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用英語講糧食安全 讓雜交水稻造福世界

2020-12-17 湖南在線
 
  高峰論壇會場。
  
 
  圖為高峰論壇會場。
  
 
  袁隆平院士在高峰論壇上發表演講。本報記者 郭立亮 山南報記者 次仁龍布 攝影報導
 

      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與種業發展高峰論壇在長舉行

  袁隆平用英語發表主題演講,雜交水稻被公認為確保世界糧食安全的得力工具

  糧食安全困擾全球,種業科技帶來希望,雜交水稻肩負重任。

  9月14日,一個以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與種業發展為主題的論壇,在雜交水稻發源地和中國種業大省湖南舉行。來自湯加、剛果(金)、賴索托等10多個國家的部長級官員和部長代表,與國內種業專家及企業代表等相聚一堂,共商合作發展大計。

  糧食安全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如何?雜交水稻對解決糧食安全的作用有多大?種業企業如何「走出去」?讓我們走進論壇,一起聆聽真知灼見。

  10億人挨餓

  糧食安全呼喚良種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一直是全世界人民關心的頭等大事。遺憾的是,長期以來,糧食安全困擾著全球。

  世界糧食總產量多年徘徊在每年20億噸左右。而世界人口卻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長。本世紀以來,全球飢餓人口數量有增無減,2009年突破了10億。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稱,全球已有37個國家面臨糧食危機,集中在發展中國家。

  特別是去年以來,全球很多地方遭遇了極端天氣,農作物生長受到嚴重影響。今年美國遭遇大旱,造成玉米和大豆減產,需求卻在持續增長。短期內,必然導致糧食庫存的大量消耗。近年來世界糧食儲備量已經多次低於國際社會公認的世界糧食庫存消費比17%至18%的安全線。

  國以農為穩,農以種為先。種子技術的進步是農業發展的發動機,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相較於農業生產中的化肥、農藥、灌溉、農機、栽培等這些因素,種子技術和生物技術在資源利用、環境保護方面無疑都略勝一籌。事實證明,過去100年農業生產效率提升的60%來源於種子技術的改良。可以說,種子產業是農業生產的核心,是農業的「晶片產業」。

  中國糧食自給自足

  雜交水稻功不可沒

  一粒種子的力量有多大?「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用金燦燦的豐收給出了答案。

  自發現並推廣雜交水稻,中國的糧食單產大幅提升,使得中國從一個糧食不足的國家到2011年稻穀總產量突破2億噸大關,以世界9%的土地養活世界20%的人口,實現了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以說,中國糧食實現自給自足的過程,是種子技術創新的結果。

  據袁隆平院士介紹,目前中國水稻種植面積達到2950萬公頃,平均產量達到6.4噸/公頃,其中雜交水稻種植面積佔到近6成,平均產量超過20%,達到7.3噸/公頃,每年可以養活超過7000萬的人口。而超級雜交稻三期育種項目,在2011年實現了產量13.5噸/公頃的目標,隆回縣7.2公頃示範田產量達到13.9噸/公頃,創下大面積畝產世界紀錄。

  讓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一直是袁隆平院士的心願。可喜的是,經過多年推廣,印度、越南、菲律賓、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和美國都已開始雜交水稻的商業化生產,2010年總種植面積為4500萬公頃。在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巴西、埃及、馬達加斯加和賴比瑞亞,雜交水稻也發展順利。在幾內亞,雜交水稻產量一般為5至6噸/公頃,最高可達9.23噸/公頃,當地水稻品種產量每公頃僅為1.5至2.0噸。在賴比瑞亞,我國專家在雜交水稻試驗田進行了產量測試,結果令人非常滿意:雜交水稻的產量(6.5至7.0噸/公頃)是當地水稻品種(產量為1.5至2.0噸/公頃)的3倍。

  袁隆平院士表示,如果世界上雜交水稻種植面積達到水稻總面積的50%,水稻產量將會再增加1億5000萬噸。可再養活4至5億人。

  多方共促種業企業「走出去」

  雜交水稻對維護21世紀世界糧食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讓雜交水稻的作用充分發揮,中國的種業企業必須大步「走出去」。

  湖南是種業大省,也是種子出口大省,在全球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越來越高,發揮的作用日益彰顯。2011年,我省出口雜交稻種超過千噸,同比增長4成多,主要銷往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等國家。今年上半年我省出口雜交稻種836噸,超過去年同期出口量。

  應該說,作為中國最大的種業公司、領軍企業,隆平高科是良種創新、良種普及最好的踐行者,雜交水稻種子出口量以每年30%至50%的速度逐年遞增。

  「隆平高科以菲律賓研發中心為平臺,建立了覆蓋東南亞、南亞和西非等地的雜交水稻科研體系。在印尼、菲律賓成立了種子公司;在奈及利亞成立了合資公司。並且與巴基斯坦、印尼、孟加拉、斯裡蘭卡、菲律賓、越南、印度等國家的多家企業長期合作。」隆平高科總裁彭光劍告訴記者。

