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闞紅柳:「實事求是」的影響

2020-12-13 人大新聞網

1999年,我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攻讀歷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校工作至今,先為學生後為師,兼具師、生兩種身份,在為人處世、教書育人、學術研究諸方面切實體會到人大校訓「實事求是」的影響。

「實事求是」是人之本分。

踏踏實實做人,才可以踏踏實實做事。在自然規律面前違背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輕則小受懲創,重則慘遭自然界淘汰。就社會環境而論,「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踏實與肯幹,是在事業上收穫希望與成功的基礎。貪慕虛榮,賣弄「小聰明」,崇尚功利甚或急功近利、利慾薰心,輕則人財兩空,重則身敗名裂。

實事求是地盡為人之本分,就是根據各自不同的社會角色實實在在地履行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所提倡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完全一致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是任何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祖國應盡的本分,應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以繁榮和發展經濟、文化,振興中華為己任。敬業是任何一個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員工對職業應盡的本分,應克己奉公,忠於職守,以培養和鍛造高尚的職業道德操守為己任。誠信和友善則是任何個人為人處世應盡的本分,應誠實守信,互相尊重,互幫互助,以創造和諧發展的社會環境以及和睦友好的人際關係為己任。在國家、集體、家庭及個人的社會生活中實事求是地盡為人之本分,不僅是校訓教導人大師生的為人之道,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道德行為規範的基本要求。

「實事求是」是教書育人之道。

高等教育的任務一為教書,一為育人,二者並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實事求是」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在興校辦學的過程中順應國情、適應校情,針對學生實際因材施教、適時調整。在教育實踐上,實事求是的教育理念主要體現在培養學生、編寫教材、開展研究等實實在在的教學與研究之中。以建校初期為例,為了適應中國國情,人大在學科發展上重視四大理論課,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中共黨史,以此奠定社會主義大學教育的思想根基。為了完成為新中國培養各種建設幹部的歷史使命,在課程的設置上也需要量為增減,比如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靈活主動,採取了一些積極的措施,如把財政、經濟各系的學習期限由三年延長到四年,在第一學年主要補習一些文化課,以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增強學習基礎,等等。

可以說,實事求是的一貫之道,對國情、校情和校內師生狀況的深切關照,以及因時調整、圓通變化的教育理念,使得人大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辦學理念。

「實事求是」也是學術研究之根。

實事求是做事,方能堂堂正正做人。在學術研究方面,校訓要求人大學人不僅在生活中要胸懷坦蕩,正直率真,艱苦樸素,不慕浮華,在學術上更要追求科學,信仰真理。

做學問必須實事求是,不能隨風倒。既要敢於提出自己的意見,又要敢于堅持自己的意見。在學術面前,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保持學者的尊嚴,這是在學術研究領域內對實事求是精神的準確詮釋。學術研究,注重求真務實,勇於探索;更注重提出創見,堅持真理。前者是學術發展的根本要求,後者則體現了學者的尊嚴。

搞學術離不開寫文章,文章之道,貴在獨立思考和學術創新。文章代表著學術的聲音,是學者的喉舌。一方面,要求言之有據,持之有故。學術研究必須實事求是,既要充分地佔有材料,沒有把握的話不講;又要對既有研究成果持有敬畏之心,對學界前輩和同行保持謙虛謹慎、認真負責的態度,實事求是地汲取和提煉前人研究成果的精華。另一方面,文章不貴多,而貴精。沒有足夠的說服力,文章可以不寫;研究分析問題不夠透徹,文章可以不寫;缺乏足夠的學術創新,文章可以不寫。不炒學術冷飯,不搞重複研究,不人云亦云,這是實事求是精神鼓舞下應有的文章之道。(闞紅柳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

原文連結:

