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率「種業天團」前來助陣,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到底什麼來頭?

2020-12-16 紅網

作為農業大省、種業大省的湖南,又迎來了一件大事。5月18日,湖南省政府聯合中信集團共建的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在長沙掛牌成立。這可以說是湖南農業科技發展史上的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

▲5月18日,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在長沙掛牌成立。

種業是農業的「晶片」。為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指示精神,夯實基礎性、戰略性核心產業,保障國家種業安全和糧食安全,發揮湖南「魚米之鄉」種業創新資源富集的優勢,由湖南省政府和中信集團合作,集聚產學研優勢單位,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原則,共同建設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

掛牌儀式現場,觀潮君看到不少「重量級」嘉賓——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鄒學校、官春雲、印遇龍、劉少軍、劉仲華。能讓6位農業院士同時前來助陣,足以看出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的分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設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種業發展的指示精神,為保障國家種業安全貢獻湖南力量。

湖南種業創新的底氣何在?

▲「湖廣熟天下足」,湖南自古是「魚米之鄉」。建設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湖南具有良好的基礎和優勢。

截至目前,湖南擁有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7家,3A級種子企業24家,佔全國總數的20.5%。擁有9個國家級制種基地市、縣,雜交水稻常年制種面積40萬畝左右,年產良種8000萬公斤,除滿足本省用種需求外,每年向湖南以外的省份供種約4000萬公斤,已成為全國雜交水稻種子產銷第一大省。

此外,湖南集聚了一批實力雄厚的種業科研機構,以袁隆平院士領銜的科研育種人員3900餘名,形成了袁隆平、官春雲、印遇龍、鄒學校、劉仲華、劉少軍等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的高水平創新人才團隊,培育了一系列國際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聚集了以隆平高科為代表的一批種業龍頭企業。湖南正從「種業大省」向「種業強省」邁進。

如何讓湖南種業優勢更明顯?

產業創新多,發展底氣足。下一步,如何打出組合拳,讓湖南種業工作優勢更明顯、拳頭更有力?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應運而生。該中心主要圍繞種業創新重點問題,聚焦現有成果的轉化、「卡脖子」重大技術攻關以及重大基礎研究,著力提高種業自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湖南省科技廳廳長童旭東介紹,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首期聚焦關鍵共性技術和優勢物種領域攻關,擬啟動分子育種技術、生物育種智能大數據2個共性技術研究中心和水稻、油菜、蔬菜、畜禽、水產、茶樹、林果花草、中藥材等8個專業研究中心建設。

二期計劃啟動生物安全檢測、基因工程等關鍵共性技術及其它物種領域關鍵技術研究。

此外,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實行科學有效、統分結合的法人治理模式,設置本部運營中心、專業研究中心、成果孵化轉移中心三大板塊,形成專業化分工、系統化協作的格局。重點構建「人才引進、攻關投入、項目管理、考核激勵、智慧財產權、成果轉化」六大機制,引入「實體化+契約制」的雙保障模式,開展市場化技術創新服務,面向全球吸引凝聚創新人才,構建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發展風險共擔、收益共享、多元協同的聯合創新共同體。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掛牌儀式上致詞。

種業創新中心定位是什麼?

「我希望用3年時間,實現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中稻1200公斤,在湖南省1250萬畝稻田推廣種植生產150億公斤糧食,也就是用全省1/4的稻田生產全省一半的糧食。」揭牌儀式上,觀潮君還聽到了袁隆平院士的「三年規劃」。

袁院士「三年規劃」目標,和種子息息相關。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的成立,將促進這個目標的實現。

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成立也有著自己的定位,將致力於建設成為種業關鍵共性技術中心、國家種業安全戰略發展中心、國際種業技術交流合作中心。

力爭在五年內創製出100個以上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新基因、新材料、新品系、新品種,實現種業產值超過500億元,孵化一批核心企業實現科創板上市,支撐湖南打造「千億產業」、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實現鄉村振興。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蹟。」觀潮君相信,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的成立,將探索出一條做強現代種業的路子,為保障國民的「菜籃子」「米袋子」提供強力支撐。

