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輩的大學錄取通知書

2020-12-12 中國青年報

視覺中國供圖

|我父親|

始終不知道1977年考了多少分

石榴

    後來我上學、高考,父親儘可能提供了一切條件。我的錄取通知書在入學報到時被校方收走,好在他事先複印了一份留作紀念。

    -------------------------------------------

    我今天才知道,有一種錄取通知書是貼在牆上的。我父親的就是。

    其實連他自己都記不清了,以為那是張A4尺寸的白紙,說「忘記扔到哪兒去了」。但在我鍥而不捨地追問下,他向老同學求證,才知並沒有那樣一張通知。

    真正的通知寄到了他所在的發電廠,確實是一張白紙,上面有40多個名字。工廠謄在紅紙上,在門口張榜公布,紅彤彤的,帶著金榜題名的喜悅。

    1980年夏,父親成為一名電大學生。此前一年,中國出現了廣播電視大學。電大在高等教育中是個特殊系統。父親和同學大都是被普通高校拒之門外的高考落榜生。

    40年前,父親參加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次考試。他是570萬名考生之一,每29個人中,有一人被錄取,他不幸成了分母中的一員。次年又考了一次,仍屬於分母。

    許多人告訴我,父親曾是一名好學生。他在電大的輔導員稱他是「常勝將軍」——多數學生都會掛科重考,而他沒有。母親保留了他的作業本,它們工整得像藝術品。幾次搬家都沒捨得扔掉。

    父親是被「文化大革命」影響的一代人,不過他似乎不願意將高考失利歸咎於誰,可能當時每個同齡人的遭遇都大同小異。他的兩年高中只有一個學期安排了課程,而真正的上課時間只有一個多月。

    高中生活主要包括軍訓、學工、學農以及在校辦工廠做工。1977年恢復高考的決定非常突然,消息在秋季公之於眾,考試則在冬季。父親談不上什麼準備,只是複習了以前的中學教科書。

    那年高考並未公布成績,他始終不知道自己考得怎麼樣。那時他甚至對大學也沒有明確概念。

    他只是崇拜知識分子。中國科學家中的「三錢」——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是那個時代的偶像,另一位廣為人知的是數學家華羅庚。父親讀中學時,陳景潤的研究對「哥德巴赫猜想」具有重大貢獻,成為全民的偶像。

    第二年備考,父親買了參考資料,是一套《數理化自學叢書》,從初中開始補起。這是僅有的「輔導老師」。他和幾個同學在一處空房裡學習。當時他在石油公司做合同工,每天晚上7點多鐘到家,學到深夜。

    那套叢書20多元,相當於一個月工資。據他回憶,當時新華書店一進貨就被搶光,託關係才能買到。出於好奇,我檢索了這套叢書,才知它居然發行了7395萬冊。那些書頁間想必寄託著許多中國家庭的夢想。

    父親的第二次高考仍然失利。他記得很清楚,數學只考了13分,化學則是他所在系統考生中的第一名,74分。總分比本科線低13分,能讀專科學校,但他放棄了。

    我不太理解他為什麼放棄讀專科,畢竟專科生當時也是天之驕子。但他解釋說,自己當時已在城裡做合同工了,這份工作來之不易。爺爺去找知青辦,在樓道裡睡了一晚上,求見負責人,一夜之間白了頭。

    因此,他的高考沒有多大壓力,每天仍在上班,並給家中4個弟弟妹妹做飯。唯一的優待是高考前請了一周假。

    1979年2月,父親通過招工進入電廠,然後參加了電大的招考。這一次被錄取,他能帶工資上學,並計算工齡,全家人都很高興。

    電大屬於專科,畢業後他直接去了當時設在保定的華北電力學院,相當於保送讀了本科。這一次,依然沒有錄取通知書。

    很難說清知識能否改變命運,但在父親身上,確定無疑的是,知識改變了「身份」。他原本屬於工人,電大畢業後就成了「幹部」,工資比同期招工的工人高出一截。

    後來我上學、高考,他儘可能提供了一切保障條件。我的錄取通知書在入學報到時被校方收走,好在他事先複印了一份留作紀念。直到現在,他每年仍然很關注高考。令他感慨的是,在40年前,高考並不是唯一的路,而後來,高考越來越像是獨木橋了。

