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是誰?簡單說吧,他是東漢時期的著名書法家,才女蔡文姬的父親。說起書法,他成名比王羲之還早,並獨創飛白書,對後世影響甚大。
在書法理論方面,蔡邕留有名篇《九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內容。理解這9個姿勢,您就不用找老師了。
1、 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
簡單地說,無論是安靜的楷書,還是流暢的行書和草書,在結字的時候,都要考慮到筆勢上的呼應和連帶。這樣寫出來,你的字才靈動不僵。
2、 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
轉筆,自然就是調整筆鋒的意思。節目,應該就是咱們說的轉折處的「節點」。
蔡邕的意思是說,調整筆鋒,應該照顧左右,不要使那個「節點」太突兀。個人認為,這和後世說的「折釵股」的意思差不多。
3、 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
欲左先後,這四個字,咱們都很熟悉。你可能不知道,早年東漢時期,蔡邕就提出了這個論斷。請注意,蔡邕擅長篆書和隸書,自然會強調藏鋒。如果你學王羲之的話,用到藏鋒的機會就很少了。
4、 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藏頭」和「藏鋒」有什麼區別?個人理解,蔡邕強調的是點畫起筆的具體形態。藏鋒,則在教我們如何實現。
5、 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
藏頭護尾,應該就是出自蔡邕的這篇《九勢》。從這就能看出來,蔡邕對後世書法的影響力之大。遺憾的是,他只說要「護尾」,卻沒說怎麼去實現。
6、 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
有些筆畫,要寫出姿態美,必須要有速度作為保障,比如我們經常說的「短撇」和「折鉤」。如果你了解「永字八法」,自然會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7、 掠筆,在於趲鋒峻趯用之。
在「永字八法」中,這個「掠筆」指的是長撇。剛才我查了下字典,所謂的「趲」,就是「快走」的意思。我想,這一個字,就能說明「掠筆」的動作要領。
8、 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
什麼叫「澀勢」?蔡邕教導我們,下筆前行不能太流暢,要能感覺到阻力的存在。這樣,才能入紙三分,如印印泥。
9、 橫鱗,豎勒之規。
個人感覺啊,古人在教別人書法的時候,用詞總是那麼簡練,從來不明說。什麼是「橫鱗」?什麼是「豎勒」?說實話,我解釋不了。如果您是高手,還請留言幫幫我。
好了,關於蔡邕的這篇《九勢》,就和大家分享這麼多,希望對您的書法學習有幫助。最後,將蔡邕的一句話送給大家:「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揭,惟筆軟則奇怪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