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知理、知趣、知足

2021-02-20 洞見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來源:哲學人生網(ID: zxrsnet)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託爾斯泰曾說:

一個人必須把他的全部力量用於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費在任何別的事情上。

人生,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且沒有終點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地成長,也變得越來越強大。

人生在世,要想做好事,必先做好人,做人,就要知理、知足、知趣!

知理,就是懂得做人的道理,把握做人的本分。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耐基說:

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要靠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要靠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

要想獲得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為人處世,知人情,懂世理,成為一個知理之人。

有一位叫邁克的男孩,從小就長得又高又壯,母親怕他成為「小霸王」,便教育他凡事都要與人為善,學會忍耐。

他處處忍讓換來的結果是很多孩子欺負他甚至打他,邁克對父親說:

「有時候我真想狠狠地揍他們一頓,但是我知道媽媽會生氣。」

父親靜靜地對他說:

「你不必揍他們,你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讓他們知道你不會再容忍他們的行為,比如爭取自尊,比如樹立自信。」

有一天,邁克與孩子們在打籃球,那幾個經常欺負他的孩子又設法戲弄他,但他沒有像往常一樣默默忍受,而是叫他們停止。

但他們並不在意,根本不聽邁克的話,邁克只好把其中兩個緊緊地摁倒在籃球場上,但沒有打他們,幾個人握手言和。

之後,班上再也沒有發生過這種恃強凌弱的事情,邁克也成了班上最受歡迎的人。

後來,他還成為了無數球迷崇拜的英雄,他就是麥可·喬丹。

人生在世,要有自己的為人處世之道,自信豁達,問心無愧。

知理的人,有智慧又懂得感恩,知世故而不世故,真誠待人,本分做人,明理而通達。

知趣,是處事把握分寸,能張弛有度。

古語有云:出言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餘,說話有德。

凡事懂得適可而止,張弛有度,才能讓人感到舒服,自己過得坦然。

著名登山運動員羅麗莉在攀登珠穆朗瑪峰到達8680米高度時,她卻停了下來,退回到山下。

無數人為之不解,替她惋惜,因為當時的她離創造奇蹟僅僅只有百步之遙,但她卻毅然退回來。

她說:「我只能到達那裡,這已經是我生命的極限。」

若是羅麗莉當時選擇繼續前行,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羅麗莉正是把握了自己生命的尺度,不過分強求,選擇暫時退下,也為自己積蓄足夠的力量再次發起挑戰奠定了基礎。

人生需有尺,做人需有度,凡事過則損。

只有把握好人生的尺度,明確自己的能力和目標,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知趣的人,做事進退有度,懂分寸,說話得當,做事得體,不強求別人,也不為難自己。

知足,即不為物慾俘虜,滿足以無為有。

《省心雜言》中有云:知足者,貧窮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容易知足的人,即使生活貧苦也很快樂;不知道滿足的人,即使大富大貴也滿是憂愁。

人活一世,活得就是個心態,知足,才是尋求人生快樂的唯一法門。

明朝有位叫胡九韶的人,家境貧寒,又要教書,又要努力耕作,才能勉強維持衣食溫飽。

每到黃昏時刻,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他說:「我們一日三餐都是菜粥,這怎麼談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滿足地說:

「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

又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

第三慶幸的是家裡床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是甚麼?」

人生本就不易,聰明的人,不卑於現狀,不囿於困境,知足常樂。

只有愚蠢的人,一生都不滿足現狀,不知足當下。

只有懂得知足常樂,我們才能真正過好當下。

知足的人,對擁有的滿足,對眼前的珍惜,看淡一切,盡人事,聽天命,最容易得到快樂。

真正懂得生命意義的人,可以使有限的生命延長;不懂得生命意義的人,百歲都是空忙。

人生需要精心經營,品行需要用心修養,我們需要不斷地為心靈除塵,自盛、自責、自悟、自重。

知理,進退有度,知趣,相處舒服,知足,心寬有福。

點個「在看」,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在知理、知趣、知足中學會做人。

願我們,戰勝自我,保持進退自如的本真,讓生活充滿陽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相關焦點

