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讓水稻戀愛的人

2021-01-09 中國網

  開欄語

 

  甲子輪迴,60年大國崛起。無數脊梁支撐著祖國前行,他們是民族的驕傲。從今天起,本報推出系列人物報導《中國驕傲》,回憶他們的艱辛,記錄他們的貢獻,分享他們的歡樂,更增添我們前行的力量。

 

  我本平凡

 

  1930年生於北平,當過農校教師,此後一直研究雜交水稻。

 

  驕人業績

 

  上世紀70年代,培育出「三系雜交稻」。1976年起,中國累計推廣雜交稻56.4億畝,糧食增產5200億公斤,「雜交水稻之父」美譽遠播。

 

  本真語錄

 

  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經典評說

 

  沒有中國的袁隆平,地球的格局早已被戰爭改變,是他的貢獻,讓人類避免了至少20次以上的大或者特大的局部戰爭的戮殺。

 

  ———聯合國糧農組織前幹事長馬丁

 

  不吃飯會餓死人。

 

  說這句話的時候,袁隆平一改老頑童般的隨性,他會正一正神色。

 

  他伸出5個手指說,我見過5個餓死的人。太慘了。

 

  這位中國雜交水稻之父,從上世紀60年代研究雜交水稻開始,糧食始終是他心裡一個焦灼的存在。

 

  不管是水稻畝產數量的增加,還是對惠農政策的呼籲,在袁隆平那裡,都是殊途同歸:中國人要自己養活自己。

 

  種子人生 讓稻戀愛

 

  人就像一粒種子。袁隆平用種子來比喻自己的人生。

 

  他說,健康的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健康的人格非常重要。情感、人格不健全,對周圍人的影響就像是毒素。

 

  他的人生,是飽滿充滿光澤的種子。

 

  他這粒種子,落入農門,在袁隆平的講述裡,源於一個美麗的錯覺。

 

  童年時,他參觀了一個私人園藝場。紅紅的桃子,果實纍纍的葡萄,漂亮的花花草草。和他看的電影摩登世界裡的夢境相仿。「我被這樣的田園風光深深吸引」。

 

  上世紀30年代,中國的農村其實是和貧困和饑荒相伴的。他進入中國真正的農村,已經是1953年。他到湖南省安江農校教書。

 

  上世紀60年代,在這個偏遠的湘西農校,袁隆平開始了雜交水稻的研究。

 

  最終,是為了得到可以高產的種子,把這種子種下去,就是消滅飢餓的希望。

 

  雜交水稻是世界難題。他是一個年輕的農校老師。袁隆平只是覺得,外國沒有搞成功,不代表中國人不能成功。

 

  在地裡曬得黧黑的袁隆平被笑稱為剛果布。

 

  並不是沒走過彎路。

 

  他也曾經是前蘇聯專家的信徒,把月光花嫁接到紅薯上,單個紅薯長到了27斤。但是第二年,播下的種子並沒有變成新品種。他對「無性雜交」開始了懷疑。

 

  直到今年,袁隆平還對當年的及時醒悟暗暗慶幸。如果當年盲目追隨,也許至今一事無成。

 

  除了覺醒,他的研究還經歷了「文革」,人為毀禾,颱風,地震。

 

  1968年,秧苗插下去半個多月。5月19日,袁隆平到試驗田,發現秧苗被拔了。兩年多的努力,沒了。在田埂邊的汙泥裡,他發現了半埋著的五棵秧苗,帶回家插在了試驗盆裡。

 

  雜交水稻育種需要雄性不育株。因其雄性不育,雌蕊正常,被稱母稻。

 

  為了獲得更多的母稻,袁隆平和助手輪流到海南、雲南,用1000多種常規稻與最初找到的母水稻及其後代進行了3000多個試驗,但所產母水稻比例不增反降。

 

  最終,袁隆平決定:改用野生稻走遠緣雜交之路。

 

  1971年,野生雄性不育株找到。可惜,轉育之後的雜交水稻,測試的結果只表現在禾苗的長勢上,稻草多了一倍,卻並未增產。

 

  「人吃的是飯,不是草。」

 

  嘲諷四起。

 

  但袁隆平對草的進步充滿了驚喜,經過改進,三年後,水稻增產30%。

 

  雜交水稻通常有:三系法、兩系法和超級稻。袁隆平說,三系像包辦婚姻,兩系法是自由戀愛,超級稻是獨身主義,由於「自主成分」漸高,畝產量也從400公斤增加到800公斤。

 

  這個有關種子的人生,一直向前。

 

  在他看來,這種向前經歷了太多失敗。兩系法雜交稻從1987年開始將設想變為現實,直到1996年才宣布成功,中間經歷了9年時間。他認為,這失敗的時間太長了。

 

  不完美。

 

  隨性生活 自稱散漫

 

  袁隆平頭上有無數的光環。所有的光環都比不上,這個老人略帶狡黠的一笑。

 

  你覺得自己富嗎?

