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動詞形態變化的整理

2021-02-15 Lyceum

日語傳統語法術語中的「活用」「逆接」「順接」等等詞語,

很多書本或者老師向來都是直譯的。這恐怕對一部分學習者來說很頭疼。

漢語中是沒有這些詞的,或者意思並不相同。比如這個「活用」,不知道的人絕對想不到它有「詞尾變形」的意思。而「逆接」「順接」初學者也很難猜到它們的意思,漢語中跟它們相近的是「轉折」和「遞進」。不過還好,「體言」「用言」等術語倒是有解釋。其中最讓我覺得無語的命名是「形容動詞」。學過日語的都知道,它其實就是一種形容詞。但是這個名字完全讓人無法理解當時命名者是以怎樣的思維命名的。論性質和意義,就是形容詞無疑,絲毫看不出跟「動」字有什麼關係;論形態變化的豐富程度,別說動詞了,就連形容詞也比不上,它其實跟名詞的變化如出一轍(如果那也能看成是其本身的變化的話),也是絲毫不跟「動」字沾邊。

 

先看看如何把四大類的恐懼度降低吧。

這四大類當然就是:五段動詞 一段動詞 カ変動詞 サ変動詞

古老的《標準日本語》課本則好像是把它們歸成了三大類。

「動1」相當於五段動詞

「動2」相當於一段動詞

「動3」則是か変和サ変的統一稱呼

用標日課本的請自行對照。

你別看它歸成了四大類,從數量上來看,後兩類其實每一類就只有一個動詞,分別是「來る」和「する」,所以這兩種完全不需要看成兩大類,而是直接看成兩個例外就行了。那麼這麼一來,就只有兩大類了。種類一下子就減半了。是不是恐懼度減少了很多呢?

五段動詞的規則變形

其實五段動詞和一段動詞的變形可以和它們的名稱結合起來記憶,效果極佳的。首先我們要知道,日語動詞的變形都是變詞尾,詞幹部分是不會變的(雖然有些動詞看上去好像詞幹也變了,但是如果剖析到音素單位會發現還是有沒有發生變化的部分)。

五段動詞無非是因為它的其中五種詞尾形態正好分布在五十音圖的所有段上。所以,其實五十音圖這種橫豎表格是很有用的。這裡拿「書く」來舉例。首先你必須知道五十音圖的「段」指的是橫列,「行」指的是豎列。它的原形的詞尾是「く」,處於第三段也即中間那一段上。那麼它的其他四種詞尾則是分布在同一行(也即同一豎列)的各段上。

圖示如下。

所以「書く」除去其原形,其餘四種形態分別是「書か」「書き」「書け」「書こ」。

不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詞尾假名是「う」的五段動詞則有點特殊,如果你很熟悉五十音圖就應該知道「う」這個假名不僅在第一行裡會出現,還會在非常後面的行裡出現,也即「わ、い、う、え、を」這一行。按照上圖的話,第一種變形是往「わ、い、う、え、を」這一行變,也即變成「わ」,而最後那一種變形則是又回到第一行了,要變成「お」,而不能變成「を」。因為「を」已經被助詞佔領了嘛。

所以,你看看,其實換種角度來看,五段動詞變化其實是挺規則的。不知道怎麼換角度?好吧,其實就是用對稱的眼光來看嘛。那麼中間的原形不就是對稱軸了嗎。其餘四種形態以原形為對稱軸形成鏡面對稱。你要是不適應上下式的鏡面對稱,大可以把五十音圖轉成豎起來看。

 

好,現在先來解釋上面兩個名稱。「未然形」對於初學者來說,不太好理解。其實這個命名帶有文藝的一面。在古漢語中「未然」好像時不時會出現,比如「防患於未然」,當然這可以算是古語的一種現代殘留。「未然」也即「未發生」。所以,對於上圖中的第一個未然形,就相當於否定。不管是你不打算吃飯還是之前沒吃飯,吃飯這個動作是未發生的。所以,你就可以直觀地記成否定形就行了。至於為什麼被動態和使役態也是變成未然形,那我就真不知道了,只能說可能是只是取了否定作為其代表吧。對於下面那個未然形,也是一樣的,你打算幹什麼的時候,並沒開始幹,所以也是未發生;你推測某個事情要發生,其實實際上來說還是未發生的。

 

那麼,「意志」在這裡跟漢語是不太一樣的意思,它不是表達什麼堅定的意志,而僅僅是想法、意圖、念頭、意願這類意思。

 

