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三種父母造就了孩子的三種性格,你是哪一種?

2020-09-06 風中的舞步

《以家人之名》如今已開播40多集,我時常跟隨劇中的幾個孩子的情緒波動悲喜交集,但我還是最欣賞劇中作為父親的李海潮對女兒李尖尖的那種開明,豁達的父愛。

李尖尖,自出世就沒見過母親,她一直在父親李海潮溫暖的懷抱中成長。

李海潮性情溫和,幽默風趣,他對李尖尖最好的愛就是陪伴。

雖然尖尖沒有母親,但她有父親的陪伴,每天都能看到她笑嘻嘻的笑臉,父親幽默風趣的性情影響著尖尖,尖尖在充滿著開明與豁達的父愛中快樂成長。

樂觀的父親造就了樂觀的孩子

印象最深的是那晚,尖尖遇到了煩心事,她翻開手機通訊錄,毫不猶豫撥通了父親李海潮的電話。

「小尖,這麼晚沒睡呀?小尖,說話呀?」

「爸,我遇到了打擊!」

「那說說怎麼啦?」

「就是,我現在沒法跟你說,我回頭跟你說。」

「你還跟我保密呀?那你給我打什麼電話呀?」

「我需要鼓起勇氣去面對,我需要老爸給我加油打氣!」

「嘿嘿,你還需要我給你加油打氣啊!你自己不是加油站的嗎?我們全家人不都老到你那加油嗎?」

「加油站都快沒油了!」

「沒油了,你也有沒油的時候啊!行,你等會,我給你打個電話。是石油公司嗎?我是李海潮李總啊,有個小事麻煩你們,我那閨女加油站沒油了,你們給批點唄。能批多少?五車太少了,怎麼也得五十車啦!什麼時候能送到?行,明天早上,謝謝了啊!有空到我店裡吃麵。小尖聽到了嗎?搞定了啊!明天早上一睜眼,油就加滿了!」

李尖尖聽著老爸在電話那頭自說自話,她笑得捂住嘴巴前俯後仰。

你瞧,父親一番幽默風趣的話語,不僅幫女兒排解了憂愁,而且逗樂了女兒。

正是父親幽默風趣的性格影響著李尖尖,尖尖從小到大,無論遇上什麼事情,她總能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一切困難對她來說都不是事,因此,二十來歲就擁有了自己喜歡的木雕工作室。

好的父母會造就孩子良好的性格,反之,必然會造就孩子不良的性格。

專制的母親導致孩子撒謊叛逆,缺乏自信

齊明月從小乖巧懂事,在母親眼中,她就是個乖乖女,她的大小事情都是母親說了算。

她的人生,母親在她出生時,已為她規劃好了一切。

從小到大,無論她穿什麼,吃什麼,做什麼,一切都是母親說了算,她的意見,母親從來都不採納。

正因為從小到大,她的決定總是被母親否定,儘管她成績優秀,但她骨子裡缺乏自信,做事縮手縮腳。

母親終於在發現齊明月沒聽她話備考公務員時發火:「齊明月,你竟敢騙我?」

「媽,你從來都不了解我,我本來就是這樣,我從小最擅長的就是撒謊,你不讓我幹的事情,我在你背後偷偷都全乾了。你能不能不要否定我,我吃飯點菜,你否定我;我穿衣服你否定我;我工作上班,談戀愛,我什麼的什麼,你都要否定我!」

「我那是為你好,關心你!」

「你有問過我嗎?你尊重過我的意見嗎?你嘴巴上說的是民主,可你本質是專制!」

「你知道我高考為什麼比模擬少考了五六十分嗎?因為我故意少填了一張答題卡。我當時沒有別的辦法,因為我知道,我分數線夠了,你一定讓我報考政法大學。所以,我選擇最蠢的辦法。」

