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

2020-10-24 樹藝蛙

藝術展覽是社會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建立在藝術家與公眾之間的一種特殊的交流方式。藝術教育則重在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很多媽媽們選擇帶孩子去看藝術展,希望能夠儘早地培養孩子們對美的欣賞能力。然而面對一群活潑好動的娃們,媽媽們紛紛表示手足無措,該如何向孩子們解釋藝術作品中的美呢?


今天小蛙有幸邀請到藝術教育實踐者陳媛媛老師,帶領大家解鎖帶娃逛展的正確打開方式。


帶娃逛展,你應該這麼做


講師介紹

Personal Profile


陳媛媛 南京郵電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畢業於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德國魏瑪包浩斯大學(Bauhaus University-Weimar)媒體學院,獲得文學碩士和MFA藝術專業碩士雙學位。目前同濟大學設計學博士研究生在讀。曾在德國研習兒童藝術教育心理項目,長期從事媒體藝術的教育與研究工作,用戶體驗的資深研究者。先後為多家世界500強公司/企業/項目運行設計諮詢,率領設計團隊多次獲得國際各類藝術創意獎項。愛好繪畫、彈琴、舞蹈、電影、旅行,遊歷走訪了歐洲40多個城市和村鎮,專注於藝術與文化的融合設計,對青少年藝術教育有更深的觀察與思考。她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媛媛老師。


接到選題,我和編輯老師討論良久。時下的藝術展覽越來越多,雖然藝術的信息量增加,但如何對孩子們「美育」這個問題依然困擾著很多家長。怎樣向孩子們解釋藝術品和藝術家的想法?家長們應該帶孩子們看什麼類型的藝術展?如何保持孩子們的參與度?看一次藝術展覽,家長們和孩子們從哪裡開始?


和編輯老師的討論猶在耳邊,看著身邊的皮孩子玩鬧一天終於懵懂入睡,我收拾著他和玩伴們幼時的塗鴉畫稿,稚嫩的線條色塊躍然於草稿紙上。我想到藝術大師畢卡索的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


數年前,我曾在西班牙馬拉加(Málaga)——畢卡索的故鄉,觀看過畢卡索博物館(Museo Picasso Málaga)的大師回顧展。馬拉加迷人的地中海陽光和異域風情,激發著大師的藝術靈感,他的創作幾乎涉及所有藝術形式,然而在晚年時期,這位享譽世界的大師卻說他最鍾情的是兒童藝術,「我花了一輩子學習怎樣像孩子樣畫畫」。


圖為畢卡索與孩子們一起繪畫,西班牙馬拉加(Málaga)畢卡索博物館(Museo Picasso Málaga)


熱愛用畫筆來探索美的表現,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們認識藝術、認識世界、感知世界和表達情感最簡單直接的窗口。或許藝術大師們或抽象、或個性的藝術作品畢生想要追求的,就是孩子們好奇和眼睛看待藝術、探索世界的角度。


圖為Tokyo Midtown Design Hub(東京中城設計中心)D-LOUNGE,JAGDA和JDP每年共同舉辦一次主題展覽,以各種方式展示激發青少年的設計觀點,涵蓋一系列兒童設計工作坊體驗。


Q1:幾歲的孩子適合看展?

年齡是否會影響孩子們的理解能力


藝術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整個世界都是一所藝術學校。


藝術欣賞並沒有年齡的限制,孩子對藝術的眼光充滿了好奇,這種原生性的藝術感悟會有至純至真的理解,這種藝術的參與在幼兒期、少年期顯得尤其重要。帶孩子看藝術展覽,這種美育是對心靈的洗禮,我們不需要用過多的藝術評論來對孩子們解釋,而需要引導孩子用自己的理解去感悟。在藝術的領悟方面,孩子有超越於成人的認知,我們最好不要先入為主地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孩子,更多時候孩子能看懂藝術家的思想,甚至會表達出比藝術作品本身更有趣的理解。


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藝術的教育。記得第一次帶孩子看藝術展覽,是在他還滿周歲的時候。春節期間秦淮燈會花燈集市,我抱著他走在各種琳琅滿目的花燈間,荷花燈、兔子燈、飛機燈……各色花燈鮮豔喜慶地撲滿我們的眼睛,他神情好奇而專注,我不時向他細語花燈的林林總總,孩子雖懵懵懂懂,卻明顯感受到傳統農曆新年佳節的掛紅奪彩。


圖為希臘兒童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Greek Children's Art)是一個開創性的博物館,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專門展示5~14歲兒童創作的圖畫和三維藝術品的博物館之一。


Q2:看藝術展真的有用嗎?