「推量」這個術語也是日語語法術語的直譯,可能有些人要鑽牛角尖,為什麼是「量」,哪裡來的「測量」或「度量」的意思?不要鑽牛角尖了,你就自己把它改稱為「推測」也好得很嘛。只要能夠幫助自己理解和記憶的。所以,不要跟名稱較勁了,有些名稱看上去高端洋氣上檔次,其實是華而不實,沒那麼複雜。內心鄙視一下就行了。

 

那麼,連用形也是一個直譯的名稱。它的意思是「連接用言的形態」。那麼用言是什麼呢?就是動詞、形容詞這些會變化的詞語的統稱。「ます」這個助動詞也是會變化的,所以也可歸為用言的一種。而且最初期學習日語總是最先接觸這個「ます」,所以連用形的其中一種我們可以稱它為「ます形」,而且這種改稱是很有必要的,因為五段動詞還有另外一種面目猙獰的連用形,所以連用形需要細分,也就需要改稱。其他幾個名稱就如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不說了。

 

在進入下一小節之前,先說一個五段動詞的未然形中的否定形的特例

存在動詞「ある」只有在接「ぬ」這種較為古典的否定助動詞才有未然形「あら」,這個形態是不會和「ない」連接的。看下面這個例子。

(1)DIO「エメラルド・スプラッシュ…なんだ?あらぬ方向を撃ちおって……」(『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17』p77)

這個例子裡的「あらぬ方向」表達的是「什麼也不存在的方向」或「一個沒有任何意義的方向」,這種用法是不能使用「ない」的,「ない」是直接使用的,不會在前面加「あら」。這個時候「ない」就不是助動詞了,而是一個表達不存在之意的形容詞。

 

最後就是要小心,有一些慣用句似的東西會利用明明白白的五段動詞的規則形態在語義上欺騙你。比如「何を隠そう。実は私もチョムスキーの理論を信じていないのです」這個句子裡面的「隠そう」是一個明明白白的五段動詞「隠す」的未然形裡的意志形「隠そ」加意志助動詞「う」的樣子。但是,從語義上來看,無論是按「隱瞞什麼吧,我其實也不相信喬姆斯基的理論」還是「隱瞞了什麼吧,我其實也不相信喬姆斯基的理論」來理解,前後句意思上都說不通。

所以語言中總是存在各種各樣的陷阱的,假如你發現它們形態上那麼清清白白,但是意思上卻說不通,你就要警惕它們也許是俗語、諺語或慣用句的偽裝了。那麼,這裡的「何を隠そう」確實是一個慣用句,它是「實不相瞞」的意思。

一段動詞,它的名稱意義主要來源於它的倒數第二個假名。

 首先,對於一個動詞,我們要會大致判斷它屬於哪一類動詞。對於所有日語動詞來說,其原形的詞尾假名一律是在五十音圖的中間那一段上(也即第三橫列)。那麼,先要知道一個絕對命題:一段動詞原形的詞尾假名一定是「る」。但是它的逆命題不成立哦,也就是說原形詞尾假名是「る」的不一定是一段動詞。

 五段動詞,它是最好判斷的,

只要其原形的詞尾假名不是「る」,就必定是五段動詞

 比如「読む」「立つ」「買う」,你看,它們的詞尾假名都不是「る」,所以它們必定都是五段動詞。那麼萬一正好碰到了原形詞尾假名是「る」的怎麼辦呢?那麼一段動詞的名稱來由就派上用場了。

看「る」前面那個假名,如果是在五十音圖的第一、三、五段上,那必定是五段動詞,而如果是在五十音圖的第二段和第四段上,它就90%是一段動詞。

所以一段動詞名稱裡的「一段」來自於動詞原形中倒數第二個假名對於五十音圖中間那一段來說是偏上一段或是偏下一段,也就是說這裡的「一段」不是從上往下數的數字,而是從中間往兩頭數而產生的數字1。好,我們現在來試試以這個來判斷動詞是哪類,比如「うる」「おわる」「おごる」,倒數第二個假名「う」「わ」「ご」分別處於五十音圖的第三、一、五段上,所以它們必定都是五段動詞。那麼,比如「掛ける」「食べる」「起きる」,倒數第二個假名「け」「べ」「き」,分別處於五十音圖的第四、二段上,所以它們90%是一段動詞。有人肯定要有不滿了:「什麼啊!不是100%有什麼好講的!」這個我也無奈啊,語言這種東西就是這麼任性的,它不是自然科學,不存在那種到處都是100%成立的萬無一失的規律或者原理。其實90%這個概率雖然是個估算值,但是也已經很高了不是嗎?好了,為了安撫你失望且受傷的小心靈,我就把所有例外給你列出來吧。這群喜歡偽裝一段動詞的五段動詞總共有90來個,我們把它們的通緝名單列出來!

