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5月18日訊(記者 楊斯涵 黃京 通訊員 任彬彬 ) 「湖南的種業優勢強,特別是雜交水稻。」今日,在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啟動現場,「90後」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非常開心,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的三年目標,「我希望用3年時間,實現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中稻1200公斤,在湖南省1250萬畝稻田推廣種植生產150億公斤糧食,也就是用全省1/4的稻田生產全省一半的糧食。」
搞定一桌子的六院士齊聚啟動式
在今天的啟動儀式上,讓人眼前一亮的是,中國工程院農業領域的六名「種子」院士——袁隆平、官春雲,印遇龍、鄒學校、劉少軍和劉仲華全部出席。他們的研究涉及水稻、油菜、豬、辣椒、魚和茶等六大農業種類。許多湖南人笑言,有了他們,「一桌子」的事都搞定了。
能夠讓六名院士齊聚一堂,足以證明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分量夠足。據介紹,該中心將堅持多方共建、開放協同,以「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為實體運作平臺,圍繞種業創新重點問題,聚焦現有成果的轉化,「卡脖子」重大技術攻關以及重大基礎研究,著力提高種業自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還將致力於建設成為種業關鍵共性技術中心、國家種業安全戰略發展中心、國際種業技術交流合作中心。
現場,副省長朱忠明強調,要加快建設好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中心要服務國家戰略,為確保國家種業安全貢獻力量;要服務經濟發展,為做強現代種業探索路子;要服務民生改善,為保障『菜籃子』『米袋子』提供支撐。」
力爭五年內實現種業產值超500億
如此重要的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將會如何發展?據了解,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列入了湖南省與科技部會商議題,同時,它也是湖南建設創新型省份的核心舉措,和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重大標誌性工程。
據了解,該創新中心設置本部運營中心、專業研究中心、成果孵化轉移中心三大板塊。首期將聚焦關鍵共性技術和優勢物種領域攻關,啟動分子育種技術、生物育種智能大數據2個共性技術研究中心和水稻、油菜、蔬菜、畜禽、水產、茶樹、林果花草、中藥材等8個專業研究中心建設。
同時,該創新中心還將力爭在五年內創造出100個以上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新基因、新材料、新品系、新品種,實現種業產值超過500億元,孵化一批核心企業實現科創板上市,支撐湖南打造「千億產業」、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實現鄉村振興。
[責編:楊斯涵]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