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痛斥世態炎涼,寫下一詩誕生著名成語,卻經常被當葷段子使用

2020-12-12 解憂文史

杜甫能夠從放浪形骸的膏粱子弟,轉變為憂國憂民的人間使者,作品風格從豪放不羈轉變為沉鬱頓挫,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困守長安的這十年。在長安這一壇大染缸裡,杜甫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不斷煉化,他希望染上科舉取士的正道之光,希望染上朝廷權要的富貴之氣,更想要染上唐玄宗筆下最耀眼的那一抹幽藍——可是,整整十年,杜甫這塊新布沒有煥發光彩,卻被朝政的腐朽與世俗的險惡染上了無法抹去的黑。

玄宗雖耽於聲色,但還是沒有忘記為大唐選拔人才,於是在長安舉辦了一場大型人才招聘會,杜甫興致衝衝地趕過去揮毫筆墨,卻無奈李林甫從中作梗,被放黑哨拉了下來。這就是赫赫有名的「野無遺賢」鬧劇。

從皇帝處得不到機會,杜甫又轉而向權要幹謁詩文,企望得到他們的推薦:翰林院、京兆尹、哥舒翰、左右丞相……杜甫投出去的詩文都可以做一部詩集了,卻沒有得到一個有效的回答。

接二連三的挫敗,杜甫幾乎絕望了,為了生活,他不得不放下姿態去做一些違心的事。他到貴族府邸充當賓客,陪他們飲酒,為他們賦詩,接受他們的賞賜。他代筆賺外快,上山採草藥換銀子,一切能夠撈錢的手段他都嘗試過,卻仍然阻止不了經濟條件的日益下滑。

對於這種悽風苦雨的生活窘境,杜甫總結的特別到位:「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處處潛悲辛。」每天舔著臉去找土豪玩,當人家的跟屁蟲兒,回到家卻是殘杯冷炙,無限心酸。基於此,杜甫寫下了一首痛斥世態炎涼現象的經典之作。

《貧交行》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開篇首句就給人一種極大的氣勢:翻手作雲之曲合,覆手作雨之紛散,從字面意思來理解,一隻手便可操縱雲雨之變化,這就是神仙所為啊!然而,杜甫卻不是這個意思,他的本意是說:雲雨的變化就像手的翻覆那樣快,寓意人的變幻無常也那麼快。

杜甫這是在痛斥那些朝秦暮楚、變化多端的人,翻臉比翻書還快,一會像雲,一會像雨,反覆無常。和這種人交朋友,那真是被坑得要多慘有多慘,最關鍵還會寒心,再不敢與人交心,很可能就患上了社交恐懼症。

下一句之「輕薄」,就是對這些人最有力的控訴,建立在賄賂、權勢、酒肉之上的交情是輕薄的,是不牢靠的,是令人不屑的。杜甫說「何須數」,根本不需要數,這種現象真是太普遍了,輕蔑、憤慨之情可見一斑。

面對冷酷的現實現狀,杜甫想起了理想國的君子之交:管仲與鮑叔牙。管仲本來又窮又沒地位,還瞧不起鮑叔牙,可鮑叔牙深知管仲之能,所以沒有遷怒於他,始終予以善待,還不計前嫌向齊桓公舉薦,最終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千秋霸業,而管鮑之交也成為千古佳話。

杜甫十分羨慕這種貧富不移的君子之交,不以對方的身份或貧富來界定友情,然而這種優良傳統卻被今人悉數拋棄了。這首詩最出彩的當屬第一句,被譽為「只起一語,盡千古世態」,也因此誕生了「翻雲覆雨」的成語。

可是發展到今天,「翻雲覆雨」卻經常被當成一個葷段子來使用。或許是由於「雲雨」有男歡女愛的代指,所以不少人都先入為主,想當然地將其與汙聯繫到了一起,並產生了很多纏綿悱惻的用法。其實,翻雲覆雨的本意是比喻反覆無常或慣於玩弄手段,與我們所認為雲雨之歡的並無關係。

