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佛灣南宋時期光輝作品之一:第125號數珠手觀音

2020-12-22 大足石刻景區

在大足北山石刻長廊之中,有這樣一尊造像,它曾經長期淹沒在泥土之中。1933年的某一天,人們小心翼翼從造像密布的北山佛灣造像群中,輕輕翻開散發著清香的泥土,忽然,一尊完好的造像龕出現世人眼前——

這龕造像主尊是一尊觀音像,她身高1.08米,赤足站立在蓮花臺上,身後有大橢圓形背光,觀音頭戴花冠,胸飾瓔珞,頭微微傾側,面部輕抿嘴唇,一派似笑非笑的模樣。左手輕扼右手腕,右手下垂輕拈珠串。身材窈窕,亭亭玉立,斜側身姿,飄帶飛舞。在龕左右上部有二飛天,手託供盤浮於天際,下部兩側各有一侍者像。

隨後,這龕觀音因其容貌、身姿俏麗嫵媚,極具有女性化特色,被世人俗稱為「媚態觀音」。之後的調查人員,根據觀音手中持的器物為數珠,定名為「數珠手觀音」,並將此龕編號為第125號。

北山第125號「媚態觀音」1940年拍攝

自此之後,駐足於此龕前的遊客、學者紛至沓來,對於其藝術鑑賞的話語也隨後見之於各種著作之中:

「神態把握在欲行還在,若即若離之間,故有媚態觀音的美稱」(金維諾、羅世平《中國宗教美術史》)。

「此龕形制雖小,雕飾樸實無華,但因主像觀音菩薩雕造得傑出,所以便成了北山佛灣南宋時期光輝作品之一」(陳少豐《中國雕塑史》)。

北山這龕觀音造像的出現,與數珠手觀音的信奉密切相關。顧名思義,數珠手觀音即手中持有數珠的觀音。因此,手持數珠也就是數珠手觀音的最具有標誌性的圖像特點。關於數珠,有學者說「在漢化佛教中,隋唐之際,隨著淨土宗和密宗的興盛,數珠開始大流行,從此成為漢化佛教七眾的重要隨身具,並成為念佛信佛的重要標誌」(白化文《漢化佛教法器服飾略說》)。在宋代大足石刻的造像中,就可以見到官員平民手持數珠的造像。

北山第125號數珠手觀音

佛教密宗多部經典中,就記載了持念數珠的作用,這其中還包括千手觀音經典,如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有「若為十方諸佛速來授手者,當於數珠手」,此經譯本早在唐代就已傳入中土。這種形象,在唐宋時期千手觀音像中,基本上能找到數珠手的蹤影,只不過,它僅僅是千手觀音一隻手而已。

數珠手觀音,少見於佛教和民間常提及的觀音行列之中,如密教的七觀音(聖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觀音、不空索觀音、準提觀音和馬頭觀音等)中,以及融合佛教經典和民間信仰的三十三觀音之中,皆未有數珠手觀音。對此,一些專家對數珠手觀音的來歷,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業露華先生認為數珠手觀音「是中國的民間藝術家依據佛教密宗經典創作的觀世音菩薩像之一」(業露華撰文、張德寶、徐有武繪圖《中國佛教圖像解說》)。李凇先生在《論中國菩薩圖像》文中,說觀音圖像中「另一些與經典若即若離、似有似無的圖像,大多是中國藝匠和民間信徒共同創造的,在題材的選擇、圖像的規定性等方面都具有中國民間的特色。」這類觀音像可稱為民俗觀音圖像,如水月觀音、送子觀音、馬郎婦觀音、楊枝觀音、數珠手觀音、寶印觀音等。(《論中國菩薩圖像》,李凇《長安藝術與宗教文明》)他們所論述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強調了數珠手觀音圖像產生的民間性。

據調查發現,早期的數珠手觀音造像主要集中在巴蜀地區的大足、安嶽一帶。在大足石刻中,目前以雕鑿於五代時期的第277號觀音地藏龕為最早,這龕造像,左側為手持錫杖的地藏,右側觀音頭搭披風,左手扼右手腕,右手持數珠,這一圖像的特點,成為其後大足數珠手觀音標準的圖像模式。

其後,數珠手觀音較多地出現在觀音群像之中,較早的作品見於北山第180號十三觀音變相窟內,其雕刻時間約在北宋政和六年至宣和四年(1116—1122年),在窟中正壁為水月觀音坐式佛像(或說為觀音),兩旁下層各有觀音6身,每身觀音手中皆有持物,其中,右側第5身為數珠手觀音,頭戴花冠,冠外有披風,雙手於胸前拈數珠,頭後升起並蒂荷花二朵,上有菩薩坐像。

北山第180號數珠手觀音

這種在觀音組像中出現數珠手觀音,還在大足南宋初期的其它一些造像龕窟中較多出現,特別是在十位觀音群像組合之中,如石門山第6號西方三聖和十聖觀音洞,妙高山第4號西方三聖和十聖觀音洞,以及峰山寺、普和寺、佛安橋等觀音組像的龕窟之中,都有數珠手觀音的雕鑿。