齊明月母親的專制,竟然導致她從小就撒謊。為了表面上附和母親,不知她背地裡撒了多少次謊。

由於長期受母親專制的壓迫,齊明月竟形成了叛逆性格,不惜以自己高考的人生大事做賭注。儘管多年以後,她後悔了自己當時的做法,但過錯已無法挽回。

家長以專制的教育方式植入孩子心靈,長期以往,必然會導致孩子撒謊,叛逆,缺乏自信。

我表姐的孩子就是這樣的,他表面上附和聽表姐的話,可背地裡卻偷偷幹著表姐不讓幹的事。

專制的父母想掌控孩子於手心,結果只會導致適得其反。

脾氣暴躁的母親導致孩子精神壓抑,抑鬱

劇中脾氣暴躁的就是凌霄母親——陳婷。

陳婷因脾氣暴躁,經常與凌爸爭吵,摔東西,後離婚,原本性格開朗的兒子變得沉默寡言。好在有李海潮,李尖尖的陪伴,凌霄的生活才得以有了快樂。

陳婷在凌霄7,8歲時,拋下兒子,遠嫁到新加坡,組建了新的家庭。

然世事難料,遠嫁到新加坡的陳婷出了車禍,丈夫當場死亡,她也被撞得癱瘓了。

儘管凌霄與母親陳婷沒有什麼感情,但出於責任,原本考上清華大學的凌霄只好選擇去新加坡讀醫大,一來可以照顧母親,二來方便完成學業。

脾氣暴躁的母親癱瘓在床,她無情地折騰,發脾氣,一次竟將剛出鍋的湯順手甩到了兒子凌霄的右肩膀上,留下了終生疤痕。

無論母親怎樣折騰,凌霄都是耐著性子,小心翼翼地照顧著母親,一有動靜,他就衝了過去。

後來,母親基本康復,可以拄著拐杖自己行走,但她仍然是動不動就發火,凌霄都默默忍受。

當凌霄提出想回國發展時,脾氣暴躁的母親,竟拿著剪刀,把兒子與李尖尖,賀子秋的合影剪成碎片。

凌霄看著那些碎片照片,他的心痛極了!母親把他最後的念想也破滅了!孤獨的凌霄內心傷痛到了極點,他失眠了!

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每天除了學習,不僅要照顧母親及妹妹的日常,還要承受脾氣暴躁的母親時不時地發火,甩臉子,長期以往,凌霄失眠,壓抑,抑鬱,整夜整夜睡不著覺。

然,作為母親的陳婷,她只考慮自己的感受及意願,常常忽略兒子的感受,她自私地想把兒子牢牢抓在手中不放,忘記撫慰兒子孤獨的心。

正因為母親的脾氣暴躁與自私自利,最終導致兒子患上嚴重的心理疾病,他壓抑,抑鬱,失眠,身體消瘦,整天一副冷酷無情的表情。

好在,後來凌霄回國,有幽默風趣的李尖尖的陪伴,身體才得以逐步恢復。

脾氣暴躁的母親會在孩子心靈形成陰影,甚至是疤痕,多年以後,還會令孩子心有餘悸!

無論你是哪一種父母,我們都應該明白: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給父母的寶貝,需要父母用心呵護。

雖然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沒有經驗,但是只要我們修煉好自己的性情,給予孩子尊重,勤於溝通,賞識優點,培養自信,以溫和開明的方式接受孩子的一切,我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願天下父母越來越完美,願天下兒女越來越幸福!