早期的藝術培養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藝術教育不僅僅是為了教授某種技能,而是促進孩子的情感成長和人格成長的好方法。


藝術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的藝術展覽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無與倫比的體驗,提供了與藝術作品連接、理解的感覺,提供了真實的學習體驗和娛樂場所,也為我們提供探索感知和思想創新的機會。


帶著孩子看藝術展覽,其實可以看出孩子們和成人在藝術學習和感知上同等活躍,在建立藝術的共同理解過程中都處於平等地位,這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成長的契機。引導孩子觀看藝術展,可以讓他們更多地走近藝術,理解藝術與生活相關的觀念。這種接觸可以幫助培養更高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孩子將來的成功之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環。


我曾在德國研習用戶體驗和兒童藝術教育心理,那些長大後從事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或詩歌創作和欣賞藝術的孩子,他們不僅擁有表達自我的能力,而且在工作中表現出更強的語言、行為和決策能力,更易於在學習工作中脫穎而出。藝術教育伴隨著他們的成長,培養的創造力成為他們未來工作生活中的隱形資產。



Q3:什麼樣的展覽適合小朋友去呢?

除了畫展還能逛哪些


藝術參與體驗:互動的樂趣。


嚴肅端正的藝術活動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時間長、內容有深度,他們往往無法專注地看完全程。但有些互動參與的藝術體驗式活動,能夠讓孩子融入集體,與玩伴們在藝術中協作,邊學邊玩,這樣的藝術展覽和活動也是很好的鍛鍊。


如德國斯圖加特的梅賽德斯-奔馳博物館(Mercedes-Benz-Museum),館藏大量車輛、賽車和破紀錄的引擎,以精緻的科技類汽車展覽為主題,但在形式上為孩子增加一些互動,如孩子也可以在賽車內小小體驗一下駕車樂趣和留影,可以在塗鴉區為車身繪畫等,讓孩子也能融入其中,比正襟危坐地欣賞藝術更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圖為梅賽德斯-奔馳博物館(Mercedes-Benz-Museum)提供了許多特別為兒童量身定製的便利設施和服務,VfB特別展覽 「On the move since 1893」 中為兒童提供音樂、漫畫、方向盤藝術的活動站。


名家經典藝術展覽:提升藝術素養。


名家經典藝術歷久彌新,是孩子們接受正式藝術教育、提升藝術素養的良好機會。不僅能夠欣賞名家名作,也能夠通過藝術作品了解藝術家的精神與思想。


當然在觀展前,家長們可以帶著孩子做一些功課,由孩子來決定選擇看什麼展覽以及看多久時間。在此我有個小建議,看完展覽後由孩子選擇帶一張展覽介紹冊和藝術作品明信片回家收藏。展覽介紹冊可以幫助孩子回顧藝術展覽的作品內容和故事,明信片可以收集,幫助孩子建立屬於自己的藝術畫廊,引導孩子逐步建立藝術喜好和品位。


圖為Rijksmuseum荷蘭國立博物館,孩子們觀看藝術展覽。Amsterdam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博物館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有很多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們認識偉大的藝術。


博物館的主題展覽:與歷史和藝術的對話。


相較於藝術展覽,博物館的主題展更兼具了歷史和藝術的深層思考,兼具在歷史長河中藝術、文明的發展軌跡,所帶來的文化體驗是直通心靈的,往往能夠讓孩子更直接感受到文明和藝術的力量。


每個城市都有豐富的博物館、美術館,這些場所會有定期安排主題性的精彩展覽。這些展覽或是將歷史與藝術融合對話,或是感受古代文明,任何一個主題性展覽對孩子來說都會有所收穫。


藝術是一種需要自由思考、實驗和分析的經驗,這也是創造力的體現。就藝術而言,最大的價值是創造、探索、發現和試驗的過程。但是,在美育中「技能」和「創造力」應該分而對待——藝術教育並非為了學會技能,而是美的體驗和感知。


放慢心情,觀看藝術展覽也是如此,這是享受美的體驗過程,對孩子的美育啟發來說也非常重要。藝術展覽的薰陶,為各年齡段的孩子開闢了想像和探索的世界。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我們的聆聽、欣賞和鼓勵是給孩子們最好的陪伴。