    他插隊時做過中學老師、農民,後來做過工人、高級工程師,在所有職業裡,他最喜歡老師這個職業。他期待我做一名老師,可惜未能如願。

    這也是與他那個年代不同的:每一代父母都會為子女的前途殫精竭慮,甚至為了一個機會一夜白頭,但今天的子女傾向於自主選擇道路。

|我媽媽|

填報志願時內心是崩潰的

郭子軒

    30年後,2017年高考之際,當考生們在考場上拼搏廝殺的時候,我對媽媽進行了一場採訪,看看想成為作家的一個心理教師,為何報考了歷史系。

    ---------------------------------------------

    2014年盛夏,我參加了高考填報了志願,之後在已經快等得不耐煩的時候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正式成為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一名學生,而我的媽媽從此多了一個身份——我的大學姐。

    30年前的1987年,媽媽進入了天津師大歷史文化學院,可她從小就告訴我,她的理想是成為一名作家。30年後,2017年高考之際,當考生們在考場上拼搏廝殺的時候,我對媽媽進行了一場採訪,看看想成為作家的一個心理教師為何報考了歷史系。

    1980年代,對於想留在天津的學生來說,大學的選擇非常簡單:南開大學或者天津師大。當時,像南開大學這樣的全國重點大學,畢業分配是面向全國的。而我媽媽作為父母最小的女兒,姥姥是非常希望她能留在天津工作的,所以媽媽選擇了天津師大。

    媽媽屬於那種特別乖的學生,實力很強,所以考前也沒什麼壓力。媽媽早就找到了前一年的報考指南,選定了中文系的新聞專業,媽媽當時認為,新聞專業是距離作家最近的路。媽媽胸有成竹地結束了高考,準備填報志願。

    然而,當她翻到報考資料上那個熟悉的位置時,臉色都變了——應該出現的專業,不見了。

    之後就是瘋狂地打聽、諮詢。原來新聞專業偶數年招生,1987年不招生。那一刻我相信媽媽的心是崩潰的,原本一切盡在掌握,頃刻間化為烏有。姥姥讓媽媽填報中文系別的專業——以後當語文老師,繼承姥姥的衣缽,這也是姥姥所希望的。

    年少的媽媽「萬念俱灰」,對填報志願已經無所謂了,當報名表交到了班主任手裡——那是一位全市聞名的歷史老師,問她:為什麼報中文系呢?當語文老師多累啊,去學歷史吧!你以後肯定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歷史老師……不知道是心不在焉還是崇拜老師,媽媽順手就填了歷史系。

    晚上姥姥知道女兒的決定後震怒了!說學中文以後還能向作家轉型,學歷史就「什麼都不可能了」!媽媽如夢初醒,想去招生辦修改志願,可人家說,不確定,試試看吧!

    等待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也是媽媽最緊張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的命運究竟如何。最終,錄取通知書到了,毫無驚喜地被歷史系錄取。消沉過後,媽媽開始接受現實,在那個暑假默默努力,為了自己的命運開始拼搏。

    兩年後,她建立歷史系第一個文學社。

    7年後,她被視為天津高中歷史教學升起的新星。

    11年後,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

    12年後,她最後帶的兩屆文科班,歷史課成績在天津排名第一。

    13年後,她成為全職的心理教師。

    20年後,她已經是圈內外知名的心理教師。

    28年後,她和她的兒子——我,合作出了第一本書。

    30年後,她已經是21本著作的作者,在很多報刊上展現自己的文採。

    現在誰又敢說她不是一名作家,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呢?當初選擇志願固然重要,但只要你堅持自己的夢想,不懈努力,雖然出發的起始點不同,但殊途同歸。

    高考結果,其實只是表明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歷史系和中文系,當初如此糾結,但絕對沒有什麼「不可能」,正是媽媽的經歷,讓我知道了今後的路如何前行。