  從2008年1月至今,中國政府派出了隆平高科農業專家組赴東帝汶。連續4年,隆平高科雜交水稻示範田喜獲豐收,每公頃達8噸以上。東帝汶政府已經制定了中國高產雜交水稻普及規劃,未來5年,基本實現糧食自給自足。

  到目前為止,隆平高科國際培訓學院還培訓了來自亞洲、非洲和南美洲60多個國家的3000多名研究人員、技術員和官員,極大地普及了雜交水稻知識,加強了對雜交水稻的研究與開發。

  論壇上,多國農業官員表達了對發展雜交水稻的強烈意願。剛果(金)農業部部長讓克裡斯託姆先生告訴記者,該國人口較多,面積較大,2.2%的農業生產增長速度遠遠落後於3.3%的人口增長速度,基本糧食的缺口主要依靠進口來彌補。「我國的自然條件適合種植雜交水稻,我們迫切希望隆平高科馬上來到剛果(金)開展合作。」

  當然,歷史短、規模小、人才缺乏、抗風險能力差,也是我國大多數種業企業的現狀,「走出去」將是一個長期的艱難的過程。但我們相信,隨著種業發展近幾年來得到國家高度重視,種業企業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高度。「走出去」的步伐將越來越快,雜交水稻必將惠及更多的地球人。

