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文物在數據中「新生」,歷時十年,專注千手觀音的每一隻手

2020-12-20 北晚新視覺網

一群中學生,在遊學時無意間撿到一隻「手」,以為是從千手觀音上掉下來的,不知如何是好。正巧,他們遇到了北京建築大學的建築遺產保護與發展關鍵技術研究團隊,便跟著研究生和老師們進入到文物遺產保護的世界。這一過程中,孩子們了解到數位化修復、永續留存等工作背後的意義,也完成了自身從隨性頑劣到責任擔當的轉變……

還有一個月,這部由北京建築大學與北京科學中心等單位合作創作的科普劇《千年石刻,萬年傳情》就將與公眾見面。其中的研究人員原型,以及主要呈現的技術內容,正是取材於建築遺產保護與發展關鍵技術研究團隊。在這裡,有一群科研工作者,他們「按圖索驥」,卻讓文物修復工作更加精準高效。

利用雷射束掃描得到的巴黎聖母院三維電雲模型

【修復】

歷時十年,專注千手觀音的每一隻手

「想借著這部劇,讓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對文保工作產生興趣,知道數位化修復、永續留存大概是什麼意思。」談及科普劇的籌備,團隊負責人李愛群教授笑言,為了將這些專業內容通俗地進行傳達,大伙兒下的功夫可不比日常研究少。

對公眾而言,這些內容乍聽上去確實略顯「高深」。李愛群介紹,在北京,團隊參加的項目有盧溝橋數位化修復保護。由於風化磨損或人為破壞,橋上的雕紋局部、獅子等會有圖案不清晰,甚至殘缺掉落的狀況,團隊的任務就是要恢復其原本形態樣貌。

這種「修復」很好理解,那麼「數位化」是怎麼回事呢?團隊骨幹侯妙樂教授解釋,通常而言,文物建築各部位間會有一些規律可循,而整座盧溝橋也有保存相對完好的部分。通過三維雷射掃描完好部分,結合橋體特徵的對稱分布等,就能將缺損部位用軟體自動化重建出來。「簡而言之,用完好部位的信息,『倒推』或者說『猜測』缺損部位狀態,是一種數理統計、回歸分析的方法。」

在團隊耗時最久、投入心血最多的重慶大足石刻千手觀音搶救性保護項目中,數位化修復得到更為淋漓盡致的表達。

據悉,這尊南宋年間的千手觀音造像原本有1024隻手,修復前可見約830隻手,保存相對完好的有400隻左右。團隊就是以這400隻保存完整的手為基準,觀察待修復手處在整龕觀音的什麼位置,尋找它的對稱相似手去類比空間特徵。再通過完好手的五個手指之間的回歸關係,算出待修復手的長度、手指彎曲度等等……

從預研究、立項到2016年結題驗收,這一項目團隊整整做了十年,為每一隻手留存下修復前、中、後三個時間維度的數據。在侯妙樂看來這十年很值得,「不僅做了科研,更是整個測繪學、地理信息科學、土木結構、建築學和文物保護專業的高度融合,還培養了一批測繪和文物保護人才。」

【留存】

結構捋清,珍稀文化遺產進數據「保險箱」

承擔文物數位化修復任務的同時,團隊的另一個重點工作方向是將文物數據進行「永續留存」。概括而言,就是趁文化遺產狀態尚好時,多層級留取其信息,以備將來有修復需求時應用。

今年4月,巴黎聖母院的一場大火,讓「永續留存」進入公眾視野。濃煙滾滾中,跨越760年光陰的尖塔墜落,多少法國人民掩面哭泣……但某種程度上巴黎聖母院又是幸運的,早在2015年,藝術歷史學家安德魯·塔隆曾藉助三維雷射掃描技術詳盡的記錄下了這一偉大教堂的全貌。這場大火後,巴黎聖母院的三維模型存檔將成為重建的關鍵。

在國內,除了邊修復邊進行數據留存的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項目,最近團隊還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和北京帝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專門完成了西藏布達拉宮的「永續留存」。

通過數月的無人機拍攝與三維雷射掃描,布達拉宮整個結構第一次被「捋」得清清楚楚。理論上講,在建築技巧能達到的前提下,利用這些留存的數據,它可以被一比一精準複製。這意味著布達拉宮從此進了數據「保險箱」,若它今後需要修復,就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復原。

與修復相比,永續留存更著眼於未來。「現在還沒有一個標準,什麼樣的文物應該優先去做永續留存。」一想到不少文化遺產可能在尚未進行數據留存的過程中慢慢降到「無法可修」的地步,或遭遇意外,李愛群總是有種緊迫感,「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進來。」