妙高山十聖觀音洞左壁造像

在有數珠手觀音組合的造像龕窟中,北山第136號轉輪經藏窟內的數珠手觀音,不僅保存甚為完好,而且造像組合形式也具有自身特點。這窟內的數珠手觀音高1.91米,頭戴花冠,右手於腹部前輕拈數珠,數珠呈「8」字形,左手扼右腕,赤足立於蓮臺上。這尊造像的題記顯示,是當時大足的信眾王升夫婦,於南宋紹興十六年(1146年)為其父母而營造,希望二親「壽算增延」,也希望自身「公私清吉」。而在這個洞窟之中,數珠手觀音是與文殊、普賢、日月觀音、玉印觀音等一道出現,此種組合在石窟造像題材中極為獨特。

北山第136號數珠手觀音

受觀音組像的影響,大足石刻中出現一些其它地方少見的單尊觀音造像龕,這其中,就有數珠手觀音,北山第125號龕單獨以數珠手觀音作為主尊,就體現出該觀音的形象在當時較為流行。當然,大足石刻這一獨特的藝術氛圍,其實也與宋代巴蜀地區石窟藝術更趨於世俗化有一定關係。在經過五代前、後蜀的積累,到了宋代,受到世俗化的影響,巴蜀地區在藝術的表現上更加自由,更加趨向於民間,尤其是作為對世俗民眾影響很大的觀音題材,類似北山第125號數珠手觀音的出現,就是在這樣一種氛圍中得以出現。

而與石刻中其它數珠手觀音相比較,第125號以其面露似笑非笑的淡然之氣,微微斜側的身姿,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在這裡,我在眾多欣賞的文字中引用一處,讓我們再回首賞析一下這龕大足石刻經典之作:

「當觀者發現這個菩薩時,不能不被它所吸引,這是一尊具有高度藝術性的典型作品,以至放在這許多龕洞中間顯得那麼突出,它兩手斜搭在胸前,上身微微向後側轉,頭部有些前傾,眼稍嘴角流露著微妙的喜悅,全身姿態在安靜中顯出了輕微的動勢,肌體柔和,質感很強,特別是那臨風飛舞的衣帶,更加強了優美、舒適的氣氛」(溫廷寬《大足佛教摩崖造像的藝術價值及其現況》)。

