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育體罰,請把握好手中的「戒尺」,不要讓教育成為教訓

2020-12-16 百家號

謝天笑 - 潮起潮落是什麼都不為

04:16來自跳樓兔斯基

日常教育中我們經常要面對一些懲罰的時候。特別是在學校、家庭。孩子不聽話,我們日常教育應該怎麼樣去教育?日常教育中,我們該不該進行體罰?而體罰的一個度要怎麼去把握?那麼接下來我就來表達一下我的觀點。

舊時,私塾先生對學生施行體罰所用的是戒尺。戒尺的作用並非體罰,而是通過戒尺的作用,讓學生尊重課堂,尊重老師,而戒尺就有著訓誡、警示的意義。而現在我們又該怎麼樣去使用這一把戒尺?

日常教育孩子,你說打吧,不行?你說不打,又有什麼好的方法去教育?所以困擾很多教育者的問題就是。在施教的過程中,孩子到底能不能打?打或許是一個方法。但,絕對不是最好的方法。曾聽到一位老師坦言,為人師表,最重要的是一個字,那就是「德」。以德服人。並不是逞一時手快。從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新聞上我們也看過。體罰學生致死。老師,毆打學生致死。等等。我不知道作為一個教育者。該怎麼樣去面對這樣一件事情?但是,事以至此。早就已無法挽回。所以我們只能把這個當成一種教訓,加以改正。為什麼要強調一個德字呢?師德究竟有多重要?作為老師,又該如何去把握心中的那把戒尺。我說了戒尺不是真的戒尺,也不是真的要去體罰。而是你的心中不能沒有戒。也不能沒有尺。這就是規矩法律法規。尺就是你的道德準則,你的底線。而這兩個,就是你的「戒尺」。

孩子就像小樹苗。作為教育者,你只有細心的呵護,這顆小樹苗才能茁壯成長。當然,你一定是要把她引導在正確的方向上,它才能茁壯的成長。所以,你的內心也需要有一把標杆一把戒尺。這裡的戒尺不是用來規矩學生。而是用來鞭撻自己,時刻檢點自己。如果作為一個教育者,你在教育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犯了錯誤,你首先想到的是懲罰,是去打。那麼可以說你這個老師你這個教育者是不稱職的。

有的老師可能就說了。我體罰學生是為了教育學生。是想讓他知錯能改。是想讓他長記性。但你想過沒有?一個小孩。或者一個少年。未成年人。心智未成熟。如果他犯了錯誤,那他的內心肯定是很焦灼,很擔心被別人知道或者說很害怕。你此時如果再對她進行打罵體罰。那麼。對她傷害是不是很大?而且。對於教育的效果也是很微小。我們方便了,不就一個打罵體罰嗎?孩子呢?我們如果用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去教育。你想想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會成什麼樣子?不用想了。再怎麼想也是大多都慘不忍睹?所以。還是那句話。把握心中的戒尺。用好手中的戒尺。