看到這個名單,你可能要問:「不是說好了有90來個的嗎?怎麼只有72個?」因為,還有20來個是古語動詞,現代日語裡已經不使用了的,就放過它們吧。還有一些具有時代感以及其他原因基本上也沒人使用了,比如「トッペる」「せせる」。其實最後那個,比較冤,它只有以「躺」「臥床」意思使用的時候是五段動詞,其餘意思使用時均是一段動詞。另外,括號裡的假名都是前面那些漢字的讀音標註,唯有47是個例外,列的雖然是「のめる」這個五段動詞,但是它有一個意思差不多的複合動詞「つんのめる」也是五段動詞,所以就把它們合併了。帶上頭罩也是逃不過老警察的火眼的。

好了,感覺要講的東西有點偏離了主題,那就回到動詞變形上來吧。如果你討厭這種用一段動詞這種名稱由來來記憶動詞分類,那其實我們可以自創一種虛構的一段動詞名稱由來。一段動詞變化很簡單的,很多時候就一種變化,就是把詞尾假名「る」去掉就行了。

 

是的,因為很多時候就這麼一種單純的變化,所以你可以叫它一段動詞。這樣來記是不是簡單多了呢?這麼一來,你看,看上去挺恐怖的動詞四大類,其實就五段動詞麻煩一些,你完全可以把它們縮成兩大類。然後,鑑於「來る」「する」這兩個動詞原形的詞尾假名也都是「る」,我們乾脆把它們都歸到一段動詞裡的特例不就行了。化繁為簡是引力波紀元新時代學者的宗旨。

那麼,接下來,五段動詞還在猙獰著,因為它還有一些變化沒向我們展露。那就是讓很多學習者們頭疼的「音便形」。也就是另外一種連用形。

 

這種變形一共有三種,首先我們要知道,五段動詞只有跟「て」和「た」這兩個假名相遇時才會發生這種猙獰的變化。不僅是助詞「て」和助動詞「た」,其他的第一個假名為「て」「た」的助詞也是,諸如「ても」「ては」「たり」「たら」等等。但是,還是那句至理名言:語言形式總是存在例外的。並且很容易就能找到。比如跟助動詞「たい」相遇時,五段動詞就不會這麼猙獰。好吧,讓我們看一下這三種變形吧。雖然有三個名稱分別叫「イ音便」「促音便」「撥音便」,但是你如果嫌麻煩可以不用理會它。所以,為了方便,我們姑且稱之為「て形」更好一些。 

這幾個變形之所以形容為猙獰,就是因為你必須把五段動詞原形的詞尾假名全部列出來再來歸類。其實也不多,也就九個:う、く、ぐ、す、つ、ぬ、ぶ、む、る。

以上是按五十音圖的順序排列的,那麼按「て形」歸類的話,就是以下三類。

「く」「ぐ」 → 要變成「い」,比如「書く」就是變成「書い」。

「う」「つ」「る」 → 要變成促音「っ」,你可以認為它的詞尾突然消失了一拍,比如「買う」「待つ」「売る」要變成「買っ」「待っ」「売っ」。

「ぬ」「ぶ」「む」 → 要變成撥音也即鼻音「ん」,比如「死ぬ」「呼ぶ」「読む」要變成「死ん」「呼ん」「読ん」。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ぐ」的那個以及所有的鼻音變化,都要把後面的「て」「た」都濁化成「で」「だ」。

機警的你是不是又發現了漏了一個呢?上面的歸類加起來就八個,「す」哪去了?好吧,語言形式總是存在例外的這個至理名言又可以出來耍一下威風了。「す」就可以看成是一個例外,它沒有這種變形。它很善良,只遵循那些規則性的變化。它的「て形」和它的「ます形」是一樣的。

 

事情還沒完,語言形式總是存在例外的這句至理名言還沒耍夠威風呢。課本上都列舉了另外一個例外,它就是「行く」。按照歸類,它本該是變成「行い」,但是不行,它必須要客串,跑到別人的圈子裡,變成「行っ」。這些例外你總是拿它沒辦法。

事情還是沒完。你以為就這兩個例外嗎?大多數的課本上確實只列出來這兩個。一般老師也不會告訴你剩餘的例外(至於他們到底知不知道我可不清楚)。鑑於這是一個嚴重的疏漏,我有必要把它們寫出來。

 

它們有兩個半。為什麼這麼說呢,等一下你就知道了。我們先來看兩個正宗的例外。

它們是「問う」「乞う」,分別念作「とう」「こう」。它們沒有「て形」!而且和原形詞尾假名為「す」的五段動詞還不一樣,它們和「て」「た」相遇不發生任何變化,簡直穩如泰山。你是不是不相信?讓你看看實際例子。