相關焦點

  • 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
    如果說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那麼能否成為真正的藝術家,父母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這是全生發展的第268篇文章 人們常說,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藝術家的特質,其實就是好奇心與創造力。從這個意義上的確可以說,孩子就是天生的藝術家。
  • 寧波這所幼兒園的每個孩子都是小小藝術家
    每個孩子都是天馬行空的藝術家。在寧波,有這麼一所幼兒園,它善於啟發孩子的藝術靈感,無比珍視孩子的奇思妙想。它就像孩子們的第一間美術館,充滿童真童趣,以及自然萬物。今天,我們走進鄞州中河街道中心幼兒園風格園區,近距離欣賞這裡的小小藝術家們如何玩轉美術吧!
  •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藝術家,經典繪本來開發
    信手塗鴉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但這並不是故意搞破壞,而是孩子的天性中都有著對美和藝術的嚮往。,家長如何正確地引導小朋友,激發出孩子的創造力呢?,而她的圖畫書裡也常常留下孩子們的筆跡。家長們快和孩子一起來開動腦筋,進行藝術創作吧!可以剪,也可以捏,再貼一貼,一朵彩虹色的花就做好啦!
  • 畢卡索說:「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
    畢卡索說:「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在於你長大成人之後如何能夠繼續保持藝術家的靈性。」深以為然,小孩子的世界總是天馬行空的,各種奇思妙想令人腦洞大開。反倒是很多成年人,由於有了慣性思維的約束,對事物的看法更片面一些。有時候聽聽那些小孩們的想法,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如何正確地教育讓TA更加美好?
    其實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天賦均等卻有人默默成了藝術天才,有人泯然眾人矣。這就是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好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操心的父母們理解怎樣教育孩子更科學?孩子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方式?作為家長,你在孩子的教育中是否有踐行?今天,在大家即將開學的時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50個有關教育的TED演講,從這些大師和名人的經驗分享和演講中讓我們一起來領略未來教育的一瞥。強烈建議收藏。(文末大量TED演講福利放送) 「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孩子的特別之處在於他們的創新能力,但現在的教育提倡的是,一個有奉獻精神的老師能發現一個天才學生。
  • 上海書展·新書|趙麗宏《天空》: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詩人
    他始終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詩歌的滋潤和陪伴。趙麗宏說:「讓孩子從小親近詩歌,了解詩歌,吟誦詩歌是一件意義深遠的好事。中國的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應該受到中華古典詩詞的薰陶和影響,這是為將來成為一個有修養、有學問、有優雅情趣的知識分子打下重要的基礎。」
  •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演說家,沒有不會說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天生就沒有演說能力,不敢在公眾場合講話,主要是因為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好,跟教育無關。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演說家,語言是思維的表達,孩子的語言就是一面鏡子,照見了我們的教育方式。1、家長剝奪孩子選擇和表達自己訴求的權利,孩子不會獨立思考,不會說。
  • 不要再被「每個兒童都是天生的畫家」這句話欺騙啦!
    我之所以發出不要再被「每個兒童都是天生的畫家」這句話欺騙啦,是因為這句話真的對少兒美術教育帶來巨大負面或傷害!具體分析如下:1、在「每個兒童都是天生的畫家」這句少兒美術教學思想指導下,導致少兒美術沒有一個標準來衡量。各人有個人的看法,導致少兒美術教育魚龍混雜,教學質量參差不齊,有無法指責或評價。
  • 《藝術家阿德》:每個孩子都可以閃閃發光
    阿德和爸爸媽媽一起住在公園裡的樹上,每天都開心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他是個童心十足的藝術家,對兒童的想像世界特別感興趣,他說:「創作圖畫書是上天給我的職務,因為我喜歡聽小孩子看書時發出的笑聲,那實在是太美好的聲音了。」圖:孫珺主要作品有《愛吃青菜的鱷魚》《下雨了!》《孫小空72變》《藝術家阿德》《像不像沒關係》等。
  • 小央美美術: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運用滴,劃,變化顏色和圖案