 

  袁隆平眨了眨眼,「我富啊」。

 

  別人評價我的品牌有1008個億呢,「我哪有那麼多錢」。他仰著頭開始樂。

 

  他每年的收入10萬左右,他說,在湖南很夠花了。

 

  他身上的襯衣10多塊一件,他扯起來讓記者看,很好穿。他說過一句話「穿得挺挺括括的,怎麼下地?」

 

  參加香港中文大學授予他榮譽理學博士的儀式時,他到地攤上買領帶,100港幣66條,還拉著同伴一起買。別人不肯買,袁隆平扯著大家非要一人送一條。

 

  這不代表他不優雅。

 

  袁隆平注重精神上的富足。

 

  他會笑著說,自己是精神首富。

 

  他喜歡音樂。愛拉小提琴,會跳踢踏舞。他喜歡老電影,比如一江春水向東流。他年輕時遊泳曾破過紀錄。老了,和年輕人比起來也毫不示弱。他總是一邊遊,一邊變換泳姿,得意地衝著和他比賽的人笑。

 

  只要在長沙,他每天下午都會去打排球。他樂呵呵地站在網前,最常用的動作就是掄起胳膊往下扣。贏了球,眼睛會笑成一條縫。這個風趣的老人會主動問周圍的人,我難道不帥嗎?袁隆平很好說話。最怕的就是別人央求他,他會心軟。買東西還價對他來說是個難題。

 

  他和小朋友聊天,講的最多的就是,一個人對美術、體育、音樂,總要有某方面的興趣,生活才不單調。這是他的經驗之談,他的生命是開敞的。

 

  袁隆平也會被外面所流傳的他的事跡弄得哭笑不得。2002年,和武漢的中學生交流,一個中學生說佩服袁院士累倒在稻田裡還不放棄研究。袁隆平說,身體最重要,而且「我從來沒有在稻田裡累倒過」。

 

  他說,儘管天上有一棵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行星,但自己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因為「我童心未泯」。上世紀90年代,他兩次評院士都沒有評上,新聞媒體找他,他說我研究水稻,不是為了評院士。

 

  對於隆平科技用自己的名字,袁隆平說,自己當初也真的猶豫,怕別人用他的名字賺錢。但是想到過了70歲,不能當首席專家,沒有200萬的科研經費,到緬甸推廣雜交稻也需要錢。為了這些,他同意隆平科技使用他的名字。

 

  他有時候也會害羞。他不好意思去看和自己同名的影片。有農民稱他為米菩薩,為他修像,他不肯。勸阻不成後,他也只好不看。

 

  這個說自己有20歲肌肉彈性的80歲老人,希望自己活的隨意和安靜。

 

  大學畢業的時候,同學給他的鑑定是———愛好:自由;特長:散漫。

 

  他自由散漫了80年。

 

  耄耋之年 力爭高產

 

  袁隆平的一個夢,幾乎所有人都知道。

 

  他習慣在各種場合重複這個夢境。

 

  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的莖杆像高粱一樣高,稻穀粒像花生一樣大。他和助手一起在下面乘涼。

 

  他說多希望是真的,多希望自己的超級稻能夠變得像夢境一樣。

 

  他所研究的超級稻現在開始向900公斤攻關。他希望2020年他90歲時能夠達到1000公斤。

 

  然而,這離「大躍進」時的數萬斤的「畝產」相去甚遠。

 

  提到大躍進,袁隆平仍很生氣。他說,當時報紙上說,馬鈴薯畝產17000多斤,水稻畝產至少3000多斤,狂妄吹噓。

 

  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袁隆平說,當時壓力非常大,但只能用真實的數據回擊浮誇風。

 

  很多人問過他,水稻的畝產到底有沒有極限?

