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有尺,講話有度

2021-01-15 情感研究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感悟人生,ID:samick52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什麼是「尺」,

什麼是「度」;

我們常說的過猶不及,

就是這個意思,

多了少了都不好,

所以說萬事須講「度」。

過分之事,雖有利而不為;

分內之事,雖無利而為之,

是為「度」。

其實,

「度」就是分寸,

是人生中最難把握、

最難決斷的兩個字。

做人有尺,講話有度;

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

做人如海,與人為善;

事事都有缺憾,人人都有不足。

先做好自己!

人生有限,做人有尺。

做人,什麼都可以捨棄,

但不可捨棄做人的底線,

什麼都可以輸掉,

但不可以輸掉自己的良心。

不求生命輝煌,但求無悔人生。

待人七分好,留點距離。

可以仁慈,但要是非分明,

否則就是軟弱;

可以強勢,但要有所敬畏,

否則就是暴戾。

留點距離,相處不累;

丟了距離,容易出矛盾。

講話直爽,但不口無遮攔。

人有兩隻耳朵,

而嘴巴卻只有一個,

有些事情要多聽,

有些話要少說。

說能說的話,做能做的事;

不吹噓,不傲慢,

不信口開河!

出言有尺,戲謔有度。

真話未必都能全說,

好話也不一定都能直說,

而諷刺嘲笑、挖苦羞辱的話,

任何時候都不該

強加在無辜的人身上。

說話有度,行事有節。

有時候你以為的直言不諱,

其實是在用利刃傷人,

是對後果的不負責任。

講話說七分,留些餘地。

話不可說得太直,

留三分餘地給人,

也留幾分空間給自己,

才能張弛有度、進退自如。

有些事,

你看懂了並非看清了;

看清了並非看穿了,

看穿了並非看開了。

分寸不單純限於"情"字,

也不單純拘於"理"字;

所謂通情達理者可識分寸,

就是能真正掌握於分寸之間。

做人,有尺;

講話,有度。

不評頭論足,不刻意逢迎;