相關焦點

  • 袁隆平用英語講糧食安全
    本報記者 郭立亮 山南報記者 次仁龍布 攝影報導       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與種業發展高峰論壇在長舉行   袁隆平用英語發表主題演講,雜交水稻被公認為確保世界糧食安全的得力工具   糧食安全困擾全球,種業科技帶來希望,雜交水稻肩負重任
  • 為什麼要在非洲發展雜交水稻?袁隆平用英文回答
    但在非洲,短短的10秒裡,就可能有一個人因飢餓離開這個世界。然而,因為來自中國的雜交水稻,這個問題如今已經得到了一些改善。13年的「援非」之路中,袁隆平及其團隊克服了種種困難,使得雜交水稻比當地的品種最高增產300%之多。為什麼要在非洲做這些事?袁老用英文堅定地回答:「造福世界人民是我的畢生願望之一。」
  • 袁隆平:期盼雜交水稻種到全世界
    &nbsp&nbsp&nbsp&nbsp袁隆平:我的英文就是破碎的英語,英文講的就是破碎的英語。&nbsp&nbsp&nbsp&nbsp記者:為什麼您要用英文?其實中文也是可以的,在這樣的研討會的致辭上。
  • 袁隆平英語演講,揭秘你所不知道的雜交水稻之父
    (如果全球有一半的常規水稻面積改種雜交水稻,按每公頃增產2噸稻穀估算,則全球可增產1.5億噸糧食,這相當於每年可多養活4億人。)其實,袁隆平的英語水平本來就很高,甚至可以說,英語本就是他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
  • 中國雜交水稻造福世界 國外種植面積七百萬公頃
    這裡誕生了雜交水稻的若干明星品種和育種材料,達到了超級雜交稻研究的世界最高水平。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2017年,超級稻品種「湘兩優900(超優千號)」河北百畝片平均畝產1149.02公斤,創造了世界水稻單產的最高紀錄。如今,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兼有「三系法」育性穩定和「兩系法」配組自由等優點,它讓我國在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繼續保有世界領先地位。
  • 87歲袁隆平全程飈英語演講 向世界介紹超級雜交水稻
    你聽過87歲的袁隆平老先生飈英文向世界介紹超級雜交水稻嗎? 如果全球有一半的常規水稻面積改種雜交水稻,按每公頃增產2噸稻穀估算,則全球可增產1.5億噸糧食,這相當於每年可多養活4億人。 這些與雜交水稻有關的數據,恐怕沒有誰比袁老更清楚了吧。 如網友所說:用英文介紹雜交水稻,不止是英語要好,還要懂很多專業術語! 在現場聆聽袁隆平的英文演講時,中青網記者也被震撼到了。
  • 87歲袁隆平以流利英語演講,揭秘你所不知道的雜交水稻之父
    (如果全球有一半的常規水稻面積改種雜交水稻,按每公頃增產2噸稻穀估算,則全球可增產1.5億噸糧食,這相當於每年可多養活4億人。) 其實,袁隆平的英語水平本來就很高,甚至可以說,英語本就是他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
  • 袁隆平:讓中國雜交水稻惠及非洲
    2019年6月27日,在長沙「中非經貿博覽會」期間的「中非稻作發展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如此「宣誓」。糧食安全,不僅中國要有,非洲國家也要有,要讓雜交水稻技術在非洲地區紮根!今日,袁隆平接受省市主流媒體採訪時袒露心聲……《湖南衛視新聞聯播》:袁隆平聯手央企加大非洲雜交水稻推廣 未來五年計劃種植百萬公頃「我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這兩個夢想,正逐步成為現實。
  • 袁隆平「在線教學」!「雜交水稻」英文這樣說……
    雖然為人低調,但是受人景仰的袁隆平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網友關注。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但袁隆平也坦言,隨著年齡增高他最怕的就是老年痴呆,「我搞研究最怕老年痴呆,腦瓜子不行就完了,幸好還沒有痴呆」。在採訪中,他還寄語年輕人,理想要高雅一點,而不是向錢看。當然可以賺錢,但要能賺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益的錢。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90高齡,仍每天去試驗田「打卡」,觀察雜交水稻的長勢。
  • 袁隆平:造福世界人民 是我的畢生願望之一
    她介紹,13年的「援非」路,袁隆平及其團隊克服種種困難,用穩定的糧食產量帶馬達加斯加走出貧困。&nbsp&nbsp&nbsp&nbsp這個故事,引發了無數網友點讚。然而由於水稻種植技術落後,管理粗放,極大阻礙了產量,如今他們每年需要進口數十萬噸大米。&nbsp&nbsp&nbsp&nbsp2006年,袁隆平帶著他的援非雜交水稻團隊來到了馬達加斯加。在中國表現良好的雜交水稻,卻遇上了不少困難。
  •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印在了這個國家的貨幣上
    「提高水稻的單位面積產量,對保證糧食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袁隆平說。面對布朗的質疑,這位雜交水稻之父的回應是:「(布朗)低估了科學、科技進步對提高糧食產量的巨大潛力。」他認為,通過科技進步,可以大幅度提高糧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中國早就是這樣做的。
  • 雙語新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超級水稻」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雙語新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超級水稻」 2011-09-22 12:04 來源: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作者:
  • 袁隆平飈英語又上熱搜,雜交水稻英文原來這樣說!
    來源:中國日報雙語新聞(ID:Chinadaily_Mobile) 雖然為人低調,但是受人景仰的袁隆平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網友關注。 10月12日,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袁隆平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用英語談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
  • 袁隆平:一生有兩個夢,一是禾下乘涼,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
    袁隆平說自己還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的心願是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在現代社出版的《先生們:他們傳承了中華文明的氣脈》一書中,收錄了《環球雜誌》記者採訪的文章《袁隆平:一粒種子造福世界》。
  • 87歲的袁隆平全程飈英文 向世界介紹超級雜交水稻(視頻)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視頻>演講視頻>正文87歲的袁隆平全程飈英文 向世界介紹超級雜交水稻(視頻) 2017-07-14 15:2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87歲袁隆平飈英語 獲贊無數!全英文介紹超級雜交水稻
    ­  87歲袁隆平飈英語 獲贊無數!全英文介紹超級雜交水稻  社會化媒體時代,翻看微博熱搜榜成了許多網友每天的「必修課」。在娛樂八卦類訊息霸屏榜單的今天,中國青年網記者在熱搜榜單上看到了一股清流:「袁隆平飈英語」,同時搜索量達到近20萬。
  •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可能不是袁隆平……
    先做個聲明:本文不講水稻的雜交,因為光科普雜交,一篇文章就寫不完,太過複雜,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還有三系二 先做個聲明
  •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科學家傳記繪本講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我和孩子剛剛讀過的《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的故事》正是這套叢書的其中一本,通過書名,大家很容易就能知道它講述的正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難忘饑荒年,決心研究雜交水稻袁隆平是怎麼想的,就是怎麼做的。1958年的8月,從農學院畢業的他,來到一所偏遠的農校工作。不過,他可不僅僅是教書,還經常帶著學生們做實驗,為農民提高糧食產量而研究農作物。
  • 中國雜交水稻創紀錄,袁隆平英文致辭:願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
    6月27日,湖南長沙,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袁隆平獻上一段英文致辭視頻。他表示,目前正致力於研究超級雜交水稻,願意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雜交水稻,以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此前有媒體報導,我國雜交水稻在非洲創高產紀錄!中國農業技術專家在馬達加斯加馬義奇鎮種植了5公頃雜交水稻,最近完成了抽樣測產,得出的數據達到每公頃10.8噸,在當地,這是非常驚人的高產量。
  • 袁隆平和他的雜交水稻是如何成為大國基石的?
    最近看到袁隆平院士在抖音上開號,視頻一條未發,粉絲已經突破千萬。我的第一反應是國士無雙,袁老和鍾老這樣的國士受到追捧,說明國人的價值觀開始沿著正確的道路前行,這是好事。第二反應,去年全球糧食減產,今年似乎情況也不樂觀,這讓大家意識到屯糧的必要和中國的糧食安全,袁老的重要性再次被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