相關焦點

  • 請把老師手中的戒尺還給他們
    教育興邦,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認知。我們擁有幾千年的文化傳承,是誰讓我們引以為傲的華夏文明傳承至今,教育乃百年大計。多少先學們的志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那樣的豪情壯志,宏偉目標離我們是不是越來越遠了?試問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有多少人能為天地立心的,只怕自己的心都不知往哪立吧?
  • 「將戒尺歸還教室,將戒尺交還老師」,對此您有何想法和建議?
    導讀:戒尺,是傳統教師們手中的一把利器,它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工具,同時也是鞭笞和懲罰自己學生的工具。但隨著近年來教育方式的不斷改革,老師手中的戒尺也已經漸漸消失了,在學生的教育上,一般都是以說服教育為主。
  • 教育懲戒與體罰有啥有啥區別?老師和家長應該怎麼把握好這個度
    可是現在的老師跟古代不同,古代老師的地位很高,很多家長都喜歡嚴格一點的老師,這一點從「嚴師出高徒」這個教育理念就能看出來,因此當時的教書先生遇到頑固和調皮搗蛋的學生都會用戒尺去教育,而現在就不一樣了。現在有些家長是反對老師用戒尺打學生的,就連說重話都不可以,他們覺得這是對學生的一種體罰,這也讓教育工作者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那麼教育懲戒與體罰有啥有啥區別?
  • 5歲女童被戒尺打8分鐘:都2020年了,誰還在迷信戒尺的力量
    教育者手中所握的戒尺,不是用來體罰孩子的工具,更不是毒打孩子、發洩個人情緒的刑具。在豆豆被打的視頻中,如果說起初老師用戒尺抽打孩子的腿腳部位,還能讓人接受;那麼接下來,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老師乾脆端坐在椅子上,手中的戒尺專門對準孩子的嘴巴,在長達數分鐘的「專注」抽打中,她穩準狠的樣子,實在令人髮指。
  • 教師手中的戒尺還應以愛為本
    日前,教育部發布的關於《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引發熱議。記者多方採訪,武漢的學校、家長、老師對此都有不同的看法,關注的重點都在於懲戒如何執行,尺度如何把握。(據11月25日《楚天都市報》)此次徵求意見稿出爐的最大意義,就是以法規的形式明確:「教育需要懲戒」。嚴師才能出高徒;玉不琢,不成器。如果總是擔心「琢」得太狠,傷了寶貝,那璞玉就永遠不會綻放光彩。因此,規則中明確指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贏得了眾多支持。
  • 規定不明、邊界不清 教師如何掌握手中戒尺?
    原標題:規定不明,邊界不清教師如何掌握手中戒尺?教育部擬將懲戒分類並明確具體懲戒權專家分析教師如何掌握手中戒尺●教師懲戒是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合範行為,對學生的生理施加某種影響,從而產生悔改之意,以達到矯正目的的一種教育方式
  • 教師手中「戒尺」的由來
    戒尺,舊時私塾先生對學生施行體罰所用的木板。也叫做「尺」,它是用兩隻木塊製成的。兩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長七寸六分、厚六分、濶一寸分餘,下面四邊有縷面。在古代私塾教學,老師們通常手持戒尺進行教學但是,到了現代,學校裡面已經見不到戒尺,有人認為戒尺就是體罰學生是不應該存在的。但同時又有另外一種聲音,戒尺對教育孩子還是有效果的。孰是孰非,在此不做討論,後面單獨討論。
  • 這個學校戒尺進了課堂,老師,你怎麼看?| 特別關注
    這似乎成為了教師工作中的一對天然的、不可避免的矛盾。 在我們當前的教育中,教師的教育懲戒權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地位:多數教師都認為對違規學生施以恰當的懲戒是必要而且有效的,但實際上,在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教師又大都不敢行使懲戒權。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4分鐘掌摑3次,用戒尺教訓近8分鐘……這真是為孩子好?
    5歲幼女被老師用戒尺教訓近8分鐘前不久,武漢市民劉先生找到媒體,稱自家5歲女兒因為不遵守課堂紀律,被老師用戒尺一頓教訓,整個過程持續了近8分鐘……劉先生第一時間聯繫了學校,並調取了當天的監控視頻,才知道女兒是被老師教訓的。監控顯示,當日豆豆先是被老師拉到講臺上,用戒尺打了十多下腳,之後又被拉到座位上狂打。除了用戒尺,老師還直接用手扇孩子嘴巴。老師手上不停,嘴裡也一直在訓斥豆豆,整個過程持續了近8分鐘。
  • 這個學校戒尺進了課堂,老師,你怎麼看?
    她們班也根據實際情況規定了細則,例如連續三次不交作業,課堂上擾亂秩序連續3次被老師點名等情況發生後,老師就會請出戒尺。在請出戒尺後,事後吳丹老師還會找時間和接受懲戒的同學進行交流,做心理疏通。蔡川是大竹縣第二小學三年級二班的班主任,有17年的教學經歷。「從儀式啟動到現在,我使用過一次戒尺。」
  • 教育的「戒尺」怎麼用