不惺惺作態,不強求霸佔。

這才是最喜歡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做人有度,做事有尺的星座,段位一流,從不依賴別人,獨立自主
    聽說過一句話:人生需有尺,做人需有度。 深以為然,我們 都在生活裡,吃過做事無尺,做人無度的虧,細細回想起來,其實這些事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遠遠大於正面的。這也就在無形之中告訴我們,人生在世,謹慎,規矩都是必不可少的,唯有真正洞察是非,才能真正讓我們明白事情的正反兩面。
  • 做人要出言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餘,說話有德
    做人要出言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餘,說話有德1:其實根本沒有想通了和想開了,有的只是無可奈何、無能為力和順其自然2:改變不了環境,就要改變你自己。適應不了環境,就創造自己適應的環境。放寬心態,努力做人!
  • 出言有尺,嬉鬧有度;把握分寸,熟不逾矩
    作者:洞見muye 出言有尺,嬉鬧有度;把握分寸,熟不逾矩。 網上有句話:「那些擁有頂級魅力的人,都有著恰到好處的分寸感。」 每個人都喜歡和有分寸的人交往、共事。 有分寸感的人,總讓人感覺如沐春風,心情愉悅。 01 說話有分寸,不揭人短。
  • 教育有尺有度,學生才能進步
    教育有尺有度,學生才能進步!其中第56條規定,中小學校的學生在校園內有用硬物投擲他人、推搡、爭搶、強迫傳抄作業等違反學校安全管理規定行為的,教師應當予以制止和批評,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與其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的教育懲戒措施。
  • 人生要有度!
    什麼叫度? 度就是做人的底線,就是做事的分寸。人活著,誰都不能離開度,說話要有度,交往要有度,相處要有度! 掌握好度,人才不累,弄清楚度,才不糊塗! 天下萬物,皆有其度。 度是審時度勢,是進退自如,也是人生修為。 要出言有尺,待人有度;要言不傷人,話不涼人。
  • 【夜讀】出言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餘,說話有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驕傲,我們不應該拿自己的個性去挑戰別人的脾氣。「關係好」不等於「什麼都可以說」,「對方生氣」不等於「開不起玩笑」,「我不是故意的」不等於「你沒錯」,「我沒有惡意」不等於「沒造成傷害」。學會尊重,讓別人舒服,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素養。
  • 農村俗語「45度做人,90度做事」後兩句是什麼?有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是人們生活經驗積累的一個呈現,雖然現在很多年輕人不以為然,但是農村老人們卻還是時刻用這些話告誡他們,比如這句「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一句話把做人做事、為人處世的道理都給說了出來,讓人受益匪淺。
  • 舉頭三尺有神明,做人一定要有敬畏心
    自古以來,咱們中國人就有敬神、拜神的習俗,在每個重大節日裡,都會用非常隆重的方式來表達虔誠。燒香、拜神、上供…每個環節都有眾多相應規範,而這一切,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就是期望自己可以獲得神明的護佑。在期望神明護佑同時,賞罰分明的天道也同樣給與世人以警醒、約束,所以古語有言:「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告誡眾生多發善心,常結善緣,多持善行。其實,「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並不是完整的。這句話還有非常經典的下半句,看似簡簡單單的7個字,恰恰是這句俗語的精華。這句話的下半句是,「不畏人知畏己知」。
  • 出言有尺,嬉笑有度,做事有餘,說話有德
    來源:百草園書店(ID:Bai-Cao-Yuan)編輯: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處世
    人在世上走,如魚水中遊,有乘風破浪也有隨波逐流。建立起良好的準則,本分做人,踏實做事,讓自己更好的走在這天地間。-1-45度做人謙虛溫謹,不以才地矜物。做人要低調謙遜,適當彎腰,不可高高在上,目空一切。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
    :做人做事必有度,失度必失誤。做人、做事、為人、處世,這是一個不斷的遞進的過程,是人生不斷積累的過程,我們要先學會做人,培養自己的品格,再去認真的做事,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體會到為人處事的哲學,這是人生不斷積累到一定程度所迸發出來的智慧。
  •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上半句更有深度,不可不知
    而我國自古以來又是禮儀之邦,人們也一直遵循禮法來辦事,而這些約定俗成的規矩,慢慢就和俗語有了很大的關聯,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很多引導作用。本期和大家說的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也是一句有關道德準則的俗語。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句句在理)
    俗話說,做人做事必有度,失度必失誤。做人、做事、為人、處世,是一門大學問,我們在生活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反思學習,從中體會到為人處事的哲學。45度做人:人生在世,做人要謙卑。只有謙卑的人才能走更遠的路,俯下身子,正視前方,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事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俗話說得好,要「三思而後行」,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警戒我們遇到事情不要急著馬上做決定,要先仔細的掂量掂量,多思考幾遍在做出更加完善的決定。這種「掂量」之中就是指的人做事的度,所謂是人做事必有度,失度必失誤。以下我們就用幾句話來總結下一些為人出事的話語警句。
  • 心中有規矩,行為定方圓,做一個心中有尺的人
    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一把尺子,量德行,也量品格;量別人,也量自己。這把尺子從我們懂事起就已經存在,並會一直陪伴我們一生之久。有了這把尺子,我們的言行便有了規範,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我們要時刻量一量、比一比,認真把握好分寸,儘量別讓自己走彎路、走錯路。有了這把尺子,我們便有了做人與做事的底線和指向標。做人,儘可能恰如其分;做事,儘可能恰到好處。如此,行走在人生路上,便不會輕易偏離方向。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說的真好)
    關於如何做人做事,如何為人處世,這句話說得很對:「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45度做人,就是說做人要有分寸,要懂得謙卑,要懂得知進退明得失。90度做事,就是說,做事想要讓別人信服,就要正直公平。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 | 可讀
    先做人,後做事;先為人,後處世。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煉內功,提高自己為人處世的品質修為,人做好了,事才有可能做好。只把眼睛盯在事上,無視或輕視做人,是不能把事做好的。人生在世,處世為人,離不開做人與做事,懂得了做事先做人、處世先為人的金科玉律,也就抓住了問題的根本。
  • 可以終生追求的境界:凡事有度,分寸在心
    來源:詩詞天地 人生在世,無論做人還是處事都需要把握一個"度"字。 生活中有很多煩惱,是自已較著勁過不去。 人生有尺,做人有度。凡事不必斤斤計較,胸懷大度,路才會越走越寬。
  • 古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為何是三尺?下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俗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第一、「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語已經有300多年的時間了,最早出自乾隆年間官員葉存仁之手。這位官員為官三十載一直都甘於淡泊,從來都不會向蠅營狗苟屈服。
  • 做人,要知理、知趣、知足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