    媽媽高考的故事早就結束了,但又有千千萬萬個故事正在進行,每一個故事都是一顆晨星,我們共同建造了美麗的星空,在星空下,是我們永遠前行的徵程。

|我父親|

 成年的第一場饋贈

韋禕

    17歲的我,在父親47歲時收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父母,像比我本人還要開心。和家人分享這一刻的喜悅,不僅是人生軌跡的改變,也是對父母最好的不辜負。我甚至開始想像,在我的中年,我的孩子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將會作何感想。

    --------------------------------------------

    那是1988年一個炎熱的午後,騎著自行車的郵遞員在樓下叫著父親的名字。我的父親坐在樓梯的扶手上一溜煙兒就滑到一樓了。父親拿到了高考錄取通知書——現在所有的回憶,只濃縮成了那一刻的幸福,在心中揮之不去。

    26年後,一樣的火紅驕陽,一樣的綠意蔥蘢。17歲的我,在父親47歲時收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父母像比我本人還要開心。和家人分享這一刻的喜悅,不僅是人生軌跡的改變,也是對父母最好的不辜負。我甚至開始想像,在我的中年,我的孩子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將會作何感想。

    1987年的夏天,父親參加了人生第一次高考。那時,他在山東省濟寧市兗州縣(現為兗州區)的一個中學上學。走出宿舍,是一望無際的麥田。因為名額有限,還要通過一次考試的篩選。和他一起參加高考的,都是爺爺奶奶所在工廠的子女,他的世界就是一個只有工廠的小世界。雖然通過了篩選,高考還是失敗了。

    第二年,父親轉學到縣裡,參加了人生第二次高考。其實老爸並不覺得自己是塊讀書的材料,他只想做個運動員。若是這次也失敗,就再也不考了。在父親的記憶裡,人生所有的磨礪,最簡單的一樁,便是高考。

    他收到了山東交通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學習機械製造。他下過車間實習,學過物理、機械等專業理論。做了校學生會副主席,體育部部長,學校裡上千人的體育賽事,都交他操辦。那是老爸最無憂無慮地做著體育夢的日子,也是我心目中老爸最初的模樣。

    時光荏苒,父親畢業了,被分配到山東省濟寧市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經常外派出差,跑全國機械的各種會議。如果沒參加高考,父親也許永遠走不出那個小鎮,也許就子承父業,一輩子衣食無憂,也不會遇到願意和他這個「三無」青年結婚的母親。

    在姥姥家的相冊裡,我看到了坐在炕上的父親和他懷抱裡的我。我們一家三口住在一間小小出租屋裡,窄窄的空間就是門口到床炕的距離。生活的苦難,在父母那總是鮮少被提及,以至於讓我以為衣食無憂是理所當然。

    2002年,國企改制波及到了父親的單位,父親乘著這個浪頭「下海」經商。也許老爸是個天生熱愛自由的人,下此決心並不困難。自此,家裡有一年之內分文不入的日子,後來不知何時,經濟狀況越來越好。

    現在,父親在濟南、大連與幾位公司合伙人做電纜、互感器相關的生意,一直沒離開大學的「老本行」。母親也退休在家,研究起了她的廚房小天地。前兩天父親節,我給老爸打了個電話。兒時的我,總是等待忙碌的父母回家,上大學後,父母變成了等我回家的人。而此刻,我正在武漢,複習大學最後兩門課程的期終考試。

    6月的校園,蔓延著畢業的氣息,朋友圈裡每天都有各種新鮮的畢業照出爐,畢業證、學位證、紀念冊滿天飛。我站在畢業的三岔路口,迷茫與堅持共存著,在考研的路上反而坦蕩了。今時今日,此情此景,不得不讓人追憶最初的那一張錄取通知書。