 

(2)彼は、量子力學の法則をただ當てはめるだけでは満足せず、それらの法則がどこからやってきたのかを突き止めたいと望んでいた。「どうして量子なのか?」と、彼は常に問うていた。(『幸運な宇宙』p14)

(3)真実を求めるものたちは、複雑な儀式や修行を行い、薬物や瞑想によってトランス狀態に入り、あるいはシャーマンや神秘主義者に教えを請うて、日常知覚できる世界の下に存在する摩訶不思議な世界を明らかにしようと努力してきた。(『幸運な宇宙』p21)

上面第二個例子裡的「請う」就是「こう」的另一個漢字而已。那剩下那半個呢?它是「負う」。可為什麼稱它為半個呢?是因為有時候它非常善良,不變形。有時候卻追隨促音變那幫面目猙獰的兄弟。不過,還有一些其他五段動詞的例外並不是例外,而只是古語形式的挪用罷了。或者古語在方言中的殘留。

 

(4)私は行動生物學者であり、これは動物の行動についての本である。私は自分がトレーニングを受けてきたエソロジーの伝統に、明らかに多くを負うている。(『利己的な遺伝子』)

(5)影を背負いて(高橋留美子『めぞん一刻2』特製ワイド版p65)

(6)タラバ「わし獨りで充分だと言うておる」(『銃夢Last Order 13』p39)

 

古代日語中很多時候是沒有「て形」的,碰到「て」時變形和「ます形」一樣。例子(5)只不過是用古語的形式取了一個章節標題而已。現代日語中它還是很猙獰的。例子(6)同樣是現代人在拽古語,有強烈的老人角色感。但是「負う」的現代日語用法卻還是存在搖擺的,所以它能算是半個。

 

那麼,關於「て形」我們用表格歸納一下吧。

我們把最繁瑣的五段動詞變形都歸類了,現在就剩下一段動詞和兩個例外了。它們相對於五段動詞來,簡單多了。那麼就整理一下吧。

不知道為什麼,「來る」的假定形尤其容易搞錯。大概是很多人學到後面「こ」的形態用得太多,於是在使用假定形的時候慣性地把「くれば」說成「これば」。

 

其實我們還可以從中觀察出一條結論,那就是所有動詞的假定形變化全部都是把原形詞尾假名變成同一行的下一段假名上。這真是非常罕見的現象。我們居然能在語言中找到一條不存在任何例外的東西。然而,這只是個偶然。

 