  • 做人,要知理、知趣、知足(精闢)
    人生在世,要想做好事,必先做好人,做人,就要知理、知足、知趣!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要靠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要靠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要想獲得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為人處世,知人情,懂世理,成為一個知理之人。有一位叫邁克的男孩,從小就長得又高又壯,母親怕他成為「小霸王」,便教育他凡事都要與人為善,學會忍耐。
  •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試看幾段:裘老語錄一:「做人嘛,我有四點,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三餐溫飽、四大皆空。」語錄二:「做醫生不難,做好醫生很難,永遠做好醫生就更難。」語錄三:「你若要知道一分鐘的價值,去問那些趕火車的人;你若要知道一秒鐘的價值,去問那些出交通事故的人;你若要知道千分之一秒的價值,就去問奧林匹克亞軍的感受。」裘老手跡:「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 知足者富,得閒是福,知足才能常樂
    一個人能夠快樂,在於自己的心態,要知曉知足才是富。知足是一種心態。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七尺;珍饈百味,日食只需三餐。沒有豪華的別墅,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小屋便是幸福;沒有萬貫家財,家人和睦健康便是幸福。人的物質生活很好滿足,也不好滿足,好滿足是知足常樂;不好滿足就是人心太貪。
  • 知足(深度好文)
    文| 國文人生沒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老子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人這一生,想要平安順遂,首先要懂得知足。懂得滿足之人,便不會招來屈辱,知道適可而止,才不會遭遇危險。知足者常樂,知足,是每個人尋求快樂的不二法門。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代有一位名叫洪應明的學者曾說:「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面對同樣的生活,知足的人如同生活在仙境中,感到無比舒適、美好。
  •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人要懂得知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早安晚安語錄,ID:zaowanyul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1 做人要知道滿足郭德綱曾經說:「月亮似圓不圓的時候最好,人要懂得知足,得知道什麼叫滿足。」
  • 做人,很累的時候,要學會這兩個字
    雖然生活有許多的累,有很多的身不由己,但這漫長的一生,要想快樂的度過,你終歸是要學會兩個字:知足。做人,在很累的時候,告訴自己,別去勉強那麼多,知足才能常樂。知足的人,會因為今天比昨天多一點點的收穫而感到快樂,不知足的人,即使給他無盡的財富,他也仍然伴隨著無盡的煩惱。生活在這世上,你沒有辦法讓「累」從生活中消逝,但是,你可以選擇面對生活的方式,讓這份累不那麼沉重。
  • 南懷瑾:知足常樂,知足即富!
    知足,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也是做人的一種成熟。所謂的知足,不是停止進步,不是放棄理想,而是沒有太多的欲望和私心,能看淡一些財富,能看輕利益好處。人生才幾十年,生活上如果物質欠缺,卻能知足、守本分,有餘力則付出;如此雖物質貧困,但心靈世界卻很豐富。
  • 知足,才能幸福(深度好文)
    知足才能快樂,知足才能幸福。現在的我們不是物質的不好,而是不能滿足我們自身的欲望,工作中,生活裡總愛抱怨,可能因為一些小事就不開心,正是一些無形的壓力阻礙了我們,調整心態,以平常心面對生活,人生沒有過去的坎,把事情想得簡單些,知足才能幸福。
  • 知足的人,最幸福
    知足,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也是做人的一種成熟。 俗話說:「家財萬貫,吃飯不過三餐;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 我們真的需要很多的財富,才能快樂嗎?其實不是。
  • 做人要富有人情味
          某建設工地指定小王擔任負責人,工地上幾個作業小組的組長,都對年輕資淺的小王不服氣,小王對此非常知趣。他在工地小組組長會議上推心置腹地跟大夥說:「你們都是這裡的中堅力量,叫我來負責,其實是趕鴨子上架。我的資歷、能力都不足,兩個肩膀扛個腦袋,我不比大伙兒有能耐。
  • 知足是一種智慧,知止是一種境界!
    知足是一種智慧,知止是一種境界!這就是說,人的禍患多源於自身永不知足的貪婪本性,因此,聖人不僅要有優秀的道德修養、完美的人格魅力,還要築牢廉潔自律的思想防線。知足是「已經滿足於」所得,而知止,則是「獲取過程中」主動放棄。人的貪慾是個無底洞,常常可見「得隴望蜀」的人。而能夠「得隴」還拒絕「望蜀」,沒有大胸懷絕對做不到。
  • 做人要以靜修身,以儉培德,以退處事,以讓養心
    4.做人要以靜修身,以儉培德,以退處事,以讓養心。人心何時知足,知足便足。人生何時閒,偷閒便閒。知足常足心,終身不辱人。知止常止心,終身不恥人。心足雖貧不是貧,心貪雖富亦是貧。平常人懷平常心,平常路邁平常步,知足人長說知足話,知足心常交知足客。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不管高低貴賤,都有取之不盡的財富。
  • 看破不說破,知人不評人,知理不爭論
    為人處事應當學會看破不說破,對什麼人說什麼話,該說與不該說要心中有數,不該說的說了,往往會有不好的結果。看破不說破是一種溫柔。凡事不必非得爭個你死我活,你爭勝了,有可能也失去了和睦。不說破的溫柔是高貴的低調,也是對他人的體諒。
  •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來源:儒風大家(ID: rufengdajia)人這一生,面對大千世界,有三種心態: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在知足中感受幸福,在知不足中找到方向,在不知足中獲取動力。它們都不知足,也都沒有發現,自己擁有的,正是別人羨慕的。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說:「生活中的許多煩惱,都源於我們盲目和別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其實,我們沒必要與他人做無謂的比較。若沒有知足的心態,又怎麼快樂得起來呢?不羨慕比自己幸福的,不嫉妒比自己優秀的,懂得享受自己所擁有的。
  •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必定會有一顆知足的心!
    善良的人總是快樂,感恩的人總是知足:俗語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感動並能享受這一感動的思想境界。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包括感恩逆境和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