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 me up!成都金沙遺址與重慶大足石刻組團「出道」!

2021-01-10 青春成都

巴蜀文化

從岷山深處走來

穿越成都平原

跨過巴山疊嶂

匯入中華文明的浩瀚汪洋

川渝自古便是一家

「我的金沙遺址

你的大足石刻」

構成底蘊豐富的巴蜀文化走廊

今年6月,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籤訂《學術文化交流備忘錄》,標誌著巴蜀兩大文化遺產正式牽手,在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科研交流、展覽交流、文物保護、宣傳推廣、社會教育、公眾服務、文創開發、智慧博物館項目等多領域開啟合作。

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兩家博物館於8月2日官宣正式「出道」,攜帶著獨特的巴蜀文化基因,給遊客帶來「點石成金」的文旅體驗。

金沙遺址

位於成都市區的金沙遺址,是中國進入21世紀後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遺址出土了大量金器、玉器、青銅器、石器和成噸的象牙。其中,金沙出土金器200餘件,是國內同時期出土金器最多的遺址。

遺址祭祀區出土的12件石跪坐人像,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時代較早、製作最精的一批立體圓雕石刻藝術作品,為巴蜀地區燦若星辰的石刻藝術奠定基礎。

金沙遺址 太陽神鳥

金沙遺址 石虎

四川和重慶,自古並稱巴蜀,是我國古代西南地區兩顆耀眼的明珠。由於地緣相近,文化上同氣連枝,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巴蜀文明。根植於巴蜀文化沃土,川渝石窟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足石刻

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的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其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廣泛、保存完好,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

大足石刻始建於初唐,盛極於兩宋,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造像藝術之精華,實現了外來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完美融合,被譽為「世界石窟藝術史上最後一座豐碑」。

1999年,重慶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千手眼大悲像龕

釋迦牟尼涅槃圖

金沙遺址與大足石刻這對「點石成金」組合併不是初次見面,在千年前它們早已有過合作。

初次合作

三千多年前,生於斯長於斯的古蜀金沙人,披沙揀金,鑄造太陽神鳥金飾、黃金面具等聖物,託起對日月神靈的崇拜。除了耀眼的金,古蜀先民還收集美石,精雕細琢。

遺址祭祀區出土的12件石跪坐人像,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時代較早、製作最精的一批立體圓雕石刻藝術作品,為巴蜀地區燦若星辰的石刻藝術奠定了基礎。

它們的初次合作就已熠熠生輝,那這次的組合首秀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組合首秀

金沙和大足「點石成金」組合的「出道首秀」即將上演。8月16日,兩館合作舉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將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展覽將通過大足石刻研究院藏60餘件(套)宋代至明清石刻藝術精品,集中展示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石窟為代表的大足石刻造像,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審美藝術,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

據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王方介紹,大足石刻已經申遺成功20餘年,無論是文物保護,還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等方面都為古蜀文明遺址申遺提供了豐富經驗。

此次參展文物之一:觀音坐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是大足石刻研究院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外展,屆時將有迦牟尼佛像、觀音坐像等多件重量級鎮館之寶亮相,還有數位化技術營造的沉浸式展廳。

這樣一份誠意滿滿的「出道首秀」

本月16日

金沙遺址無疑將引人注目

當時光流轉上千年

巴山蜀水孕育的大足石刻

又以兼收並蓄的精神內涵

和精湛的工藝驚豔世界

今年8月

到成都金沙遺址

pick「點石成金」組合吧!

