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袁隆平:退休?不存在的

2020-12-13 剝洋蔥people

目前,他和團隊研究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正在向畝產1200公斤衝刺。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文|新京報記者 劉名洋

編輯 | 張磊 校對|張彥君

本文約2563字,閱讀全文約需5

前不久在北京參加完「共和國勳章」授予儀式的袁隆平已經回到湖南,10月12日,新京報記者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見到90歲的袁老,他身穿白色西裝,內搭粉紅色衣領的襯衫,整個人看起來精神抖擻。

袁隆平告訴新京報記者,他沒有想過退休的事情,最怕閒下來沒有事情做。目前,他和團隊研究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正在向畝產1200公斤衝刺。

記者注意到,袁隆平從北京回到湖南的這段時間也沒有閒下來,還曾於10月9日到廣西桂林市灌陽縣小龍村參與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揭牌活動。在揭牌儀式上,他說,「選擇灌陽作為工作站基地,主要原因是灌陽超級雜交稻和再生稻的產量非常高」。

10月12日,袁隆平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會客廳內接受記者採訪。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研究雜交水稻之初曾被人說風涼話

新京報:上世紀60年代您為什麼想到要研究雜交水稻?

袁隆平:當時糧食非常短缺,(鬧)饑荒餓死人。當時我是學農業的,親眼看過路邊、橋底下,有人沒飯吃。提高糧食產量是我們的重要任務。

有一次我們在田裡選種,偶然間遇到一個鶴立雞群的水稻,長得非常好,非常大。我欣喜若狂,就把它留了下來。第二年種上去,結果抽穗的時候完了,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的大、小的小,沒有一株像上一代一樣好,我就非常失望。本來我的品種是要成「龍」的,結果是個「蟲」。

新京報:後來為什麼沒有放棄雜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失望之餘我來了靈感,常規稻不可能這麼高高矮矮,我選的鶴立雞群的稻子是個雜交稻,是個天然雜交稻!之後我就開始正式研究了。

新京報:當時做雜交水稻研究有阻力嗎?

袁隆平:當時很多人看不到雜交稻的優勢,我要說服大家支持雜交水稻研究。我們用常規稻做對照,把雜交稻種在田裡面,種了四五分田。收穫的時候大家都來看產量,結果稻穀的產量還減產5%,稻草增產60%。於是有人講風涼話,說可惜人不吃草,人要是吃草,你這個雜交水稻大有發展前途。

新京報:後來是如何克服這些阻力的?

袁隆平:領導問還要不要做雜交水稻(研究),我說還要做。我說表面上我是失敗的,本質上我是成功的。增產的稻草也是它的優勢,是我們技術選擇不當,如果我們改進技術,把優勢改良到稻穀上,稻穀就可以增產。

「優勢表現在稻草上是技術問題,但它有優勢是原則問題。」就這麼一句話,我說服了大家,最終單位支持了雜交水稻的研究。

「退休」是什麼?袁隆平:對我來講不存在。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最大心願是雜交稻高產並覆蓋全球

新京報:目前雜交水稻研究的進展如何?

袁隆平:前幾天總書記(在授予共和國勳章的時候)問水稻有什麼進展,我跟總書記說,我們現在正向畝產1200公斤(每公頃18噸)衝刺。他點了一下頭,說明總書記對糧食很關心。

10月22日有個測產,這幾天天氣好的話每公頃雜交水稻產量(可能)會達到18噸,如果陰天下雨,陽光不足,就達不到18噸。我們以後還要向每公頃試驗田水稻產量達到20噸衝刺。

新京報:如今最大的心願是什麼?

袁隆平:我有兩個目標,一個是高產,一個是雜交稻覆蓋全球。我們在非洲搞得比較好的是馬達加斯加,平均每公頃土地產量7噸左右,而他們當地的品種每公頃土地產量只有2.5噸到3噸。他們總統去年接見我,我就講,我們最高產量達到十幾噸,他們說這是天文數字,不敢想像。

新京報:為什麼要將雜交水稻成果分享給其他國家?

