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和金沙遺址將「組團出道」 多件鎮館之寶亮相

2020-12-20 上遊新聞

金沙和大足「點石成金」組合的「出道首秀」即將上演。8月3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發布官宣,8月16日,兩館合作舉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將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

之前,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籤訂《學術文化交流備忘錄》,標誌著巴蜀兩大文化遺產正式牽手,在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科研交流、展覽交流、文物保護、宣傳推廣、社會教育、公眾服務、文創開發、智慧博物館項目等多領域開啟合作。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兩家博物館今日官宣出道,攜帶著獨特的巴蜀文化基因,給遊客帶來「點石成金」的文旅體驗。

展覽將通過大足石刻研究院藏60餘件(套)宋代至明清石刻藝術精品,集中展示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石窟為代表的大足石刻造像,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審美藝術,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是大足石刻研究院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外展。屆時將有迦牟尼佛像、觀音坐像等多件重量級鎮館之寶亮相,還有數位化技術營造的沉浸式展廳。

時間流走一千餘年,兩地匠人通力合作,將石刻技藝發揮得爐火純青。從初唐至明清,金石撞擊之聲響徹重慶大足山崖,越千年而不絕。雕刻家們揮錘鑿石,5萬餘尊造像躍然崖壁之上。特別是兩宋時期,儒、釋、道「三教」在大足相遇,經巴蜀人融會貫通,成就了具有中國風格的石窟藝術典範——大足石刻。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石窟類遺產中,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

位於成都市區的金沙遺址,是中國進入21世紀後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遺址出土了大量金器、玉器、青銅器、石器和成噸的象牙。其中,金沙出土金器200餘件,是國內同時期出土金器最多的遺址。三千多年前,生於斯長於斯的古蜀金沙人,披沙揀金,鑄造太陽神鳥金飾、黃金面具等聖物,託起對日月神靈的崇拜。除了耀眼的金,古蜀先民還收集美石,精雕細琢。遺址祭祀區出土的12件石跪坐人像,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時代較早、製作最精的一批立體圓雕石刻藝術作品,為巴蜀地區燦若星辰的石刻藝術奠定基礎。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韓政

