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眼中的中國留學生:家教嚴愛做菜

2021-01-09 中國網

除了愛做飯、觀念傳統、讀書用功這些老標籤,外國學生對他們身邊的中國留學生還有怎樣的觀察?來自世界各地的5名學生,講述了他們接觸到的中國同伴,或許你也能從他們的眼中看出些什麼,從而改變些什麼。

「中國留學生可被分為三類」

卡羅琳·哈維來自辛巴威首都哈拉雷,現就讀於英國威爾斯大學。她說自己和中國學生算是「同在一個屋簷下」——同住的學生公寓樓裡有5個中國人,從本科生到博士生一應俱全。「他們大都很友善,和其他國家學生沒什麼不同。一樣愛笑愛鬧,喜歡朋友聚會,噢,惟一不同就是他們都特別熱衷做菜!」(你的外國朋友是不是也在嘗過你做的菜後,邊點頭邊說:「Good,Good」?)她笑道,「他們真的特別厲害,每頓飯要做好幾盤菜,不像我,用一個盤子就解決了。」

在卡羅琳眼中,中國留學生也要細分成至少3類:願意接受並嘗試融入西方社會的;有些牴觸但仍努力改變的;徹底將自己隔絕在一個小團體裡的。她說,同住的中國學生中有些非常西化,聽英國樂隊,開寢室派對和外國學生交朋友。但有些就很封閉,從來不參加集體活動,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卡羅琳認為這和他們出國前的經歷有關:「比如那個很少和大家交流的男生,應該是第一次出國還不適應國外環境,加上語言障礙,就乾脆把自己給封閉起來。」

說到適應新環境,她無奈地講述了全樓最嚴重的「中印危機」:一個中國女生每次都會在冰箱和櫥櫃裡囤積很多食物,導致其他樓友沒地方存放食品。一個印度女生對此就特別有意見,經常抗議性地把中國女生的東西直接拿出來丟在外面。「這多幼稚啊,就像小孩子鬧脾氣。」卡羅琳嘆了口氣說道,「基本每次都是我去調停,感覺自己跟聯合國中印關係大使似的。」

「我不敢邀請中國學生」

艾柯·范·格羅寧根來自荷蘭第二大城市烏特勒支,現就讀於英國威爾斯大學。奔放熱情的性格讓他的朋友成群,其中也不乏中國學生。在他看來,中國學生普遍家教嚴格。他對某次去一個中國朋友家做客的經歷,印象特別深刻:「他家真是一塵不染,進門脫了鞋還要整整齊齊地擺放好,我坐在客廳就覺得渾身不自在,都不敢大聲說話了。」

家庭管教嚴格的另一個表現就是課業勤奮。在艾柯看來,中國學生幾乎就是「用功狂」的代名詞。「我們班有兩個中國女生,每次老師開出的長長一張書單,能認真看完的,大概全班也就只有她倆吧。」他感慨道,「不過,總分卻還是我更高,因為她們從不參加課堂討論,那也佔分數的50%呢。」(這幾乎已經成為一種思維定式:中國學生不喜歡討論不喜歡發言。你是否也曾經知道問題答案或有個不錯的點子,但憋死也不舉手說,當老師把目光轉移到你身上時,你卻或裝痴呆狀,或做羞澀狀,等到老師把這個話題結束了,才後悔剛才沒說兩句露露臉兒。)

愛熱鬧的艾柯經常在自己或朋友家開辦各種派對,其中免不了喝酒和整人逗趣的小遊戲。但他一般不敢邀請中國學生,尤其中國女生,「我擔心他們會不習慣我們的玩法。畢竟,我交談過的大多數中國學生思想還是非常保守。」艾柯曾嘗試邀請一個在他看來言談舉止都相當西化的中國女孩,結果發現她整晚都很不自在:「或許傳統觀念已經深深植根在他們腦中了吧。這並不是一個好壞價值判斷的問題,只是對於像我這樣習慣了思想極端開放的人來說,他們讓我覺得有些難以接近和不好相處。」

「語言是他們的最大障礙」

薩科斯·歐哈來自印度首都新德裡,在英國威爾斯大學就讀。她和3名中國留學生共租一個房子,遇到了一堆讓她頭疼的問題。

薩科斯認為其中最大的問題是語言——中國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實在讓她沒辦法很好和他們溝通,也因此產生了許多誤會。「當我被告知他們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時,我簡直太吃驚了。」薩科斯說,「因為他們的口語能力完全不能正常對話,更別說討論問題了。」