與君共勉

相關焦點

  • 孩子摔倒「扶不扶」?父母三種應對方式,造就孩子三種不同性格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我們平時都會調侃,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實際上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同樣是一項需要謹慎應對的選擇。但也有人說,不去扶寶寶更易鍛鍊出堅韌品格,父母不同的選擇,對孩子性格的養成具有深遠影響。
  • 心理測試:三種顏色,哪一種最適合你?測你性格中最出眾的優點
    心理測試:三種顏色,哪一種最適合你?測你性格中最出眾的優點 性格是每個人的特點,是獨一無二的,大家都會有性格,都會有自己的特點,造就了不一樣的人,做人一定要學會跟別人相處,一定要活得更開心,這一生,你性格中最出眾的優點是什麼?做一個心理測試吧,下面有三種顏色,哪一種最適合你呢?
  • <以家人之名>透露出的三種教育觀,哪一種才是最好的教育
    最近《以家人之名》播出六集,收視率破5%,這麼火的原因在於它抓住了社會痛點,呈現了小人物生活的真實,很接地氣,容易引起同感。劇中也透露出了大人們教育觀,聽起來都特別正確,甚至也非常主流。 月亮媽媽的教育觀。
  • 《以家人之名》殘酷真相:這三種女人,不配被叫「媽媽」
    最近湖南衛視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一經播出,就受到了觀眾的廣泛討論。在這部劇裡,家不是由血緣相親的爸爸媽媽和孩子組成的,而是三個沒有媽媽撫養的孩子,和兩個男人,一路跌跌撞撞、相依為命、相互扶持到大。我們都知道,母親對於一個小孩乃至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三種父母不同的育兒方法,造就娃不同的性格和人生!
    現代人喜歡講原生家庭給一個孩子帶來的影響,用通俗點的話來說,就是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和性格。有的父母喜歡操辦孩子的一切,無形當中剝奪了孩子生活的權利,也讓孩子養成了依賴父母,獨立能力差的性格特徵。
  • 《以家人之名》中的四種育兒觀,你是哪種?
    近日熱播劇《以家人之名》讓人笑裡帶淚,其中最值得思考的就是,不同父母的育兒觀,我們梳理出了四種育兒觀,看看你屬於哪一種。發現女兒表演天賦後,將一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演戲上,不惜頻繁讓女兒轉學請假。 女兒反對說都沒有時間學習,媽媽卻指責女兒太懶,不斷重申:「媽媽是你的經紀人,爸爸做後勤,等著你成名享福。」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父母也不少見。 把自己當年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我當年沒考上的大學,我當年沒成功的職業,你都要幫我實現, 甚至,如今都有了「啃孩族」。
  • 《以家人之名》從三個女主人公的性格和成長中,理解怎麼愛孩子
    《以家人之名》中三個女主人公因為兩次次尷尬的邂逅成為了好朋友。李尖尖:開朗、樂觀、善良正直、對學習毫無興趣。齊明月:學霸一枚,內向、膽小、聽媽媽話的乖寶寶。唐燦:童星一枚,虛榮心強、外表高冷內心卻很脆弱。通俗點來說,就是兩個學渣和一個學霸成為了好閨蜜。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學霸,可是卻忽略了孩子的性格。
  • 孩子的睡姿能暗示孩子的「性格」?如果你家寶寶是第三種,恭喜你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傳承,對於父母來說,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陪著孩子一點點長大,親身經歷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瞬間,這應該是父母最幸福的時刻了,看著當初還沒有胳膊長的寶寶,到現在的亭亭玉立,從路都走不穩的小傢伙,到現在小腿跑起來自己險些追不上,這都是家長彌足珍貴的回憶,不過,為人父母之後
  • 中國孩子分三種,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屬於哪一種?
    看到比自家孩子優秀的,就會心生豔羨;看到比自家孩子熊、不聽話的,就會暗自慶幸同時感到幸福愉悅。 如果把孩子的類型分為三種,你的孩子屬於哪一種呢? 網友們被孩子對母親的在乎所打動,紛紛感嘆說,這孩子就是來報恩的。 還有一種報恩型孩子,是屬於那種從不讓家長操心,自己特別自覺地就完成好了各項該做的任務,這類孩子也可以稱之為精英型孩子。
  •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有色彩的,你的孩子是哪一種顏色呢?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色彩斑斕的童年,快樂健康的成長,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鮮豔耀眼的那個顏色。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色彩顏色,你真的了解孩子的性格嗎?我們的孩子到底是什麼顏色?讓我們一起走進孩子的色彩心靈世界吧。
