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史》2019年第4期目錄及摘要

2021-02-19 社科期刊網

哲學的語言:老子如是觀

強 昱

 

內容摘要:語言同思維以及形上學問題與自我存在問題、方法論問題乃至知識論問題,在老子的思想意識中密切相關。考察老子對複雜的語言問題的解決思路,是我們全面理解老子哲學的思想追求,並且也是道家哲學理論建構的重要途徑。而哲學的語言除了邏輯的嚴謹明晰的要求,實際上與詩意並不截然對立。

關 鍵 詞:道 不言之教 正言若反 觀 知止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

 

 

內面化與對象化:道家對「無」的抽象思考

李 巍

 

內容摘要:道家學說中,「無」觀念的抽象化有兩條線索:一是在黃老思潮中呈現的內面化抽象,是以「無」表徵某種精神狀態,也即「虛無」,來說明「道」如何被內化為統治者的執政品質(「德」);另一是在《齊物論》與魏晉道家的敘述中呈現的對象化抽象,是以「無」表徵某種外在對象,也即「有[無]」或「有」一個「無」,來說明「道」為什麼是規定萬物的最高秩序(「理」)。這兩種抽象呈現的都是「道」作為規範根源的意義,內面化的「無」用於說明統治者以「道」治國即「道生法」的統治正當性;對象化的「無」則用於說明萬物受「道」規定即以一治眾的秩序合理性。因此觀察「無」觀念的抽象化,將看到中國古人的抽象思維作為規範性思維的特徵,並能避免對道家之「道」產生過度的形上學想像。

關鍵詞:道家 抽象 規範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哲學系

 

 

孟子與諸侯

——經史互動當中的孟子思想詮釋

趙金剛

 

內容摘要:「諸侯」是孟子的主要言說對象,孟子與諸侯的對話深植於當時的歷史情境,並在對歷史邏輯的把握中展開其政治哲學論述。如果拋棄孟子所處的獨特歷史境遇,就不能細緻的了解孟子對現實與理想關係的把握。本文嘗試從「經史互動」的視角,以「知人論世」的態度,深入分析孟子與梁惠王、齊宣王、滕文公等人的對話,進一步揭示孟子的政治思考。孟子並非「迂遠而闊於事情」,他對歷史、政治的邏輯有獨特的把握。

關鍵詞:諸侯 經史 君心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論《大學》古義

——以「格物致知」與「誠意」的詮釋為中心

何益鑫

 

內容摘要:《大學》是宋明工夫論的淵藪。宋明思想與先秦文本之間的緊張,導致了《大學》文本與義理的諸多爭議。這些爭議,應在宋明思想的內部尋求同情之了解。《大學》古義,旨在重構孔門之學的格局與次第。《大學》從「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兩個方面確立了「先後之序」,最終歸結為「八條目」。所謂「格物、致知」,是即物而求其至善之所在,結果是「知至」。所謂「誠意」,是在「知至」的前提下,誠實其好之之意,使意向變為志向,結果是「知止」。然後,再有「正心」「修身」的具體工夫。「身修」即「明德」之成,是一切人倫政治實踐之本,故曰「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對「格物、致知」的設定,帶有七十子後學的思想特徵;對「誠意」的強調,源於孔門的實踐關切。

關鍵詞:《大學》 格物 致知 誠意 修身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絕地天通」考辨

肖 琦

 

內容摘要:學界普遍認為「絕地天通」反映了巫覡專門化和權力集中化的歷史進程。這一結論既不符合《呂刑》的語境,也背離了觀射父的初衷。通過對基礎文獻的重新審讀,可以發現:《呂刑》中的「絕地天通」指苗民因濫刑而被天遺棄其實質是重、黎所在的集團戰勝了苗民集團,這和周人的天命觀是一致的;觀射父創造性地將「絕地天通」和禁絕淫祀聯繫起來,目的是告誡楚昭王必須對楚俗的危害保持警惕。

關鍵詞:絕地天通 《呂刑》 觀射父 天人合一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因小學之成以進乎大學之始:淺談朱子之「小學」對於理解其《大學》工夫的意義

郭曉東

 

內容摘要:朱子以格物為《大學》工夫之首,但在朱子的整個工夫序列中,格物不過是其中的一個中間環節而已。朱子認為,格物工夫要以其「端緒」為前提,此「端緒」即本心之體的發見處,格物所要可「因」的「已知之理」。然而,此「端緒」非本能呈現,在朱子看來,它有賴於「小學」涵養履踐工夫的培養。「小學」與「大學」工夫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無「小學」則「大學」工夫無根本,無「大學」則「小學」工夫難以圓滿。

