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人眼中的中國留學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2020-09-16 魯奇魯奇

出國留學總是會遇到文化差異的問題,不同國家的人在交往中免不了產生一定的刻板印象,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也總會被貼上一些標籤。下面這些針對海外求學者的象徵,你是否遇到過呢?

作為國內的你,對下面別的國家求學者的評價和看法,可有&34;的感覺?

愛炫耀、愛面子

在很多國外人眼裡,我們中國留學生個個都是秀高奢、開跑車、住豪華酒店的土豪,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在圈子裡仿品早已成了公開的秘密,很多人喜歡&34;的商家,購買他們物美價廉以假亂真的品牌包飾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樣既充了面子又不讓錢包受罪,真是一舉兩得啊!

中國代購

就連像韓國這種什麼都覺得自己都好的國家也不得不承認中國的代購是全能的,很多國外人不再買本國的品牌,而是選擇了中國製造的仿製高奢品,而中國代購們也會不負所望的從&34;上獲得,隨後郵寄到他們手中。不僅是仿製高奢品,只有他們想不到的,沒有中國代購買不到的。


超團結、愛抱團

&34;、&34;,國內學生愛抱團的習慣行為從國內延伸到海外,經常都是三、五個人一個小團體。身在異鄉的同胞如此團結是一件和諧的事情,但國外人卻表示不可思議。


一本正經

不管是影視節目,還是現實世界,大部分海外人的性格非常奔放、幽默。可在歪果仁眼中,很多海外求學者過於嚴肅、正經、難以融入。例如,他們躲在門後嚇唬人,可海外求學者覺得比較幼稚,更不會參與其中。


愛喝熱水

即使在像美國這樣自來水隨時喝的國家,海外求學者很少會直接喝水管流出來的熱水。而是一定要先把水煮開,方可喝。國外友人可以理解喝老火湯、喝涼茶的好處,卻對&34;非常不解!


天生廚師

國內菜作為世界三大菜式之一,烹調方式可謂多姿多彩。由吃不慣海外飲食,海外求學者都喜歡自己下廚。哪怕是簡單的一鍋小面、一碟炒飯都能感受到家鄉的味道,因此在不少海外人眼中,海外求學者都是天生的下廚好手!

不同文化、觀念之間的碰撞往往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故事,當然,留學的意義不僅在於孩子們獲得更好的教育條件,而且是在接受海外教育後,能更好地順應全球化發展。看完這些各式各樣的象徵,可以看出留學生身處海外,的確要面對很多文化差異和身份認同疑問。你出國在外,遇到過哪些刻板印象呢?


貼士:

外國人眼裡的三大高奢品牌

一:LV(毋庸置疑)

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 簡稱LV,創始於1854年,法國巴黎。創始人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是法國歷史上是非傑出的皮件設計師之一。一個世紀之後,路易·威登成為皮箱與皮件領域數一數二的品牌,並且成為名流社會的一個象徵物。

二:愛馬仕(女性偏愛愛馬仕)

2011年品牌價值:119億美金位居世界高奢品牌第二位。愛馬仕(Hermes)創立於1837年法國,早年以製造馬具聞名於法國巴黎。愛馬仕出名的莫過於KELLY和BIRKIN的包包了,5萬起價,到幾十萬甚至幾百萬都有。因為工匠的產量有限,採取全球訂製方式,平均訂製一款,大概需要等上兩年的時間,即使是黛安娜王妃一樣需要等待。

三:香奈兒(名字就很香有沒有)

CHANEL香奈兒(也稱夏奈爾)2011年品牌價值:68億美金。全球搜索量每天44.7萬次,位居時裝類第二名僅次於LV。CHANEL香奈兒成立於1913年法國巴黎,主營定衣服、服裝成衣、香水、彩妝、護膚品、鞋履、手袋、眼鏡、腕錶、珠寶配飾等時尚高奢品。每一種產品都聞名遐邇,特別是她的香水與時裝。