  • 孩子有三種表現,多半是性格出了問題,家長要注意品質培養
    孩子有三種表現,可能是性格出了問題1、自私、愛貪小便宜有這類毛病的孩子通常出現在父母家人比較寵溺的家庭,對孩子從小的教育就是縱容和溺愛,要什麼給什麼,卻不從來不教導他們學會分享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孩子健康性格的養成,畢竟社會是一個群體,一個人想要在生活中施展抱負,有所成就,就必須要與人接觸,融入社會群裡。如果個人性格存在較大缺陷,無法與普羅大眾相匹配,很容易在學習和工作中四處碰壁,甚至屢屢吃大虧。
  • 父母經常吼罵,孩子很容易會形成這三種性格!父母別大意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管教孩子嚴格一點根本沒什麼,因為有些孩子實在太皮,如果你不給他點厲害,那就跟本管不住他。而且,這些父母也都覺得,對孩子打罵是家長的權力,而且並不會對孩子造成影響。但其實,這種想法是很危險的。
  • 你選哪一種,其實還有第三種……
    今年有一部叫做《以家人之名》的劇讓我是又愛又恨,這部劇是聚焦原生家庭的親情大戲,講述的是由三個各有缺失的原生家庭,組成的非血緣關係的兩爸三娃的五口之家,由兩個爸爸組成的家庭,上演了一連串啼笑皆非又溫暖感人的故事。
  • 女兒偷偷「夾腿」被發現,三位媽媽的不同做法,造就三種不同人生
    本文為木蓮媽媽原創作品,圖片為木蓮媽媽原創插畫,歡迎個人評論分享收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發生一些令爸媽們始料不及的變化,這些變化其實本身不存在好壞,但是父母的處理方式是否妥當,往往能決定這些變化的走向是否正確
  • 五年後農村這三種人最稀缺,你是哪一種?
    五年後農村這三種人最稀缺,你是哪一種?一是人才,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思想: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走出農村,這樣才算有出息。於是很多人拼命學習希望留在城市,即使沒考上大學的也去城市打工或者是創業,農村雖然有不少大學生,也有不少人才,但卻大量的流入了城市。不只是人才流失嚴重,引進人才也非常難。我們只知道讓孩子走出大山,卻忽略了家鄉的建設離不開人才。
  • 孩子有這三種「性格」特點,長大多半是領導者,父母需要著重培養
    現在很多的家長都比較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教育孩子是一個修煉的過程,除了幫助孩子提升學生成績之外,最重要的是性格培養,孩子小時候養成什麼樣的性格,可能會影響他們一生,無論是學習上還是工作上都會有很大影響,和最終的成就有著密切關係。
  • 《以家人之名》:三個性格不同的孩子,告訴你環境家庭教育重要性
    在這兩天熱播的《以家人之名》中,三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孩子,卻因為各種原因走到了一起,組成了一個奇特的大家庭。在這個奇特的大家庭裡,有兩個父親。一個喜歡做菜,總是好脾氣的臉帶微笑。另一個則是整天不著家的警察,雖然嘴笨,但卻認真負責。三個孩子,大哥凌霄,成熟穩重。小哥賀子秋,陽光體貼。小妹李尖尖,活潑開朗,純真豁達。
  • 李玫瑾:最"毀"孩子的三種教育方式,80%的父母卻都在做
    自己從小聽到的父母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34;對於孩子,我們父母通常是希望他們能夠在未來有自己的一番天地,不說是有多麼牛,但至少比他們強就好。這樣的教育就要不得了,那麼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最毀孩子的三種教育方式到底是什麼?
  • 教育孩子「不能說」的三種話,最後一種大多數父母都說過
    教育孩子「不能說」的三種話,最後一種大多數父母都說過溝通是每個生命的需要,在家庭中,語言溝通、肢體溝通和情感溝通是建立家庭成員情感橋梁的重要方式。也許孩子長大之後會慢慢知道生活的真相,但是從小覺得世界上真善美更多的孩子,心靈會更加透明,至少會認為自己的家溫暖美好。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幸福而優秀。那父母就要把握好自己言行的尺寸,不要因為你不經意的一些舉動而給孩子帶來傷害。那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 《三十而已》三個女人三種性格,三種結局,你更喜歡哪一個?
    偏偏作為主角的三個女人,還有三種不同的結局。全能的顧佳最後還是和許幻山離了婚。一直認為自己有頭腦有能力的王漫妮,最後一個人出國深造。唯一得到好結局的就屬鍾曉芹了,最終和陳嶼復婚。對於她們的結果或許有人會感覺到意外,至少顧佳的結局就算不上完美,然而這樣的結果又在情理之中,這和她們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