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幽默對話外國媒體:我仍有老驥伏櫪的精神

2020-12-15 華夏經緯網

    六月二十日,正在長沙參加「外國媒體走進湖南」的外國駐華記者一行來到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採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新社發 劉雙雙 攝

    中新社長沙六月二十日電 題:袁隆平幽默對話外國媒體

   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擁有世界百分之七土地的中國人養活了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這其中「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功不可默。今天上午,帶著對這位「農民科學家」的神秘與好奇感,參與「外國媒體走進湖南」採訪活動的境外駐華記者走進了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一件彩條紋T恤,身材瘦小卻精神矍鑠,加上一口流利的英語,當七十六歲高齡的袁隆平出現在外國記者面前時,仍讓大家吃了一驚。而接下來輕鬆、幽默的交談更讓外國記者真正領略了這位「雜交水稻之父」的無窮魅力。

  「請嘗嘗我的雜交稻米」

  袁隆平是中國農業科學界首位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一九六四年他在國內率先開始雜交水稻研究,並不斷創新於一九九七年開展超級雜交水稻選育計劃。已經實現第二期畝產八百公斤的袁隆平,正在為二0一0年大面積實現畝產九百公斤的目標而努力。

  見到遠道而來的客人,袁隆平配合著圖解用英語詳細地講解著雜交稻技術的原理和推廣情況。當來自美聯社的記者柯依蘭問到「雜交稻的產量高,質量如何」時,袁隆平饒有興致地同大家講起故事來。「我曾經邀請一批香港記者吃飯,其中有四個年輕的女記者,因為雜交稻米飯味道實在太好,每個人都一連吃了二三碗……」說著,袁院士當即要工作人員準備些雜交稻米讓外國記者朋友帶回去嘗嘗。

  「我仍有老驥伏櫪的精神」

  從國家發明特等獎到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到美國世界糧食獎,聞名海內外的袁隆平可謂集榮耀於一身。「這麼多榮譽,您覺得自己最大的成就在哪呢?」美國之音記者張洸華問道。

  「榮譽是代表國家、代表民族的,並不是給我個人的。」這位「農民」學者誠懇地說道,雜交稻並非自己一個人的成績,而是整個科研團體的成就。這種榮譽對自己也是一種鞭策,鞭策自己不斷進取。「我雖然已經七十六歲,仍有老驥伏櫪的精神,希望到二0一0年能實現畝產九百公斤的目標並在全世界推廣到一千五百萬公頃。」 

  「有一個接班人就行了」

  參觀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實驗田時,這位土地的兒子深情地撫摸著田裡飽滿的稻穗。看著自己一生奉獻的事業,袁隆平認為中國的雜交稻技術要繼承和創新,現在重要的是建立一個科研梯隊。