    我們一家三口參加過的高考,也許是我們人生中第一場狹路相逢的最公平的事,也許可以把它當成人們成年的第一場饋贈。而這樣的公平,在中國已經持續了40年。面對5000年的文化長河,40年不過回眸一瞬,高考卻已經印刻在每個人的記憶中,共同織就著我們美好酸澀的人生。

|我舅舅|

人生在此加速轉彎

陳婧

    我和舅舅都是在滿17周歲這一年,踏進了大學的校門。不同的是,我身邊都是年齡相仿的同學,而舅舅則是班上少數的「少年」。

    -------------------------------------------------

    上大學的時候,在圖書館的牆上,一張泛黃的黑白照片裡,我找到了我的舅舅。那是一張1982屆畢業生的照片。

    舅舅就是傳說中恢復高考後「首屆畢業生」中的一員,因此他們的畢業照被載入校史,掛在了圖書館裡。

    2006年高考過後,時隔28年,我和舅舅成了校友。

    我和舅舅都是在滿17周歲這一年,踏進了大學的校門。不同的是,我身邊都是年齡相仿的同學,而舅舅則是班上少數的「少年」。

    舅舅告訴我,他們班上有位同學從農村考來,入校時已31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去食堂打飯時,老是被打飯師傅呵斥:「民工去那邊排隊!」而班上另一位同學還不滿15歲,稚氣未脫,到圖書館借書,被工作人員扣了借書證,教育道:「叫你哥來領!小孩子要誠實,以後再也不能冒充嘍!」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舅舅是幸運的。高三畢業,剛好趕上恢復高考的第二年(1977級、1978級畢業生都在1982年畢業,因此同算1982屆),在教室裡度過少年時光,單純而未經磨難。相比之下,1977級、1978級這兩撥考生中的大多數,都是經歷過「上山下鄉」的群體,歷經艱辛還能重新邁進知識的殿堂,殊為不易。

    當時錄取率極低,中榜者無疑都是命運的寵兒。對錄取通知書望眼欲穿的莘莘學子,可能根本想不到,人生真的在此加速轉彎了。有些故事現在講起來,簡直就是「段子」。

    舅舅說:有一同學正在田間勞作,郵遞員送來通知書。拆開一看,會計專業,他興奮地對父母說:「以後大隊會計的位子是我的嘍!」現在,這位同學是國內某上市公司的老總。

    還有舅舅自己寫的一段:「我的志願是中文或新聞專業。不想被錄取到財經學院經貿系。我一想,那不就是打算盤麼,沒意思,不去!父母急了,請來班主任做工作,從國家撥亂反正後的發展趨勢,到財經專業的後發優勢,以及個人的規劃前景……談了3天,我才勉強同意。現在回眸,當初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原來,舅舅當初也有和我一樣的志向,哈哈。

    後來的故事就是,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大潮的襲來,那一屆學經貿的畢業生,可想而知地「身價倍增」。

    不同於那時候畢業生的「金貴」。如今大學生找工作不易,「史上最難就業季」的名號從我本科一直唱響到了研究生畢業。2013年研三下學期,在大學的露天體育場裡,穿著高跟鞋和正裝,挨凍排隊投簡歷的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點,大學文憑對於一些學生來說,已經沒有了當年「點石成金」,實現人生大逆轉的魔力了。

    前一陣子,在北京的一個智庫,我聽了一場《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三度普立茲獎得主湯馬斯·佛裡曼的講座。此人被稱為「趨勢大師」,在全球化剛有苗頭的時候,他就寫下了《地球是平的》一書。

    現在,佛裡曼的最新預測是:「『上四年大學,然後在未來30年裡去花費這些知識』的時代已經結束。如果你想成為終身員工,必須是一名終身學習者。這意味著:有更多的壓力在你身上,自我激勵學習和繼續學習成為最重要的生活技能。」

    可見,恢復高考40年以後,知識依然是力量,而且以一種更急迫的姿勢催著我們將它「吸收」進去。可以說,終生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時下的「剛需」——正因如此,寫下此文3天後,我將站上人生中第二個碩士學位的授予臺上。我想,如果不願被淘汰,我們這一代人為學習所付出的努力,註定不會比「首屆畢業生」來得輕鬆。

|我老媽|

小姨在山下喊:四姐,你考上了!