[中國青年報]「實事求是」的影響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中國人民大學校訓——實事求是
    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是1937年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陝北公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北方大學和華北大學。在70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人民大學師生一直堅持以「實事求是」為各項工作的原則,保持、繼承並發揚這一優良傳統,並賦予了它新的內涵。   「實事求是」一詞出於《漢書·河間獻王劉德》,文中說劉德「修古好學,實事求是」。
  • 堅持實事求是
    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之「的」。三是堅持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理論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實踐是認識的源泉,是真理的檢驗標準,理論是否正確要接受實踐檢驗並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堅持實事求是,還要切實把握它的基礎和關鍵。堅持實事求是的基礎在於搞清楚「實事」,就是要深入了解實際、掌握實情。
  • 詞句辯證法:「實事求是」真的就踏實可靠麼?
    詞語溯源「實事求是」這個詞的特殊性,就在於既有傳統文化沿襲下來的本意,又有著新時代賦予的全新含義,而且這兩個意義在使用中不分伯仲,都非常重要。實事求是最早見於《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探析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命題,實事求是思想一方面源於中國儒學重視實踐的精神,另一方面又賦予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體現了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探討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理論淵源和形成過程,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更好地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堅持實事求是要一以貫之
    今天重溫這篇文獻,對於我們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引領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仍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什麼是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一詞,最早出自東漢班固編撰的《漢書·河間獻王傳》,書中用「修學好古,實事求是」稱讚河間獻王劉德的治學態度。唐代顏師古所作的注,將「實事求是」一詞解釋為:「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
  •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毛澤東的哲學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造性的發展,它密切結合中國的實際,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經驗作出了理論的概括,又指導和推動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發展。毛澤東哲學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貢獻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毛澤東關於一切從實際出發、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唯物主義思想,它的概括的表述就是「實事求是」。
  • 堅持實事求是必須一以貫之
    這段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堅持實事求是的重要性,對於我們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思想路線,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中國共產黨章程》把黨的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完整地表述為:「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實質和核心。
  • 《實事求是》徵稿啟事
    日主辦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黨校、自治區行政學院投稿郵箱:ssqs2658224@163.com其他信息:雙月刊 為了使您的稿件符合我刊的刊發要求,並能夠得到及時處理,《實事求是》雜誌社特對有關事項加以說明。
  • 談談領導幹部堅持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作為黨的思想路線,始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和靈魂。世情國情黨情發生的深刻變化,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艱巨任務,對各級領導幹部堅持和更好地貫徹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事求是的重要論述,進一步提高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認識和踐行的自覺性。
  • 施一公:中國要允許多種科研評價並存,要實事求是
    施一公:中國要允許多種科研評價並存,要實事求是 施一公/清華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 2015-10-09 07:13
  • 「實事求是」的校訓歷久彌新
    肇基於1895年的北洋大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現代大學,人們紀念「實事求是」的校訓,也探索「實事求是」的新解。當時的北洋大學在時局動蕩、民族風雨飄搖之際正探索中國本土大學的辦學之路——這所學府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興學強國的使命。作為我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除了歐美高校,「北洋」沒有現成的辦學經驗可學。
  • 歡迎訂閱年中國青年報
    幾年來,在報社的大力支持下,旅遊周刊力爭:辦好一個周刊;打造一個品牌活動——「中國青年喜愛的旅遊目的地」推介活動;搭建一個平臺——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大學生旅遊實踐營;辦好一個頻道——中青在線「旅遊文化頻道」。旅遊周刊正逐步成為各旅遊目的地、旅遊組織、旅遊機構與中國青年有效交流和溝通的平臺。
  • 毛澤東為什麼能提出「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納入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大貢獻。毛澤東為什麼能提出「實事求是」?從已經出版的毛澤東著作中尋找「實事求是」一詞,最早見於1938年10月14日,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上的報告中指出:「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範,又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模範。
  • 習近平: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一、充分認識堅持實事求是的重大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沒有直接用過「實事求是」這個詞彙,但他們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突出強調的就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毛澤東同志用中國成語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所作的高度概括。
  • 湯建軍:「實事求是」始末考
    儘管晚清經學家王闓運放言「吾道南來原是廉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但胡宏以後的湘學整體上的確是講究實事求是、經世濟用。中國傳統文化正脈,從道家等諸子百家到儒家一統天下,從程朱理學到王船山,從曾國藩到毛澤東,「實事求是」一直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和精華所在。古往今來,實事求是的學者大有人在,求真求是也成為許多志士仁人的不懈追求,這些優秀人才推動了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的大發展。
  • 實事求是為何充滿力量
    40年前的真理標準大討論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破除了長期禁錮人們頭腦的「左」傾思想枷鎖,使全黨從「兩個凡是」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促成了以實事求是為核心的黨的思想路線的恢復和確立,引領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 兩個「沒有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實事求是精神
    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研究員 李寧  實事求是,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和靈魂,是黨帶領全國人民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
  • [學習強國]每日校訓│中國人民大學:實事求是
    【中國人民大學校訓】實事求是Seeking Truth from the Facts【校訓解讀】自建校以來,中國人民大學始終秉承「實事求是」的精神。1992年6月1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55周年校慶前夕,「實事求是」被正式確定為中國人民大學校訓。
  • 實事求是為什麼如此重要
    原標題:實事求是為什麼如此重要 內容提要 ●實事求是是貫穿我們黨的全部實踐、全部理論的一條基本線索。一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實事求是地認識中國、改造中國、建設中國、發展中國的歷史。
  • 思維導圖:堅持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是什麼?是毛主席老人家用中國成語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所做的高度概括。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事物,求是就是研究客觀事物的規律。它是思想方法,也是工作方法。我理解是,想問題的時候,你要實事求是;解決問題的時候,也要實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