學生們在瞿曇寺進行壁畫數據採集工作

【還原】

無需取樣,可知文物表面顏料配比

侯妙樂致力於文物「幾何形態」的留存和數位化修復,與她同屬一個實驗室的呂書強,則專注於文物表面的色彩還原。

「打個比方,觀音手指的形態、長短等確定後,至於手指表面塗了什麼,就是我們的活兒了!」呂書強解釋,大部分古代文物的表面都是用礦物顏料繪製,不同物質的光譜反射也不同。基於這個原理,團隊使用遙感手段「高光譜」成像技術,來獲取文物表面的反射光譜。通過光譜來研究或者說猜測,古人到底用的什麼顏料,配比如何,從而對書畫、壁畫,以及表面有色彩的彩塑等進行修復。

與以往技術相比,高光譜成像技術依據的也是文物表面殘餘的色彩。但傳統手段需要從文物表面再取樣「一點點」拿到實驗室分析,高光譜成像技術則如同拍照,不需實際取樣,對文物沒有損害,且分析效率更高。

2015年,高光譜成像技術走進首都博物館,為40多幅古字畫進行了數位化留存、顏料分析。更神奇的是,高光譜儀器獲取了館藏書畫400-1000um光譜範圍的數據,共發現300多處人類肉眼無法甄別的隱含信息。

去年起,團隊數次遠赴青海省海東市樂都縣的瞿曇寺,為已有600餘年歷史的寺內壁畫採集高光譜數據,目前項目仍在緊張進行中。呂書強表示,實際上高光譜研究到現在也只有七、八年,但從應用評價及項目申報情況而言,已顯現出了巨大潛力。

【認同】

複製裝配,近20米高雲岡石窟「動起來」

實驗室通過數理分析方法進行文物遺產保護的道路,這些年來越走越寬。「剛開始感受還不是這樣,那會兒確實是『冷門』。」侯妙樂回憶,自己2005年博士畢業前後,球面的表達方式還是經緯度格網,但她想用一種更精確的方式去推算,就使用了球面四元三角網。「大概意思就是用三角形將球面鋪滿,全部都是計算、數學。」她坦言,抽象的計算跟實際很難產生聯繫,不禁讓人懷疑,自己做的這些到底有什麼用?

團隊在雲岡十八窟等比例複製模型前合影

而當她去現場第一次做數位化修復,這些疑問消失了。那是一尊17米、近6層樓高度的潼南大佛。放在以往,只能拍些平面照片,用皮尺測量數據。「我們用三維雷射掃描、近景攝影,高精度且無縫地將大佛顯示出來。」

有了海量數據,還需挖掘提取出針對特殊需求的有用數據。「那尊大佛的髮髻都差不多掉了,我們通過數據第一次搞清了髮髻的走向,將缺損部位計算了出來。」侯妙樂回憶,那一次「初出茅廬」的團隊,從現代技術中推斷出的結論,跟現場憑一輩子直覺經驗來判斷的老專家們的預估,只差了幾毫米,這令大家都很興奮。「老專家們相當於為自己的判斷找到了數據支撐,我們更高興了,原來我們做的這個東西,真的能對修復工作有幫助!」

近年來,伴隨各地對文保工作的重視,實驗室的技術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就在去年,團隊負責人李愛群帶領實驗室通過高精度三維信息留取術、藝術價值表皮分區劃分、多維數位化快速成型與製造等技術,完成了世界首例可裝配3D列印超大型文物等比例複製工程——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第十八窟原比例、高精度複製。