惠瀅

    語文老師每天在小黑板上抄一首詩讓學生背——老媽到現在還能流利地背誦很多,這些詩後來又成了我兒時背誦的經典。在老媽復讀的那年,學習氛圍濃厚起來。現在成績優異的人被稱為「學霸」,但老媽差不多變成「學呆」了,著了魔似的學習。

    ---------------------------------------

    收到師範學院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老媽正被漫山遍野的水果香氣包圍著——高考完的第二天,她就去了二姨工作的園藝場,吃著水果讀閒書,等待考試結果的到來。

    那是1980年的夏天,小姨高舉著錄取通知書在山下喊:「四姐,你考上了,考上了……」小姨激動的聲音飄蕩在山谷裡,一遍一遍地被大山重複著,整個園藝場的人都聽到了。

    那是恢復高考的第四年,能考上大學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老媽激動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她用5個月的時間扭轉了自己的命運,否則就要去工廠了。

    剛剛恢復高考的兩年,在那個魯東南的小縣城裡,求學的氛圍不是很濃,在老媽1979年第一次參加高考時,跟大多數同學一樣沒怎麼用功,差了4分落榜。

    然而陰差陽錯,老媽錯過了招工的報名時間,只能等來年。這時,一向鼓勵孩子學習的姥爺發話了:「你在家閒著還不如去複習,再考一年試試。」

    姥爺出生在舊社會,識字全靠自學,拿著樹枝在地上練,後來上了延安抗大,一點點慢慢積累知識。一過完年,姥姥就陪著老媽去中學找老師了。只有5個月就要高考,老師不太想收下她。所幸校長聽了老媽的來意後,簡單問了幾句就讓她進班了。

    在迎春花開放時,老媽進了重點班。老師認為老媽是來「打醬油」的,安排在了最邊上的位置,平時也不怎麼提問。第一次模擬考試,她只考到30多名。知道了差距,老媽開始發奮學習了,下了晚自習還要再學1小時。

    那短短的5個月裡,老媽簡直成了背書機器。從家到學校大概有20分鐘路程,她走路、吃飯都在背題。為了節省時間,她中午就在食堂湊合,買兩分錢的豆沫菜吃。96歲的姥姥現在還記得老媽睡前披著衣服在床上背題的樣子,放假時誰叫她去玩也不肯。

    為了鼓勵她,姥爺把自己唯一的一塊手錶送給了她。這個少女形成了強大的生物鐘,早上不用父母叫,到點就去上學了。

    當時,語文老師每天在小黑板上抄一首詩讓學生背——老媽到現在還能流利地背誦很多,這些詩後來又成了我兒時背誦的經典。

    在老媽復讀的那年,學習氛圍濃厚起來。現在成績優異的人被稱為「學霸」,但老媽差不多變成「學呆」了,著了魔似的學習。

    比她更發奮和辛苦的,恐怕就數農村同學了。班裡的前幾名都是他們,考上大學的也是農村同學居多。學校每周放一次假,農村同學回來時得帶一周的乾糧。天氣熱的時候,要晾在宿舍繩子上,防止煎餅長毛。如果不幸長毛了,他們把毛拍掉,或放到水龍頭下衝一衝再曬乾,就著鹹菜接著吃。

    上學路上,老媽時常眺望著路兩邊正在瘋長的麥田,起風時麥浪滾滾,舒緩一直緊繃著的神經。後來每模擬考試一次,老媽的成績就能提前幾名。那個年代,需要通過「預選」才能參加高考,石榴開花的時候,老媽通過了預選。

    然而她不敢放鬆,做夢也在背題,直到交上最後一張考卷的那一刻——老媽形容當時的感覺「輕快得找不著北了」。

    這只是她人生路上的第一關,卻讓年少的她明白,很多事情,誰也不是一出生就會,但是只要下了功夫就能學會。從那以後,老媽學什麼都不發愁。

    距離她高考結束已經37年,當年的園藝場早已不復存在,但她仍懷念那時山上涼爽的風和飄香的水果,以及眾人羨慕的眼神。

|我爸爸|

那個信封奶奶收藏了一輩子

沈傑群

    爸爸的高考情結頗為特別。從我小學六年級起,每一年高考前夕,他定會拉我去家鄉的考點散步,看一看空空的桌椅、嚴肅的標語,想像即將在此啟程的少年。這個小小的儀式,止於我最後踏進考場。

