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國際雜交水稻種業矽谷既有壯觀的田園風光,又有川西林盤的人文風情
翠竹掩映、鮮花盛開,園內灰瓦白牆,窗格素淨,充滿了古樸與自然……記者昨日來到郫都區德源東林村,看到竹林之間出現了一處環境優美、造型別致的林盤建築——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讓人仿佛置身於一處世外桃源。郫都區相關人士介紹,目前該園區工程項目已全面完工,正在實施「科技館展陳」,預計5月正式開園。
袁隆平授權命名
助力實現袁隆平的「兩夢一願」
「該項目從2019年11月正式入駐,目前用於雜交水稻科研試驗種植的土地已完成拆遷騰地工作,研發辦公中心也已入駐辦公。」國家雜交水稻成都分中心副主任劉金濤告訴記者,「袁隆平國際雜交水稻種業矽谷」是經袁隆平院士授權以其名字命名的科學園區,為了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計劃」,實現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以及「少年識農願」,由郫都區國投公司、國家雜交水稻中心、四川泰隆公司三方合作共建而成。
袁隆平國際雜交水稻種業矽谷項目緊鄰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和郫都區德源萬畝高標準大蒜基地,既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壯觀的田園風光,也有川西林盤的人文風情。項目一期建設用地佔地面積35畝,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戶外配套高標準農田建設2000餘畝。項目涵蓋袁隆平雜交水稻科技館、國際會議中心、青少年雙創中心、袁隆平院士工作站以及相關配套的食宿空間。
農耕課程制定、細化方案、對外發布……在園區會議室,開園前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目前,工程項目已全面完工,正在實施「科技館展陳」,預計5月正式開園。
孕育高質量發展基因
打造農業創新項目的「網紅」名片
農業的核心是良種,而良種的關鍵是基因。其中,基因技術產業鏈建設是「園之重器」,是「種業矽谷」的「命門」。據介紹,項目以「袁隆平院士和李文華院士」雙院士文化科技品牌力量和農業世界文化遺產雙重亮點IP的基礎優勢,開展學術交流、行業高峰論壇、教育培訓、科研及農業成果展示、產品孵化及高端品牌打造,配合以現代化的線上宣傳工具,打造郫都農業創新項目的「網紅」名片。
「2020年成都分中心受袁隆平院士的指導,在成都市郫都區、涼山州德昌縣、攀枝花米易縣建立了三個超高產示範點,啟動第三代雜交水稻每公頃18噸(畝產1200公斤)的超高產攻關項目。」劉金濤坦言,「種業矽谷」的落成將為郫都區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注入活力,以雜交水稻科研為核心,種業矽谷項目將在水旱輪作種植模式的基礎上,創新開展稻魚、稻菜和稻蒜的有機綠色種養結合新模式。同時,結合林盤文化、川西文化和水稻文化,打造新時代林盤院落景觀,積極探索「種稻致富」、稻米品牌塑造、青少年研學旅行的一二三產業互動的鄉村振興郫都路徑。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建設中保留樹木林盤等原始風貌
如何推介園區重點招商資源,吸引高端優質項目和基因技術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投資興業?近期,在種業矽谷項目運營專題研討會上,郫都區國投公司、泰隆公司及中國海外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圍繞項目功能建設、市場定位以及運營模式進行探討。
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生產生活生態融合、農業與新型城鎮化融合,「種業矽谷」在其建設中,保留了樹木、林盤等原始風貌,還收集保留了當地川西傳統的勞動生產工具等。
「目前,公司已與中國海外控股集團達成初步協議,共同出資設立項目公司,對國際雜交水稻種業矽谷聯合運營。」郫都區國投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示範項目,將進一步明確項目定位,打造極具特色的亮點,吸引一批關鍵企業和科研機構落地發展。同時,依託優勢行業資源,將積極申辦國家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全國農村科普示範基地兩個牌子,提升園區的品牌知名度,為下一步園區的招商運營打下良好的基礎。據悉,當前項目已入駐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川西林盤文化申遺工作站等。
不僅如此,郫都區還將聚焦「農業技術前沿研究」「一三融合創意經濟」「人工智慧+現代農業」這三個細分領域,培育農業領域創新發展的生態圈,吸引農業前沿科技項目落地發展,瞄準極具彰顯度的作物基因組技術、作物改良技術等全球農業科技前沿項目進行大力招商,全力培育。
「進則都市繁華,退則田園鄉愁!」郫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袁隆平國際雜交水稻種業矽谷的落成,德源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整體打造,不僅將成為郫都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模範示範點,也是郫都圍繞人城境業,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重要步伐。
【來源:成都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