相關焦點

  • 成都金沙遺址與重慶大足石刻組團「出道」!
    巴蜀文化從岷山深處走來穿越成都平原跨過巴山疊嶂匯入中華文明的浩瀚汪洋川渝自古便是一家「我的金沙遺址你的大足石刻」構成底蘊豐富的巴蜀文化走廊今年6月,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籤訂遺址祭祀區出土的12件石跪坐人像,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時代較早、製作最精的一批立體圓雕石刻藝術作品,為巴蜀地區燦若星辰的石刻藝術奠定了基礎。它們的初次合作就已熠熠生輝,那這次的組合首秀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組合首秀金沙和大足「點石成金」組合的「出道首秀」即將上演。
  • 大足石刻三大「鎮館之寶」齊聚金沙遺址
    8月16日,由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主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展覽通過90餘件(套)展品,集中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美學內涵、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
  • 三大鎮館之寶都來了!快到金沙遺址看大足石刻
    2020年8月16日,是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十五周年紀念日。由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主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昨日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使這個紀念日更具經典傳承的特別意義。
  • 大足石刻三大鎮館之寶亮相成都,寶頂山千佛壁首次「露面」
    與大足石刻以往的外展相比,此次特展不僅是文物展品數量最多的一次,更是大足石刻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釋迦牟尼佛像、觀音像和香爐,首次在成都的集體亮相。「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陳列現場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為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作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大足石刻主要分布於重慶大足區西南、西北和東北的扇區,共23處。
  • 成渝文博周⑧|大足石刻帶著重磅展品來金沙了 其中三件還是鎮館之寶
    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由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主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在金沙開展,90餘件(套)展品集中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美學內涵、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天下大足」展覽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和兩地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背景下誕生的首個展覽成果。
  • 大足石刻鎮館之寶來成都了,千佛壁首次揭開神秘面紗
    、社會教育、公眾服務文創開發、智慧博物館項目等多領域開啟合作兩家博物館於8月2日官宣正式「出道」攜帶著獨特的巴蜀文化基因給遊客帶來「點石成金」的文旅體驗金沙遺址 石虎金沙遺址與大足石刻這對「點石成金」組合併不是初次見面
  • 探古蜀王國、賞大足石刻 在金沙領略成渝雙城文化之美
    7月19日,成都市跨省團隊旅遊在金沙遺址博物館宣告重啟,重磅發布了包括「暑期研學遊」在內的六大主題文旅線路、產品及優惠政策。在十條推薦線路中,金沙遺址博物館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熊貓綠道等並列一線,為省外遊客串聯起一條盡享成都歷史與自然兩大名片的絕佳線路。
  • 重慶大足石刻來成都「重磅」開展 最重展品:720公斤的釋伽牟尼佛像
    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的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其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廣泛、保存完好,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nbsp&nbsp&nbsp&nbsp今日,「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將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展覽將持續到明年1月3日。
  • 成渝文博周④ | 失落的黃金國、天下大足……成渝一大波好看的展覽「拍了拍」你
    金沙遺址博物館、三星堆的官微分別用鎮館之寶做海報,「帶你走進博物館」的話題感覺自己可以考滿分。當文博題目在中考高考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的時候,行萬裡路顯得尤為重要。陝西師範大學教授於賡哲就此調侃:「以往高考完都有個旅遊高潮,美國、英國、日本國、德國、澳大利亞國……今年旅遊高潮是韓國、魏國、齊國、秦國、楚國、燕國、趙國……」古蜀國也配擁有姓名!
  • 將大足石刻編入統編教材?教育部答覆了
    上述由教育部成文於8月31日的《答覆》指出,大足石刻是石窟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我國第二個石窟類的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其蘊含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價值理念,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都具有很大意義。
  • 教育部答覆「將大足石刻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編入教材」建議
    上述由教育部成文於8月31日的《答覆》指出,大足石刻是石窟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我國第二個石窟類的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其蘊含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價值理念,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都具有很大意義。
  • 大足石刻佛像在臺灣「過年」 石刻彩燈亮相宜蘭照亮冬山河夜空
    華龍網2月7日14時50分訊(記者 雷其霖)新年臨近,對於大足石刻的那些「菩薩」而言,堪稱難忘的一年,因為今年12尊大足石刻造像將在臺灣「過年」。與此同時,歷時八年的千手觀音修復工程展也將在臺灣展出。
  • 國內最大規模金器展亮相蓉城 國寶級藏品亮相
    (法門寺博物館)打撈中華文化的「黃金歲月」國內最大規模金器展亮相蓉城□本報記者餘如波「把這麼多珍貴的金器匯聚在成都,讓過去只能在書上看到的珍品直觀、近距離地呈現在大家面前,是一次難得的文物盛宴。」9月20日晚,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黃金專題展《金色記憶——中國14世紀前出土金器特展》亮相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展覽學術顧問、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齊東方很興奮。此次展覽共展出全國40家文博單位的350件(套)先秦至元代出土金器精品,其中不乏各文博單位的多件鎮館之寶。展覽整體內容設計以時代為序,根據不同階段金器發展的總體特徵劃分為五個單元,以及特別單元「黃金面具」。
  • 《大足石刻的保護理念與實踐》文化遺產課在大足舉辦
    ,12月10日,《大足石刻的保護理念與實踐》文化遺產課在位於重慶市大足區的大足石刻研究院舉辦。大足石刻研究院保護中心主任陳卉麗作為主講人,講述了大足石刻保護的實踐與經驗。參加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看基層」(重慶)主題宣傳活動的媒體記者與大足石刻研究院工作人員,大足區各鄉鎮文化、宣傳幹部近百人參加活動。
  • 五一去哪兒|大足石刻只開放寶頂山石刻和北山石刻 實行分時段實名...
    5月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大足石刻研究院獲悉,五一假期(5月1日—5月5日),大足石刻景區只開放寶頂山石刻和北山石刻,南山石刻、北山石刻夜遊以及寶頂山石刻景區內的大足石刻博物館及聖壽寺(含廣大寺)等密閉場所暫不開放。
  • 大足石刻形成全方位保護格局
    12月10日上午,大足石刻研究院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鄧啟兵正帶領團隊在這裡開展佛祖巖摩崖造像信息採集工作。他告訴記者,他們將陸續為大足區內中小石刻照相記錄、簡單測評,調查記錄文物保護狀況、管理狀況、安全設施狀況等,以全方位調查為未來制定更加科學的保護方案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