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展品 720公斤的釋伽牟尼佛像 最大香爐 雕刻於明代重近500公斤
    根植於巴蜀文化沃土,川渝石窟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的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其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廣泛、保存完好,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
    今日,「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將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展覽將持續到明年1月3日。一座美神薈萃的石雕畫廊、人間情趣的藝術殿堂、三教融合的石窟典範——重慶大足石刻將向成都市民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長劉賢高介紹,此次金沙與大足牽手,正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合作背景下結出的碩果之一。今年6月,金沙遺址博物館與大足石刻研究院籤署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兩地文化遺產保護進程。
    體量上的「重量級」
    展廳中100公斤以上的展品就有10多件
    據介紹,此次展覽是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展,釋迦牟尼佛像、香爐、觀音像等鎮館之寶更是首次來到成都。此次展品的體量也稱得上是「重量級」,展廳中僅100公斤以上的展品就有10多件。
    8月12日,來自大足石刻研究院的90餘件展品悉數到達金沙遺址博物館。為了讓這些精美的石雕作品穩妥地運輸到成都,每件展品都「住進」了恆溫恆溼的文物運輸箱,使用柔軟的泡沫和防潮紙填充。重達720公斤的釋伽牟尼佛像,是本次展覽最重的一件展品。它的佛身和底座被裝入兩個定製的文物運輸箱運來成都,工作人員指揮專業的起重設備分批次吊裝,這才讓佛像「合二為一」、「順利歸位」。
    大足石刻香爐中體量最大、雕刻工藝最傑出的一件也將在展覽中露面。此次展覽中的這件香爐雕刻於明代,通高101釐米,重量將近500公斤。沉重的石料在爐火純青的浮雕和透雕工藝加工後,顯得異常通透精緻,爐身通體鏤空而成,刻工極為精湛,可謂是大足明代香爐的扛鼎之作。
    觀眾這次還將看到千手觀音掉落的金手指,直觀感受千手觀音的修復歷程;透過俗神像、醉酒人像,遙想南宋社會濃鬱的人間煙火氣;還有佛教的菩薩、羅漢,道教的三官大帝、玄武大帝,儒家的孔子牌位等,重現中國古代儒佛道三教合流的景象。
    質量上的「重量級」
    帶來宋代到明清的多件大足石刻珍品
    「大足石刻外出展覽過多次,但本次從展陳數量到展覽設置都是最豐富的。我們帶來了大足石刻,尤其是宋代到明清的多件珍品,從各個角度呈現石刻的精美價值及大足石刻從發展到傳承利用的成果。同時,我們也希望帶給四川觀眾新鮮的觀感。」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長劉賢高介紹。
    「由於地緣相近,文化上同氣連枝,巴蜀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巴蜀文明。川渝石窟正是巴蜀工匠通力合作留下的藝術傑作。這次展覽,也是我們雙方合作結出的第一個碩果。」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王方介紹。為了全方位展現大足石刻藝術,尤其是巖壁上的石刻藝術精華,金沙遺址博物館充分利用該館數位化平臺,包括視頻節目、掃描二維碼解說、語音導覽、3D列印技術等讓觀眾全方位地了解大足石刻藝術和巴蜀工匠精神。「我們也希望來學習金沙遺址博物館在數位化方面的經驗。」劉賢高充滿期待。
    王方還介紹,以本次展覽為開始,雙方將在博物館運營信息共建共享的基礎上,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科研交流、展覽交流、文物保護、宣傳推廣、社會教育、公眾服務、文創開發、智慧博物館項目等多領域的密切合作。「1999年,重慶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包括金沙遺址在內的『古蜀國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在申遺方面,我們也將向大足石刻學習相關經驗。」
    本報記者 李雪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