相關焦點

  • 印度帕拉時期的文殊菩薩,或被誤認為觀音與蓮花手菩薩
    佛教中的許多尊神,在此時大量出現於美術作品中,文殊菩薩即為其中之一。由於國內對帕拉時期文殊像的關注和研究相對欠缺,導致帕拉時期的文殊菩薩常被誤認為觀音,或者被冠以蓮花手菩薩之名。圖1 約9世紀 文殊菩薩 埃羅拉石窟第12窟在佛教美術史中,印度能夠確認為文殊的造像,最早見於埃羅拉石窟。埃羅拉石窟位於印度西部馬哈拉斯特拉州,共有34個石窟,第1至第12號窟為佛教石窟,在開鑿較晚的第11、12等窟中,發現了文殊菩薩的造像。
  • 【方志四川•文史英華】汪毅 ‖ 安嶽紫竹觀音:美的形態
    紫竹觀音:美的形態汪 毅安嶽石刻藝術系中華石窟藝術的瑰寶之一,具有普遍的審美價值和意義,特別是紫竹觀音這尊美神。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對安嶽石刻藝術情有獨鍾,題署安嶽石刻及文物點竟達十餘處,頗為少見。
  • 中國第二大懸空寺,北山煙雨土樓觀
    北山更是以奇制勝。西寧北山,又名土樓山。土樓山上曾建土樓山神祠,在神祠的舊址又修建寺廟,舊稱北禪寺,也叫永興寺。因北山山崖層疊,遠眺似土臺樓閣高高矗立,北禪寺也因此又叫土樓觀。北禪寺,早先為佛教寺廟,是青海境內最早的宗教建築,初建於北魏明帝時期(公元506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以後由於道教盛行而成為道教寺廟。
  • 「百態觀音·慈航普渡」德化瓷藝大師作品展
    「百態觀音·慈航普渡」作品展「百態觀音·慈航普渡」作品展從策劃到現在,歷時近6年。21位德化當代瓷藝大師以「中國夢·德化瓷」為主題,攜手創作「百態觀音」,其中,已故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楊劍民創作《慈航普渡》觀音1尊,其他20位大師每人創作5尊形態不同的觀音像。全球限量50套,每套101尊,第50-29套將落戶於029藝術區「百態觀音·慈航普渡」福建德化瓷藝大師作品展示館。
  • 南宋立秋節氣重現,親子同樂手作體驗
    南宋序集在八月七號晚間七點至九點,舉辦了立秋節氣活動,為了發揚二十四節氣的教育意義,延續了南宋時期的立秋習俗「撿戴秋葉」,也被發想作為本次活動主題─「拾起一葉,私藏一秋」。本次活動報名狀況意外受到熱烈的回應,活動限額十組家庭,共計約四十組家庭響應,由於場地及人力限制,並無多收組數或加場活動,目的是希望來參加的人能享受最好的服務及舒適的環境。
  • 探秘大足石刻千手觀音修復現場 一年修復242隻手(圖)
    (大足博物館提供)■修復大足千手觀音被列為"中國石窟類保護一號工程"■34種複雜病害世界罕見 全國無修復成功先例■千手觀音修復將耗時5年,花費千萬第三層腳手架上,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中心的段修業拿起注射器
  • 希望佛灣農場睡佛休閒公園健康學生慧根
    不管風景多好,我們都要努力工作,只有經過運營商的辛勤努力,我們才能期待佛灣更美好的未來。大同有黨留莊,黨留莊有希望佛灣,在大同睡佛腳下,望大同睡佛,享受田園風光,休閒健康,放鬆身心,可謂旅遊、度假、園林、美食、農家收藏於一體。
  • 「昔日大香山,今日中珠澳」又來了!
    為進一步提升「昔日大香山,今日中珠澳」旅遊品牌知名度,推廣中山、珠海、澳門三地旅遊資源和特色產品,「中珠澳」區域旅遊聯盟聯合舉辦2019「昔日大香山,今日中珠澳」中珠澳一程多站活動。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需要,期望可進一步加強各地的旅遊聯繫和合作。
  • 南宋四大詩人尤袤、楊萬裡、範成大、陸遊詩詞風格等簡介分析
    南宋四大詩人,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是中國南宋前期尤袤、楊萬裡、範成大、陸遊四位詩人的合稱。他們擺脫了當時"江西詩派"的牢籠,寫出了一批思想、藝術各有特色的作品,在當時影響很大,呈現了宋代詩歌第二個繁榮時期。
  • 中國民間的觀音信仰是中印文化交融的結果
    根據印度佛教經典的說法,觀音投身人世後,為了方便說法和教化,所以隨順世間凡情俗習,歷經多次轉生,相繼作過大居士,大仙人等(見《十一面神咒心經》,《大正藏》第20冊,第152頁)。印度佛教觀音身世說教中最著名的是「不旬太子」(見《大正藏》第3冊,第167-233頁)和「蓮花童子」(見《大正藏》第12冊第353-357頁)。
  • 來自寧波的南宋 《五百羅漢圖》 奠定了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中國藏品...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寧波的南宋《五百羅漢圖》 奠定其中國藏品基礎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以收藏東方藝術品著稱於世,現藏有中國和日本繪畫5000餘幅,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宋元時期名畫,包括宋徽宗《摹張萱搗練圖》和《五色鸚鵡圖》、 南宋《五百羅漢圖》等,這幅《五百羅漢圖》正是由寧波人周季常、林庭珪等所畫。
  • 細數漢文的觀音經典
    細數漢文的觀音經典觀音經典因其複雜多樣而確難完全統計。從漢文藏經目錄可有一個約略數目。如會性法師《大藏會閱》共列別譯、重出及疏注等經本,約百種以上。六朝有陸杲等著《觀音應驗記》三種,魯迅曾定此為「釋氏輔教」性小說,宋以後《太平廣記》、《夷堅志》又錄有大量更民俗化的故事,甚至到《聊齋志異》亦含一二。對觀音讚詞多從藝術形象而作,如省庵法師、蘇東坡都有作品。觀音本傳從宋代《香山大悲傳記》到元管道升《觀世音菩薩略傳》,再至《南海觀音全傳》。這些本傳皆以妙善公主為觀音菩薩化身,並在各種寶卷、戲曲多有表現,深入人心。
  •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北山社區:大手牽小手 文明路上一起走
    8月14日,北山社區黨支部組織社區關工委、婦聯聯合開展「大手牽小手活動開始,由北山社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王桂芝宣讀《2020年暑期兒童關愛活動方案》。活動中,同學們與社區「五老」同志共同朗誦自創的《贊中國人民》、《大愛無疆》、《中國必勝》等十首抗疫組詩,參觀了由社區「五老」志願者、家長、學生們親手繪製的書畫作品
  • 廣東四大名山之一,有全球最高觀音坐像,卻被人說成分手山
    廣東佛山是屬於四小龍之一,經濟增長速度快,擁有極其豐富的產業,製造業也相當發達,尤其是出現了很多知名的電器企業,給它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另外佛山的旅遊資源也很豐富,在當地能夠見證到眾多魅力的風光,每處都能給行程留下不錯的回憶。
  • 港珠澳大橋雙臥7日遊25日出發-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
    □全媒體記者 吳 峰本報訊由天中晚報社主辦,北京金 翔 國 旅 駐 馬 店 分 公 司(L-BJ-CJ00733) 承辦的港珠澳大橋及香港、澳門、廣州、珠海雙臥 7 日遊,5月增開一趟,25日出發。港珠澳大橋不僅是世界奇觀, 而且是中華民族國力強盛的體現, 是中華兒女的驕傲, 於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我們一定要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