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7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秦嶺,一部厚重的書,也是一部中華奇書。在這部書裡,隱藏著無數生態密碼和人文密碼,登錄著無數生態故事和人文故事。正是「三千裡大秦嶺,五千年中華史」。2017年11月13日,國家林業局公布了首批國家森林步道名單,毫無懸念地把秦嶺國家森林步道列在了首批五條國家森林步道的首位,被命名為「國家一號步道」。因為它是全國第一條國家步道,是國家步道標準的誕生地。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吶喊——秦嶺:國家一號。
秦嶺國家森林步道(以下簡稱「一號步道」)是首批五條國家森林步道中唯一一條東西走向的步道。「一號步道」東起於伏牛山南麓的河南省鎮平縣,經商山進入陝西省境,先後穿越了河南、陝西、甘肅三省,全長2202公裡。它是國家層面上的集文化、教育、旅遊、運動、休閒、健身、環保、產業於一體、滿足群眾戶外運動休閒需求的線狀公共服務體系。這條步道將對區域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在諸多中華山脈中,秦嶺不算最高,也不算最長,不算最寬。然而,秦嶺卻摘得了中國山脈最耀眼的「皇冠」。秦嶺國家森林步道,之所以能夠成為「一號步道」,根本上取決於秦嶺在中國地理、中國生態、中國人文上的獨特性,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大格局、大氣場、大景致。
漫步「一號步道」,就是漫步於中國中央山脈。帕米爾高原是歐亞大陸的山結,也是世界崑崙山的原點。大秦嶺—崑崙山—帕米爾高原是世界崑崙山的一部分。大秦嶺與崑崙山—帕米爾高原一脈相承,共同構建了中國中央山脈。崑崙山是走上青藏高原的大秦嶺,大秦嶺是走下青藏高原的崑崙山。也可以說,大秦嶺是心臟地帶的中國中央山脈,是中華脊梁,是中華龍脈的中龍、幹龍。與崑崙山一樣,大秦嶺是一列山,一組山,一群山,是中國腹心地帶山脈的總稱。大秦嶺的地理連接,非常宏闊而壯觀,它連接著崑崙山、祁連山、黃土高原、關中平原、華北平原、江漢平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橫斷山脈。大秦嶺主體處在中國地理二級階梯,並將一二三級階梯緊密連接為一體。大秦嶺布展於青海、甘肅、四川、重慶、湖北、陝西、河南6省1市,華蓋西北、西南、華中3大區域。正是因為如此恢弘的地理連接,大秦嶺成為地理中國芯。「一號步道」穿行了河南秦嶺,陝西秦嶺,甘肅秦嶺,這雖不是全部秦嶺,卻是秦嶺地理最壯美、生態最優美、人文最華美的一部分。
漫步「一號步道」,就是漫步於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眾所周知,秦嶺—淮河一線是生態中國的南北方氣候分界線,也是人文中國的南北方分界線。早在漢代人們就已經發現了南北方差異,「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太白積雪六月天」。秦嶺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海拔超過3000米的高峰達數十座。「南山,天下之阻也」。高峻挺拔的秦嶺,阻擋了南來的水汽,也阻擋了南下的冷氣,從而使得秦嶺北麓與秦嶺南坡呈現出顯著不同的地理生態樣貌。在玉米、土豆進入中國前,秦嶺維持著「南稻北麥」「南船北馬」的大格局。特別是秦嶺北麓,在函谷關與大散關之間,天設地造,鬼斧神工,形成了美麗的關中彎曲。「重巒俯渭水,碧嶂插遙天」。在關中彎曲,從海拔400米左右迅猛抬升,垂直高差達2000米以上,最高差達3200餘米,呈現「一日曆四季」的自然美景。嚴格來說,秦嶺國家森林步道,起步時的伏牛山南麓尚處在南方,當在天水越過秦嶺主梁,即來到了中國的北方。在秦嶺之中,既有中國南方又有中國北方,中國的南方與北方共享了大秦嶺。「一號步道」是漫步於中國南方與北方分界線上的國家步道。