袁隆平:非洲糧食短缺,其實我們幫助馬達加斯加等國家,他們都沒有錢,就是我們中國現在富起來了,要幫他們的忙,支持他們發展雜交稻。

讓雜交稻走出國門,推廣開,如果全球有一半稻田種植了雜交稻,按每公頃增產兩噸來計算,就可以每年增產稻穀1億6000萬噸,可以多養活五億人口。所以,我第二個目標就是雜交稻覆蓋全球,為世界糧食安全和世界和平都能起很大的作用。

新京報:您對非洲人民,未來的願望和希望是什麼,能不能用英文告訴大家?

袁隆平:Because China helps them to develop hybrid rice,African countries will have bright future tomorrow.(因為中國幫助非洲國家發展雜交稻,非洲國家未來會很光明。)

新京報:雜交稻除了產量往上漲,還有其他方面的優勢嗎?比如口感?

袁隆平:上個世紀要解決溫飽問題,讓人們先吃飽,現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不滿足於吃飽,還要吃好,所以我們也有戰略調整,不但要高產,還要優質。

原來認為優質和高產矛盾,其實不矛盾,只是難度大。我講個故事,去年在青島,我把我們的超級稻給日本稻米協會的副會長品嘗,他講「不錯、不錯,可以跟『越光』媲美啊」。日本有個水稻品種叫「越光」,在北京超市賣80塊錢一斤,我們畝產量遠遠高於「越光」,「越光」每畝地產量是800斤,我們超級稻是800公斤。

專訪袁隆平:在我的有生之年 每公頃試驗田達到20噸。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要賺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益的錢

新京報:袁老,您90歲了身體還是很好呀。

袁隆平:身體還可以,就是有氣喘病。我有幾個健康的因素,第一是遺傳性的,我的母親身體就非常好,她也是活到90歲。

新京報:現在每天還有什麼鍛鍊嗎?

袁隆平:我喜歡運動,遊泳、打排球。原來是天天打,現在是偶爾打一下,這是健康的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是我比較樂觀開朗,不為小事斤斤計較。

新京報:您雖然年紀大了,頭腦反應還很敏捷。

袁隆平:我看的一本雜誌講,中國85歲以上的老人,60%有不同程度的痴呆。我今年去醫院檢查,我到底痴呆沒有,醫生問95加13是多少,我直接就答出來了,醫生說「心算兩位數都能算出來,沒有痴呆」。

新京報:想過什麼時候退休嗎?

袁隆平:沒有想過退休,一退休了就沒有事情做,會有失落感。我是做研究的人,腦瓜不行我就完了。我主要還是動腦筋,幸好還沒痴呆,我最怕痴呆。

新京報:您覺得要實現自己的夢想需要哪些精神品質?

袁隆平:大家都有夢想,但是有一條,理想要高雅一點,要向前看,不要專門向錢看。我的理想要靠做研究實現,每個人實現理想的方式不一樣。但是現在有些年輕人有不太好的傾向,理想是賺大錢,當然可以賺錢,但要賺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益的錢。

洋蔥話題

你有什麼想對袁隆平說的話?