相關焦點

  • 在外國教授眼中,中國留學生是怎樣的存在?
    文|立言教語 隨著生活條件變好,越來越多的家長想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 喝點洋墨水,無論是留在國外發展還是頂著留學生的帽子回國都不錯。
  • 為什麼中國留學生在國外不受歡迎?
    隨著中國發展越來越好,更多的人選擇把孩子送到國外去接受教育,增長知識的同時開闊視野,那麼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究竟生活究竟怎麼樣呢?2年前,一篇由美國人寫的文章《我不喜歡中國留學生》在外網上引起很大波瀾,我們一起看一下。
  • 「我眼中的中國留學生,比你想的還糟糕!」外國教授的話扎心了
    ——《撒哈拉的故事》在中國浩瀚的歷史中,老師一直是受人尊重的存在,他們負責傳授知識解答困惑,讓知識的火焰照耀華夏不滅之魂。我中國自古以來便有著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學子見了老師畢恭畢敬,對老師尊敬有加,老師對待學子也是疼愛有加,知無不授,授無不知。
  • 老外眼中的中國留學生:幼稚封閉自甘墮落(圖)
    新華網訊 除了愛做飯、觀念傳統、讀書用功這些老標籤,外國學生對他們身邊的中國留學生還有怎樣的觀察?來自世界各地的5名學生,講述了他們接觸到的中國同伴,或許你也能從他們的眼中看出些什麼,從而改變些什麼。「中國留學生可被分為三類」卡羅琳·哈維來自辛巴威首都哈拉雷,現就讀於英國威爾斯大學。她說自己和中國學生算是「同在一個屋簷下」——同住的學生公寓樓裡有5個中國人,從本科生到博士生一應俱全。「他們大都很友善,和其他國家學生沒什麼不同。
  • 中國留學生在國外,最缺的是氣場
    很多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比較恐懼的一件事情就是做presentation。因為我們總覺的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我們怕在做presentation的時候出醜。於是,在學期初課上分組的時候,中國留學生往往會戰略性的湊堆兒,然後加入一些美國人的小組。很多美國人討厭這樣的中國人,因為目的性太明顯了,平時都沒有說過話,臨陣「抱大腿」。
  • 老外眼中的中國留學生:家教嚴愛做菜
    除了愛做飯、觀念傳統、讀書用功這些老標籤,外國學生對他們身邊的中國留學生還有怎樣的觀察?來自世界各地的5名學生,講述了他們接觸到的中國同伴,或許你也能從他們的眼中看出些什麼,從而改變些什麼。「中國留學生可被分為三類」卡羅琳·哈維來自辛巴威首都哈拉雷,現就讀於英國威爾斯大學。
  • 外國教授直言:「我眼中的中國留學生,可能比你想的還糟糕!」
    對於很多人來說出國深造是一種開拓眼界的方法,在出國之前都會認為自己出國回來之後就是海歸人士了,工作資歷和見識都會有所提升,出國留學也會成為自己在國內工作的一塊敲門磚,自己的學歷也會成為自己日後求職的重要優勢。可是海歸留學生真的就如此優秀麼?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外國教授的一句話震驚了很多人。
  • 中國留學生在國外,不缺英文,缺的是氣場!!
    中文字典給這個詞的翻譯是:感召力,魅力,超凡的個人魅力,甚至是神明授予的超凡能量或者才能。 但是我覺得中文的「氣場」這兩個字,無比的強大。因為它不僅僅涵蓋了Charisma這個詞,而且意義還要遠遠高於Charisma這個詞。氣場:是你的言談舉止很多中國留學生在國外比較恐懼的一件事情就是做presentation。因為我們總覺的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我們怕在做presentation的時候出醜。
  • 高放:國外學者眼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原標題:國外學者眼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新近出版的《國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評析》一書,有利於我們詳細了解、借鑑國外學者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觀點和認識。 ■對國外研究成果作了系統的梳理和深刻的評析 這部厚重的學術專著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對國外已譯為中文出版的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學者評述國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量研究成果,作了新的系統的梳理和整理。
  • 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被哥大錄取的中國留學生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21世紀的中國留學生又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怎樣的價值?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兩位哥大校友,一同聽聽他們的成長故事。 肖雪華 哥倫比亞大學碩士 中國留學生論壇聯合創始人/主席
