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由得讓說姐想到最近在世界教育論壇遇到的2位80、90後哥大學子,同樣來自美國頂尖藤校的他們,卻有著迥然不同的性格特徵與成長背景。
金甜甜(左)和肖雪華(右)
圖片來源:精英說
然而,也是這兩位看似完全「不搭」的少年,憑著紮實的專業素養和一腔對教育事業的熱情,他們走出哥大校園,在世界教育論壇這場全球頂尖的活動中互相學習、通力合作,為人們呈現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教育盛宴。
什麼樣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氛圍塑造了這兩位別樣的藤校學子?21世紀的中國留學生又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怎樣的價值?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兩位哥大校友,一同聽聽他們的成長故事。
肖雪華
哥倫比亞大學碩士
中國留學生論壇聯合創始人/主席
福布斯中國 U30 精英中最年輕的獲獎者之一
青年領袖(Young Leader)成員
3歲開始寄宿生活,父母的教育卻從未缺席
肖雪華今年23歲,但早在三歲的時候,父母就將他送到寄宿學校,自此就開始了漫長的寄宿生活。除了周末和寒暑假,肖雪華的童年時光都是和同學、老師生活在一起。
據肖雪華自己描述,當時爺爺奶奶也在北京,完全有精力和時間可以照顧他,但是父母為了鍛鍊他獨立能力,仍然把他送到學校寄宿。
肖雪華生活照,圖片來源於本人
原本以為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在成年後會有些許遺憾,但是眼前這位爽朗的北京大男孩卻並不認同。
肖雪華說:「和父母有一定的距離,反而會增加我們彼此的感情,因為只有周末才能和父母見面,會讓我們更加珍惜彼此。」
身高193的肖雪華參與2019紐約時裝周走秀
圖片來源於本人
或許正是因為父母的「狠心」,讓肖雪華從小養成了獨立自主的個性。
英國一位心理學女博士曾說「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在肖雪華身上仿佛也印證了這一點,當父母從小給孩子適度的自主權,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子女來說可能是一生的財富。
肖雪華在中國留學生論壇現場開幕致辭
圖片來源於本人
與此同時,雖然遠離了父母的陪伴,但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關愛卻一點不少,「雖然父母給我的陪伴不多,但是他們對我的關注和教育一點也不會少」。
事實上,孩子需要被父母們看見,就像是植物需要水。但如何做到「有效陪伴」卻是一門學問。更多的時候,孩子們需要真心實意的「被看見」,而不是大人們馬馬虎虎不走心的「你真棒」。
回憶起父母對自己的陪伴方式,肖雪華說道:「父母從來不會逼迫我做什麼事情,也不會過分打壓我的想法,只要提出的想法和要求合理,父母都會努力幫助我實現,儘可能給我最大程度上的理解和支持。」
肖雪華生活照,圖片來源於本人
在這樣「放手」的過程中,肖雪華的成長並沒讓父母擔心亦或失望。
中學時期,熱愛攝影的他獲得了全國中學生攝影大賽特等獎;大學期間,肖雪華和身邊的小夥伴們一起,聯合創立「中國留學生論壇」及「埔思學院」,這二者均成為中國留學生最具影響力組織之一。
2019年,又是他斬獲不小成就的一年。
肖雪華生活照,圖片來源於本人
肖雪華一方面作為世界教育論壇青年板塊的總負責人成功舉辦這場活動,同時上榜 2019 福布斯中國 30 位 30 歲以下精英榜,以及 2019 胡潤百富 30x30 創業領袖。
對於自己的這些經歷,肖雪華說:「我能收穫這些榮譽,都離不開父母的幫助,雖然三歲就開始寄宿生活,但是父母對我的教育卻從未缺席。」
每個時期都需要一位優秀的長者引路
在世界教育論壇開始前,精英說陪伴肖雪華見證了整場活動籌備的全過程。
他白天忙於對接國內團隊的工作,晚上跨越時差和美國、巴黎的團隊開會。每天對接不同的參會嘉賓,在別人的眼裡猶如開掛一般的人生,其實都是肖雪華無數個日夜努力而來。
「接觸到越多優秀的人,我有越多的緊迫感」,肖雪華坦言,「比如這次青年領袖(Young Leader)的成立,我們就收到了來自5大洲、17個國家、近千份的簡歷。」
金甜甜和肖雪華與「青年領袖」成員在一起
圖片來源:精英說
這些來自全球各地,不同經歷不同背景的出色青年,更讓他對優秀青年四個字,有了「顛覆性的認知」。「原以為周圍的人已經足夠優秀,直到收到這些五湖四海的簡歷,我才發現人外有人,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
事實上在肖雪華的成長過程中,從同齡人、合作夥伴到老師、領導,這些榜樣的力量對他的人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我覺得每個人在不同的時期都需要一位優秀的長者引路」。
為此,肖雪華特別提到了自己高中的校長。
「我初中時期一直比較不自信,升入高中後,當時的校長很喜歡我,將我選為校長特助。從他身上我開始學習如何待人處事,慢慢地我變得更有自信,也讓我想變成更優秀的人,我想去感受這些成功者的一言一行,學習他們思考事情的思路和方式,以他們為榜樣,督促自己變得更好。」
肖雪華生活照,圖片來源於本人
站在從高中到大學的轉折點,這位校長不啻為肖雪華人生中的引路人。
而現如今,當肖雪華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求學,他談到了如今深深影響他的一位貴人--世界教育論壇創始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特別顧問、原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原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特別顧問--Dr. Cheng Yan Davis。
當談起Dr. Davis的人生經歷,肖雪華充滿了欽佩。
肖雪華生活照,圖片來源於本人