相關焦點

  • 袁隆平接受採訪時飆英文,直言退休是不存在的
    IT之家10月14日消息 根據人民日報的報導,近日,袁隆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退休對他來說是不存在的,在談到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時,90歲的袁隆平院士還飆起了英文。在談到退休問題時,袁隆平直言「退休對我來講是不存在的」。他還表示,只要身體好,能工作就行,做研究的最怕痴呆。
  • 袁隆平對話《破繭》節目
    百姓的這份幸福,繞不開那個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如雷貫耳的名字——袁隆平。  近日,「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院士受邀做客企鵝號《非凡中國·破繭》節目,90歲高齡的袁隆平再次闡述了自己關於雜交稻的兩個夢想:禾下乘涼和覆蓋全球,提到增產話題,他特別表示,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達到每公頃20頓產量。
  • 2020年高考作文深度剖析,對話袁隆平的啟發,年輕人應該覺悟什麼
    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已經90歲的袁老表示,退休對他來說是不存在的,退休後沒事做反而會有失落感。他還寄語年輕人,理想要高雅一點,而不是向錢看。(摘自新京報)在採訪中,袁隆平透露的2個關鍵詞「失落感」「理想」,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高三的考生,在2020年的高考作文中,這次對話,可以作為不錯的高考作文方向。已經90歲的袁隆平面對工作與退休,選擇了工作,原因是擔心失落,這是一種上進的精神,更是一種責任,是年輕人應該具備的精神。
  • 九旬袁隆平沒想退休 寄語年輕人:向前看不要向錢看
    袁隆平 衝刺新目標 沒想過退休  寄語年輕人:理想要高雅一點,要向前看,不要向錢看;第三代雜交稻向畝產1200公斤衝刺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前不久在北京參加完「共和國勳章」授予儀式的袁隆平已經回到湖南,10月12日,新京報記者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見到90歲的袁老,他身穿白色西裝,內搭粉紅色衣領的襯衫,整個人看起來精神抖擻。  袁隆平告訴新京報記者,他沒有想過退休的事情,最怕閒下來沒有事情做。目前,他和團隊研究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正在向畝產1200公斤衝刺。
  • 袁隆平「在線教學」,雜交水稻英文怎麼說?
    雖然為人低調但是受人景仰的袁隆平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網友關注這不袁隆平又上熱搜了!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視頻截圖,來源:紅星新聞戳視頻,聽在線教學
  • 袁隆平路邊小店理髮16年!不想引起圍觀的袁老又被「圍觀」了
    袁隆平在路邊小店理髮16年,趁沒人才去!剪完會說:我又年輕了2019年12月10日,據媒體報導稱袁隆平在路邊小店理髮16年,怕圍觀趁沒人才去。從2003年開始,袁隆平就在一家不起眼的小理髮店裡理髮。因為擔心自己出現會引起圍觀,影響理髮店生意,他每次都趁店裡沒人的時候才去。理髮師曹女士稱,袁老自己設計髮型,剪完會俏皮地說「哈,我又年輕了」。網友評論網友:簡直太可愛。
  • 袁隆平幽默對話外國媒體:我仍有老驥伏櫪的精神
    六月二十日,正在長沙參加「外國媒體走進湖南」的外國駐華記者一行來到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採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新社發 劉雙雙 攝    中新社長沙六月二十日電 題:袁隆平幽默對話外國媒體   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擁有世界百分之七土地的中國人養活了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這其中「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功不可默。今天上午,帶著對這位「農民科學家」的神秘與好奇感,參與「外國媒體走進湖南」採訪活動的境外駐華記者走進了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 「袁隆平」抖音號已註銷,官方回應稱帳號存在爭議,本人並不知情
    近日,一個名為「袁隆平中華拓荒人」的抖音號迅速引發粉絲追捧,數小時內粉絲量就突破了1600萬。然而,據了解袁隆平目前正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科研攻關,對於該抖音號,袁老表示自己並不知情。1月12日晚間,有媒體在抖音上搜索抖音號「袁隆平中華拓荒人」後發現已無法搜索到該帳號信息,對此進行求證,抖音方面回應稱,因袁隆平院士的帳號存在爭議,抖音先做封禁處理。袁隆平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備受人民的愛戴,尤其是去年袁隆平獲得「共和國勳章」,更是令其成為國內享有盛譽的人物。
  • 記者採訪袁隆平,而袁隆平連說兩個不可能,這究竟是為什麼?
