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計算過程是對的,按計算器時按錯數了!
錯題2-宏觀因子模型的截距反思:對宏觀因子模型的截距項概念理解不深入,截距項就是預期收益
錯題3-active risk反思:對active risk概念不熟,active risk是指,組合收益和benchmark收益之差的標準差,主要看surprise,surprise不為0就是有解釋力度
二、本章框架本章是重點
三、APT理論(無套利定價理論)(一)CAPM複習以下是對CAPM的複習內容:
CAPM需要滿足的假設:
SML的應用場景:
如果算出來的預期收益率在線上,則該資產被低估,如果在線下,則被高估
(二)無套利定價理論1、公式APM和CAPM模型的區別:
APM引入了多因子,系統性風險由多個因子共同組成
CAPM的系統性風險只有一個籠統的市場風險因子(大盤指數)組成(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實際上大盤指數並不能代表所有的系統風險)
2、factor risk premium的計算(各個系統性風險的計算)通過純演法將抽象的系統性風險溢價計算出來
3、APT的假設重點是第3條:不存在套利機會
APT本質是:組合的風險溢價等於一系列風險溢價的線性組合=組合的系統性風險等於一系列系統風險維度的線性組合
APT和CAPM的共同點:都是對組合的預期收益進行解釋;
APT和CAPM的不同點:APT的系統性風險維度更精細,CAPM的系統性風險比較單一
例題(三)套利策略套利的基本原則:不花自己的一分錢;不存在風險
套利的條件:風險因子和係數一樣、但收益率(價格)不一樣
jensen alpha:實際收益-期望收益
例題根據套利條件:風險因子和係數(β)一樣,但收益率不一樣
1/2 A+1/2 B剛好等於C的風險(1/2*1+1/2*0.5=0.75;1/2*1.5+1/2*1=1.25)
1/2 A+1/2 B 組成新的組合D,收益率為13%(1/2*14%+1/2*12%)
買入D,賣出C
四、多因子模型(狹義)多因子模型1、宏觀因子surprise 是宏觀經濟變量實際值和預期值之差
(比如通脹實際5%,預測4%,則surprise是1%)
關於第三問,宏觀多因子模型本質是什麼?
資產收益surprise是一系列宏觀經濟變量的surprise線性組合
例題1:坑點:
not explained 部分指的是殘差
last year的收益是實際收益,即被解釋變量
例題2:2、基本面因子β:對應因子的值距離平均值相差幾個標準差
F:每個標準差對應的收益
a:每個因子和行業平均水平一樣時對應的收益
比如一個公司的收益率由市盈率和市淨率決定
β1:該公司市盈率距離行業市盈率平均值相差多少個標準差
β2:該公司市淨率距離行業市淨率平均值相差多少個標準差
F1:該公司市盈率相差1個標準差對應的收益
F2:該公司市淨率相差1個標準差對應的收益
a:該公司市盈率和市淨率和行業平均水平完全一樣時對應的收益率
殘差項:不能被其它變量(市盈率和市淨率)解釋的部分
例題(二)【重點】模型對比模型對比:
APT VS 多因子
區別:
被解釋變量不一樣,APT是預期收益,多因子是實際收益
殘差項不一樣,APT沒有,多因子有
截距不一樣,APT是無風險收益,多因子是普通的截距項
風險不一樣,APT衡量系統性風險,多因子衡量系統性和非系統性風險
宏觀模型VS基本面模型:
截距項,宏觀是預期收益(可通過APT計算出來),基本面是ai
因子,宏觀是surprise,基本面是相差1個標準差對應的收益
係數,宏觀是斜率,敏感度,基本面是相差幾個標準差
數據類型,宏觀是時間序列,基本面是橫截面數據
計算順序,宏觀是先計算F再計算b,基本面是先計算b再計算F
文字版:
(三)多因子模型在投資組合中的應用1、業績歸因組合的收益產生的原因(來源)
兩部分:
選板塊
個股選擇
選板塊:
選個股:
2、風險歸因:夏普比率是IR一個特例:夏普比率的分子的被減數是無風險利率,如果令IR分子的被減數RB=Rf
則就是夏普比率
每單位風險的收益補償
風險歸因:
選板塊(資產配置)風險+個股風險
注意都是平方
例題:結論:
D組合的風險最低,說明屬於被動投資
B和C風險雖然一樣,但C的非系統性風險分散化做得更好,非系統性風險只有25%
B的系統性風險主要來源於style類
3、投資組合構建被動管理:增加風險敞口,比如增加債券投資
主動管理:超額收益預測和相對收益策略,看空某個資產,進行賣空獲得超額收益
【重點】Carhart Model尤金砝碼模型的補充,增加WML(winner-loser)
關聯文章:CFA二級筆記9-equity-收益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