    ----------------------------------------------

    6年前,奶奶因病去世。爸爸整理遺物時,在衣櫃深處發現一個小鐵盒,裡頭一個陳舊的信封最顯眼。看到信封正面的字和郵票,爸爸眼淚就衝出來了——那是他1980年高考錄取通知書的信封。

    奶奶竟然收藏了一輩子,永遠紀念那一年,那一天。

    「如果不是高考, 可能我就留在小鎮上賣燒餅了。」感激命運眷顧,總是爸爸回憶的開場白。

    1980年7月底,爸爸得知高考分數。考得還不錯,在當地重點高中排第3名。「我們小鎮學生搞不清楚大專和本科的區別,只知道一門心思考上就有鐵飯碗,老師說什麼我們聽什麼」。

    老師讓爸爸報某名牌大學數學系。這一次,爸爸倒是遵從自我內心,執意填報醫科大學。他一個高中好哥們兒因患白血病,終日痛苦不堪,高考那年就離開了人間。爸爸隱約感覺,或許成為醫生,才是他讀大學最值得的意義。

    若說高考是漫長「渡劫」,那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才是完美的收劍回鞘:主角光環加身,手刃最後一個大魔王。

    不知為何,剛填完志願,親戚們都比爸爸自信,個個穩操勝券,好像真正經歷高考的人是他們一樣。大家族提前辦起慶功宴,七大姑八大姨輪流請爸爸吃飯。親戚們一臉燦爛,誇讚這個瘦成麻杆兒的小夥子是「沈家第一個高材生」。

    連續饕餮,導致爸爸消化不良拉肚子。同時,爸爸踏進親戚家門也越發心虛:「萬一沒錄取怎麼辦?我豈不是白吃白喝這些天?」

    爸爸開始失眠,徹夜惦記一紙通知書,胡思亂想著,也許明天通知書就來,又也許永遠不來呢?好不容易睡去,又恍惚夢到通知書砸到臉上,猛然驚醒,一切了無痕跡。

    爸爸焦慮過度,家人也染上相同情緒。他哥哥到學校打聽,老師每次寬慰的話都相同:「這個分數能考上,耐心等待吧。」

    爺爺假裝若無其事:「分數這麼高,擔心什麼!」一轉身卻溜去郵局查閱信件。

    陸續幾家學生收到錄取通知書,喜訊如子彈一般射向爸爸的小心臟,羨慕,不安。他聽說前兩年,曾有農村學生因為通知書在路上輾轉丟失,錯過了大學報到。每當郵遞員騎車路過,爸爸都要追上去百般詢問。

    當小鎮的郵遞員和郵局快被爸爸一家「折磨」崩潰時,好事總算翩然而至。

    1980年9月初的早晨,天氣炎熱,爸爸正在睡覺。可愛的郵遞員送上錄取通知書。信是爺爺拆的,信封不大,裡面是一張鉛字列印紙。爺爺搖醒兒子,大吼大叫「你考上啦」!奶奶奔到街上,遇到熟人就炫耀一遍。「新聞發布會」完畢,爺爺奶奶拉上爸爸,邀請老師和親友吃家宴。

    在喜悅浪潮裡,爸爸出奇地平靜。時隔37年,爸爸能清晰地憶起等待的焦灼、親友的驕傲,卻回想不起圓夢日一丁半點的自我感受。最深的印象,是奶奶藏寶似的收起通知書,夜半時,老兩口還興奮地聊著兒子……於他,高考是崇高的,而錄取,是給自己和全家一個水到渠成的交代。

    三四天後,爸爸便去省城報到。大學同學說,他的志願很「浪費」——成績高出錄取線30多分。可人生又豈是值與不值能簡單衡量的?爸爸如願成為醫生,懸壺濟世。2010年,距離他高考30年後,他的女兒也收到心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爸爸的高考情結頗為特別。從我小學六年級起,每一年高考前夕,他定會拉我去家鄉的考點散步,看一看空空的桌椅、嚴肅的標語,想像即將在此啟程的少年。這個小小的儀式,止於我最後踏進考場。