    而提到「糧食」時,很多讀者都會想到一個人,他就是「中國神農」袁隆平。在近期的採訪中,為何袁隆平面對記者,連說兩個不可能,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難道他遇到什麼難題了嗎?(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90歲袁隆平飆英文上熱搜,網友:學會了「雜交水稻」單詞
    袁隆平又又又上了微博熱搜,這次是#袁隆平英語#。 昨天,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袁老表示,退休對他來說是不存在的,退休後沒事做反而會有失落感。他還寄語年輕人,理想要高雅一點,而不是向錢看。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
  • 袁隆平「在線教學」!「雜交水稻」英文這樣說……
    雖然為人低調,但是受人景仰的袁隆平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網友關注。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你記住了嗎?在採訪中,袁老表示,退休對他來說是不存在的,退休後沒事做反而會有失落感。但袁隆平也坦言,隨著年齡增高他最怕的就是老年痴呆,「我搞研究最怕老年痴呆,腦瓜子不行就完了,幸好還沒有痴呆」。
  • 袁隆平首度回應「飈英語」:Broken English!
    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2日電 (記者 吳楚 陳琛) 前段時間,#袁隆平飈英語#一度成為熱門話題,袁隆平憑藉一場20多分鐘的英語演講,收穫點讚無數。  8月31日,也就是袁老88歲米壽次日,記者在青島再次見到了袁老。當被問及「您知不知道飈英語在網上火了?
  • 袁隆平接受採訪飈英語,網友:至少8級水平
    近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頻頻被刷上熱搜,成為當前最熱的「90後網紅」。最近,袁隆平再飆英語。昨天,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袁老表示,退休對他來說是不存在的,退休後沒事做反而會有失落感。但袁隆平也坦言,隨著年齡增高他最怕的就是老年痴呆,「我搞研究最怕老年痴呆,腦瓜子不行就完了,幸好還沒有痴呆」。他還寄語年輕人,理想要高雅一點,而不是向錢看。當然可以賺錢,但要能賺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益的錢。
  • 90後袁隆平「飈英語」再刷屏,網友們沸騰了……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袁隆平院士再次因為英語火上了熱搜9月19日是全國科普日,袁隆平、屠呦呦等十幾位科學家為青少年送上了寄語。袁隆平分享8字成功經驗:知識、汗水、靈感和機遇。視頻中,袁隆平說道,「知識是基礎,汗水是實踐。靈感是思想火花,思想火花人人有,不要放棄它。
  • 袁隆平連說兩句「不可能了」長舒了口氣,這一幕讓無數網友動容
    「不可能了」說完他長舒了一口氣近日,《面對面》採訪將近90歲的袁隆平老人時,有這樣一段對話:袁隆平:不可能了,不可能了。在這段對話中,當袁隆平老人連著說完兩個「不可能了」後,長舒了口氣。「高產」沒有盡頭、不封頂即使早已超過退休年齡,即使即將迎來90歲高齡,袁隆平依然堅持到辦公室「上班」。自從2015年卸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職務後,他現在的身份是該中心研究員,繼續指導雜交水稻的科研工作。
  • 「國士」袁隆平:小時候跟媽媽的一次對話,讓他找到了一生的目標
    這和他與母親的一次對話有關。那時袁隆平還小,他對人是從哪裡來的感到非常好奇,就問母親。母親很熟悉西方文化,就對他說:「西方有本書叫《聖經》,說上帝用泥土捏出了人類的始祖亞當與夏娃。」然後又說起了中國的傳說:「中國遠古時期有個女媧,她用黃土捏出了男人和女人,繁衍生息,一代代傳下來。」
  • 袁隆平飈英語飆上熱搜 iEnglish助力孩子學好英語對話世界
    9月19日全國科普日,袁隆平為青少年送上寄語:「我沒有什麼成功秘訣,只有經驗。8個字來概括,就是知識、汗水、靈感和機遇。知識是基礎,汗水是實踐,所謂靈感就是思想火花,思想火花人人有,不要放棄它!」養貓、直播、飈英語,年逾九十的袁隆平頻上熱搜,與萌新的碰撞愈加親密。剛經歷過四六級考試的網友們直呼:袁老太可愛了,致敬!想跟袁老學英語!
  • 平臺回應袁隆平帳號已註銷:帳號存在爭議先做封禁處理
    平臺回應袁隆平帳號已註銷,網友提出靈魂拷問 1月12日晚間,記者在抖音上搜索抖音號「袁隆平中華拓荒人」,發現已無法搜索到該帳號信息。對此,抖音方面回應稱,因袁隆平院士的帳號存在爭議,抖音先做封禁處理。經查,該抖音號的註冊單位是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有限公司。
  • 抖音回應袁隆平帳號已註銷:因存在爭議 先做封禁處理
    據澎湃新聞報導,昨日晚間,針對「已無法搜索到袁隆平認證帳號」一事,抖音方面回應稱,因袁隆平院士帳號存在爭議,先做封禁處理。1月10日,一個名為「袁隆平中華拓荒人」的帳號在抖音上出現,該帳號在未發布任何視頻的情況下上線數小時粉絲就已超過1600萬。
  • 袁隆平又有新身份!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這幾所大學也有他身影
    在網際網路時代,袁隆平也成為了一名「網紅」。與別的網紅不一樣的是,袁老的粉絲不僅有13億中國人,更有世各地人民。這位被譽為「救活了世界大半人口」、幫助人類解決糧食危機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在近90歲高齡時,還從沒想過退休。他說:「退休對我而言是不存在的,退休之後沒事做反而會有失落感。」 而最近,袁隆平又多了一個新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