  袁隆平談到,目前三十到四十歲這一層次的科研力量較強。一方面採取的是直接培養,自己帶領水稻科研方面的博士、研究生,另一方面送科研人員出國深造,再就是與其他機構合作研究,多渠道慢慢培養出自己的學術帶頭人。現在培養了很多,真正能有一個拔尖就行了。「就像皇帝的兒子很多,只要能有一個真正的接班人就行了。」袁隆平的這一形象比喻引得眾外國記者欣然大笑。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袁隆平對話《破繭》節目
    作為一檔以「個人與時代對話,見證祖國騰飛」為主旨的微型訪談節目,《破繭》本著挖掘名人故事、弘揚名家精神、傳播愛國情懷的目的,邀請不同領域的5位大咖講述祖國崢嶸歲月裡的奮鬥徵程,用細微的筆觸從個人視角探尋新中國破繭騰飛的艱難歷程
  • 2020年高考作文深度剖析,對話袁隆平的啟發,年輕人應該覺悟什麼
    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已經90歲的袁老表示,退休對他來說是不存在的,退休後沒事做反而會有失落感。他還寄語年輕人,理想要高雅一點,而不是向錢看。(摘自新京報)在採訪中,袁隆平透露的2個關鍵詞「失落感」「理想」,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高三的考生,在2020年的高考作文中,這次對話,可以作為不錯的高考作文方向。已經90歲的袁隆平面對工作與退休,選擇了工作,原因是擔心失落,這是一種上進的精神,更是一種責任,是年輕人應該具備的精神。
  • 「國士」袁隆平:小時候跟媽媽的一次對話,讓他找到了一生的目標
    這和他與母親的一次對話有關。那時袁隆平還小,他對人是從哪裡來的感到非常好奇,就問母親。母親很熟悉西方文化,就對他說:「西方有本書叫《聖經》,說上帝用泥土捏出了人類的始祖亞當與夏娃。」然後又說起了中國的傳說:「中國遠古時期有個女媧,她用黃土捏出了男人和女人,繁衍生息,一代代傳下來。」
  • 袁隆平妙語對話兩岸記者願送超級稻去臺灣(組圖)
    上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布朗曾提出的這個嚴峻問題早已有了答案。對於以世界上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上22%人口的中國來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個婦孺皆知的名字。  昨日,在湖南長沙的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素有「中國最著名農民」之稱的袁隆平手捧一把金黃稻穀,詼諧風趣的談吐傾倒了參加「兩岸新聞媒體湖南行」的記者們。  「科研技術要保密,但要看對誰保密。
  • 對話袁隆平:退休?不存在的
    袁隆平:失望之餘我來了靈感,常規稻不可能這麼高高矮矮,我選的鶴立雞群的稻子是個雜交稻,是個天然雜交稻!之後我就開始正式研究了。新京報:當時做雜交水稻研究有阻力嗎?袁隆平:領導問還要不要做雜交水稻(研究),我說還要做。我說表面上我是失敗的,本質上我是成功的。增產的稻草也是它的優勢,是我們技術選擇不當,如果我們改進技術,把優勢改良到稻穀上,稻穀就可以增產。「優勢表現在稻草上是技術問題,但它有優勢是原則問題。」
  • 跟著90歲的袁隆平學育兒:家長的品質決定著孩子的品質
    前不久,國寶袁隆平迎來了他91歲的生日,已經步入「90後」的他,走起路來依然步步生風,精神十足。而袁隆平得到孫女們如此愛戴的理由竟然是:幽默。不僅對孩子,袁隆平在生活中也十分幽默,在許多採訪中甚至讓記者直呼無奈。
  • 外國漢學家聚焦中國文學作品 悟「中國式幽默」
    「剛到中國的時候,有一次,我和一位物理專業的中國同學一起吃早飯。那天早上,食堂的油條做得又幹又硬,於是我的同學就調侃道:『給我一根這樣的油條,我就可以撬起整座大樓。』聽完我愣是沒明白他的意思,為此還被同學們笑話了好久。後來我才知道,他是借用阿基米德的槓桿原理來『吐槽』食堂的油條做得難吃。」他笑著說。  除了化用名言來製造冷幽默,人們也經常用漢語中表示顏色的詞來調侃。
  • 袁隆平飈英語飆上熱搜 iEnglish助力孩子學好英語對話世界
    9月19日全國科普日,袁隆平為青少年送上寄語:「我沒有什麼成功秘訣,只有經驗。8個字來概括,就是知識、汗水、靈感和機遇。知識是基礎,汗水是實踐,所謂靈感就是思想火花,思想火花人人有,不要放棄它!」養貓、直播、飈英語,年逾九十的袁隆平頻上熱搜,與萌新的碰撞愈加親密。剛經歷過四六級考試的網友們直呼:袁老太可愛了,致敬!想跟袁老學英語!
  • 袁隆平:讓水稻戀愛的人
    上世紀60年代,在這個偏遠的湘西農校,袁隆平開始了雜交水稻的研究。   最終,是為了得到可以高產的種子,把這種子種下去,就是消滅飢餓的希望。   雜交水稻是世界難題。他是一個年輕的農校老師。袁隆平只是覺得,外國沒有搞成功,不代表中國人不能成功。
  • 90歲袁隆平3位孫女曝光,看到她們的打扮,我不淡定了……
    最近,朋友給我推了一部豆瓣評分很高的紀錄片《時代我》。說真的,看完有種莫名的感動。而這裡面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這位90歲的老人——袁隆平。她們梳著相似的娃娃頭髮型,穿著樸素,言談舉止也和爺爺袁隆平一樣,幽默中透著質樸和可愛。