作為雲岡石窟中規模最大、最複雜、藝術價值極高的一窟,雲岡十八窟整體高度近20米。而實驗室相當於用「3D列印」複製了一座,這意味著雲岡石窟的展示不再受限於地理位置,更多的人將能領略到雲岡石窟的震撼魅力。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魏婧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看科普劇《千年石刻,萬年傳情》 古建文物在數據中「新生」
    一群中學生,在遊學時無意間撿到一隻「手」,以為是從千手觀音上掉下來的,不知如何是好。正巧,他們遇到了北京建築大學的建築遺產保護與發展關鍵技術研究團隊,便跟著研究生和老師們進入到文物遺產保護的世界。這一過程中,孩子們了解到數位化修復、永續留存等工作背後的意義,也完成了自身從隨性頑劣到責任擔當的轉變……
  • 探秘大足石刻千手觀音修復現場 一年修復242隻手(圖)
    千手觀音造像雕鑿於南宋中後期,在88平方米的崖面上刻有近千隻手、眼、法器,集雕塑、彩繪、貼金於一體,狀如孔雀開屏,斑斕奪目,被稱為「國寶中的國寶」。這座世界上唯一一尊擁有千隻手的觀音菩薩造像,至今已有八百年歷史了。隨著時間的流逝,1979年,0.25噸塊體自然脫落;1985年,一隻50千克的手自然脫落;2007年,又有一隻手突然掉下。
  • 電視上演的「千手觀音」,在福建泉州你可以親身感受!
    我們經常在電視節目上看到多人表演的「千手觀音」,其震撼的視角和多人表演的協調,每每給觀眾們帶來視覺上的盛宴,但是這些都是看得到、摸不著。它就是龍山寺—千手千眼觀音佛像。就在福建泉州晉江安海鎮海型厝村龍山寺內!
  •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稱"纖腿觀音"涉嫌侵犯"千手觀音"智慧財產權
    「千手觀音」在春節晚會上一夜成名,一些企業也開始打起了它的主意。昨天,婷美集團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纖腿觀音」的外包裝專利,並已被受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傳媒部的雪莉女士得知此消息後稱,「纖腿觀音」已部分侵犯了「千手觀音」的智慧財產權。  昨天,記者得到了一張婷美集團設計的外包裝標識圖片(右圖)。
  • 視頻:《千手觀音》主創搜狐現場表演即興舞蹈
    、領舞邰麗華、手語老師王晶做客搜狐,與在線網友進行了交流;幾位嘉賓不僅現場解答了在線網友有關《千手觀音》的一些問題,而且在搜狐網現場配合,即興表演了一段舞蹈,讓所有人感受到了幾位嘉賓默契的配合與深厚的藝術造詣,在節目的最後,邰麗華還以身示範,現場教搜狐網友跳起了《千手觀音》,在溫馨感人的氣氛中結束了整場聊天。
  • 朱軍不用翻譯《藝術人生》鎖定《千手觀音》
    在2005雞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千手觀音》這個舞蹈為有聲世界帶來了最為精彩的傳神畫卷,徵服了電視機前數億觀眾,讓人們領略到了美的別樣韻味。於是,他們成了《實話實說》等各類名牌電視節目追蹤的對象。央視訪談欄目《藝術人生》定於今日播出「挑戰人生——《千手觀音》」這個特殊節目。
  • 京都電車車廂頂出現千手觀音「手臂」
    而這樣的景象出現在了京都市京福電氣鐵道(簡稱「京福電鐵」)的「觀音電車」上。世界遺產仁和寺就建在京福電鐵的鐵道沿線,寺內作為修行場所,且此前未對外公開的觀音堂最近完成了修復工程,為了配合特別開放,便與京福電鐵共同打造了「觀音電車」。 把電車打造成觀音堂,而作為千手觀音本尊的觀音像也會「親臨」,千手觀音的手臂則被安置在了車廂廣告位上。
  • 北京東西城32處文物古建即將騰退保護
    北京市文物局6月6日表示,中軸線短期內暫無衝擊世遺打算,目前仍處於準備階段,中軸線及兩側的文物古建將啟動騰退保護,其中東西城32處不可移動文物的騰退工作年內啟動。中軸線申遺為何遲緩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才有資格被推薦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國家文物局更新預備名單,中軸線(含北海)入圍。
  • 科普| 安海龍山寺千手千眼觀音聖相
    始建於隋朝,歷代有興修,系1983年國務院確定的142座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之一,也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古時該地原有一巨樟,濃蔭蓋地,夜發祥光,時人崇之。東漢時高僧一粒沙認為這是一棵異樹神木,於是請工匠把它雕成了一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 這裡不僅有5D城市景觀,更有「立體式」文物保護格局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朱軍介紹,依託紅巖革命文物中蘊含的寶貴教育資源,該館充分發揮其公共服務和社會教育功用。自2008年以來,重慶累計投入石窟寺保護經費4.73億元,先後實施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合川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本體保護工程、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修繕保護工程等一批重點工程,重點抓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保護利用。眼下,大足石刻寶頂山大佛灣水害治理工程(二期)正在進行。在大佛灣一隅,記者見到了久負盛名的寶頂山千手觀音。