 

  解釋這個問題時,袁隆平臉上帶著一種科普的光亮。

 

  他說,科學的發展是無止境的。按照光合作用,他的估算是1500公斤。

 

  什麼時候可以達到?

 

  除了畝產增產,袁隆平希望農民能過的好一點。他總說一句話,農民苦。

 

  受訪時,他會對記者強調,一定要幫我呼籲一下。

 

  2008年,袁隆平曾經在政協會議上交過糧庫空置的提案,建議查實糧庫有沒有虛報。他還特別表示,一定要暗訪,「不然他們會作假的」,半年後提起此事,這個老人還睜大眼睛如此解釋。

 

  他還希望雜交水稻能夠推廣向世界,「畢生追求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遠離他曾親眼所見的,餓死在路邊的景象。

 

 

 

相關焦點

  • 袁隆平:期盼雜交水稻種到全世界
    &nbsp&nbsp&nbsp&nbsp袁隆平:親愛的非洲朋友們,我們熱情地歡迎你們來到長沙參加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我是雜交水稻研發人袁隆平。不少人表示,「可以看出袁老真的老了,都快90了還在忙碌,重於泰山的一生。」「看了想掉眼淚,年紀這麼大了,還在操勞國家人民的事,致敬袁老」。
  • 袁隆平:在水稻研究領域突破創新更上層樓
    9月16日上午,90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走進湖南農業大學2019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會場,為6000多名大學新生上了精彩的第一課。簡簡單單8個字的體會,正是袁隆平數十年如一日為中國雜交水稻技術不斷攻關的真實寫照。袁隆平出生在動亂年代,從小跟著家人過著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
  • 雙語新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超級水稻」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雙語新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超級水稻」 2011-09-22 12:04 來源: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作者:
  • 袁隆平:讓中國雜交水稻惠及非洲
    袁隆平:讓中國雜交水稻惠及非洲 2020-05-16 04: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袁隆平「在線教學」!「雜交水稻」英文這樣說……
    雖然為人低調,但是受人景仰的袁隆平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網友關注。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但袁隆平也坦言,隨著年齡增高他最怕的就是老年痴呆,「我搞研究最怕老年痴呆,腦瓜子不行就完了,幸好還沒有痴呆」。在採訪中,他還寄語年輕人,理想要高雅一點,而不是向錢看。當然可以賺錢,但要能賺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益的錢。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90高齡,仍每天去試驗田「打卡」,觀察雜交水稻的長勢。
  •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可能不是袁隆平……
    還真不是……我們寫文章要有數據 看一下這個網站,估計沒多少人知道 國家的水稻數據中心 幾乎下面每個提到的人都能單獨寫一個故事 但是限於篇幅,我們只能概述一下 大家覺得袁隆平老爺子有什麼外號? 中國水稻之父?中國雜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研製水稻,作出貢獻,為何不給他頒發「諾貝爾獎」?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一直都是我們心目中的大明星。因為他在水稻上的研究成果,將億萬任的溫飽問題解決,可以說是我們國家,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福祉。但是,擁有著至高榮耀的袁隆平,為何會和諾貝爾獎無緣?這是很多人都覺得很疑惑的事情。
  • 袁隆平的兩個夢:禾下乘涼,水稻種遍全球
    但在當時,國內外的主流觀點都認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這就是說試圖通過雜交的辦法來獲得優良的水稻種子,在理論上是不可能的。權威的科學家都這樣認為,袁隆平陷入了迷茫之中。1961年7月,袁隆平在安江農校試驗田偶然發現了一處高大、穗大、顆粒飽滿的優良稻株,多達230粒。
  • 袁隆平「在線教學」,雜交水稻英文怎麼說?
    雖然為人低調但是受人景仰的袁隆平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網友關注這不袁隆平又上熱搜了!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視頻截圖,來源:紅星新聞戳視頻,聽在線教學
  • 袁隆平國際雜交水稻種業矽谷5月開園
    袁隆平國際雜交水稻種業矽谷既有壯觀的田園風光,又有川西林盤的人文風情翠竹掩映、鮮花盛開,園內灰瓦白牆,窗格素淨,充滿了古樸與自然……記者昨日來到郫都區德源東林村,看到竹林之間出現了一處環境優美、造型別致的林盤建築——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讓人仿佛置身於一處世外桃源
  •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印在了這個國家的貨幣上