    「要把心理學、教育學和管理學糅合在一起,注意引導、滋潤、薰陶,時刻謹記為人師表,採用多樣化、個體化、個性化、人性化的懲戒手段,用愛去澆灌學生的心靈思想,致力於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教育是一門藝術,懲戒是一門學問。劉紅萍認為,把握好懲戒的藝術,反而能拉近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引導學生尊師重教。放下老師的矜持,反而更能在學生當中樹立較好的威信。
  • 回歸的「戒尺」 怎麼「打」?
    他們認為「懲戒權」是一種為了孩子更好成長的教育方式,只有不到10%的人認為懲戒就是一種體罰或變相體罰。「孩子不聽話,我都會懲罰孩子,小的時候不好好管教孩子,長大後受害的必然是孩子自己。」市民王先生對於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表示了贊同。他說,如果不對違反紀律、不愛學習的孩子進行懲戒,只是單純地與孩子口頭講道理,久而久之,孩子或許會把教師、家長的話當作耳邊風。
  • 教師如何掌握手中戒尺
    教育部擬將懲戒分類並明確具體懲戒權 專家分析教師如何掌握手中戒尺● 教師懲戒是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合範行為,對學生的身心施加某種影響,使其產生悔改之意,以達到矯正目的的一種教育方式● 現實教育活動中依然存在對教師懲戒行為的合理限度缺乏明確規定等問題
  • (湖南)曾建華:戒尺的尺度
    春暖花開之日,新的學期來臨,由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即將在全國試行。這是涉及全國上千萬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的一件大事,直接關係到數以億計中小學生的教育管理。怎樣正確運用《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為教育教學服務,怎樣正確把握「戒尺」的尺度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是中小學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在新式學堂開啟之前,中國盛行的是私塾教育。天地君親師,老師排名第五。
  • 把握好教育懲戒的「尺」與「度」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重視子女教育,從而對學校的教育管理也重視起來,這對於中國的教育事業來說是件好事,也能夠促進和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但是,過分的關注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尤其是許多80後90後成為父母之後,對孩子十分溺愛,以愛之名將孩子保護的嚴嚴實實,打不得罵不得,甚至容忍孩子犯下的任何錯誤,對於孩子在學校的一舉一動更是想要了如指掌,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傷害,從父母的角度,我們是可以理解這種行為,但是有時這些「關愛」確實會影響到學校的教育和管理,許多中小學老師面對犯錯的孩子變得束手無策,懲罰達不到教育警示的效果,孩子也容易變得不遵守校規校紀
  • 老師的「戒尺」去哪兒了?原來都被某寶賣給家長了! | 特別關注
    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網絡互聯時代,總是不缺「網紅」,這不,這幾天中教君又在網上「認識」了一位新「網紅」,它最近可是受到中小學家長的追捧,這位新網紅就是這把小小的戒尺。據《四川日報》報導,近日戒尺在網上熱賣,品類繁多,價格從1元到2000元不等,其中銷量最好的一家,月銷量竟高達八千多筆。
  • 教育部頒布《教育懲戒規則》!還教師以戒尺,還教師以尊嚴……
    「戒尺」是成就一位好老師的必然條件,甚至可以說,「戒尺」從來都是好老師的標配。在擔任高中班主任的那幾年,正是憑藉著有針對性、有成效的懲戒,才將班中45位學生全部送入了本科院校。面對那樣一群處於青春躁動期的高中「神僧」,倘如不立規矩、沒有約束,任其野蠻生長,不捅破天才怪。
  • 把「教訓」等同於「教育」,是家庭教育最容易踩的坑
    很多家長經常把「教訓孩子」等同於「教育孩子」,認為對孩子打罵和體罰,就是對孩子的未來負責。這其實是錯誤的育兒方式,如果孩子一出現問題或者惹父母生氣,家長就用「教訓」的手段,來代替對孩子的引導教育,那麼,他們在未來的生活和成長中,會變得消極負面,身心發育會受到影響。
  • 現在提倡把戒尺還給老師,有人說,這是適度體罰,你怎麼看?
    任何時候,老師打學生,都是不可以的,體罰從來就沒有允許過。體罰不存在適度不適度的問題,一切的體罰都是不適度的!現在,提倡把戒尺還給學生,我不但同意,而且一直以來都呼籲者。但是,這不是說讓老師體罰學生,而是實施懲戒教育。
  • 體罰一切解釋權歸家長所有,結果就是老師沒了戒尺,學生沒有管束
    還有一個問題是,體罰必須摒棄,懲戒必須回歸,這才是正確的態度,才是面對現實的態度。但至少應該明確什麼是體罰,而不是把解釋權給予家長,很容易被一些人濫用。這樣,對教育發展,對社會發展,有害無利!2罰站,最安全的處罰方式變成最不安全比如,近期發生的一起極端事件,老師罰站學生幾分鐘,被派出所長關押7小時,罰站屬於體罰嗎?罰站,對於孩子傷害小,能讓學生幾十反省錯誤,中間教師和學生也不產生接觸。可以說是比較行之有效並且安全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長在家使用都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