相關焦點

  • 本是杜甫諷刺成年人難尋友誼的詩作,卻演化出形容手段高深的成語
    在唐詩寫作中,詩人們經常引經據典,藉此表達自己的思緒。不過令詩人們沒想到是,在自己的詩歌創造中,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成語典故,例如今天要介紹的這首《貧交行》。《貧交行》的作者是唐代的著名詩人,被人稱作詩聖的杜甫。
  • 張謂杜甫的「世態炎涼」對決,各寫下一首交友詩,深入人心,盡千古世態
    他在寄居長安時,曾經寫下過一首《題長安壁主人》的詩,這首詩,不是張謂最為著名的作品,但是卻以其簡單的語言,包含著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感悟,非常值得一讀。 用「金錢」換友誼,顯得有些膚淺和可笑,一旦金錢沒了,交情也變得淺薄,可以說將世人追名逐利、世態炎涼的醜態調侃的淋漓盡致!
  • 杜甫一首詩,掀起千年波瀾,創造一個成語,引爆一個話題
    在慨嘆人們的道德觀念日漸滑坡的今天,突然想到了杜甫。杜甫雖然少時家境優越,後來也曾短暫為官,但他成年後的絕大多數時間過的是平民生活,很多時候衣食無著,因此讓他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百姓,感受普通群眾的生活,了解下層人民的疾苦。
  • 這首罵人詩,許多人認為是誇女人天生麗質,還誕生了一成語
    如果詩寫得好,流傳廣,可能就會被當權者看到聽到。同樣,文人也可以通過詩歌,向百姓揭露朝廷的醉生夢死,引導廣大群眾的輿論對統治者進行監督,當然,可能這個監督力度很小,但卻不容忽視。當然,古代不像如今言論自由。古人因為詩歌而下獄的不在少數,比較著名的像「烏臺詩案」。所以古人一般是寫「諷刺詩」,諷刺詩的精髓,在於含而不露。
  • 成語「翻雲覆雨」的出處,居然是廣為人知的他的一首詩
    在中國的漢語言文化中,成語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成語大多自古沿襲下來,而其中大部分的成語都代表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成語「翻雲覆雨」出處。「翻雲覆雨」這個成語的來源是唐代著名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翻手為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 一天一個成語:莫衷一是
    來啊,造作啊文:xiaobai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莫衷一是【成語拼音】mò zhōng yī shì【成語釋義】莫:不,不是。使用時,主語不能是某一個人。【成語出處】清·吳趼(jiǎn)人《痛史》第三回:「諸將或言固守待援,或言決一死戰,或言到臨安求救。議論紛紛,莫衷一是。」譯文:清·吳趼人《痛史》第三回:「各位將領有的說嚴守城池、等待援兵,有的人說和敵人決一死戰,有的人說到臨安求救兵。大家各有各的看法,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
  • 這首詩只有一句,卻是千古名句,誕生了一個眾所皆知的成語
    這首詩只有一句,卻是千古名句,誕生了一個眾所皆知的成語中國,被外國人形容為一個詩詞的國度,確實,從最早的《詩經》到後來的唐詩宋詞,各朝各代都有一些出名的詩人,也都留下了許多的絕句讓我們「背誦全文」。但你不知道的是,有個知名成語是出自一首詩,但這首詩全篇竟然只有一句話。唐詩唐詩,顧名思義,詩在唐朝達到了頂峰,在那個年代,群星璀璨,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還有王維、孟浩然、王昌齡等人,詩這種文學體在他們手中走到了頂峰,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就難以寫出達到唐詩高度的詩了。
  • 出自杜甫的妙詩,是誰開始把它用歪的
    成語作為漢語文字特有的一種定型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目前的成語從3到16個字不等,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成語的出處也五花八門,有的出自民間俚語,有的出處歷史典故,當然也有不少出自我們的古詩詞。
  • 杜甫在春日寫給李白的詩,極盡讚美之詞,還隱藏著一個絕美成語
    眾所周知,杜甫寫給李白很多詩,如《贈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等,甚至在《飲中八仙歌》中,還不忘寫上李白醉酒時的場景,可見杜甫將李白看作是人生的標杆。唐玄宗天寶三年,也就是744年,李白被朝廷賜金放還,他再一次開始了漫遊的旅程,來到東都洛陽,而杜甫是一位青年才俊,科考失利,四處遊覽。
  • 季羨林 : 世態炎涼與趨炎附勢
    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翻譯家、散文家,精通12國語言。
  • 好多關於動物的成語你知道多少?今天講講關於雞的成語
    腳踏實地腳踏實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辦事或做學問踏踏實實,實事求是,不浮誇。這則成語來源於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公嘗問康節曰:「某何如人?」曰:「君實腳踏實地人也。公元805年,唐朝著名的文學家柳宗元被貶到邊遠的永州擔任司馬,他目睹了民間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慘局面,寫下了一篇著名的散文《捕蛇者說》,對當時的黑暗社會作了無情的揭露。在《捕蛇者說》中,柳宗元記述了一個捕蛇人的悲慘故事。這個捕蛇人一家三代都以捕蛇為業。他祖父、父親都被毒蛇咬死了,但他還是堅持捕蛇為業。那麼為什麼不放棄捕蛇這個既苦又危險的工作呢?