  • 北山佛灣南宋時期光輝作品之一:第125號數珠手觀音
    北山第125號數珠手觀音佛教密宗多部經典中,就記載了持念數珠的作用,這其中還包括千手觀音經典,如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有「若為十方諸佛速來授手者,當於數珠手這種形象,在唐宋時期千手觀音像中,基本上能找到數珠手的蹤影,只不過,它僅僅是千手觀音一隻手而已。數珠手觀音,少見於佛教和民間常提及的觀音行列之中,如密教的七觀音(聖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觀音、不空索觀音、準提觀音和馬頭觀音等)中,以及融合佛教經典和民間信仰的三十三觀音之中,皆未有數珠手觀音。
  • 重慶千手觀音像發現一隱秘暗格,專家揭開封石後,瞬間笑開了花
    大足石刻最為著名的當屬大足聖水巖千手觀音像、大足北山石刻手觀音像、以及大足寶頂山千手觀音像,其中大足寶頂山千手觀音像更是令人震撼,足足有830隻手。 我們平常雖然"千手觀音"這樣喊,但實際上一般的觀音雕刻都是三十二隻手或四十八隻手,用來表示觀音菩薩的三十二變相和四十八大願;大足寶頂山千手觀音的830隻手足以證實其規格有多宏偉。
  • 從嬌柔嫵媚到千手遮天:大足石刻的最美觀音像
    但即便這樣,依然難掩其光彩,「媚態觀音」還是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大足石刻的代表作之一。比起嬌小的媚態觀音,以體量巨大而著稱的「千手觀音」,更可以說是大足石刻最靚麗的一張名片。觀音在印度佛教中原本是男性,進入中國後,卻演變成廣結善緣頗具母儀風範的東方女性。
  • 掉葉又爛根的千手觀音不要丟,4點養護快生根易成型,可惜丟早了
    大家好,我是你們可愛的城市綠化養花匠,愛綠化愛養花,今天有網友問到,千手觀音掉葉又爛根,只剩一個塊莖還能養活嗎?看了這篇文章,好在沒有丟。敲重點:千手觀音屬於天南星科植物,而天南星科植物是典型的觀葉植物,說到千手觀音,其實和滴水觀音一樣,很多人都會混淆,但是無論是千手觀音和滴水觀音養護方法都差不多,都屬於一個科的植物,還有要注意的一點是,千手觀音和滴水觀音的汁液一樣的有毒,所以養護的時候要注意,有小孩的家庭不建議養護,最好放在室外養護。
  • 後續|青蓮寺塑像修復暫停施工,山西省文物專家仍在評估
    「澎湃新聞」此前報導了山西晉城青蓮寺塑像經陝西相關單位修復後「宛若新生」,失去了古樸的神韻,佛像頭上也加上了之前未有的飄帶。記者從山西有關方面獲悉,由於青蓮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地已連夜召開現場會對此事進行討論,目前決定暫停施工,待相關文物專家檢查評估後做出相應回復。
  • 千手觀音掌,長到一米高,層層疊疊滿「巴掌」,一層黃花一樹果
    千手觀音會開花結果嗎?在農村很多家裡會種有一種仙人掌,葉片薄而且層層疊疊的生長,都叫它千手觀音,其實它也是仙人掌的一個品種,叫做仙巴掌、觀音掌等等。它的長勢速度很快,一年就可以長到半米高,層層疊疊的掌片,真的有點像一個一個的小巴掌,那麼種的千手觀音掌會不會開花呢?其實這種千手觀音掌開起花來還特別漂亮,不僅能開很多花而且還能長出果實,也就是仙人果。
  • 谷豐新戲《千手觀音傳奇》開機 挑戰自我 分飾三角展實力
    由北京華藝之星文化藝術傳播中心出品,練佩鴻擔任編劇及導演,劉思博、張淼怡、吳健、谷豐等演員主演的大型古裝神劇題材《千手觀音傳奇》於近日在貴州都勻舉行了開機儀式。谷豐《千手觀音傳奇》主要講述的是上古時期,在東土聖地有一個國家,名為興林國。興林國雖然國土寬廣,但時值動亂時期,諸侯林立,戰馬紛飛,黎明百姓處於水生火熱之中。
  • 日本男子用2萬隻昆蟲做成千手觀音像 (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朝日新聞》10月26日報導,日本群馬縣板倉町的中央公民館展出了一尊由獨角仙、鍬形甲蟲、金龜子和蟬等昆蟲做成的「昆蟲千手觀音像」,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去參觀。據報導,這尊昆蟲觀音像高約1.5米。
  • 山西古建文物頻遭盜賣 部分廟宇被整座賣掉
    村中,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湯廟雖是明清建築風格,但廟中三千年古柏甚至早於二千多年前的長平之戰,至今仍長得鬱鬱蔥蔥,令人驚嘆。「前幾年廟裡丟了很多東西,有磚雕,還有精美的桃園三結義雕塑,等等。」47歲的成湯廟安全防護員王建林說,由於失盜嚴重,後來各級文物保護部門和企業家投資約850萬元對其進行了維修,並派專人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