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為千手觀音拍攝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影像全圖,為解開「手臂數量之謎」找到了答案。(大足博物館提供)
■修復大足千手觀音被列為"中國石窟類保護一號工程"
■34種複雜病害世界罕見 全國無修復成功先例
■千手觀音修復將耗時5年,花費千萬
第三層腳手架上,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中心的段修業拿起注射器,吸入15毫升透明液體後,將針管對準了風化的「手臂」,手指輕輕一壓,透明液體被緩緩注入到殘缺部位。這裡是世界文化遺產——重慶大足石刻千手觀音修復現場,透明液體是一種特製的加固劑。
始建於初唐、興盛於兩宋的重慶大足石刻,有5萬多尊造像,於199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代表了公元9世紀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世界石刻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千手觀音造像雕鑿於南宋中後期,在88平方米的崖面上刻有近千隻手、眼、法器,集雕塑、彩繪、貼金於一體,狀如孔雀開屏,斑斕奪目,被稱為「國寶中的國寶」。
這座世界上唯一一尊擁有千隻手的觀音菩薩造像,至今已有八百年歷史了。隨著時間的流逝,1979年,0.25噸塊體自然脫落;1985年,一隻50千克的手自然脫落;2007年,又有一隻手突然掉下。病害纏身的她,已經到了「先救命、再治病」的危急關頭。
2008年5月,國家文物局將千手觀音的修復工程定為全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並組織以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為主體,聯合敦煌研究院、北京大學等國內外十多家科研單位頂級文物專家集體匯診。
去年4月,千手觀音開始啟動全方位修復,這也是歷代千手觀音修復工程中,規模最大、最科學系統的一次。時隔一年,備受矚目的千手觀音修復得如何?有什麼難點?在世界遺產日前夕,人民網記者走進現場一探究竟。
診斷
為觀音造像全身做「CT」 解開手臂數量之謎
5月28日上午,重慶市大足區下著小雨。寶頂山景區內雲霧繚繞,雨中的大足石刻,更平添了一分神秘的氣息,中外遊客冒著雨意猶未盡地穿行於石刻勝境之間。
大悲閣內,這尊高7.7米、寬12.5米的千手觀音,正在進行史無前例的大修復。這位800多歲的「老人」被三層腳手架捂得嚴嚴實實。然而,這樣3層高的腳架絲毫沒攔住遊客的熱情,不時有三三兩兩的遊客走進大悲閣,前來探望這位老者。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的很難想像這位800多歲的老人竟然病成了這樣的地步!很多金箔起翹龜裂、只剩一丁點粘連。有的地方斷裂、風化。石質粉化十分嚴重,輕輕一碰就會脫落,更有的地方顏色已完全看不見。
「我們面對的是一位不會說話,且病入膏肓的病人,千手觀音的五臟六腑都需修復,要從心臟內科做到美容外科,挑戰很大!」大足石刻博物館保護部副主任、第一修復小組組長陳卉麗告訴我們。
詹長法是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有近30年文物保護經驗,他是這次修復行動的主要負責人。面對處於崖壁之上的千手觀音,如何才能制定出科學的修複方案?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弄清千手觀音有多少只手,連手的數量都弄不清,還保護什麼千手觀音?
2008年8月初,為全面了解千手觀音造像的內外疑難雜症,專家們運用高科技設備,對千手觀音造像做全身「CT」體檢。還拍攝了千手觀音造像迄今為止最完整、最清晰的影像全圖,大足千手觀音的手臂數量之謎也隨之被解開。
「通過這種科學的調查方法,千手觀音手的數量最終被確定,總共830隻手,而不是以前提及的1007隻手。我們給每一隻手一個ID號,也就是給每隻手一個身份證號。通過這張圖,這個大佛所受到的病害,它的殘損程度都能了解到。」陳卉麗指著辦公室牆上編有ID號的放大圖告訴我們。
通過全面「體檢」,我們發現有34種病害侵蝕著她的生命,病害面積達到200多平方米,分別存在於石質、金箔和彩繪上,且多種病害往往在同一部位同時存在。
現狀
輸液打針加固 千手觀音一年修復242隻手
細緻的勘察調查讓工作人員深切感到,面對病害如此複雜的千手觀音,更重要的是延續石質胎體的生命,增強她的「抵抗力」。那麼,應該選用什麼樣的「藥方」呢?