關鍵詞:朱子 小學 大學 格物 涵養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陽明文錄》聞人詮姑蘇刻本辨正

任文利

 

內容摘要:國家圖書館藏有一《陽明先生文錄》,卷首唯載有黃綰嘉靖癸巳(1533年)一序,收有《文錄》五卷,《外集》九卷,《別錄》十四卷,凡二十八卷。筆者經與傳世的《陽明文錄》嘉靖各本比對,發現其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範慶重刊姑蘇本《文錄》所據母本。該本版心所留刻工之名,亦可佐證其刊刻於姑蘇。結合相關文獻,可判定國圖此本即聞人詮姑蘇刻本,經錢德洪手自編訂。該本乃錢德洪所編《陽明文錄》的初刻本,彌足珍貴。一般為著錄者、收藏者、研究者普遍稱為「聞人詮刻本」者,當非文獻所指向的嘉靖乙未聞人詮刻本,乃亦經錢德洪編訂的稍晚出之別本。

關鍵詞:王陽明 錢德洪 陽明文錄 聞人詮刻本 黃綰 鄒守益

作者單位: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東方道德研究所

 

 

「無善無噁心之體」義解

——王陽明「四句教」首句宗旨新探

馬俊

 

內容摘要:「四句教」首句「無善無噁心之體」之宗旨歷來聚訟紛紜,其中有代表性的說法略有八家。本文通過分析八家說法之得失,並結合陽明思想之整體傾向,探討了心體作為「無心之心」的本體意涵,指出良知與心體存在顯隱之別,二者是一種「潛在蘊涵」的關係。「無善無噁心之體」兼指本體與境界,其真實意涵在於描述心體明瑩無滯、不染塵累的本然狀態,而「至善者心之本體」中的「至善」二字乃是嘆美之辭,與倫理意義的善惡無關。「四句教」是陽明晚年試圖化解其學說內部緊張的學術總結,亦折射了中國思想史的深層張力。

關鍵詞:王陽明 四句教 無善無噁心之體 無心之心 良知內蘊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持志以定心

——王船山的「正心教」及其定位

程旺

 

內容摘要:船山提出「正心之學不講久矣」,明確主張以「先正其心」為聖學提綱之要;以志解心,持志以定心,提出學者當「以大心正志為本」,著重闡發了「志」作為本體與工夫的雙重意蘊。在《大學》系統,尤其是「心意之辨」的分疏中,船山釐清了「正心」的內涵及其主宰下的工夫脈絡。船山構建出「正心」作為工夫節目的獨特意義以及以之基礎的理論系統。從朱子「格物教」、陽明「良知教」、蕺山「誠意教」進一步轉進到船山「正心教」,再次印證了《大學》對宋明理學範式轉換的型塑作用,體現了理學心性論內在接續與轉進的新形態。

關鍵詞:王船山 持志 正心教 《大學》 心性論

作者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陸世儀「窮理」說之特色及其時代意義

 申祖勝

 

內容摘要:朱子的格物窮理說自經明代陽明心學批評後,其理論基礎及實踐方法受到了極大挑戰。陸世儀處朱子學式微之際,學宗朱子,如何面對異說之興,闡釋朱子格物窮理說之方法與目的,成為一重要時代課題。陸世儀揭示「物格則無物」,抉發朱子之「格物所以明此心」的究竟目的,以回應王陽明對朱子格物說為「務外遺內」之批評,又闡述天人物我原是一理之理論結構,主張「由分殊到理一」,以鞏固朱子「理」概念的最高規範性,同時批判陽明「心即理」說的主觀臆度以及以「致良知」取代窮理思想的偏頗性。陸世儀的論證依據,雖不外朱子之既有觀念,但充分反映了時代需求,也表現了其個人對朱子理學之實踐心得。其窮理說之特色及其效果,在對抗陽明心學目的下,顯示了清初朱子學發展之一重要側面,對了解該時代的思想狀況,具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陸世儀 窮理 隨事精察 分殊一貫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哲學系

 

 

支遁「逍遙新義」新詮

——兼論格義、即色與本無義

王頌

 