    每個孩子都是小小的藝術家孩子們運用滴,劃,變化的顏色和圖案培養孩子們的創新能力和色彩視覺水上作畫讓孩子體驗到新鮮感每一件的工藝品都是我們學生學習的成果不同的作品都含有不同的含義讓每一分每一秒在小央美每個細胞都散發著快樂
  • 畢卡索說,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保護孩子的繪畫天賦從塗鴉開始
    畢卡索說:「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問題是如何讓他在長大後仍然保持天賦。」 小區附近新開了一家少兒美術培訓機構,開業的時候在門前準備了長長的畫布和各種顏色的畫筆,邀請附近居住的小朋友在畫紙上隨便畫,很多孩子都去玩了,小腦袋擠在一起,在畫紙上盡情創作,玩到高興處,好多孩子將手指上沾滿了顏料,畫起了手指畫。
  •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不同孩子的教育方法)
    有些父母總是偏愛一種教育方式來帶孩子,其實,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特點,不同的性格特點,應該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依樣畫葫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考100分,但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潛能。如果能被發掘出來,每個孩子都會成為優秀的自己。
  • 每個生命天生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也就是說,每個細胞都認為自己天生是健康的,細胞認為自己天生在環境裡面是安全的。這就是每個細胞對健康的信念,這個信念被印在了每個染色體、原子、分子上面,從而提供了身體對健康與生俱來的信心,滲入到了每個活的生物,甚至是每一隻瓜紐與每一根頭髮。當然,那些根深蒂固的理性之道的信念,在生物上也是合宜的,它們提供了所有成長與發展的推動力。但是身體對健康這個與生俱來的信心,目前人類幾乎沒有。
  • 它是少數民族眼中的「神龍木」,盆景藝術家看到後讚嘆:天生好材
    就像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種樹木,他在少數民族的眼中就是珍貴的神龍木,然而當這種珍貴的神龍木盆景藝術家們看到後都讚嘆:這真的是一種天生的盆景好素材!它是少數民族眼中的「神龍木」,盆景藝術家看到後讚嘆:天生好材!那麼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種神龍木,究竟是什麼呢?
  • 你知道孩子屬於哪種天生氣質嗎?認識孩子,因材施教
    天生氣質,是指孩子在出生時就帶有的性格傾向。早一點觀察到孩子的性格傾向,父母和他的相處就會更輕鬆,養育也更有策略。人的天生氣質可以分為四大類型:樂天型、憂鬱型、激進型、冷靜型。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會具備以上四種氣質,只是其中有一種在我們的性格中佔比最大,因而顯現為我們的主導氣質。不過,這並不表示,擁有一種氣質的人,必定擁有這個氣質類型的所有優點和缺點,只是說擁有的傾向性比較高。
  • 不拘一格的美育課,跳出左腦符號思維,孩子像藝術家一樣右腦思考
    身邊學畫畫的孩子不少,但是帶孩子去美術館的卻不多。原因是在家庭氛圍的影響下,孩子接觸最為頻繁的是電子產品,孩子把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電子產品上。再加上家長熱衷於給孩子報興趣班,導致孩子完整的娛樂休閒時間並不多,美術館和博物館就留在了永遠被遺忘的區域。可是,在國外的美術館裡,孩子的身影隨處可見。
  • 家庭教育需要知道的孩子天生氣質,因材施教
    每個人生下來就有自己的「天生特質」,這與遺傳無關,我們的孩子都會具有這些氣質,但會特別傾向某一種氣質類型。這種氣質在孩子身上表現更突出,所以我們稱孩子是某種天生氣質。我們家長可以根據孩子這一突出氣質來因材施教,突出孩子的優點,減少孩子的弱點。每一種天生氣質都有優缺點,怎樣引導是關鍵,我們做家庭教育的父母們,應該了解一下,什麼是天生氣質,你的孩子是屬於哪一種天生氣質吧!
  • 快來VIP陪畫培養藝術家的特質吧!
    文藝氣息,天生浪漫? 自由獨立,鍾愛創新?亦或是 多金孤僻,狂放不羈?小V覺得真正的藝術家 在身上都是有很多不一樣潛質的 快來看看你佔幾個吧! 熟練的藝術技能 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必須熟悉掌握一門藝術技能 這是作為藝術家的首要條件 沒有紮實的專業基礎,創造就是空談!
  • 孩子在家不愛畫畫怎麼辦?4個措施,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藝術家
    很多家長都反應,孩子正在學畫畫,在學校或者輔導機構畫的都挺好,回家就不畫了,根據我近十年的美術教學經驗,今天我就給大家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其實很多孩子不僅是疫情期間,在家不畫畫,平時大多也不畫,有很多家長都給我反映過這個問題。繪畫屬於情境類學習,受環境影響比較大,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意外。
  •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上音藝術結業季大型文藝匯演精彩回顧
    家長、老師、孩子及數百名現場觀眾共同見證了這美好又溫馨的時刻。小義警上臺,萌心自來「我們都是小義警,一起快樂做公益」歡樂暢快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詞,從這樣一群活潑可愛的小義警歌聲裡唱出來,所有人都被萌到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