專家們經過反覆論證,確定的修復思路是:第一步是治本,就在不損壞表面金箔的前提下,對千手觀音嚴重風化的巖體進行加固;第二步是治表,對其外表進行金箔回貼、彩繪復原、缺失部位補型等。
「我們根據修複方案,將千手觀音的修復劃分為了上、中、下三層,逐一向下修復。經過一年的搶修,目前上層242隻手的修復工作已接近尾聲。」陳卉麗說。
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我們小心翼翼的爬上了第三層腳手架修復現場,十餘位工作人員在狹窄的平臺上或跪或蹲緊張工作著,由於極其靠近龕頂,通行有的地方,工作人員不得不彎腰90°:除塵、塑型、加固、貼金……馮太彬做的工作是常見的一步——為風化斷裂的千手觀音塑形。
他告訴記者,千手觀音有的手部受損嚴重,很多地方已經脫落得找不到原來的手指了,補形師會根據史料、造型本身的對稱性,辨別出殘缺手部原本的模樣,從而對缺失部位進行延伸造形。當然,如果沒有齊備的科學依據和史料,補形師不會輕易對缺失的部位進行重塑。
記者看到,在這個不足30平米的修復平臺上,幾位工作人員戴著口罩,拿著針管將一種特殊液體滴入千手觀音體內,好像在給它打針。
這種聞起來比較刺鼻的液體到底有什麼功效?馮太彬說,「打針」的原理是,液體通過石質孔隙慢慢滲透進千手觀音的體內,從而對被風化的砂巖進行加固。「好比是在給千手觀音做內科手術,只有治理好內臟,才能穿好衣服。」
空氣中環繞瀰漫著的「加固劑」味道,令我們這幾位新來的「訪客」不禁皺了皺鼻。
「還好今天涼快喲,如果碰上炎熱的天氣,這樣刺鼻的味道還會加重。人在這裡多待一陣,就會感到頭暈疲乏,我們經過一年都漸漸麻木了。」馮太彬笑著說。
中國遺產研究院的張俊傑介紹,取下的金箔將被裝有編號的口袋,再重新回貼,以保持它歷史原貌。劉政寧 攝
艱難
給「千手觀音」回貼金箔 堪比做眼科手術
給千手觀音重貼金箔是此次修復工作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如何貼呢?「如果用新金箔修復千手觀音,就會變成一尊完完全全嶄新像寺院裡面的千手觀音,這既不符合文物保護的原則,也缺乏歷史厚重感,而且在我們情感上很難通過。」陳卉麗說。
專家們經過反覆商討,決定選用舊金箔回貼形式給千手觀音換上乾淨衣服,也就是儘可能地把千手觀音身上揭取的金箔進行分層清洗,處理之後再重新回貼上去,以保持它歷史原貌。
但問題是,由於千手觀音金箔脫落厲害,很多地方的金箔已經找不到了。金箔從哪裡來?千手觀音厚重的金箔外衣讓工作人員想到「植皮」的思路。
「在那些開裂捲曲的舊金箔的揭取過程中,我們發現一般都有四層,最多的有八層,這就說明歷代對千手觀音都進行修復。如此一來,就可把多餘的金箔進行分層,再移植到空缺地方,以完成植皮。」陳卉麗說。
但是,要揭取舊金箔,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工作人員用鑷子小心翼翼地揭取千手觀音手及手臂部位嚴重起翹、捲曲和脫落的金箔,揭下來的金箔按手的編號裝入密封袋中。
然後,在專門的工作室先用蒸汽熨鬥進行初步平整和軟化,用手術刀逐層分離,再用棉籤蘸純淨水去除表面塵土汙物,最後用玻片壓平,按色澤和完好度進行分類。由於這些舊金箔既薄又脆,工作人員在處理時往往大氣也不敢出,如同呵護新生嬰兒一般。
考究
彩繪打磨是個「藝術活」 比保護敦煌石窟還要難
