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手中的戒尺還應以愛為本

2020-12-16 人民湖北

日前,教育部發布的關於《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引發熱議。記者多方採訪,武漢的學校、家長、老師對此都有不同的看法,關注的重點都在於懲戒如何執行,尺度如何把握。(據11月25日《楚天都市報》)

此次徵求意見稿出爐的最大意義,就是以法規的形式明確:「教育需要懲戒」。嚴師才能出高徒;玉不琢,不成器。如果總是擔心「琢」得太狠,傷了寶貝,那璞玉就永遠不會綻放光彩。因此,規則中明確指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贏得了眾多支持。

此前,「懲戒」在教育中被視為「危險區」。有的老師沒把握好尺度,將懲戒變成了體罰;有的家長過度溺愛孩子,對懲戒小題大做,造成家校裂痕;有的學校怕惹麻煩,乾脆不事懲戒,放棄了教育職責……凡是種種,並不利於學生健康成長。

要看到,規則絕非一勞永逸的良方。老師大多認為,雖然有了規則,但還是需要家長足夠的理解和支持;而家長也有擔憂,懲戒確有必要,但也暗藏風險。大多數家長既想讓孩子在嚴管中成才,又不敢讓他們經受一點風雨,心中無比糾結。可見,規則確定只是第一步,真正要用好教育懲戒權,既拿捏好尺度,發揮最大效果,還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

當下關於「懲戒」的爭議,根源在於社會信任的缺失。每每談及,總會有人說起從前,不少家長入學時,都會囑咐老師,「管嚴一點,該打就得打」,並不是原來的學生更抗打,而是家長真心相信老師都是為了孩子好。如今,隨著時代變遷,信任或許不再像從前那麼簡單,但發自內心的愛是不會騙人的。大家所一直強調的尺度,其實也來源於內心的溫度。「懲戒權」既是一種權力,也是一種方法,其目的是促使學生糾正錯誤,約束行為,吸取教訓,學會敬畏。

從愛出發,向愛而行,以愛為本。科學、適度的「小懲大戒「,不但會成為學生現在進步的動力,還能成為將來深刻的回憶。長大後某一天,能笑著說出來,能懂得師恩深重。這樣的戒尺,抬起落下,方更具威嚴,更有迴響。

(責編:張雋、關喜豔)

