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鎮潮溪村,位於雷州市龍門鎮北部,距雷城21公裡,全村2000餘人。該村迄今已有370多年歷史,因三面臨溪而得名。該村的民居較為完整地保留著清代傳統風貌,現存清代建築遺產14469多平方米。有較高的文化民俗與考古價值。
龍門鎮潮溪村,位於雷州市龍門鎮北部,距雷城21公裡,全村2000餘人。該村迄今已有370多年歷史,因三面臨溪而得名。該村的民居較為完整地保留著清代傳統風貌,現存清代建築遺產14469多平方米。有較高的文化民俗與考古價值。
潮溪村始建於明代崇禎年間,為陳姓世居,現有1200多人。在清代至民國時期,這條僅有100多戶人家的村落,就有45戶之多是富商大賈。
據史載,該村於清代曾有翰林院待招1名,貢6名,貢生、監生、廩生、增生、附生65名,巡政司、布政司、州同、州判、經歷、理問、同知、吏目,按完全察司照磨、按察司巡檢、縣丞、鹽課司大使、典史、司獄、訓導、同知銜軍、軍功州吏目、武略騎尉、詹事府主簿等27名,欽賜誥贈的文林郎、修職郎、宣德郎、徵仕郎、儒林郎、奉政大夫、奉直大夫、朝議大夫等27名,誥封四品恭人2名,五品宜人4名,六品安人3名。
該村成為聞名遐邇的既貴又富的文化名村。村裡的那些富貴豪放貸收租,遍及雷州半島。村裡的一位80多歲的老人說,當時富戶養奴婢有300多人,每逢農曆八月、十一月,外地前來該村交租還息的車輛絡繹不絕,村西門的石板路至今還留有兩條半米深的車轍。
潮溪村碉樓共有9座,基本保存完好。
雕梁畫棟的「朝義第」,裡面更是多間廂房相連,十分寬敞。
古巷悠長
是歲月拉長的縴繩
拉著古村沉重的歷史
行走在上面
依稀有噠噠的馬蹄傳來
民居老去
昔日之輝煌
斑駁成一盞夕陽
靜靜照著古村
照著我難以平靜的心緒
一個千多人口的小村,一座歷經380多年風雨的古村——潮溪,竟然「養在深閨人未知」,深藏於山林榕蔭之中。要不是她近期被廣東(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省評為歷史文化名村,一夜聞名,人們的目光還不會聚焦到這裡呢。
其實,時代的春風早已喚醒了坐落在雷州市龍門鎮4公裡處的潮溪村。粵海鐵路從村北邊擦肩而過,不久將建成的湛徐高速公路也從村後奔騰向前,古村落聽到了陣陣催春的戰鼓和踏上小康之路的腳步聲。
當我們爬上20多米高的古碉樓,居高臨下俯視全村時,一幅紅牆灰瓦、飛簷走壁、成行成巷的明清古民居全景圖展現在眼前,讓我們仿佛置身於古村街市,產生時光倒流的感覺。
潮溪村灰瓦紅牆石巷靜靜橫臥於幽深古樸之中。村中有八條大巷,古民居多是磚木結構瓦房,具有明清南方特色的大型建築群,鱗次櫛比的深宅豪門85座、碉樓9座。朝義第、觀察第、明經第、儒林第、司馬第、奉政第等豪宅府第建築雄偉壯觀,造型藝術精湛,有雕梁畫棟,翹角垂簷,有漏窗灰塑,木刻浮雕,且畫面各異,或花鳥蟲魚,或飛禽走獸,或山川勝景,或人物圖志,各各栩栩如生,件件惟妙惟肖。這些古宅豪門都是出自村中59位二至九品官階的士官之手所建,其中有翰林待招、京城詹事府主簿、受皇恩誥封誥贈宜人、恭人等9名婦女。
更讓人稱奇的是潮溪村四周原有一道土圍牆,牆外種一道刺藜加固,依照八卦圖設有三大閘門樓,東門曰「震興」、南門曰「離明」、西門曰「兌悅」。閘門、圍牆、宅第、碉樓是村中四大特色景觀,部分宅第屋頂設有「走馬路」,可以策馬飛奔巡視,碉樓設百吊樓等,防衛措施十分齊全。圍牆、碉樓鑽有槍眼,可以從裡屋向外放槍射擊。伸手觸摸牆上一孔孔槍眼及彈痕,我們仿佛聞到當年村民防衛的槍炮聲,聯想到60多年前硝煙年代的激戰畫面……1943年,侵華日軍和漢奸要侵佔潮溪村,受到村人的頑強抵抗。抗日自衛隊隊長陳敬廷率領村民拿起武器與日偽軍進行了三天三夜的激戰,終因勢單力薄而被敵寇攻佔,為捍衛鄉土保護家園而付出沉重代價,譜寫了氣壯山河的雷州人血性抗戰之歌。眼前的朝義第的大堂天井處還殘留著日軍發射炮彈於院內變成啞彈的深坑,供人們撫今追昔。
觀看完全村古民居後回到村口,只見閘門橫額上書「潮溪」兩大字,我們向村民問起村名的由來。潮溪村坐落在龍門谷圍嶺南山麓,碧波粼粼的南渡河上遊從村前流過。河水漲潮時,潮浪拍打著村東頭岸邊,村民可劃舟直靠村頭。村兩邊有條200米寬的陸地,象一條活龍接連公樹嶺,南、北、東三面由U型深坑水田和溪流似天然護城池將村莊擁抱。村子因地處河溪之畔有潮有溪而得名。
還使潮溪村出名的是100多年前封建時代聳立在官道上的那一座貞節牌坊,現今聳立在雷州英利鎮竹園村的甘蔗林裡,當年是條官道,車水馬龍從牌坊下經過,都投去仰望的目光。清同治年間,潮溪村裡一家婆媳兩代人先後青年喪夫,為了培養子女和從一而終,她們年青守寡,讓孤燈陪伴獨影,讓生命與寂寞同在。村裡的六品州官陳文升為婆媳的忠貞之舉所感動,向清朝廷兩廣總督申請為她倆立牌坊。清皇帝御批為兩婆媳建立了「姑媳同貞」的貞節牌坊,立於官道之上,風雨百年。
歲月無情,潮起潮落,滄海桑田。類似皇城的潮溪村已變得千瘡百孔,今非昔比。當年的鐘鳴鼎食盛景己經遠去,留下的幾十棵300多年枝繁葉茂的古榕分布在村中,象徵著這裡人類繁衍的活力,兆示著有村落就有生命在延續,有老屋在故鄉就不會在心中熄滅,有潮汐在就有永遠不息的溪流汩汩向前,匯入南渡河,奔向茫茫大海……
走出潮溪村,我們看到粵海鐵路上的列車轟轟而來,震天動地,在村中榕林溪流之間迴蕩著新世紀歡快前行的節拍……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土地資源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