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科學家傳記繪本講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2020-12-16 夏顏秋的小時光

太史公司馬遷曾在《報任安書》中,說:「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用之所趨異也。」我深以為然,回首歷史,中國從近代發展到如今,那些為了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為科技創新而執著、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的科學家們,實在是令人尊敬。

可以說,正是由於他們無私的獻身於科學才造就了今日的中國,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那麼,中國究竟有哪些科學家呢?他們的一生有何成就?又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改變?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共和國脊梁」科學家繪本叢書則給了小讀者們完美的答案。

這是一套可讀性非常強的傳記繪本,它通過精美的手繪插圖、簡單易懂的文字和大量的真實資料,詳細地講述了許多科學家們的故事。

我和孩子剛剛讀過的《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的故事》正是這套叢書的其中一本,通過書名,大家很容易就能知道它講述的正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小小年紀,已初建夢想1930年初秋,在北平的一家醫院裡,有個小男孩出生了。當他的父親為他取名袁隆平時,或許從未想到這個名字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被全中國的人知曉,甚至被連同他的事跡也一起被載入歷史。

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小時候的袁隆平很調皮,又充滿好奇心,總是提出一些讓老師回答不上來的問題。可見,幼時的他是多麼愛思考啊!我相信,袁隆平之所以會有後來的成就,跟這有很大關係。

記得在袁隆平6歲那年,他和同學們去參觀一個非常美的園藝場。在這裡,有金黃的梨子掛滿枝頭,有紫紅的葡萄垂在架上,還有到處開得到處都是的鮮花。這美麗的一切無疑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他從此愛上了大自然,一心一意地想要去學農。

難忘饑荒年,決心研究雜交水稻袁隆平是怎麼想的,就是怎麼做的。1958年的8月,從農學院畢業的他,來到一所偏遠的農校工作。不過,他可不僅僅是教書,還經常帶著學生們做實驗,為農民提高糧食產量而研究農作物。

在全國鬧饑荒的那幾年,看到那麼多人忍飢挨餓,更讓對農作物有著豐厚興趣的袁隆平意識到糧食對於人們的重要性。這時,在五大糧食作物中,只有水稻在培育優質、高產的品種上停滯不前,而南方又急需提高水稻的產量。

因此,袁隆平選擇了迎難而上,希望終有一天可以實現自己的「禾下乘涼夢」,也讓人們不必為了糧食的短缺而煩惱。

屢屢不順,依然不輕言放棄人一旦有了目標,就知道該朝著怎樣的方向努力。很快,袁隆平意識到想要提高水稻的產量,優質的種子是絕對的一大關鍵。於是,他開始不顧風吹日曬,去稻田裡找長勢特別好的水稻。

然而,一切又哪有那麼容易。即使是觀察了上萬株水稻後找到的那株「鶴立雞群」水稻種子,在經過精心的培育後,還是沒達到理想的預期。他開始重新思考,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後來,才發現原來當初找到的那株「鶴立雞群」,具有著天然的雜交水稻優勢,進而開始研究人工雜交水稻。最終,如人們所熟知的那樣,在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研究之後,袁隆平終於成功地培育出了雜交水稻,而他本人也擁有了「雜交水稻之父」的美稱。

偉大的科學家從不會因為有了一個驚人的成就而從此停下腳步,袁隆平也是如此。我想,這就是科學家們令人尊敬的重要原因吧,而這也是孩子們應該學習的科學精神。

在我看來,用故事的形式講科學家的人生,是「共和國脊梁」科學家繪本叢書的一大特色。然而,在主體故事之後,還有「科學家小傳」、「科學家年譜」和「詞彙園地」,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了解科學家的相關故事與專業詞彙。

通過整體閱讀,可以發現這些科學家在其各自的領域都有著傑出的成就,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構建了中國,並猶如脊梁一般讓中國在世界高高站起。這樣的人物,確實永遠值得人們尊重和銘記!希望這個系列的繪本可以繼續出第二輯、第三輯……