較之於除塵、揭取金箔、加固等「技術活」來說,彩繪修復和打磨在整個修復工序裡可真正算得上是「藝術活」了。
1994年從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的周穎,分配到大足石刻研究院工作至今已近20年。在千手觀音的修復工作中,他擔任彩繪修復和精雕的重要角色。
周穎告訴記者,雖然修補過很多文物,但能夠參與到千手觀音的修復工作裡來,感覺非常幸運。並且,他把這份幸運看成了是一種「佛緣」。他說,他也會如古人般懷揣著一份虔誠的心態去完成這份神聖的修復工作。
「整個修復團隊總共20人」,陳卉麗說,大多數人來自大足石刻研究院,也有來自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和敦煌研究院以及龍門石窟的修復專家。
現年58歲的段修業就是來自敦煌研究院的修復人員之一。在敦煌研究院,他一直從事壁畫保護工作,已經長達40年之久。2008年8月,他被借調到大足作為千手觀音修復工作的技術指導。
「大足石刻比敦煌石窟的環境更複雜,保護更艱難。」他說,敦煌氣候乾燥,所以泥塑文物得以保存上千年。而大足夏季高溫潮溼,又處在酸雨地帶,文物病害比敦煌多了20多種,大足採用的砂巖雖易於雕刻,卻也極易風化,這些導致保護十分艱難。
他說,敦煌的文物現已進入預防性保護,而大足石刻的文物還處在搶救性保護階段,好比還在「救命」。
大足寶頂山石刻風化脫落情況嚴重,千手觀音的修復將為世界石質文物保護出樣本。劉政寧 攝
意義
重塑風華絕代造型 為世界石質文物保護出樣本
「千手觀音的修復不是勞動密集型的工作,需要精工細作和工作人員非常好的耐心」,來自中國遺產研究院的現場管理員張俊傑說。
「面對如此大面積不可移動的石質文物,它的修復難度可想而知,但前期勘察僅花了兩年多時間,且全部由國內專家獨立完成,這在外國專家眼裡覺得非常不可思議。」陳卉麗告訴記者,羅馬專家老瓦來到大足看到千瘡百孔的千手觀音後,覺得勘察和修復都應該在10年以上,對中國能在短期內完成勘察表現出了相當的驚嘆和敬佩。
據黎方銀館長介紹,全面保護千手觀音是非常細緻且耗時很長的工程。因為對藝術品的修復要做到慎之又慎,不能有一點馬虎。他說,整個工程大約需要5年左右時間。
截至到目前,千手觀音頂層20平方米主體修復工作已告結束,工作人員隨即將對千手觀音第二層主體展開修復。預計到2014年,整個修復工作將全面結束,屆時,巖體強度增強、彩繪加固後恢復原狀、舊金箔清洗回貼的千手觀音,將以原有的歷史樣態重現遊人眼前。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九至十三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寶頂千手觀音歷史性的大修復,被國家文物局局長稱為是開國內先河、解決世界級難題。
在中國南方地區有眾多的石刻造像,如四川的廣元、巴中、安嶽石窟,雲南的劍川石窟,重慶的合川淶灘石窟等。這些石刻造像,雕刻及妝彩工藝、保存環境、保護現狀,以及目前存在的病害大多與大足石刻類似,因此,專家們認為,千手觀音一旦修復成功,就為這些造像的保護提供了借鑑。事實上,千手觀音的保護,也對世界上其他石質文物的保護具有示範意義。(陳琦、劉政寧、王嫚/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