  • 快來分享吧,這些成語的來歷有料有趣,真是漲知識了!(上)
    在古詩詞的傳承過程中,沉澱下來許多意味深長的成語。這些成語,豐富了我們的語言交流渠道,提升了文字溝通效率。毋庸諱言,由於望文生義的緣故,或者約定俗成的原因,有些成語的使用,可能違背了初衷,甚至可能與原意大相逕庭。
  • 杜甫的《佳人》,高潔又堅韌,堪稱大唐亂世佳人,遭遇令人惋惜
    杜甫的詩以「沉鬱頓挫」而著名,他擅長記錄普通百姓的真實生活,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的社會面貌,被稱為一代「詩史」。他最著名的當屬「三吏」、「三別」,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用詩歌的方式記錄下來,為我們還原了大唐最真實的人物風貌。每首詩就是一個故事,每首詩都有鮮活的人物形象,正是如此,杜甫才受到了後世的尊敬和喜愛。
  • 杜甫和爺爺杜審言之間,隔著一個橫死的杜並
    杜甫和爺爺杜審言之間,隔著一個橫死的杜並杜甫,中國人都知道。用詩來寫盡世態炎涼的偉大詩人,心懷蒼生的偉大詩人。一雙手寫了太多的詩,讓後世的人看見了一個王朝的衰落過程。除此之外,他還有另外一個特殊的身份——杜甫的爺爺。不得不說,這祖孫倆簡直就是詩壇上兩座不可逾越的鴻溝,令人只能望其項背。但是今天,我們既不講杜甫,也不講杜審言。要講的詩杜審言的兒子,杜甫的叔叔——杜並。一個歷史上很少人知道的人。但也是杜氏家族中極其英雄的一個人。杜審言在初唐是一個不僅詩寫得好,官還做的大的存在。
  • 古代有首詩,全詩只有一句,卻成千古名詩,還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中國的詩歌文化來源已久,並且在唐宋階段發展到了頂峰,出現了很多著名的詩人,比如初唐四傑、李白、杜甫、王維、韓愈等人,他們用自己的文採震驚世人,並給後世留下了不少經典作品。當然,這是一些高產作者,而在歷史上也出現了一些作品不多,但是卻很有的代表性的人物,比如潘大臨便是其中之一,此人寫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首僅一句的詩,並成為了千古名句。
  • 一天一個成語——別開生面.悲慘的故事,潦倒的人生
    【近義詞】別樹一幟、別出心裁、自出機杼、匠心獨運【反義詞】規行矩步、千篇一律、循規蹈矩、亦步亦趨、依樣葫蘆【成語出處】最早源於杜甫的《丹青引》:「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此詩詞是杜甫稱讚曹霸繪畫技藝高超,使失去光彩的圖畫重放光彩。後來,《紅樓夢》中也典現「別開生面」一詞,「今日林妹妹這五首詩,亦可謂命意新奇,別開生面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四回)。【成語典故】最早,「別開生面」來自這句詩句:「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 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成語,它們本來的原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第一個要說的詞語就是:「空穴來風」,這個成語我們現在的理解是指沒有根據的傳說。可是古代卻和現代的意思恰恰相反,反而是是「事出有因」的意思。這個詞語經考證,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楚國文人,也是中國古代美男子之一宋玉,所寫的一篇文章當中,其中有一句這樣寫到,宋玉引用它老師屈原的話:樹上有枝杈,山中存在孔洞,所以引起空氣流動,而形成風。在唐代有一名著名詩人,白居易也有一句詩: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
  • 杜甫最狂傲的一首詩 李白都自愧不如 有一句我們都理解錯了
    說起唐朝的古詩,那就必須說起杜甫和李白二人。相比於李白而言,杜甫其實是十分低調的,畢竟自己沒當過什麼大官,而李白好歹在皇帝身邊做過官。 但是讀過杜甫這首詩的人,你會發現杜甫並不低調,而是狂得不得了,估計李白都看不下去了。
  • 杜甫最狂傲的一首詩 李白都自愧不如 有一句我們從小就理解錯了
    說起唐朝的古詩,那就必須說起杜甫和李白二人。相比於李白而言,杜甫其實是十分低調的,畢竟自己沒當過什麼大官,而李白好歹在皇帝身邊做過官。但是讀過杜甫這首詩的人,你會發現杜甫並不低調,而是狂得不得了,估計李白都看不下去了。
  • 杜甫借它抒懷,有人因它滅族!這些古代成語,沒想到都和圍棋有關
    千年以降,圍棋傳承從未間斷,誕生了多如牛毛的圍棋成語,哪幾個圍棋成語能被你運用的得心應手?哪幾個又覺得逼格很高呢?故事:弈秋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大棋士,他教兩個徒弟下棋,一個認真聽他講解,似有所悟;另一個表面也是在聽,但樹上飛來個鳥,他就想著怎麼彎弓搭箭給射下來,結果弈秋的教誨他沒聽進去幾句。讓二人對弈,結果後者輸得很慘。想射鳥那個徒弟在智商上未必很差,但卻一心二用,輸給認真聽講的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