就是因為語言障礙,她和同住的一個中國男生特別不和。「我負責電費水費等各種帳單,和採購基本公用物品比如衛生紙和清潔劑。但那個男生,無論我跟他說多少遍,就是不肯出湊份子的錢。他說他會用自己的衛生紙,真是把我給氣炸了!」但她後來發現,其實並不是那個男生蠻不講理,而是他根本就沒明白她的意思,經過另外幾個中國學生轉述,這個男生才了解了狀況,補上了該交的錢。

「我們都是在一個陌生國家,都需要適應新環境,他們的語言有障礙會更困難些,這我都理解,但至少要努力。」薩科斯說,「就拿我的合租者來說,有兩個女生一直在嘗試和我交流,還給我帶來中國綠茶,她們的語言進步就很快,比剛來時好多了。可那個男生,見面連招呼也不打,除了固定的兩個中國同學之外,根本沒有別的朋友,這樣怎麼可能有進步呢?」(剛出國門,語言障礙是每個留學生都不可避免的,別說你英語多牛,雅思多少,GRE多高的,一律歇菜。這個障礙不克服,想接著混很難的。)

「他們特別愛熱鬧」

威廉·巴萊特畢業於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現任職美國某投資公司,並曾在該公司成都分部工作過一年。他與中國學生的接觸主要是在大學期間,他當時已學習了3年漢語,並參與學校華人團體,結交了許多中國朋友。威廉認為自己和中國學生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他的父母也特別重視學業,而不像多數美國家庭那樣期望孩子成為NBA巨星。但在和中國學生一起組織活動的過程中,他仍發現了不少差異——「每當有意見分歧的時候,我希望可以大家擺上檯面來公開辯論,而他們卻總是希望臺下解決,避免衝突。另一個讓我很困擾的細節是,他們總臨時改變計劃,比如一個會議的時間地點,明明早就定好了,但都會突然變卦。」

威廉很羨慕中國人那種互相之間特別親近的感覺。「他們特別愛熱鬧,會花很多時間來和朋友、家人相處,一起聚夥吃飯,一起打牌開派對。不像我們美國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比較冷淡。」(你是不是也經常參加華人組織的派對?你參加派對時有沒有注意到,也許周圍正有個老外向你投來羨慕的目光呢?)

在成都一年的經歷讓威廉喜歡上了這個溫情的城市,「我和中國一起經歷了難忘的5·12地震,以後要是有機會,我還想再回去那裡工作。」

「他們丟失了探索和思辨能力」

塞繆爾·利波夫來自美國波士頓,畢業於哈佛大學,現攻讀麻省理工大學生化系博士學位。他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通」:說一口略帶京腔的流利漢語,參加各種中國學生組織的活動,並經由學校項目多次到過中國各地。從8年前剛邁進哈佛校門,他就開始了和中國學生的親密接觸——合住的學生套間中有4個中國人,在那個年代可謂少見。「我特意選擇和中國學生一起住。」塞繆爾·利波夫說,「因為當時我已學習了兩年漢語,對中國也有很大興趣。」

回憶起當時的合住經歷,塞繆爾對室友間時常自發辯論國家大事的氛圍印象深刻。「我的室友來自中國不同社會階層,因此對國家政治經濟問題的看法很不同。其中一個女生的父親當時是北京部長級官員,而另一名男生的父親則是中國一份刊物的負責人,他們經常激烈爭論中國的一些重大事件。」塞繆爾對此種辯論頗為讚許,認為其爭論非常深刻,即便有再大意見衝突也能理智探討,互相尊重。

相較之下,他發覺現在的中國留學生正逐漸丟失這種思辨能力,「他們更實際,更關注自己的職業發展,對政治則比較漠然,更不會去深究」。塞繆爾認為這非常讓人失望,「在哈佛讀書的中國學生都是佼佼者,他們之中很可能就會出現這個國家未來的領導人。如果連他們都丟失了探索和思辨的能力,一個國家該怎樣不斷前進發展?」(越來越多人出國不是為了將來拯救中國政壇,把探索和思辨能力用在對自己的職業發展上也是不錯的,但問題關鍵是探索和思辨能力,有多少人在意呢?)