內容摘要:據史載,支遁曾在向秀、郭象之外另立新說,闡發《莊子》逍遙義。但何謂支遁「逍遙新義」,因相關資料有限,異說紛紜。本文指出:支遁新義並非是對向郭的簡單肯定或否定,支遁的闡釋立場和角度與向郭有所不同,他化用老莊和佛學思想,將二者予以嫁接。但與前人普遍採用的「格義」解釋模式不同,筆者並不認為支遁僅僅是運用時人熟悉的老莊來詮釋佛教的般若學和禪學新知識,或者運用後者來發揮前者的固有之義。為了釐清支遁的「逍遙新義」,必須整體考察其「即色說」與逍遙義的關係,考察其思想與宗教實踐的關係,考察其言行的時代背景。為此,作者梳理了前人觀點,重點對陳寅恪格義說、湯用彤對支遁與向郭玄學關係的論述、即色義與本無義的關係、道安是否反對格義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見。

關鍵詞:逍遙新義 支遁 郭象 格義 玄學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哲學宗教學系

 

 

日僧圓珍筆下所見唐代東南地區的東塔宗

王磊

 

內容摘要:東塔宗是唐代佛教戒律三宗之一,但《宋高僧傳》對其記載很少,以往的研究也對其關注不多。大中年間入唐求法的日本天台宗僧人圓珍的記載透露,在當時東南地區的福建、浙南等地,有東塔宗的活動。那裡活躍著一些東塔宗的僧人,有很多東塔宗的疏鈔流行,且這些疏鈔基本都只見於圓珍的文字。尤其他提到的《開四分律宗記義鏡鈔》,目前在韓國松廣寺尚有殘本存世。藉助圓珍的記載,我們既對當時東南地區的佛教戒律狀況有新的認識,同時對唐代東塔宗的歷史也有新的了解。

關鍵詞:圓珍 東塔宗 《開四分律宗記義鏡鈔》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哲學系

 

 

王夫之「火論」哲學思想及其源流

徐儀明

 

內容摘要:王夫之精通傳統醫學,尤其對於《黃帝內經素問》中的「火論」學說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認為《素問》關於君火、相火之說理論嚴密、細緻和詳盡。同時,又借西漢名醫淳于意(倉公)之言,指出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火的性質和作用是變易迅疾、動而不靜。並通過「性」、「材」、「用」三個概念,對中醫學所說的「火」給予了獨到的闡發。王夫之的興趣不僅在於弄懂醫學中的道理,而是有著更加廣闊的學術視野。他通過「火論」提出了元氣不滅的理論,這在整個中國古代哲學史上都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王夫之的「火論」哲學思想,與其長期研究《周易》和《黃帝內經》有著密切的關係。其醫易學的觀點有力地支撐著船山「火論」學說的核心內容「相火」說。對於王夫之「火論」的形成具有直接影響的則是方以智。因為方以智的家學就是《黃帝內經素問》中的「五行尊火」論,而且二人又是非常親密的朋友。所以討論船山「火論」思想是繞不開方以智的。當然,王夫之也有不少超邁前人之處,最為值得一提就是,他通過對「火論」的研究,最終能夠上升到物質不滅和相互轉化問題的思想高度上來。

關鍵詞:王夫之 黃帝內經素問 醫易學 火論 相火說 方以智 元氣不滅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張介賓醫學自然觀初探

姚春鵬

 

內容摘要:張介賓的醫學自然觀繼承了自周敦頤以來確立的太極、陰陽、五行生化萬物的基本模式,並且結合醫學實踐的需要做了深化發展。其太極並不是朱熹的理本論的太極而是生成論的理氣合一的太極。其陰陽是形上與形下合一的陰陽,形上的陰陽闡明了萬物生化的根本機理,形下的陰陽為萬物體象之總綱,為醫學實踐提供了以簡御繁的認識論基礎。其五行論闡明了五行與陰陽的內在聯繫,克服了傳統五行生剋理論簡單化的弊病,發展出生克反用,五行互藏的複雜理論。比較而言。更能夠反映複雜的自然現象與規律。張介賓的醫學自然觀雖然總體上缺乏哲學理論的原創性,但在局部的創見也是比較突出的,對中國古代醫學和科學的發展有所貢獻。

關鍵詞:張介賓 太極 陰陽 五行

作者單位:曲阜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

 

 

清代道醫劉一明生命本質論:元神與識神的消長

顏文強 張其成

 