相關焦點

  • 手中可有戒尺,心中須有分寸
    手中可有戒尺,心中須有分寸 教育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20-12-30 16:01:02 教育部日前公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
  • 教師如何掌握手中戒尺
    教育部擬將懲戒分類並明確具體懲戒權 專家分析教師如何掌握手中戒尺● 教師懲戒是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合範行為,對學生的身心施加某種影響,使其產生悔改之意,以達到矯正目的的一種教育方式● 現實教育活動中依然存在對教師懲戒行為的合理限度缺乏明確規定等問題
  • 教師手中「戒尺」的由來
    戒尺,舊時私塾先生對學生施行體罰所用的木板。也叫做「尺」,它是用兩隻木塊製成的。兩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長七寸六分、厚六分、濶一寸分餘,下面四邊有縷面。在古代私塾教學,老師們通常手持戒尺進行教學但是,到了現代,學校裡面已經見不到戒尺,有人認為戒尺就是體罰學生是不應該存在的。但同時又有另外一種聲音,戒尺對教育孩子還是有效果的。孰是孰非,在此不做討論,後面單獨討論。
  • 請把老師手中的戒尺還給他們
    多少先學們的志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那樣的豪情壯志,宏偉目標離我們是不是越來越遠了?試問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有多少人能為天地立心的,只怕自己的心都不知往哪立吧?在浮躁中,失去思考的能力,在人云亦云的言論自由裡,不假思索的審判之詞脫口而出,試問你心還是你心嗎?為生民立命。
  • 規定不明、邊界不清 教師如何掌握手中戒尺?
    原標題:規定不明,邊界不清教師如何掌握手中戒尺?教育部擬將懲戒分類並明確具體懲戒權專家分析教師如何掌握手中戒尺●教師懲戒是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合範行為,對學生的生理施加某種影響,從而產生悔改之意,以達到矯正目的的一種教育方式
  • 還教師以戒尺,還教師以尊嚴……
    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規則》的出臺,不僅為老師懲戒違規學生提供了法律依據,更讓老師擁有了教育的底氣。正如馬雲所說:「老師沒有懲戒的權力,就如同讓老師去開一輛沒有剎車的汽車。
  • 回歸的「戒尺」 怎麼「打」?
    為此,曲周縣積極探索,大膽試水,於近日在全縣中小學設立128個「戒尺試點班」,把懲戒權收歸學校,讓教師有理有據實施懲戒權。那麼針對戒尺回歸,老師、學生、家長是怎樣的一種態度呢?對此問題,記者進行了探訪——九成老師和家長表示支持。
  • 戒尺進課堂,管教還是虐待?
    莊重班主任老師雙手捧著一把戒尺,緩緩走進教室,全班學生見到戒尺後集體起立,自覺向這把戒尺行拱手禮。緊接著,戒尺'入座'講臺,班主任也向這把戒尺鞠躬行禮」,這是發生在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第二小學校五年級一個班級的一幕。
  • 新作丨又一位教師被停課!偌大的中國,竟擎不起一把戒尺?!
    偌大的中國,竟擎不起一把戒尺?                                王清銘                 又有一位教師被停課,奪下她手中戒尺的是娘家——武漢市江漢區教育局!寫下這個題目,我首先想到那個春秋時代的著名「特困生」,也就是大白天在課堂上睡覺(晝寢)的宰予。
  • 懲戒權界限不明,教師手握戒尺哪敢用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面對手中的「戒尺」,部分老師「不敢接」「不會用」「過度用」的情況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專家認為,從相關法律概念來看,現行相關法律規定中的「體罰」「變相體罰」等法律概念與「懲戒」均具有較強模糊性,極易導致將教師的合理懲戒視為體罰,將懲戒不當認定為體罰。
  • 這個學校戒尺進了課堂,老師,你怎麼看?
    「戒尺」作為教具,似乎只存在影視劇當中,在現實課堂上,是極少看到戒尺。很多時候,戒尺的存在是教師「懲戒權」的一個物質載體。這一次,在達州大竹縣第二小學,戒尺走進了課堂,再次引發了老師、家長以及廣大網友關於教師懲戒權的討論。
  • 5歲女童被戒尺打8分鐘:都2020年了,誰還在迷信戒尺的力量
    教育者手中所握的戒尺,不是用來體罰孩子的工具,更不是毒打孩子、發洩個人情緒的刑具。在豆豆被打的視頻中,如果說起初老師用戒尺抽打孩子的腿腳部位,還能讓人接受;那麼接下來,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老師乾脆端坐在椅子上,手中的戒尺專門對準孩子的嘴巴,在長達數分鐘的「專注」抽打中,她穩準狠的樣子,實在令人髮指。
  • 半月談|懲戒權界限不明,教師手握戒尺哪敢用
    懲戒權界限不明,教師手握戒尺哪敢用半月談記者 鄭天虹 楊淑馨不久前,廣州一家長在微博上用「血衣」炒作班主任體罰孩子,隨後事件反轉證明為造謠,但相關教師已遭受嚴重網絡暴力。公眾關注平臺網絡暴力的同時,也對教育懲戒權話題熱議。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面對手中的「戒尺」,部分老師「不敢接」「不會用」「過度用」的情況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 張家界國光實驗學校舉行「戒尺進課堂」啟動儀式
    00:00手持戒尺、眼中有光、心中有愛。紅網時刻張家界9月10日訊(通訊員 符和勝 卓沁芳)9月7日,張家界國光實驗學校在為期七天的軍訓完美落幕後,舉行了「戒尺進課堂」啟動儀式。讓戒尺進入課堂,通過發揮戒尺的懲戒作用和威懾作用,幫助學生糾正或改正學習和行為上的不良習慣,引領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陽光做人、健康成長,是學校嘗試開展這項活動的本意和初衷。教師代表指出,教師是唯一一位與孩子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卻時刻關心著孩子成長的人,家校攜手才能鑄就美好未來。
  • 戒尺從教師手裡拿走容易,要再還給教師難!這就是大家期望的?
    而當下必須承認有部分教師沒有把握好懲戒的度,因此直接取消懲戒。孩子在小的時候正是培養習慣的時候,我很想問問有那個家庭的孩子只單純通過說教就能培養好的?老師都願意打學生嗎,一把戒尺,真的就能打得住學生嗎?不是。戒尺更代表著一種行為規範,代表著老師們對於一些行為的紅線。為什麼一把尺子就叫它戒尺?就是因為它要求學生以此為「戒」,糾正不足,上進求知。
  • 老師的「戒尺」去哪兒了?原來都被某寶賣給家長了! | 特別關注
    記者發現,這些戒尺製作精美,長約50CM,上面雕刻著諸如《誡子書》《論語》《朱子家訓》《孝經》《三字經》等古代訓誡語錄。在網絡商城上,每家店鋪都打出了相當響亮的宣傳語,什麼「戒尺教育勿忘家訓」「媽媽的愛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人之初性本善」……甚至還有一家店鋪喊出了「為震撼而生」的口號。
  • 日常教育體罰,請把握好手中的「戒尺」,不要讓教育成為教訓
    >謝天笑 - 潮起潮落是什麼都不為舊時,私塾先生對學生施行體罰所用的是戒尺。戒尺的作用並非體罰,而是通過戒尺的作用,讓學生尊重課堂,尊重老師,而戒尺就有著訓誡、警示的意義。而現在我們又該怎麼樣去使用這一把戒尺?日常教育孩子,你說打吧,不行?你說不打,又有什麼好的方法去教育?所以困擾很多教育者的問題就是。在施教的過程中,孩子到底能不能打?
  • 「將戒尺歸還教室,將戒尺交還老師」,對此您有何想法和建議?
    導讀:戒尺,是傳統教師們手中的一把利器,它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工具,同時也是鞭笞和懲罰自己學生的工具。但隨著近年來教育方式的不斷改革,老師手中的戒尺也已經漸漸消失了,在學生的教育上,一般都是以說服教育為主。
  • 「老師的戒尺」如何安放 | 睡前聊一會兒
    其實,「三尺戒尺」只是一種教育手段,老師們還可以通過口頭警醒、書面檢查等方式加以勸導,這些都會對犯錯的孩子有所啟發。可以說,賞識教育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懲戒教育也不是聞之色變的洪水猛獸。我們應端正心態,摘掉「有色眼鏡」,正確認識各種教育方式。 從教育規律和孩子健康成長視角來看,懲戒教育不可缺少。
  • 這個學校戒尺進了課堂,老師,你怎麼看?| 特別關注
    在我們當前的教育中,教師的教育懲戒權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地位:多數教師都認為對違規學生施以恰當的懲戒是必要而且有效的,但實際上,在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教師又大都不敢行使懲戒權。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截至目前,在「適當的懲戒」和「體罰」的界定方面,還沒有出臺一個明確的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