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挑一#
糖尿病前期,又稱為糖調節受損,是2型糖尿病發展的重要階段,是正常糖代謝向糖尿病轉化的過渡期,只是血糖值還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但是,已經出現空腹血糖受損或糖耐量受損。此時,如果不進行幹預,就可能很快發展為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會出現什麼表現?應該採取哪些措施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依照現在的診斷標準,如果空腹血糖達到或超過6.1mmol/L,但是,低於7.0 mmol/L,就稱為空腹血糖受損;如果口服75克葡萄糖2小時後,血糖值達到或超過7.8 mmol/L,但是低於11.1 mmol/L ,就稱為糖耐量受損。有些地方,還將糖化血紅蛋白作為診斷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標準,不過,咱們這兒目前還沒有廣泛採用。這些診斷標準,實際上對普通百姓的意義不大,因為,很多人其實已經是糖尿病,也沒有認真地檢測血糖。因此,只有首先通過身體感受,識別異常,才有可能及時發現。
糖尿病前期,通常會出現5個徵兆。第1是吃飽就困。這可能是由於攝入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比重較大,胰腺需要加倍努力分泌胰島素,器官負擔的加重,使人感覺體力透支,昏昏欲睡。這種表現,是發生胰島素抵抗的徵兆。第2個表現是對垃圾食品成癮,因為,含有大量糖、鹽、脂肪的食物進入機體後,會刺激消化道反應,產生影響進食中樞的物質,給人帶來暴飲暴食的衝動,而這類食物消化速度快,容易導致血糖水平的紊亂。
糖尿病前期的第3個表現是減肥困難。肥胖是導致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因素,如果努力控制熱量攝入,體重仍然難以減掉,就提示存在代謝紊亂,應該引起警惕。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少吃多動還是減肥失敗,需要及時檢測血糖水平。第4個表現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圍超過85釐米,女性超過80釐米,這種體型的人,更容易發生胰島素抵抗。第5個表現是血壓升高,因為,糖尿病與高血壓也被稱為同源性疾病,2者的相關性很強。
糖尿病前期,不僅是糖尿病發展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心血管病變的危險因子,因此,需要儘早進行有效幹預,相關的措施主要有6項。第1項是減重。大部分的糖尿病前期者體型肥胖,而且可能同時伴有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功能和糖代謝。因此,超重或肥胖者,需要減重5%到10%,減重的理想方法是運動。
應對糖尿病前期的第2項措施是合理飲食。均衡膳食可以減輕胰島細胞的負荷,維持正常體重。建議非澱粉類蔬菜,比如蘆筍、甘藍、胡蘿蔔等佔到50%;而澱粉類食物,比如土豆、玉米等佔25%;蛋白質,比如雞、魚、豆製品等佔25%。限制烘焙食品或麵食,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第3項措施是運動。運動可以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以及葡萄糖的轉運能力,建議採用步行、慢跑、騎車、遊泳等有氧運動;此外,結合增加肌肉力量的抗阻運動。每周鍛鍊時間4到7次,每次40到60分鐘。
應對糖尿病前期的第4項措施是適度睡眠。失眠會增加應激系統的激活,加重胰島素抵抗,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糖尿病風險會增加2倍;超過8小時,風險會增加3倍。第5項措施是戒菸,因為吸菸也是糖尿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第6項措施藥物。如果生活方式的幹預效果不好,就需要藥物治療,比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二甲雙胍,幫助降低血糖和減肥。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