  • 90歲袁隆平3位孫女曝光:低調家風,到底有多重要?
    在《時代我》這部紀錄片中,90歲的袁隆平爺爺首次曝光了袁隆平的三個孫女:袁友晴(16歲)、袁友清(14歲)、袁友明(12歲)。令人意外的是,三個小姑娘梳著相似的娃娃頭髮型,穿著樸素,言談舉止也和爺爺袁隆平一樣,幽默中透著質樸和可愛,絲毫沒有因為爺爺是袁隆平而驕傲自大。在採訪中,三個孫女還說:長大後我們也要成為像爺爺那樣的人。一個有夢想,並願意為之去努力奮鬥,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人。
  • 袁隆平爺爺有趣的靈魂,曾經也是遊泳健將的他,相當handsome
    我們必須要感謝的一個人是當代的神農氏袁隆平爺爺,袁爺爺的超級雜交水稻可以說是拯救了無數的人,我們也是因為這一個人的偉大貢獻,才可以這樣安好的活下去。在我們的印象中,像袁爺爺這樣的神農氏,肯定是不苟言笑,一心撲在科研的道路上,為國為民的費心勞神,確實袁爺爺也是這樣做的,但是呢,我們從其他方面看到了不一樣的色彩,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神農氏。
  • 有記者問:外國糧食便宜,我們為何要自己種,袁隆平答這樣一句話
    對於這個問題,袁隆平只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袁老究竟說了什麼?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袁隆平」這三個字,在國內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正是因為有了他的「雜交水稻」,才讓國人徹底走出了困擾我們幾千年的「飢餓噩夢」。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凡是吃過米飯的國人,都受到過他的「恩惠」。袁隆平生於1930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至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王小峰:我不是外國媒體的獵物
    我博客裡的批判性文章不到10%  青周: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  王:我覺得很多外國媒體很無聊。他們特別希望一個中國人的思想、觀念、表達符合他們的要求,就像尋找獵物一樣,去找一個他們覺得適合的人。這樣一來二去,就給外國媒體造成一個假象——王小峰就是寫這樣的博客。  其實,批判性的文章在我的博客裡只佔百分之十以下,我沒有什麼太明顯的意識要把我博客寫成什麼樣,就是見什麼說什麼。但那些外國記者非要加強他們想要的東西。  青周:因此有人認為,外國媒體把你塑造成了中國的「憤青」?
  • 請為「90後」袁隆平送上生日祝福!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閃亮名片
    在語文新教材中,納入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一文。「入選(教材)的事情得到了我的授權。」袁隆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很不好意思,我就是個普通人,只想做好自己的科研,大家把我捧得太高了。」「書本知識很重要。我是搞水稻研究的,但是書本裡面長不出水稻,只有田裡面才長得出水稻,要實踐!」
  • 「寶藏男孩」袁隆平背九九乘法表!第一熱評亮了...
    「寶藏男孩」袁隆平背九九乘法表!第一熱評亮了...... 2020-11-15 1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袁隆平首度回應「飈英語」:Broken English!
    時,袁隆平大笑,擺手說:「不好不好,我是Broken English啊!」他用一口「湖南普通話」謙虛地說:「哎呀,我跟你說嘍,不懂英語的人才說我英語好。」  現場還有袁隆平的小粉絲拿著袁隆平的畫冊,讓袁老籤字留念,袁隆平大氣地說:「那我給你寫個好好學習,day day up!」
  • 會拉小提琴,會遊泳,會說外國方言……帶你見識不一樣的袁隆平
    ……………………他獲得的各種榮譽恕我不在此一一列舉,總之個個拿出來都青史彪炳——記錄於史冊之上,永遠煥發光彩,照耀歷史!袁隆平參加工作,用人生的第一筆的工資買了一把價值27元的小提琴。有自己的小提琴是他的夢想。琴技是同學傳授的。純粹是為了自娛自樂。
  • 袁隆平精彩一生!嘖嘖稱讚!
    但是,當採訪話題從體育鍛鍊聊起的時候,治學嚴謹的袁隆平卻讓人感受到他爽朗、健康、幽默的另一面。「我感覺自己現在還精力充沛。我今年78歲,估計自己做(學術研究)到80多歲沒問題。再過兩天就是單位的老年排球賽,我是主攻手,我去了就能贏。」袁隆平說,自己的好身體,一是歸功於常年體育鍛鍊,二是心態好。
  • 「90後」袁隆平背九九乘法表,網友評論亮了!
    「90後」袁隆平背九九乘法表,網友評論亮了! 2020-11-15 1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