相關焦點

  • 讀《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榜樣,明燈,「共和國脊梁」
    為宏揚中國科學家「百折不撓、勇於創新的精神」,更為給「年齡更小的孩子們提供優質的精神食糧」,「樹立優秀榜樣」,「'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學術團隊與北京出版集團共同策劃」出版了「'共和國脊梁'科學家叢書」系列。該叢書是一套介紹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的繪本,是「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成果的又一展示形式。
  • 詩文典本周推薦——《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的故事》
    詩文典每周從清華附小必讀書單中精選一本,給大家做簡單介紹~【本周推薦】《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的故事》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科學夢,長大想當太空人、科學家、工程師相信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擁有這些良好的品質,能走出屬於自己的成功道路,所以這周給孩子們推薦的是「共和國脊梁」科學家繪本叢書中的《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的故事》,希望家長們和孩子讀這本書的時候,能夠學習到科學家們身上堅持不懈、勇於探索的精神。
  •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可能不是袁隆平……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可能不是袁隆平…… 【公眾號】每日糧價2018-08-16 16:30:03 閱讀(53550)
  • 雙語新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超級水稻」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雙語新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超級水稻」 2011-09-22 12:04 來源: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作者: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黔陽冰糖橙代言
    (9月20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為特色農產品代言公益活動」現場接受採訪。)(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深情講述與黔陽冰糖橙的故事。)掌上懷化客戶端訊(記者 黃莎)9月20日晚,由農業部主辦,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CCTV7-農業節目)承辦的「我為特色農產品代言公益活動」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娓娓道出了「品黔陽冰糖橙,享世間好口福」的故事,並為其代言。
  • 袁隆平英語演講,揭秘你所不知道的雜交水稻之父
    (原標題:87歲袁隆平以流利英語演講,揭秘你所不知道的雜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用英語講糧食安全 讓雜交水稻造福世界
    可以說,種子產業是農業生產的核心,是農業的「晶片產業」。  中國糧食自給自足  雜交水稻功不可沒  一粒種子的力量有多大?「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用金燦燦的豐收給出了答案。  自發現並推廣雜交水稻,中國的糧食單產大幅提升,使得中國從一個糧食不足的國家到2011年稻穀總產量突破2億噸大關,以世界9%的土地養活世界20%的人口,實現了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以說,中國糧食實現自給自足的過程,是種子技術創新的結果。
  • [焦點訪談]雜交水稻之父的夢想
    [焦點訪談]雜交水稻之父的夢想  進入[焦點訪談]>> 專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5月22日播出):點擊看視頻〉〉〉我國著名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袁隆平:一生有兩個夢,一是禾下乘涼,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
    袁隆平說自己還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的心願是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在現代社出版的《先生們:他們傳承了中華文明的氣脈》一書中,收錄了《環球雜誌》記者採訪的文章《袁隆平:一粒種子造福世界》。
  • 袁隆平和楊振寧兩位老科學家,你更崇拜誰
    在袁隆平和楊振寧之間做選擇應該不難,肯定是選擇袁隆平,對於袁隆平老爺子一直就有一種崇敬之情。袁隆平和楊振寧是我國兩位比較著名的科學家,但二人所屬的領域不同。楊振寧是我國傑出的物理學家,不僅在我國,也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獲獎無數。
  • 87歲袁隆平以流利英語演講,揭秘你所不知道的雜交水稻之父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7月14日報導,一提到袁隆平,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可你聽過這位聞名中外的科學家「飈英語」嗎?7月11日,在第十屆海外高層次人才座談會暨海外院士青島行「雁棲湖論壇」中,袁隆平以流利英語完成了一次長達20分鐘的演講。
  • 種一個「科學夢」,「共和國脊梁」科學家繪本叢書簡介
    這套書將滿足你對科學、科學家的所有好奇與想像,快來書裡探索吧~ 01 一粒種子怎麼改變世界? 答案 點擊下方空白處獲得答案 閱讀《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的故事》 02
  • 中國雜交水稻創紀錄,袁隆平英文致辭:願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
    馬達加斯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長呂西安·拉那利維魯:使用雜交水稻種子,將極大地提高馬達加斯加的水稻產量。那個從小在課本裡讀到的名字——「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今天又一次讓人們熱血沸騰。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由於水稻種植技術落後,每年需要進口數十萬噸大米。馬達加斯加擁有世界第二長的水稻種植歷史,僅次於亞洲國家。
  •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印在了這個國家的貨幣上
    通過視頻連線了解到現場情況後,這位雜交水稻之父說道。中午,測產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宣布測產結果——平均畝產911.7公斤。加上今年7月測得這個基地的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雙季稻畝產實現了「1500公斤高產攻關」的目標,超世界紀錄。
  • 袁隆平:期盼雜交水稻種到全世界
    ,每年派出青年科學家前往非洲相關國家,從事雜交水稻的科研、推廣、普及工作,繼續幫助非洲國家發展農業和水稻,提高糧食產量。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團隊通過開辦雜交水稻技術培訓國際班,已經為近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了14000多名雜交水稻的技術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雜交水稻的大面積種植,每年種植面積達到了700萬公頃,普遍比當地水稻增產20%以上。
  • 袁隆平:讓水稻戀愛的人
    我本平凡   1930年生於北平,當過農校教師,此後一直研究雜交水稻。   驕人業績   上世紀70年代,培育出「三系雜交稻」。1976年起,中國累計推廣雜交稻56.4億畝,糧食增產5200億公斤,「雜交水稻之父」美譽遠播。
  • 袁隆平「在線教學」!「雜交水稻」英文這樣說……
    雖然為人低調,但是受人景仰的袁隆平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網友關注。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但袁隆平也坦言,隨著年齡增高他最怕的就是老年痴呆,「我搞研究最怕老年痴呆,腦瓜子不行就完了,幸好還沒有痴呆」。在採訪中,他還寄語年輕人,理想要高雅一點,而不是向錢看。當然可以賺錢,但要能賺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益的錢。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90高齡,仍每天去試驗田「打卡」,觀察雜交水稻的長勢。
  • 高考作文輔導231:素材|袁隆平:稻田裡的守望者
    素材再現「我夢見我們種的水稻,長得跟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我和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這個禾下乘涼夢,讓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之路上一走就是幾十年運用展示1.稻花香中,聽取蛙聲一片,這原本普通的田間場景在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心裡,卻形成了一個大大的夢想:水稻並肩比高粱,巨禾底下可乘涼。漫漫徵程,唯理想者勝,袁隆平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滴用心編織起一個龐大而斑斕的水稻夢。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養育3個兒子,各個都是人中翹楚
    而有這麼一個人,被成為當代神農,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吃飯問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後代也十分爭氣地成為各個行業的佼佼者,這位偉人便是袁隆平。中國當代神農說到水稻,我們腦海裡第一時間浮現的肯定是被親切地稱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這位水稻專家,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來研究雜交水稻,不畏艱險、嘔心瀝血換來的成果不僅造福於中國,更對整個世界影響深遠。
  • 為什麼要在非洲發展雜交水稻?袁隆平用英文回答
    但在非洲,短短的10秒裡,就可能有一個人因飢餓離開這個世界。然而,因為來自中國的雜交水稻,這個問題如今已經得到了一些改善。13年的「援非」之路中,袁隆平及其團隊克服了種種困難,使得雜交水稻比當地的品種最高增產300%之多。為什麼要在非洲做這些事?袁老用英文堅定地回答:「造福世界人民是我的畢生願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