相關焦點

  • 老外眼中的中國留學生:幼稚封閉自甘墮落(圖)
    新華網訊 除了愛做飯、觀念傳統、讀書用功這些老標籤,外國學生對他們身邊的中國留學生還有怎樣的觀察?來自世界各地的5名學生,講述了他們接觸到的中國同伴,或許你也能從他們的眼中看出些什麼,從而改變些什麼。「中國留學生可被分為三類」卡羅琳·哈維來自辛巴威首都哈拉雷,現就讀於英國威爾斯大學。她說自己和中國學生算是「同在一個屋簷下」——同住的學生公寓樓裡有5個中國人,從本科生到博士生一應俱全。「他們大都很友善,和其他國家學生沒什麼不同。
  • 家教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家教嚴是好事嗎?
    中國式教育以什麼為主?在大家傳統觀念裡,那一定是家教嚴格吧,以嚴厲為主,人們的觀念中,家教嚴格的人,待人接物往往會很有禮貌,也會懂得進退,甚至能得到很高的評價。但是從小家教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家教嚴是好事嗎?太多人有這樣的體驗了吧,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心聲,關於家教嚴這件事,作為中國的孩子我們可能都有自己想要表達的情緒吧!不如說出你心裡所想吧!
  • 老外眼裡這些名字超級爛!中國留學生應該如何取英文名?
    很多中國留學生為了讓自己更快的融入新環境,在前往美國留學時一定會絞盡腦汁的給自己取一個好聽的英文名字,像Lucy、Lily、Helen、Bob這些名字在中國人眼裡看起來友好聽有實用,但是在老外眼中,這些名字超級爛。那麼,中國留學生應該如何取英文名?
  • 老外眼裡的中國留學生咋樣?
    魚火心靈捕手心理工作室——中國第一家專注於國際生、留學生及家長跨文化適應的心理工作室在繁忙的5月結束後,魚火君終於有時間可以去看看國外的花花世界。最近魚火君沉迷於一個國外的問答網站,上面有非常多有趣的信息。出於對於留學生的關注,魚火君想了解下老外對中國留學生的看法。讓我們看看老外是如何看待中國學生的吧!
  • 在老外眼中「最貴的中國食物」日本人認為是西瓜,英國人卻更搞笑
    在老外眼中「最貴的中國食物」日本人認為是西瓜,英國人卻更搞笑。其實對於現在我們大家來說也都知道這樣的一種現象,對於很多的一些外國人來說,他們在這個時候也都是願意會選擇在我們中國生活的,不僅是我們現在對於中國的社會來說也是相當的安定,而且對於美食的種類也是特別的多,所以老外在來到我們中國之後,似乎也都已經打開了美食界的新大門呀,而且各種完全沒有吃過的一些食物也是讓他們能夠吃個不停,而且對於慢慢的他們也都已經了解到了我們中國的這些食物,但是對於一些完全沒有來過中國的一些外國人來說
  • 老外眼中的「中國特色」
    老外眼中的「中國特色」 本報特約撰稿 潘南 《 青年參考 》( 2015年10月07日   11 版)
  • 老外眼中,最好吃的5種中國糕點,網友:商業互吹,麵包也很美味
    現在很多外國人都來中國生活了,一是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二是因為中國美食太好吃!據說中國留學生住在國外,只需每天做中式晚餐就可以免房租。老外眼中這5種中國最好吃的糕點,桂花糕上榜,但是許多網友表示圖4自己都沒有吃過,你吃過嗎?
  • 老外眼中的古樓觀
    美哉樓觀----老外眼中的古樓觀 那天。風清雲淡,秋色宜人。地處秦嶺北麓的道教祖庭——曲江樓觀道文化展示區內,丹桂飄香,金菊吐豔,風光旖旎,遊人如織。一跨入財神文化展示區的大門,來自非洲的琳達,印度的德龍,澳大利亞的麥克等一群老外就被眼前古色古香的廟宇建築驚呆了,連連點頭稱讚,並不停地按下相機的快門。「能親手轉一下轉運輪、觀賞古樂器演出,祭拜老子和財神,全是我第一次見到。」來自土耳其的21歲留學生尼亞澤首次身著漢服,對古樂演奏非常好奇,用熟練的中文與集賢古樂西社負責人田孝梨交談。
  • 老外眼中中國最重要的調味品竟是這8種
    調味品必不可少的中國的調味品數不勝數在老外們眼中最重要的又是哪些調味品呢?鴨醬 | Duck Sauce鴨醬聽上去好像是用鴨做的,但其實,鴨醬的主要原料是酸梅。不過,鴨醬也確實和鴨有關係,因為它是吃鴨肉時用的蘸醬。
  • 中國人做菜都要先「開鍋」,老外:做菜還要先將鍋燒壞,真不懂!
    中國人做菜都要先「開鍋」,老外:做菜還要先將鍋燒壞,真不懂!每一個國家不僅地域環境不一樣,飲食方面也更是差距很多,而且因為環境的問題,導致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美食,因此每個國家的做法開頭不一樣,而每個國家用來做美食的鍋也都不一樣,經常去吃西餐的朋友們都知道,老外們一般用的都是平底鍋,因為他們不像我們有煎炒煮炸燜。
  • 讓老外下不了嘴的幾道中國美食,中國人眼中它們都是美味
    都知道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吃」文化更是別具一格。大家都知道,在中國除非能毒死人的不能吃之外,其他的沒幾樣是不能弄來吃的。就算是全世界都害怕的蝗蟲之災在中國人面前,那也是吃貨的樂園。今天就來盤點一下4種老外「寧死不吃」的中國菜。