相關焦點

  • 大足石刻和金沙遺址將「組團出道」 多件鎮館之寶亮相
    金沙和大足「點石成金」組合的「出道首秀」即將上演。8月3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發布官宣,8月16日,兩館合作舉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將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之前,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籤訂《學術文化交流備忘錄》,標誌著巴蜀兩大文化遺產正式牽手,在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科研交流、展覽交流、文物保護、宣傳推廣、社會教育、公眾服務、文創開發、智慧博物館項目等多領域開啟合作。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兩家博物館今日官宣出道,攜帶著獨特的巴蜀文化基因,給遊客帶來「點石成金」的文旅體驗。
  • 大足石刻三大「鎮館之寶」齊聚金沙遺址
    8月16日,由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主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展覽通過90餘件(套)展品,集中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美學內涵、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
  • 快到金沙遺址看大足石刻
    2020年8月16日,是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十五周年紀念日。由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主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昨日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使這個紀念日更具經典傳承的特別意義。
  • 大足石刻鎮館之寶來成都了,千佛壁首次揭開神秘面紗
    你的大足石刻」構成底蘊豐富的巴蜀文化走廊今年6月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籤訂《學術文化交流備忘錄》標誌著巴蜀兩大文化遺產正式牽手在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科研交流、展覽交流文物保護、宣傳推廣、社會教育、公眾服務文創開發、智慧博物館項目等多領域開啟合作兩家博物館於8月2日官宣正式「出道」攜帶著獨特的巴蜀文化基因給遊客帶來「點石成金」的文旅體驗金沙遺址 石虎金沙遺址與大足石刻這對「點石成金」組合併不是初次見面
  • 重慶大足石刻來成都「重磅」開展 最重展品:720公斤的釋伽牟尼佛像
    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的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其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廣泛、保存完好,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nbsp&nbsp&nbsp&nbsp今日,「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將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展覽將持續到明年1月3日。
  • 大足石刻三大鎮館之寶亮相成都,寶頂山千佛壁首次「露面」
    重慶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也是川渝石窟唐末五代兩宋時期造像的代表。澎湃新聞獲悉, 8月16日,「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展覽通過90餘件(套)展品集中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美學內涵、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
  • 成渝文博周⑧|大足石刻帶著重磅展品來金沙了 其中三件還是鎮館之寶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董攀從城市上空俯瞰天府廣場,成都的心臟是一個金太陽;東安湖體育場屋頂懸浮的圖案,閃爍著亮眼的光芒……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已經整整十五周年了。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由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主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在金沙開展,90餘件(套)展品集中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美學內涵、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天下大足」展覽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和兩地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背景下誕生的首個展覽成果。
  • 探古蜀王國、賞大足石刻 在金沙領略成渝雙城文化之美
    7月19日,成都市跨省團隊旅遊在金沙遺址博物館宣告重啟,重磅發布了包括「暑期研學遊」在內的六大主題文旅線路、產品及優惠政策。在十條推薦線路中,金沙遺址博物館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熊貓綠道等並列一線,為省外遊客串聯起一條盡享成都歷史與自然兩大名片的絕佳線路。
  • 成渝文博周④ | 失落的黃金國、天下大足……成渝一大波好看的展覽「拍了拍」你
    金沙遺址博物館、三星堆的官微分別用鎮館之寶做海報,「帶你走進博物館」的話題感覺自己可以考滿分。當文博題目在中考高考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的時候,行萬裡路顯得尤為重要。陝西師範大學教授於賡哲就此調侃:「以往高考完都有個旅遊高潮,美國、英國、日本國、德國、澳大利亞國……今年旅遊高潮是韓國、魏國、齊國、秦國、楚國、燕國、趙國……」古蜀國也配擁有姓名!
  • 看大足如何寫好「雙曬」後半篇文章
    8月16日,由金沙遺址博物館和大足石刻研究院聯合舉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在成都開幕。此次展覽共展出90餘件(套)展品,是大足石刻研究院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一次外展。「看了這場展覽,就好像再去了一次大足石刻。」
  • 樂而思蜀:記成都的三個博物館
    上周去了一趟成都,第一次去,主要是親子遊,博物館只是陪襯,走馬觀花地看了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館和金沙遺址博物館,簡單記錄一下。 四川博物院的展館有些舊了,很多好東西都沒有展出。只有主題展廳,沒有歷史陳列。有一個書畫陳列,但是以明清四川籍書畫家的作品為主,沒有什麼主流名家。
  • 《大足石刻的保護理念與實踐》文化遺產課在大足舉辦
    《大足石刻的保護理念與實踐》文化遺產課在大足舉辦 2020-12-14 2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人多有序文明觀展 成都各大博物館「文化大餐」受追捧
    「我們剛剛一下飛機就來成都博物館觀展,沒想到成都在大假期間有這麼精彩的展覽,成都人真幸福!」來自上海的李先生說,他特別喜歡莫奈,沒想到在這次展覽上能夠看到莫奈的作品。「倫勃朗太神奇了,以前只是久聞大名,從來沒有看到過。」來自重慶的何先生說,成渝兩地很近,知道成都有如此高規格的藝術展,以後他會常常來成都看展。
  • 將大足石刻編入統編教材?教育部答覆了
    上述由教育部成文於8月31日的《答覆》指出,大足石刻是石窟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我國第二個石窟類的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其蘊含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價值理念,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都具有很大意義。
  • 大足石刻 為世界石質文物保護提供「中國經驗」
    去年以來,大足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將大足石刻保護研究利用作為「一號工程」,提出「4433」發展思路,將「文化興區」擺在首位。這場「雲直播」,正是大足石刻積極謀取變「危」為「機」文旅發展新機遇的一個縮影。
  • 五一去哪兒|大足石刻只開放寶頂山石刻和北山石刻 實行分時段實名...
    5月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大足石刻研究院獲悉,五一假期(5月1日—5月5日),大足石刻景區只開放寶頂山石刻和北山石刻,南山石刻、北山石刻夜遊以及寶頂山石刻景區內的大足石刻博物館及聖壽寺(含廣大寺)等密閉場所暫不開放。
  • 大足石刻形成全方位保護格局
    1999年,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石窟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75處大大小小的石刻分布在大足各處山崖間,點多、面廣、線長,且絕大多數裸露於山間荒野。「2020年9月重慶制定了大足石刻中小型石窟保護三年滾動計劃,我們將用三年時間,從長效機制、本體保護、安全防範、環境整治、設施配套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改善中小型石窟文物保護管理現狀,讓散布的中小型石窟成為留在人們心中不忘的『鄉愁』」。重慶市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黎方銀表示。
  • 重慶這處世遺秘境,有驚豔世人的大足石刻,還有一家精緻文化酒店
    而就在寶頂山山麓,被江浙滬親子家庭深諳的開元酒店集團,第一家進軍西部的文化主題系列,重慶大足石刻開元觀堂酒店終於對外開放!如果你問我,位於寶頂山山麓的重慶大足石刻開元觀堂的不同之處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它,更靜、更有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