    「我的高考情結延續至今,高考改變命運,讓我感到激動且敬畏。」說這話時,爸爸的目光卻並無波瀾。但剎那間,我仿佛和1980年9月那個清晨的平靜少年相遇。

相關焦點

  • 2020大學錄取通知書什麼時候能下來|大學錄取通知書怎麼查詢?
    2020大學錄取通知書什麼時候能下來|大學錄取通知書怎麼查詢?大學錄取通知書發放時間是什麼時候?這是很多高考生和家長們關注的問題。那高考錄取通知書什麼時候發放呢?高校錄取通知書發放時間每個省份不一樣,一般錄取通知書都會在高校錄取之後3-15天發放到考生手中,請考生在查到錄取信息之後耐心等待。
  • 大學錄取通知書怎麼說?
    admission notice,錄取通知書Jenny has received an Australian university admission notice.珍妮已收到澳大利亞的大學錄取通知書。This is an admission notice from beijing university。這是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
  • 那一紙未曾讀懂的錄取通知書
    ,相信不少同學都查詢到了自己的錄取結果。還有部分學子已經陸陸續續的拿到了自己的錄取通知書。 看著學弟學妹們,手捧著一紙錄取通知書,臉上洋溢著歡樂的笑容。能感覺到他們心裡的興奮和自豪,以及夾雜期間的對未來的期待和忐忑。也許,當時我們都不懂得一紙錄取通知書意味著什麼。
  • 被錄取了,沒收到錄取通知書怎麼辦?怎麼查大學錄取通知書狀態
    目前,2020年高考一本院校錄取結果已結束,大學錄取通知書已經郵寄發放,可是,很多高校新生卻遲遲沒有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快開學了,沒收到錄取通知書怎麼辦?怎麼查大學錄取通知書狀態?被錄取了,考生卻遲遲收到不到錄取通知書,確實很鬧心,尤其是臨近開學,新生辦很多入學前手續需要持有大學錄取通知書才能辦理。
  • 姍姍來遲的大學錄取通知書
    現在的高中畢業生,尤其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高考後都心裡踏踏實實地等待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 大學,你好!這是我的錄取通知書
    從查到投檔,到擬錄取,再到錄取,一直在期待著錄取通知書的到來,真正來的那一刻,才明白自己的努力是沒有白費的,懸著的心也終於落地。:淡定地接上通知書走進屋裡,心想:高中生活畫上圓滿的句號,大學,我來了!收到錄取通知書時的心情:激動...等待多天的通知書終於回來了啊!
  • 浙江大學錄取通知書來了!
    近日,高考考生期盼已久的高校錄取通知書陸續送達文成。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文成縣分公司立即開通綠色通道,指定專人處理,為考生送去這份喜悅。截止目前已有271位準大學生收到錄取通知書。8月13日上午,文成郵政的投攬車停在姜一諾同學家樓下,在對收件人身份信息進行核實並確認籤字後,將一封浙江大學錄取通知書交到了姜一諾手中。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姜一諾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 濱州大學錄取通知書
    7時20分,這封錄取通知書轉運到惠民縣郵政分公司郵件分發轉運中心,經過分揀、登記、檢查、核對、整理後,由專人專車進行投遞。上午10時,錄取通知書收件人劉超然的媽媽在經過個人信息核實、籤字後,拿到了錄取通知書。
  • 大學錄取通知書什麼時候能下來2020_錄取通知書網上怎麼查詢?
    大學錄取通知書什麼時候能下來2020?錄取通知書網上怎麼查詢??高考錄取結果什麼時候出來2020?高考錄取啥時候公布?高考錄取查詢入口?高考錄取查詢時間2020?這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給大家進行一一解答!大學錄取通知書什麼時候能下來2020?
  • 流淚的大學錄取通知書
    又到一年高考錄取時,幾家歡喜幾家愁。我把大學第一篇作文整理了出來,與大家分享。當時是命題作文《收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結果我改了題目;害怕老師判個死緩,沒想他在課堂上誦讀了……松柏把慘白慘白的月光斑駁地留在新墓地。
  • 我的南開大學錄取通知書