  • 「我眼中的中國留學生,比你想的還糟糕!」外國教授一席話扎心了
    之前看到過一檔訪談節目,就讓我記憶非常的深刻,原來在國外教授的眼裡,中國的留學生居然是「這副模樣」。在該節目當中,這一名外國教授直接感慨:「我眼中的中國留學生比你想的還要糟糕!」他的一番話語屬實是非常的扎心,但是又說的句句在理。
  • 老美眼中的中國留學生:有鈔能力,開豪車穿奢侈品,喜歡圈子
    在外國人眼裡,中國留學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呢?除了千篇一律的會功夫,單眼皮,歪國人們對中國人還有哪些誤解?圈子直接決定了你在國外的幾年過得怎麼樣,所以許多留學生可能並不擅長參加外國人的聚會,但常常會參加&34;的派對。不少中國留學生到國外之後,首先就是詢問附近有沒有華人圈,或者通過學姐學長介紹進圈。你想想,在國內上個大學都有同省同市同縣同鎮等等各種各樣的老鄉會,那在國外就更加多了。就像編編的朋友是個上海人,去了雪梨,第一件事就是趕緊託學姐陪自己在雪梨的上海人圈子裡露露臉。
  • 中國留學生,怎樣才能成為國外大學裡的學霸?(附神器一枚)
    留學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你有沒有在激流中勇進呢?
  • 在德國人眼中,中國是「發達」國家嗎?聽聽德國人怎麼說
    雖然我們對外還是宣稱是發展中國家,但是一些外國留學生來到中國後,卻不這麼認為,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德國人是怎麼評價我們的吧。其中就有一位來自德國的美女留學生,雖然她很不願意承認,但是中國在某些方面確實比一些發達國家要好。事實上,我們不否認,在一些西方國家,確實有更先進或者更好的福利,但是相對於一些人來說,他們更喜歡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
  • 新媒:去年紐西蘭國外留學生47%來自中國
    紐西蘭電視臺(TVNZ)網站8月26日文章,原題:紐西蘭高校對中國留學生的依賴被暴露無遺  (紐西蘭)教育部的數據顯示,儘管過去10年一直致力於實現(生源)多樣化,但高校仍然比以前更依賴中國留學生。去年紐西蘭18%的大學生來自國外,明顯高於10年前的13%;其中47%來自中國,而2009年這一比例為29%。紐西蘭高等教育聯盟(TEU)總裁吉爾克裡斯特表示,如此高的留學生比例已構成嚴重的財務風險。「其中隱藏著亞洲金融危機、禽流感或其他類似危機帶來衝擊的風險,」他說,「另一種風險是中國(高校)實力的增長。
  • 曾吹捧「美國空氣香甜」的中國留學生,如今怎樣了?現狀讓人唏噓
    可你對歷史和現實的無知使你誹謗我們中國自己的世界。在你的眼裡國外的什麼都是美好的,連空氣都是香甜清新的。作為一個時代新青年,一個中國人,你的責任心榮辱感去哪裡了?你學的知識去哪兒了?空氣無色無味會不知道!親愛的美國馬裡蘭大學留學生---楊舒平。曾吹捧「美國空氣香甜」的中國留學生,如今怎樣了?現狀讓人唏噓。
  • 中國留學生在外國教授眼中到底是什麼樣?
    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可見。外國科技比我們先進,外國環境比我們優美,外國經濟比我們發達,外國人多我們有素養……許多人形成了固定 思維習慣,只要是中外對比,就不假思索,一律外好內差。出國深造是這幾十年許多人的夢想,有的是為了留在國外生活,有的則是為了學成回國。
  • 勤奮得到公認 國外大學校長如何評價中國留學生
    隨著全球化進程加速推進,中國留學生遍布全球各國,他們的留學之路究竟走得怎樣?國外高校如何評價他們?各國是否會因為中國留學生的逐年增多而考慮提高留學門檻?    提到中國學生的勤奮,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校長迪埃特·倫森教授也深有體會,他說:「有一次,他看到中國學生與一位物理教授在實驗室探討問題,直至晚上10時中國學生還不肯『放』他走。」    斯圖爾特·賣卡欽教授也表示,中國學生不但勤奮,而且聰明、禮貌。但是他們不足的地方就在於缺乏挑戰精神,他們似乎對教授、對權威有一種莫名的崇拜感,這對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是不利的。
  • 【泰語中字】中國女留學生眼中的泰國
    公園偶遇可愛清純中國女留學生看看她們眼中的泰國是怎樣的答案真令人大吃一驚不要找院長要她們的聯繫方式,哼哼
  • 人們常說的「博士後」,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聽聽普通人的看法
    「人們常說的『博士後』,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博士後是不是一種學位?在普通人的眼中是什麼樣子的?」有人問。我就是普通人,接下去請聽聽我這個普通人對博士後的看法吧!在我們身邊,經常聽到很多人說過這樣的話:「xxx博士讀完了之後再讀博士後,博士後是不是最高的學位呢?」博士後是不是一種學位?估計很多人都一頭霧水。其實,博士後只是一種工作職務、一段工作經歷而已,博士後並不是學位,博士才是這顆星球上最高的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