  • 老外見中國大廚做菜先「燒鍋」,當時愣住了:不會把鍋給燒壞了?
    我們中國大廚炒菜的場面那是非常壯觀的,鍋裡的火苗有時候能躥一米多高,大廚一點不害怕,用鍋蓋一蓋就給滅了,在家裡看老媽炒菜經常著火,鍋裡的菜一著火老媽就用鍋蓋蓋一下,根本不當回事,如果是我炒菜,鍋裡著火了我就非常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辦,但是也會用鍋蓋蓋一下,火苗與空氣隔絕就會滅掉。
  • 盤點:這些老外都有一顆「中國心」(組圖)
    前些年,美國《新聞周刊》根據西方網民投票評選出了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國家文化符號,其中中國文化位居第二位,西方網友眼中的中國符號有:漢語、北京故宮、長城、蘇州園林、孔子、道教、孫子兵法、兵馬俑、莫高窟、唐帝國、絲綢、瓷器、京劇、少林寺、功夫、西遊記、天壇、毛主席、針灸、中國烹飪。  有些老外們從此生長出一顆火紅的中國心,為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競折腰。
  • 留學生給同學當「家教」豐富留學體驗
    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本報記者 張雪婷不少中國留學生在海外,都曾有過當家教的經歷。在這其中,有很多留學生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給當地的小孩做家教,而是給和自己一起上學的同學做輔導,從中既能獲得一部分酬金,同時也能起到和國外同學交流接觸的作用。「老師在開學時就和留學生說,希望大家能多多在學業上互助,並鼓勵大家付給自己的『家教』一些『學費』。」潘同學今年9月將在美國華盛頓特區一所高校升入研究生二年級,她在過去的一年裡一直給同學輔導經濟課。
  • 老外眼中各國特色美食,法國是鵝肝,美國是牛排,中國是什麼?
    老外眼中各國特色美食,法國是鵝肝,美國是牛排,中國是什麼?在很多人眼裡,中國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家,尤其是這幾十年來經濟發展非常迅速,讓很多國外的人感到非常驚訝。外國人逐漸開始對中國增加了關注,喜歡到中國來留學,也有很多人到中國旅遊,品嘗各地的美食,參觀各地的旅遊景點。在外國人眼中對這些國家都是有一定看法的,就從美食方面來說吧,我們來看看在老外眼中都有什麼特色美食。法國是一個非常浪漫的國家,對法國的了解,大家聽到最多的就是法國鵝肝,法國鵝肝大家知道是怎麼得來的嗎?那麼普通的鵝肝,怎麼就吃不完呢,一隻鵝才有多大點肝兒?
  • 在外國教授眼中,中國留學生是怎樣的存在?
    喝點洋墨水,無論是留在國外發展還是頂著留學生的帽子回國都不錯。 可家長不知道的是,不少外國教授都不怎麼待見中國留學生。 部分中國留學生順利畢業都是問題。
  • 在老外眼中最有魅力的中國女性會是誰,看看老外怎麼說的
    不僅在文化上,在審美上,中西方也有著不同的觀點,中國人認為瓜子臉,身材勻稱才是美女,然而外國人可並非是這樣認為的,近日一個「你認為中國誰最美的」的問題引起了外國網友的熱議。在審美上,各國各地都有著自己的觀點,也許中國人眼中的風騷,在老外眼裡就是性感,在中國眼裡的流氓行為,在老外眼裡也許只是禮儀罷了,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審美,那麼在這些老外眼裡誰才是中國最有魅力的女人呢?
  • 留學生提前返校 兼職口語家教
    近日,不少北語的留學生看中了這個「商機」,提前返校賺外快。距離開學還有約半個月的時間,記者發現,北京語言大學的留學生們已經開始返校。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北京語言大學,雖然還是在寒假期間,但是北京語言大學的校園內,已經可以看到金髮碧眼的外國留學生了。
  • 留學生眼中的「洋」老師:打造有溫度的「中國名片」
    來自義大利的留學生華昕說,他和同學們把中國教師每節課上的小測試當作「小遊戲」,不知不覺中學到了不少中文詞彙。華昕是河北省石家莊市第42中學的一名留學生。教師節前夕,記者來到該校,對留學生眼中的「洋」老師進行了採訪。
  • 國外人眼中的中國留學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愛炫耀、愛面子在很多國外人眼裡,我們中國留學生個個都是秀高奢、開跑車、住豪華酒店的土豪,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在圈子裡仿品早已成了公開的秘密,很多人喜歡&34;的商家,購買他們物美價廉以假亂真的品牌包飾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樣既充了面子又不讓錢包受罪,真是一舉兩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