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英語詞彙如果意思清楚明白,本義和引申義差別不大,那麼中文很樂意把它們直接翻譯過來使用。
比如the last straw可以翻譯成「最後一根稻草」。我們一說到它,就想起了「壓垮駱駝背的最後一根稻草」(英語諺語: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用來比喻「使得情況惡化的關鍵因素」;
Not marrying the young lady, of whom you have probably heard, was merely the last straw. (From Gone With The Wind)
就說我沒有娶那位你大約聽說過的年輕女人吧,那僅僅是問題爆發的最後一個方面罷了。(選自英文小說《飄》)
又如grass root,說的是「草的根部」,現在中文裡面說的草根百姓就是這麼來的,在英語裡面grass root 的引申義就是「老百姓,基層人員」;
The party has considerable support at grass root level.
該黨有基層群眾的大力支持。
又比如backbone英文是「脊梁骨」的意思,引申義就是「支柱,起關鍵作用的人」的意思,中文說某人很有擔當,是國家或者家庭的脊梁骨,就是用了英語裡面的意思。
The small business people of Britain are the economic backbone of the nation.
英國的小商人是國家經濟的支柱。
這就可見英漢文化雖然不是同源,但是很多意思有時候確實可以相通的,學習英語要注意積累對比。
今天小編來說一個常見的表達carrot and stick。你覺得如何翻譯呢?能不能直接翻譯成「蘿蔔加大棒」?答案是可以的。這個短語的意思是:軟硬兼施的,賞罰分明的,威逼利誘。也就是甜頭和苦楚讓你一起嘗,讓你不得不服。
它的來源挺有趣:原來指農夫為了迫使騾子不停地工作,一邊在它面前懸掛愛吃的胡蘿蔔一邊在它後面揮動棒子。後來就引申為「軟硬兼施,賞罰分明的(措施,政策)」。
現在中文說到軟硬兼施這個意思的時候,常常會說某人使用了「蘿蔔加大棒」的策略,使得誰不得不做某事。常看英文報刊文章的同學會發現carrot and stick這個短語高頻出現,特別在說美國對某個國家採取了什麼政策方法的時候。比如伊拉克戰爭之前,美國本來想對薩達姆政權採取「蘿蔔加大棒」政策,結果薩達姆軟硬不吃,美國只能通過戰爭來解決,扶持上臺的新政府,當然只能接受「carrot and stick」,明知道美國就是來強佔石油的,又不得不依附於美國。
我們通過例句來學習carrot and stick 的用法。
They applied the carrot and stick to enslave the people in the colonies.
他們使用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段來奴役殖民地人民。
He likes to use the carrot and stick approach when managing his team.
他喜歡用「胡蘿蔔大棒」政策管理他的團隊。
我們今天學到的詞彙,都可以直接翻譯後引用在中文當中。第一個 the last straw 最後一根稻草,第二個 grass root 草根百姓的意思,第三個backbone,脊梁骨的意思,最後一個carrot and stick 蘿蔔加大棒。這些詞彙如今已經被廣泛運用於中文,在合適的語境當中,大家直接引用就可以了。
贏在英語 ∣一個分享英語的公眾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