內容摘要:清代道醫劉一明認為:人體生命的誕生是落於母體子宮的父精、母血和先天元氣三者摶搏而成;之後先天精氣神不斷外旋和逐量轉化為後天精氣神,於是胎兒的臟腑器官和五官百骸等後天形體得以形成,待十月氣足破胎而出,是為嬰兒,進入了後天狀態。雖然後天識神開始滋生,但此時元氣量最足,故仍為先天元神主宰。隨著時間的推移,二者成此消彼長的態勢,至15歲左右後天識神開始佔據主導地位,先天元神退次,故人體多欲。到30歲左右單位時間內元神量的釋放和識神量的增長速度開始放慢,但仍一退一進。此時身體達到頂峰,欲望也開始有所減少。隨著歲月的進一步流逝,元神總量越來越少,識神總量越來越多,逮至百歲左右時元神全部消散完畢,生命結束,復歸塵土,再次融入天地一氣。人體常態下的生長壯老已的生命過程即是元神與識神的此消彼長造就的。

關鍵詞:道醫 劉一明 生命本質 元神

作者單位:顏文強,大理大學民族文化研究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博士後流動站;張其成,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

 

 

大同的「發明」

——康有為《禮運注》析論

馬永康

 

內容摘要:在近代《禮運》地位的戲劇性提升中,康有為的努力最值得注意。他從《禮記》中抽出《禮運》作註解,對大同作了極致的「發明」:將「三世」說與大同融合,逆轉了傳統的歷史退化觀,將大同作為至仁的理想社會置放在未來;以「天下為公」為主旨,將大同章的描述落實為四條「公理」和「二禁」;提出以「相時而推施」來推動社會進至大同。他用傳統文化資源接納近代政制及價值理念,較大程度地影響了後續《禮運》「大同」章的註解及各類大同言說,但亦存在不少爭論和問題。無論如何,他創構了一個中國式的未來社會想像,並為當代處理傳統儒學與現代性的問題提供了不同於側重心性修養的可能進路。