「嚴老師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努力、不辭辛勞的精神,一直在潛移默化的不斷影響以及改變著我。」
Dr. Davis現為華裔美國人,她於上世紀80年代來到美國求學,此後一生服務於教育行業,至今近40年。
看著心中憧憬的前輩依舊每天朝九晚五,平均每月因工作往返於全球各地,為全世界的教育未來獻計獻策,肖雪華不免感嘆說:「優秀的人,都比你想像中更努力,我又有何理由停下?」
金甜甜
哥倫比亞大學 教育認知科學博士學位
現就職培生教育集團 擔任高級學習設計研究員
青年領袖(Young Leader)成員
學霸曾經也是普通女孩
不同於肖雪華的外向與熱情,世界教育論壇上的金甜甜顯得沉穩和低調了許多。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畢業的她,不僅擁有傲人的求學背景,同時以她的睿智和聰慧的氣質,讓說姐相信,眼前一定是位從小頂著「別人家小孩」光環的學霸型選手。
金甜甜在世界教育論壇現場
圖片來源:精英說
然而,隨著聊天的深入,甜甜很快打破了說姐的認知。
從小,金甜甜不僅不是學霸,用她自己的話說,「小時候是很接地氣的普通女孩」,不僅學習成績沒有特別突出,父母的教育觀念也相對傳統。
小時候的甜甜一直夢想著學藝術,但因為父母的強烈反對打消了念頭。彼時,媽媽的心願是讓甜甜學數學,但是在順從中放棄藝術後,金甜甜這個外表甜美內心倔強的女孩,決定違背父母的意願,選擇心理學這門學科。
本科階段的心理學專業沒有細分,在接觸了這個領域各個門類後,甜甜漸漸發覺教育心理學於她最有意義。
金甜甜生活照,圖片來源於本人
當時,國內心理學才剛剛起步,而國外這門學科已經非常成熟,因此甜甜在本科畢業後,毅然決然地踏上異國求學之路攻讀教育心理學。
在美國,甜甜猶如一塊被投入大海的海綿,了解得越多就對這個專業更熱愛,也因此不斷鑽研向著更深入的領域探索,並在博士階段選擇教育認知科學。
也是憑著這份熱情,甜甜逐漸從一個普通女孩蛻變成「學霸」。
金甜甜生活照,圖片來源於本人
在甜甜身上,我們驚訝地看到,熱愛可以讓一個人迸發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在攻讀哥大教育認知科學博士期間,金甜甜又前瞻性地探索起了哥大最新開設的學習分析(Learning analytics)領域,拿下碩士學位成為這個專業的第一批學生。回憶自己的「學霸之路」,甜甜坦言:「讀博士最大的益處是訓練了很強的學習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的能力,而不僅僅是知識本身」。
當她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向,並為此持之以恆,不僅讓甜甜擁獲了別樣的風景,也讓她自己成為了他人眼中最獨一無二的存在。
金甜甜生活照,圖片來源於本人
每個人的讀博經歷也許都不太一樣,但都離不開漫長的孤獨和獨自求索,在金甜甜看來,讀博期間比起依賴導師,依靠自己是一件更靠譜的事情。
即便遇到很多困難,最後都要自己想辦法一一克服。
她說:「每次克服困難對我自己都是一個成長,也是每次在遇到困難解決困難期間,讓我自己越來越自信和沉穩。」
或許,熱愛不僅可以成為人們最好的教師,也正是依靠這股熱愛的力量,幫助我們不至於被生活的瑣碎裹挾和淹沒。
教育,將是我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
正如前文提到的,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求學經歷讓金甜甜意識到,教育並不是單純教授知識,知識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而更重要的是教授人如何成長。
對此,金甜甜以自己的專業為例,介紹起自己的研究領域是「研究如何讓人們學習的時候更有效」,為此她需要從「接收信息,處理信息,到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最後運用知識,研究人的學習過程」。
金甜甜生活照,圖片來源於本人
但是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甜甜意識到人的成長還需要很多其他的能力(soft skills),這些能力往往是現在教育體系中缺失的。
「其實對於人們在社會中更為重要應該是,問題解決能力,溝通能力,自我管理等等」,這個研究方向也成為了甜甜目前在培生教育集團(Pearson Education)工作中的一個課題,並在實踐中將理論研究付諸於具體的教學產品。
而這些付出,也讓如今在紐約工作的甜甜在加入公司第一個季度,就獲得由集團頒布的「研究創新獎」。
金甜甜生活照,圖片來源於本人
和我們的父輩相比,金甜甜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享受到了教育硬體的極大改善,但這一代人所處的教育模式卻和上一代並無差異。
眼見著我們周遭的世界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甜甜對這一切感到惋惜,「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並想把這些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因此我選擇教育行業,並願意為這事業奮鬥一生。」
金甜甜在世界教育論壇分享參與「就業能力(employability)」發展的研究情況
圖片來源:精英說
也正是這樣一份初心,讓甜甜在世界教育論壇聯合創始人Dr. Cheng Yan Davis的帶領下,加入到青年領袖(Young Leader)這個組織的創建中來。
為此,甜甜從內容和策略上為活動設定議程,邀請更多不同背景的青年領袖根據他們的國家情況,提出自己對教育和經濟的獨特見解,探討和制定更符合當下情況的教育模式。
「我們青年人有話說,但是作為一個個體的聲音很難被世界聽到」,面對眼前的困難,甜甜並沒有卻步,「讓青年人的聲音被重視和聽到,是這個組織的使命,也是我的個人心願。」
青年領袖成員在世界教育論壇上起立亮相
獲得全場來賓的鼓掌
圖片來源:精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