    二十七年前,本人參加高考、填報志願、盼望錄取通知書、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情形,歷歷在目。當時家鄉農村的交通和通訊狀況非常落後。交通基本靠走,好一點的是騎自行車。打上初中開始,每天早中晚三趟上放學,每趟步行五六公裡。上高中時離家更遠了,因此天天住校,一個禮拜回家一趟。通訊基本靠吼,扯著嗓子喊叫傳達信息。
  • 大學錄取通知書陸續抵達我市
    【襄陽政府網消息】8月12日,市教育考試院共收到了我市7名同學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航空飛行與指揮專業(以下簡稱「空軍招飛」)錄取通知書。這是我市教育考試院今年收到的第一批錄取通知書。「空軍招飛」是提前批次,招生學校也是最早發送錄取通知書的大學。
  • 曬曬入學通知書:山東大學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曬曬入學通知書:山東大學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日前,山東大學陸續寄出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通知書採用信封加內頁設計,由傳統紋飾包圍著的「錄取通知書」是正中間最顯眼的存在,左右對稱的燙金「山」字校門正敞開著最熱烈的擁抱。
  • 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全家開心,但打開錄取通知書那一刻全家傻眼了
    以為被大學錄取是一件全家高興的事,沒想到打開錄取通知書那一刻全家傻眼了,有一種復讀不是考試成績不好,而是志願填報沒有填好,其實志願填報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學問,更是是否能進入理想大學和專業的一個關鍵,在每年收到錄取通知書後都會有一些學生發愁,家長:學生太難了。
  • 我的大學錄取通知書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頭條上發大學錄取通知書,前幾天我也把鄰居兒子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曬了一下,收到很多朋友的留言和點讚,想起自己20年前的兩次高考落榜,不禁感慨萬千.最真實的感受就是雖然過去了20幾年,但是農村孩子如果想要擺脫命運的枷鎖,唯一和最好的途徑好像還是只有通過高考. 在這裡,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兩次高考落榜故事.真心希望所有農村的孩子能夠奮發圖強,刻苦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
  • 大學錄取通知書 誰的創意更驚豔?
    隨著高招錄取工作進行,高校錄取通知書陸續發放。今年清華大學給新生送出了一份3D錄取通知書,相當的驚豔。而其他學校的通知書,也是創意十足,花樣百出。
  • 2020高校創意錄取通知書:盤點高顏值錄取通知書
    隨著高校錄取工作的陸續結束,不少學校的創意錄取通知書也陸續寄出並且收穫了一波關注。本期,小編將為大家盤點一下2020年的高顏值錄取通知書。大家也可以曬曬自己的錄取通知書喲!已經101歲的南開大學最近也公布了本科錄取通知書,並因隨贈兩顆蓮子引發熱議。
  • 大學錄取通知書陸續送達
    連日來,縣郵政局工作人員將一份份錄取通知書陸續送到我縣考生手中。據悉,今年我縣有多名考生被浙大錄取。目前我縣已投送各類大學錄取通知書300多份,投遞工作預計8月底結束。
  • 「硬核」錄取通知書又刷屏了,但「不錄取通知書」你見過嗎?
    【編輯/郭若梅 主編/劉姝蓉】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網絡上爆紅,學校別出心裁地在錄取通知書裡附帶了一份來自宇宙的音頻文件,作為見面禮。大白新聞注意到,近年來的高校錄取通知書可謂爭奇鬥豔,推陳出新,但上個世紀60年代的考生就沒有這麼幸福了,其中有些人還曾收到過「不錄取通知書」。
  • 不同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包含不同的感受
    每年是開學季,各大中學的孩子們,帶著自己的錄取通知書,高高興興地走進自己的學校報到,開啟了一條不平凡的人生之路!不同的學校,不同的錄取通知書,蘊含著不同的人文情懷,讓我們一起享受符號-入學通知書承載學生夢想的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