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
從岷山深處走來
穿越成都平原
跨過巴山疊嶂
匯入中華文明的浩瀚汪洋
川渝自古便是一家
「我的金沙遺址
你的大足石刻」
構成底蘊豐富的巴蜀文化走廊
今年6月,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籤訂《學術文化交流備忘錄》,標誌著巴蜀兩大文化遺產正式牽手,在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科研交流、展覽交流、文物保護、宣傳推廣、社會教育、公眾服務、文創開發、智慧博物館項目等多領域開啟合作。
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兩家博物館於8月2日官宣正式「出道」,攜帶著獨特的巴蜀文化基因,給遊客帶來「點石成金」的文旅體驗。
金沙遺址
位於成都市區的金沙遺址,是中國進入21世紀後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遺址出土了大量金器、玉器、青銅器、石器和成噸的象牙。其中,金沙出土金器200餘件,是國內同時期出土金器最多的遺址。
遺址祭祀區出土的12件石跪坐人像,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時代較早、製作最精的一批立體圓雕石刻藝術作品,為巴蜀地區燦若星辰的石刻藝術奠定基礎。
金沙遺址 太陽神鳥
金沙遺址 石虎
四川和重慶,自古並稱巴蜀,是我國古代西南地區兩顆耀眼的明珠。由於地緣相近,文化上同氣連枝,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巴蜀文明。根植於巴蜀文化沃土,川渝石窟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足石刻
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的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其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廣泛、保存完好,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
大足石刻始建於初唐,盛極於兩宋,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造像藝術之精華,實現了外來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完美融合,被譽為「世界石窟藝術史上最後一座豐碑」。
1999年,重慶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千手眼大悲像龕
釋迦牟尼涅槃圖
金沙遺址與大足石刻這對「點石成金」組合併不是初次見面,在千年前它們早已有過合作。
初次合作
三千多年前,生於斯長於斯的古蜀金沙人,披沙揀金,鑄造太陽神鳥金飾、黃金面具等聖物,託起對日月神靈的崇拜。除了耀眼的金,古蜀先民還收集美石,精雕細琢。
遺址祭祀區出土的12件石跪坐人像,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時代較早、製作最精的一批立體圓雕石刻藝術作品,為巴蜀地區燦若星辰的石刻藝術奠定了基礎。
它們的初次合作就已熠熠生輝,那這次的組合首秀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組合首秀
金沙和大足「點石成金」組合的「出道首秀」即將上演。8月16日,兩館合作舉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將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展覽將通過大足石刻研究院藏60餘件(套)宋代至明清石刻藝術精品,集中展示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石窟為代表的大足石刻造像,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審美藝術,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
據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王方介紹,大足石刻已經申遺成功20餘年,無論是文物保護,還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等方面都為古蜀文明遺址申遺提供了豐富經驗。
此次參展文物之一:觀音坐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是大足石刻研究院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外展,屆時將有迦牟尼佛像、觀音坐像等多件重量級鎮館之寶亮相,還有數位化技術營造的沉浸式展廳。
這樣一份誠意滿滿的「出道首秀」
本月16日
金沙遺址無疑將引人注目
當時光流轉上千年
巴山蜀水孕育的大足石刻
又以兼收並蓄的精神內涵
和精湛的工藝驚豔世界
今年8月
到成都金沙遺址
pick「點石成金」組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