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3點40分,黃陂區前川街曙光小學放學了。這裡並沒有車水馬龍的放學情景,因為這所鄉村小學只有12名學生在校。在一年級教室裡,幾位小同學正在做作業。他們要等到其它年級的同學4點30分放學後一起坐校車回家。
教數學的曹偉國老師在講臺上輔導學生做作業。一位五十多歲的婦女正拿著孩子的作業本,眯縫著眼睛,吃力地看著。旁邊一個小女孩,坐在課桌旁,咬著一支鉛筆,閃著一雙明亮的眼睛,抬頭看著她。這位婦女名叫張明珍,今年54歲,小女孩是她的孫女,叫朱靖悅,8歲。
「莫急莫急,我冇戴眼鏡看不大清楚。」張明珍一邊看作業,一邊安慰小孫女。
1.瓷娃娃
朱靖悅是個「瓷娃娃」,她得了非常罕見的「脆骨病」——成骨不全症。這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發病率約為十萬分之三,患者非常容易骨折,經不起跌倒甚至一點碰撞。2010年8月,朱靖悅出生在前川街橫堤村朱家大灣的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出生不久就發現身患這種罕見的疾病,稍稍碰撞一下或者摔倒都會引起骨折。
小靖悅的病給這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帶來很大的打擊,孩子從小骨折過多次,每次住院手術花費不菲。因為她的病情,她的爸爸媽媽都只能在附近打打零工,爺爺種點田,奶奶專門照顧他和小她兩歲的弟弟。朱靖悅6歲那年,很想去村裡的曙光小學上學。臨近開學時,卻不慎又摔了一跤,腿骨折了。這次骨折比較嚴重,住院達半年之久。看著其他小朋友都背著書包開開心心地上學,小靖悅只能巴巴地望著,常常傷心。
曙光小學校長潘軍龍介紹,朱靖悅想上學卻又上不了,在學校孩子間難免有個磕磕碰碰。但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經研究,學校決定將她接收為校外學生,安排一年級的餘運祥、侯小平老師送教上門,輔導她學習。
在家也可以上學,小靖悅非常高興,學習非常認真。可是不到一個月,朱靖悅的爺爺又患上了癌症,讓本來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2.鐵奶奶
「家裡的田沒人種了,兒子媳婦打零工收入也很低,我能做點事但要照顧兩個小伢」,奶奶張明珍介紹,在老伴患癌之前,一家人的日子也還勉強可過,現在老伴治病開銷增大,這兩年多日子就很艱難了。
日子雖然艱難,但還是要往前走。有老師送教上門,也不可能天天來教。只有小學文化的張明珍就成了小靖悅的輔導老師,每次曙光小學老師送教之後,她就幫小靖悅「消化」。很難想像,一位只有小學文化的農村奶奶,這該有多難,又需要多大的決心!張明珍說:「孩子得了病,如果再不讀點書,將來就更難生存。學一點是一點。」
潘軍龍介紹,張明珍是個個性很強的婆婆,從不願在別人面前叫苦。即使現在家庭陷入困境,也一直頑強地照顧著小靖悅,非常耐心地輔導她學習。
今年8月,臨近秋季開學時,張明珍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她找到校長潘軍龍說:「我跟靖悅一起到學校上學,坐在她旁邊照料她!」
家長陪孩子一起上學,對這所鄉村小學來說並無先例,全國也少見。但眼前這位堅強的奶奶讓潘軍龍非常感動,他試著向前川街教育總支幹事沈亮請示,沈亮說:「孩子可憐,奶奶可敬!請跟家長仔細商量,要確保安全。」
辦理好相關手續後,9月1日,奶奶張明珍騎著電動車,載著已經8歲小靖悅走進了曙光小學的大門。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學生中間,坐著一位年過半百的奶奶。她陪著小孫女上課,下課了,她抱著小孫女上廁所;中餐和孩子一起在食堂吃……小婧悅非常高興,她和小她二歲的弟弟朱婧超坐在同一間教室,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
上學後不久,張明珍騎車帶小靖悅上學時路遇一輛快速駛來的小轎車,鄉村道路狹窄,她一時驚慌摔倒了!摔倒那一瞬間,她極力地護住小婧悅,自己卻摔得不輕!非常萬幸地沒有讓孩子受傷,自己也只受了點皮外傷。她知道,萬一孩子摔倒,後果不堪設想。
這次意外讓張明珍意識到,不能再騎電動車了。而學校的校車按規定是不允許家長乘坐的,所以她就換了一輛電動「麻木」,讓小靖悅坐在後車廂內,自己慢慢地開。
張明珍把電動麻木的後車廂處理得成「軟臥」,讓小婧悅坐在裡面舒適和「安全」。
潘軍龍說,馬上就要進入冬季了,電動麻木也不安全,學校在積極申請,看能不能特事特辦,爭取讓奶奶能陪婧悅一起乘坐校車。
3.尾聲
4:30分,其他年級的孩子放學了,張明珍一邊囑咐孫子朱婧超乘校車注意安全,一邊抱起小婧悅走出教室。小婧悅揮著手,跟老師和同學說再見。張明珍抱著孫女上完廁所,小心翼翼地把她放在電麻木的後廂裡,讓她靠坐好,騎著車回家。學校的保安師傅連忙去給她開門。
通村公路上,路旁的雜草樹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一輛紅色的電麻木非常顯眼,裡面坐著一位天使一樣的「瓷娃娃」,開車的是一位「鐵奶奶」……
通訊員:黃麗玲 編輯:王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