好了,動詞在形態上的種類和變形就先整理到這吧。

下一篇我們再對動詞變形的例外做一個大集錦。

文| 巴門尼德使徒

圖| 網絡

排版| 紙鳶

相關焦點

  • 日語動詞的te形(て形)變化規則
    日語算是一門比較好入門的語言,而且對作為漢語使用者的中國人來說,還有各種天然的學習優勢。不過好多初學者一路高歌猛進,往往都會在動詞的te形(て形)變化這裡一下子被難住了。而て形的變化偏偏又是基礎中的基礎,而且在日語裡面用途非常非常廣泛,並和ta形(た形)變化規則是一樣的,所以是不得不牢固掌握的語法內容。日語的所有動詞,結尾的最後一個假名都在う段,根本結尾的不同,可以分為三大類動詞。把這幾類動詞的變化規則分門別類整理出來,掌握て形的變化也就不難了。
  • 日語動詞的13種變形整理
    日語動詞的13種變形整理日語中,日語動詞有13種形態。
  • 日語語法:小議不同時態下動詞的變化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英語中動詞形式是隨時態變化而變化的。因此,英語中動詞在不同時態下的變化是通過動詞形式的變化而實現的。在上面四句句子中我們發現,在現在進行時和一般過去時中,英語動詞分別是「be doing」 和 「did」的形式。動詞本身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要發生變化。
  • 當日語動詞變化超過2種時,如何排列優先級?
    我相信隨著日語學習的深入,大家肯定會發現日語動詞的變化很多,我梳理了一下,日語的動詞變化有13種,他們分別是:可能形、受身形、使役形、命令形、尊敬形、て形、ます形、ない形、辭書形、條件形、意向性、た形、禁止形。
  • 日語動詞過去形た形(ta形)變化規則
    日語中的時態並不複雜,簡單分類的話其實就只有現在時和過去時兩種。所以如果能夠好好地掌握過去時,那麼就相當於掌握了日語時態的半壁江山了。由此可見,日語動詞た形(ta形)變化的相關規則非常重要,而這也是日語初學者所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難點。
  • 日語動詞變化小結大全
    四、「た/て」形 五段動詞:音變+た/て    例:行く   → 行った/行って 一段動詞:去「る」+た/て  例:起きる  → 起きた/起きて サ變動詞:~した/~して   例:散歩する → 散歩した/散歩して カ變動詞:きた/きて     例:來る
  • 日語動詞的十二種變化
    日語裡動詞的變形比較多,對剛接觸日語的同學來說是一大難點。
  • 西洋人眼中的日語動詞,顛覆你對一段動詞五段動詞的認識!
    因為他們自己傳統的語法觀是建立在對像拉丁語這些屈折、形態變化都十分發達的語言的語法分析之上的,所以即便是給其他語系的語言寫教材,也會套上他們印歐語的語法概念,於是能看到很多像我們這些以基本無形態變化的漢語為母語的人看不到的東西。 比如日語動詞的重頭戲:一段動詞和五段動詞。
  • 日語動詞て形使用方法與變化
    我是日語能力者驚悚糖,今天在這裡分享的是日語動詞中變形て形,掌握方法眾所周知日語動詞的變形,經管不是什麼千變萬化,也是比較難掌握的,希望我的講解與分享經驗能對各位有所幫助,因為掌握了て形就可以順便掌握た形,也算是一舉兩得。動詞的て形,接到動詞音便形之後,表示請求,吩咐另一方。進行某項動作,譯成:做…做…之意思。
  • 日語動詞變化形式
    日語動詞變化形式、態式及接續形式小結(初級) (一)動詞分類 1、根據變化形式分為五段動詞、一段動詞、カ變動詞、サ變動詞。
  • 日語初學者必看!日語動詞變化小結
  • 日語形容詞與形容動詞的講解
    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日語能力者驚悚糖,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日語中形容詞與形容動詞。日語語法中,形容詞、形容動詞又可分為「詞幹」和「詞尾」兩個部分。「詞幹」指的是形容詞、形容動詞中,不會產生變化的部分:「詞尾」指的是形容詞、形容動詞,會產生變化的部分。例如:「面白い」:今日はとても面白かったです由上可知,「面白」是詞幹,「い」是詞尾。其用言除了沒有命令形之外,其他動詞一樣,也都有未然形、連用形、終止形、連體形、假定形。
  • 高考日語動詞分類
    同學們學習日語時經常會被動詞的各種變形給難倒,很對人為此很是苦惱,歸根結底很多人還是基礎沒打好---也就是說,動詞分類沒搞清楚。並且高考日語中動詞的分類是必考點,所以今天,我們來為大家介紹,幫助大家理解動詞分類。
  • 日語動詞分類(一)
    高考日語專家日語網課學習者的知音  以「る」結尾,「る」前假名在「い」段或「え」段的動詞。
  • 日語形容動詞變化規律全總結
    形容動詞同動詞、形容詞一樣,分詞幹、詞尾兩部分。形容動詞的活用是指詞尾「だ」的活用。
  • 【日語初學者必看!】日語動詞變化小結
    (此文為滬江日語老師:泡娃老師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一、敬體(「ます」形)五段動詞
  • 日語形容詞與形容動詞的區別
    形容詞:所有的形容詞都是以假名い結尾的,例如:「赤い」、「暑い」等,這種形態(沒有變化,它原來的形態),就稱作「原形」,在語法角度,可以稱作「連體形」。而如果形容詞要來修飾一個用言(用言: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的話,那麼它的形態就要發生改變,須將最後一個假名:い改為く,這種將詞尾い改成く的形態,我們稱為「連用形」。
  • 日語入門常見問題:三音節動詞聲調變化規則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日語三音節動詞聲調變化規則。初學日語的同學們要堅持學習哦~相信堅持的力量!根據單詞原型的聲調,以及活用後不同的聲調變化可以把三個字的動詞分為四類:第1類有あがる、あそぶ、あたる等,第2類有あける、あげる、あびる等,第3類有あるく、いそぐ、うごく等,第4類有あきる、いきる、うける等。
  • 日語動詞的基本形態
    動詞按變化形式分可分為:五段動詞,一段動詞,サ變動詞和カ變動詞 。 五段動詞,詞尾是う段假名。サ變動詞只有する,カ變動詞只有來(く)る。五段動詞變化形式同て形,て改為た即可一段動詞去詞尾る+たサ變動詞する-----したカ變東西來る-----來(き)た
  • 中考英語:常用的不規則變化動詞形態大全-不規則動詞
    中考英語:常用的不規則變化動詞形態大全-不規則動詞   一、A—A—A型,即原形、過去式和過去分詞三者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