漫步「一號步道」,就是漫步於黃河與長江的分水嶺。「一號步道」是首批五條國家森林步道中唯一一條處在黃河與長江之間的步道。秦嶺是黃河、長江、淮河的分水嶺。同時,也可以說,黃河、長江、淮河共享了大秦嶺。秦嶺之水,有黃河水、長江水,也有淮河水。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的兩大母親河,秦嶺是兩大母親河之間的一座山。秦嶺與黃河、長江,構建出「一山兩河」地帶。這裡是中華文明原生地,是中華民族的本部所在。秦嶺孕育了黃河多個支流。漢江、嘉陵江是最靠近黃河流域的長江水,渭河、洮河是最靠近長江流域的黃河水。「一號步道」起步於漢江支流唐白河,向西進入老灌河,繼而進入陝西境內的丹江、金錢河、旬河、胥水河、褒河,翻越玉皇山後,進入嘉陵江流域,經嘉陵江支流西漢水,翻越秦嶺主梁進入渭河流域,再翻越太皇山木寨嶺進入洮河流域,翻越太子山進入大夏河流域。
漫步「一號步道」,就是漫步於綠色水庫、天池聖水。「一號步道」的60%以上穿行於漢江流域。漢江、漢水、漢王、漢朝、漢代,漢字、漢語、漢文化,由此構成了中華文化的底色。歷史上,秦嶺渭水滋潤長安城,秦嶺洛水滋潤洛陽城。如今,秦嶺湖——漢江幹流的丹江口水庫是「亞洲第一人工天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秦嶺湖取水,一路北上,接濟淮河流域、黃河流域、海河流域,水潤北京城京津冀、雄安新區,水潤、華北大平原。秦嶺及其周邊鑲嵌著無數關係中華民族發展根本大計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葛洲壩、都江堰,黃河三門峽、小浪底、龍羊峽、李家峽、劉家峽……水是生命之源。秦嶺,中國腹心的綠色水庫,天池聖水。來自秦嶺之水,是中華腹心水,也是中華復興水。
漫步「一號步道」,就是漫步於森林寶島、野生天堂。秦嶺原本是「茫茫森林」「深山老林」。隨著玉米+土豆的聯合進攻,「湖廣填秦嶺」,秦嶺也面臨森林島嶼化問題。然而,與周邊的平原、丘陵地帶相比,秦嶺依然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的森林寶島,野性天堂。如今,秦嶺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域之一,是中國著名的生物基因庫。僅「陝西秦嶺」動植物多達6000餘種,種子植物接近4000種。「秦嶺四寶」——大熊貓、朱䴉、金絲猴、羚牛,已經為人們熟知。秦嶺是「秦嶺四寶」的生態家園,「秦嶺四寶」是秦嶺的生態精靈,大熊貓是秦嶺的LOGO!「一號步道」穿越秦嶺腹心——地肺山。以地肺山名之,一因其形曰「肺」,二因功能曰「肺」。漢中、安康、商洛、西安、寶雞5市13縣共享地肺山,陝西秦嶺25個自然保護區,其中14個在地肺山。
漫步「一號步道」,就是漫步於神秘的秦嶺古道系統。「一號步道」之旅,也是一次與秦嶺古道不期相遇的旅行。在「一號步道」上,由東向西分布有武關道、上津道、義谷道、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祁山道、茶馬道9條古道。秦嶺古道被讚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蹟」,是黃河與長江對話,南方與北方對話之路,也是中國保持統一之路。
漫步「一號步道」,就是漫步於兩大古都的生態家園。「三千裡大秦嶺,五千年中華史」。在秦嶺關中彎曲與渭河幹流之間,形成了一個「半月形地帶」。這一地帶,最早贏得「天府之國」美譽。有天府,就有東府、西府。這裡有212萬年的上陳遺址,163萬年的公王嶺遺址,50萬年的陳家窩遺址;有華夏母國——華胥國,華夏聖母華胥氏;有伏羲女媧,有炎黃二帝。在「天府之國」的中央,有著7000餘年文明史,3100餘年建城史,1100餘年都城史,這裡就是中華民族的伊甸園。「一座大秦嶺,兩座古王都」。大秦嶺不僅養育了千年古都長安,也養育了千年古都洛陽。伊洛河盆地是洛陽的生態家園。洛陽四周列布著華山餘脈——崤山、邙山,伏牛山極其餘脈熊耳山、嵩山。洛陽與長安皆是秦嶺庇佑下的千年古都。自周代以來,3000年中國,有2000年時間,古都在長安與洛陽之間輪迴。在洛河與渭河之間,伊洛河盆地與關中「半月形地帶」之間,洛陽與長安之間,橫亙著華山山脈。華山之華,即是華胥之華、華夏之華、中華之華、華人華文華語之華。在伊洛河盆地與華北平原之間,高高聳起著一座山——嵩山,可謂是大秦嶺的「東方王冠」,或是大秦嶺的「中原王冠」。因為,這裡列布著夏商周三代的王城——夏都、商都、周都。於是,華山與嵩山成為大秦嶺賜予中華民族的兩大天然華表。
來源:學習時報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