    多出來的50.1%,幫這個曾為吃飽肚子愁了千年的東方古國,養活了數億人——近年來,我國大面積推廣應用優良品種,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達到1700萬公頃,佔全國水稻總面積50%以上;雜交稻比常規稻增產20%以上,每年增產的糧食可養活7000萬人,相當於兩個黑龍江省。
  • 袁隆平英語演講,揭秘你所不知道的雜交水稻之父
    一提到袁隆平,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據估計,2030年全球水稻產量應比1995年增加60%以上才能基本滿足人類需求。目前每公頃所產稻穀能養活27人,但到2050年,每公頃所產稻穀必須要養活43人才行。)If 50% of the conventional rice is?
  • 袁隆平在常熟對水稻專家們,說一番真切的話,將在場的人都感動了
    袁隆平是我國著名的稻作專家,更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近半個世紀以來,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已經享譽世界,不僅解決了中國的糧食危機,更造福了世界大部分的國家和地區。在2006年,袁隆平制定了一個宏偉目標,同時還發表了一番講話,感動了300多位水稻專家。究竟是個什麼目標,又是什麼講話呢?
  • 為什麼要在非洲發展雜交水稻?袁隆平用英文回答
    【文/觀察者網 陸雨聆】對很多人來說,飢餓都已經是一個頗為遙遠的話題。但在非洲,短短的10秒裡,就可能有一個人因飢餓離開這個世界。然而,因為來自中國的雜交水稻,這個問題如今已經得到了一些改善。13年的「援非」之路中,袁隆平及其團隊克服了種種困難,使得雜交水稻比當地的品種最高增產300%之多。為什麼要在非洲做這些事?袁老用英文堅定地回答:「造福世界人民是我的畢生願望之一。」昨晚(1月11日)播出的央視《主持人大賽》節目中,來自CGTN、被譽為「一開口就是滿分作文」的選手鄒韻,講述了袁隆平的這段故事。
  • 中國雜交水稻創紀錄,袁隆平英文致辭:願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
    馬達加斯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長呂西安·拉那利維魯:使用雜交水稻種子,將極大地提高馬達加斯加的水稻產量。那個從小在課本裡讀到的名字——「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今天又一次讓人們熱血沸騰。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由於水稻種植技術落後,每年需要進口數十萬噸大米。馬達加斯加擁有世界第二長的水稻種植歷史,僅次於亞洲國家。
  • 袁隆平飈英語又上熱搜,雜交水稻英文原來這樣說!
    來源:中國日報雙語新聞(ID:Chinadaily_Mobile) 雖然為人低調,但是受人景仰的袁隆平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網友關注。 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黔陽冰糖橙代言
    (9月20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為特色農產品代言公益活動」現場接受採訪。)(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深情講述與黔陽冰糖橙的故事。)掌上懷化客戶端訊(記者 黃莎)9月20日晚,由農業部主辦,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CCTV7-農業節目)承辦的「我為特色農產品代言公益活動」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娓娓道出了「品黔陽冰糖橙,享世間好口福」的故事,並為其代言。
  •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科學家傳記繪本講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我和孩子剛剛讀過的《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的故事》正是這套叢書的其中一本,通過書名,大家很容易就能知道它講述的正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當他的父親為他取名袁隆平時,或許從未想到這個名字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被全中國的人知曉,甚至被連同他的事跡也一起被載入歷史。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小時候的袁隆平很調皮,又充滿好奇心,總是提出一些讓老師回答不上來的問題。可見,幼時的他是多麼愛思考啊!我相信,袁隆平之所以會有後來的成就,跟這有很大關係。
  • 袁隆平生日蛋糕上是水稻,回望造就的「神話」,他總結了八個字
    這個與水稻種植較勁一輩子的老人,曾自喻像貪財的人:「百萬富翁想千萬,千萬富翁想億,我貪產量,到了700公斤,我貪800公斤……1000公斤到1100公斤,最後1200公斤,18噸,不滿足,因為這是一個有意義的事情。」視頻截圖8月9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90歲生日。
  • 袁隆平用英語講糧食安全 讓雜交水稻造福世界
    本報記者 郭立亮 山南報記者 次仁龍布 攝影報導       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與種業發展高峰論壇在長舉行   袁隆平用英語發表主題演講,雜交水稻被公認為確保世界糧食安全的得力工具   糧食安全困擾全球,種業科技帶來希望,雜交水稻肩負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