紅網時刻特約作者:觀潮的螃蟹

相關焦點

  • 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掛牌成立,「90後」袁隆平說出「新三年規劃」
    今日,在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啟動現場,「90後」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非常開心,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的三年目標,「我希望用3年時間,實現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中稻1200公斤,在湖南省1250萬畝稻田推廣種植生產150億公斤糧食,也就是用全省1/4的稻田生產全省一半的糧食。」
  • 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掛牌成立,袁隆平等六院士現身坐鎮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5月18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運源 通訊員 任彬彬)今日,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在長沙正式掛牌成立。副省長朱忠明,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鄒學校、官春雲、印遇龍、劉少軍、劉仲華,副市長李蔚等出席掛牌儀式。
  • 袁隆平國際雜交水稻種業矽谷5月開園
    袁隆平授權命名助力實現袁隆平的「兩夢一願」「該項目從2019年11月正式入駐,目前用於雜交水稻科研試驗種植的土地已完成拆遷騰地工作,研發辦公中心也已入駐辦公。」國家雜交水稻成都分中心副主任劉金濤告訴記者,「袁隆平國際雜交水稻種業矽谷」是經袁隆平院士授權以其名字命名的科學園區,為了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計劃」,實現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以及「少年識農願」,由郫都區國投公司、國家雜交水稻中心、四川泰隆公司三方合作共建而成。
  • 袁隆平等四院士攜手護種業安全
    長沙晚報5月8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運源 通訊員 張登 俞慧友)8日,湖南省農科院實驗大樓前一片熱鬧,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揭牌儀式正在舉行
  • 冠豐種業:自主創新打造種業旗艦
    3月19日上午,位於北京中關村東升科技園內的北京金冠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依託於冠豐種業創建的「主要農作物種質資源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這裡隆重舉行。   冠豐種業董事長方才臣向學術委員會主任蓋鈞鎰院士和出席會議的學術委員會成員專家代表一一頒發聘書。
  • 探營袁隆平種業矽谷 幾十名成都小學生上了一堂「糧食課」
    在國家雜交水稻中心成都分中心老師一番細心的講授後,稻、黍、稷、麥、菽「五穀」能識別區分了;接著小朋友們又「見識」了紅米、黃米、黑米,綠米和紫米「五彩稻」;品嘗到了珍珠米、長粒香、優質鮮米、發芽糙米和糯米的不同口感。或許是米飯太香了,一個個「胃口大開」,一勺接著一勺狼吞虎咽直呼「好吃」。小朋友很快吃完盤中的米飯。
  • 長沙發布隆平種業矽谷發展規劃及支持政策 真金白銀引優才優企
    (袁隆平院士指出,長沙建設「種業矽谷」有基礎、有條件、有希望、有責任。5月22日上午,「長沙-中國隆平種業矽谷」發展規劃及政策新聞發布會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舉行,現場發布《長沙-中國隆平種業矽谷發展規劃(2019-2025年)》和《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支持「長沙-中國隆平種業矽谷」加快建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規劃》和《意見》)。
  • 我國正從種子大國邁向種業強國
    水稻育種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及其團隊正在開展第三代雜交稻研究。讓他高興的是,今年第三代雜交稻取得了重大突破,「叄優1號」在湖南衡陽作雙季晚稻試種,2公頃地平均畝產達1046.3公斤,遠超我國晚稻平均畝產398公斤的水平。「我雖年近九十,仍心懷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就是不斷追求高產,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現正逐步變成現實;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讓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 跨越山海齊聚羊城,唱響畜禽種業強國夢——2020世界種業論壇暨廣州...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明確要求,「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龍頭企業,推動建設種業科技強國」。為凝聚全球智慧,激勵畜禽種業技術創新,服務畜禽種業發展,溫氏股份聯合世信國際會展集團精心籌備的「2020世界種業論壇」,首屆便達成了嘉賓上百,參會代表上千的目標。
  • 現代化農業「智」向遠大 袁隆平院士點讚「國」字號園區
    沒有捷徑、沒有訣竅,唯有將種業核心科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產業園遵令而行,謀而後動,行且意堅,啟動22個項目,其中,重大新品種創新、種業創新關鍵技術研究等科技創新項目佔據著大多數,這是「國字號」產業園創建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種業擺脫「卡脖子」問題的關鍵一環。
