市民不得不驚嘆令人尊敬的「李超人」又創造了一個財富神話。
當然,有投資者說,長科能否最後成功,很關鍵取決於張令玉的技術保證何時獲得專利權或授權之範圍是否能夠保障杜絕競爭對手製造同類產品。
記者略做了解,發現以「田力寶」為招商引資的企業有十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