關鍵詞:康有為 大同 《禮運注》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哲學系

相關焦點

  • 《文獻》2019年第4期目錄及摘要
    此書題為「金石目」,實際著錄三代至宋金元時代金文,共328種,是黃易藏金石拓片總目之金文目錄,與石目合稱「金石目」。此目所收歷代金文品目如下:三代98種,漢127種,魏2種,晉4種,北魏2種,北齊2種,隋4種,唐38種,後唐1種,後晉1種,後周1種,吳越2種,後吳1種,南漢1種,南唐1種,宋14種,金8種,元21種。
  • 《文獻》2021年第1期目錄與內容摘要
    《文獻》2021年第1期封面國家圖書館藏甲骨(已公布部分)著錄整理   展翔內容摘要: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甲骨數量極為豐富,《甲骨文合集》和《甲骨文合集補編》僅收錄其中部分藏品的拓片。本文以「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拓片資料庫·甲骨拓片」業已公布的甲骨拓片和彩照為研究對象,進行著錄整理。具體包括甲骨殘片綴合15組、復原13組,並對742版甲骨做出著錄情況的對勘。
  • 《浙江月刊》2019年第4期目錄
    《浙江月刊》2019年第4期目錄 2019年07月17日 13:35 來源:浙江省社會科學院 作者:浙社院科研處 字號 內容摘要:鄉土茅盾」的「矛盾鄉土」:基於三十年代譯介的觀察馮波
  • 期刊速遞|《鄧小平研究》2020年第4期目錄和重點文章摘要
    《鄧小平研究》簡介《鄧小平研究》(雙月刊)2015年9月1日正式創刊,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主管、主辦,是目前中國唯一專門研究鄧小平思想、理論、生平及其所處時代的大型理論刊物。本刊主要欄目有:鄧小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人風範、史海存真、思想政治教育、專家論壇、改革第一線、前沿探討、海外聲音、學術動態、新書評介。
  • 《歷史研究》2019年第5期目錄及內容摘要
    《歷史研究》為中國歷史研究院院刊,創刊於1954年,是黨中央決定創辦的全國性史學刊物。毛澤東同志親自確定「百家爭鳴」的辦刊方針,郭沫若同志出任首屆編委會召集人。創刊65年來,《歷史研究》多次獲得「國家期刊獎」、「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百強報刊」等榮譽和稱號,為推動中國史學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是史學界的一面旗幟。
  • 《中國出版史研究》2020年第2期目錄和卷首語
    《中國出版史研究》2020年第2期目錄和卷首語 2020-06-04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外國語》2021年第1期目錄和摘要
    The discourse analysis takes a social and ideological intermodal approach (Oteíza &Pinuer 2016, 2019) focusing on an appraisal analysis (Martin & White 2005; Martin 2014;  Hood 2010; Oteíza &
  • 《中國出版史研究》2020年第1期文章摘要
    原創 本刊編輯部 中國出版史研究2020年 第 1 期01垂範傳統典籍外譯項目打造國家水平文化名片——《大中華文庫》訪談錄【摘要【關鍵詞】文人出版;書信集;圖書審查;手稿;印刷【作者】作者孫修暎,美國康奈爾大學亞洲學系助理教授;譯者王伊琪,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專業研究生18出版史小索引本刊目錄、卷首語與摘要一本正經的學術萌:我是《中國出版史研究》丨2016
  • 《文獻》雜誌2020年第6期目錄及摘要
    《文獻》雜誌2020年第6期封面文獻學基礎專刊目錄學研究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學術史。張金吾抄錄書籍考——基於《愛日精廬藏書志》與相關題跋的研究 李文潔內容摘要:本文依據《愛日精廬藏書志》對藏書來源的記錄,概述張金吾從私人藏書家處抄錄書籍的基本情況。
  • 《當代社會科學(英文)》2020年第4期目錄和重點文章摘要
    《當代社會科學(英文)》簡介《當代社會科學(英文)》創刊於2016年3本刊嚴格按照國家關於新聞出版工作的要求,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領域優秀研究成果,促進中國學術「走出去」,提升中國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國際話語權。本刊亦刊載國外學者的中國研究新成果,搭建前沿、開放的中外學術交流平臺。
  • 期刊速遞|《中國西部》2019年第6期目錄
    期刊速遞|《中國西部》2019年第6期目錄 2020-04-22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代社會科學(英文)》2020年第1期目錄和重點摘要
    《當代社會科學(英文)》2020年第1期目錄和重點摘要 2020-03-03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期刊速遞|《毛澤東思想研究》2020年第3期目錄和重點文章摘要
    原為季刊,從1997年第1期起改為雙月刊。其辦刊宗旨是:從理論、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研究和宣傳毛澤東思想,著重研究和宣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毛澤東思想的新發展。《毛澤東思想研究》確立了「立足四川、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工作方針。
  • 《文獻》雜誌2020年第2期目錄及摘要
    俄國東正教使團接收圖書後逐一整理,並安排使團成員戈什克維奇為這批圖書登記編目,這是北堂藏書在歷史上的第一次編目,該目錄現收藏於俄聯邦外交部沙俄對外政策檔案館。1860 年俄國特使伊格納季耶夫在北京將這批圖書交付法國特使葛羅,歸還給北京天主教團。
  • 期刊速遞|《社會科學研究》2020年第4期目錄
    期刊速遞|《社會科學研究》2020年第4期目錄 2020-07-09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學》2021年第2期目錄及摘要
    立法機關應當從幾年通過一個修正案轉變為一年通過幾個修正案,從5年增加、修改50個左右刑法條文轉變到1年增加、修改10個左右刑法條文。對《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前發生的法無明文規定的行為,即使司法解釋將其規定為犯罪,也必須嚴格遵循從舊兼從輕原則,確保罪刑法定原則的貫徹。與《刑法修正案(十一)》相牴觸的司法解釋,應當在《刑法修正案(十一)》頒布後(而非施行後)自然失效。
  • 期刊速遞|《經濟體制改革》2020年第4期目錄和重點文章摘要
    (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核心期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計源期刊《經濟體制改革》雜誌創刊於1983年,是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主管、主辦的全國第一份專門研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學術期刊,先後由林凌、盛毅、藍定香同志擔任主編。
  • 期刊動態 | 翻譯學SSCI期刊Target2021年第1期目錄,摘要及投稿方式
    Target的訂閱與投稿方式:科研助力 | John Benjamins 翻譯學國際期刊投稿及訂閱方式相關閱讀:期刊動態 | 翻譯學SSCI期刊Babel2021年第1期目錄期刊動態 | 翻譯學SSCI期刊Translation Studies2021
  • 《世界農業》2020年第12期目錄【轉】
    *本期全文可在中國知網下載;更多目錄請點擊「閱讀原文
  • 《中國詩人》2020年第4期目錄
    《中國詩人》2020年第4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