  • 海南自貿港種業發展論壇三亞開幕 共話種業發展大計
    在農業領域,種業被稱為農業的「晶片」,如何發揮這張「晶片」的作用,讓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10月30日,海南自由貿易港種業發展論壇在三亞召開,戴景瑞、胡培松、鄒學校等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應邀參會,並與來自國內外的種業專家齊聚鹿城,圍繞「世界種業發展與創新」「海南自貿港建設助推南繁產業發展」等話題展開論劍交鋒。
  • 農業農村部將從6個方面提升生豬種業創新能力
    建立了以場內測定為主的生產性能測定體系,組建了全國種豬遺傳評估中心,定期發布種豬遺傳評估報告,指導企業科學選育。  經過10年不斷的努力,我國生豬遺傳改良取得顯著進展,杜洛克豬、長白豬和大白豬關鍵經濟性狀獲得穩步提升,其達到100公斤體重日齡分別縮短了9天、6.7天和5天,長白豬、大白豬總產仔數分別增加了1頭和1.7頭,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基本形成了持續改良、穩步提升的良性循環。  同時,我國生豬種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 2018楊凌十大新聞 | 楊凌:開啟「種業矽谷」新時代
    楊凌種子產業園的橫空出世,恰如一顆種子破土而出,最終蔚然成蔭,成為打造「西部種業中心」「全國旱區種業矽谷」的一股中堅力量。2018年11月4日,楊凌種子產業園會展交易區——楊凌種子貿易廣場開業。這是「楊凌誠意」造就的「楊凌速度」,讓現代種業新高地「耀世登場」。總投資18億元的楊凌種子產業園初步建成,標誌著楊凌種業發展走進新時代。
  • 【PW早報】袁隆平出任第三代雜交水稻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今天是2019年10月15日,離全年的結束還有77天。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搭載航天員楊利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袁隆平出任第三代雜交水稻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據新華網報導,由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資成立的第三代雜交水稻種業有限公司14日在長沙舉行揭牌儀式,「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任公司董事長。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是由袁隆平科研團隊在三系法和兩系法雜交水稻育種方法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科研攻關實現。
  • 重磅:國科農研院與北京市科委農村發展中心共同承辦的首屆2018國際種業科技創新峰會勝利召開
    本次峰會由國科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研究院與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農村發展中心共同承辦。峰會以「創新協同  融合發展」為主題,旨在推動種業前沿技術創新發展,促進種業科技國際合作交流,為種業領域政產學研金的交匯合作搭建平臺。來自農業科研院所、農企負責人150餘名代表參加了本次峰會。
  • 2021世界種業論壇邀請函
    >2021世界種業論壇定檔2021年11月16-18日,移師武漢國際會議中心。畜禽育種技術與管理3.種畜禽營養與飼養4.種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與淨化5.畜禽種業全產業鏈發展(三)分論壇(11月18日上午)生豬種業分論壇              家禽種業分論壇草食動物種業分論壇          伴侶動物種業分論壇等七、參會群體(包括但不限於)
  • 30多位瓜果種業專家齊聚河南孟津,為瓜果種業發展「把脈問診...
    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園藝學會副理事長、西瓜甜瓜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君璞;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瓜類種植改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徐永陽;河南省農科院園藝所書記、研究員徐小利等30多位專家學者為西瓜、甜瓜育種「把脈問診」。
  • 登海種業VS隆平高科
    (單位:億)~1、應收帳款佔總資產的比:登海種業:不是很多,從16年到19年平均為0.8%!隆平高科:從16年到19年平均為4.8%!應收帳款佔總資產的比越低越好!這局登海種業勝!2、存貨周轉天數:登海種業:逐年在降低,從16到19年平均492天!隆平高科:逐年增加,從16的376天到19年的554天,平均443天!存貨周轉天數越低越好!這局隆平高科勝!
  • 雜交翹嘴魴亮相水產種業博覽會
    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日前在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廣東國際漁業高科技園開幕。博覽會以「水產芯動力 種業創未來」為主題,匯聚國內水產種業創新成果,以原良種為載體,以良技、良法、良品為延伸和拓展,充分展示水產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新業態。
  • 遼寧聯達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遼寧聯達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始建於2002年2月,歷經十餘載的發展歷程,現已成為育繁推一體化種業公司。現註冊資金3000萬元,總資產6082萬元,其中固定資產2855萬元,銀行信用等級AAA級,職工總數85人,其中大專以上43人,專職科研人員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