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扶不扶」?父母三種應對方式,造就孩子三種不同性格

2020-10-22 糖果媽媽

父母面對幼兒摔倒時的反應不同,給孩子傳達的信息也不一樣。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我們平時都會調侃,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實際上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同樣是一項需要謹慎應對的選擇。

看到孩子摔倒了,哪裡忍心讓寶寶一直趴著?但也有人說,不去扶寶寶更易鍛鍊出堅韌品格,父母不同的選擇,對孩子性格的養成具有深遠影響。

扶孩子會把小孩慣壞?「扶不扶」之間好糾結

小於最近和老公因為管教孩子的問題產生很大分歧。老公立志要把兒子培養成「熱血男子漢」,小於則是典型的「慈母」,看不得寶寶受到一點委屈。

寶寶才一歲,正是學走路的時候,每次孩子就在老公眼前摔倒了,他都只看不扶。

老公不僅自己不扶,還不讓小於去扶,看到小於對著寶寶誇張地哄,老公就說孩子早晚會被慣壞了。小於不忍心看到寶寶哭,卻又擔心會像老公說的一樣,把小孩子寵壞。

孩子摔倒應不應該扶?專家建議:應該

其實針對孩子摔倒後要不要扶的問題,許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定要扶啊,不然多心疼,不光要扶還要哄好。

但是也有家長表示,他們發現有些孩子摔倒後,往往看到大人在身邊就拼命嚎哭,大人不在身邊反而什麼事都沒有,明顯是孩子過於嬌慣的結果。

科學研究表明,嬰幼兒8~14個月時已經具有大腦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的能力。

孩子摔倒要不要扶?學術界普遍認為應該扶。一味信奉挫折教育的結果,很可能讓孩子對親情產生質疑,得不到充足的安全感,影響親子關係和性格的養成。但是如何去扶又是一個新的問題。

父母三種應對孩子摔倒的方式,造就孩子三種不同性格

1. 對孩子說「不疼」

許多家長為了安慰孩子,會習慣性地說:「不疼、不疼,沒什麼大事。」這種行為表達的意義與出發點恰恰相反。

首先安慰孩子是要減緩他的委屈,但孩子明明很疼,家長卻一個勁兒反駁他說不疼,一方面孩子會感覺很困惑,一方面會覺得你這哪裡是安慰我?分明是不理解我。

由此內心產生煩躁、反抗的情緒,長大後很容易形成不愛與人交流、封閉、極端的性格。

2. 不讓孩子哭

家長說「不哭不哭」可能只是出於下意識的反應,但如果看到孩子哭個沒完,便表現出極不耐煩的狀態,制止孩子哭泣,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委屈。

3~5歲是兒童情緒敏感期,哭泣是兒童表達的情緒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吸引監護人注意力的原始本能。

制止孩子哭泣會讓孩子感到莫大的失望,表達情緒的訴求得不到回應,孩子就會產生反抗的情緒變化。

外在表現可能是哭的更大聲,也可能是不願再從家長這裡獲得支持。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叛逆。

3. 打讓孩子摔倒的地面

有些老人為了哄孩子,會通過拍打絆倒孩子的物品或地面來哄孩子。家長覺得這樣會讓寶寶「出氣」。

但孩子很容易有樣學樣,在以後的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困難,就會將失敗原因歸結在他人身上,而不是從自身找原因。

如果孩子真的是被絆倒的,最正確的方法是告訴孩子,可能會有更多小朋友因此絆倒,然後和孩子一起移除障礙。

當孩子意外摔倒,家長應發揮監護人的守護職能

1. 觀察摔傷嚴重性

在孩子摔傷後,家長如果撲救不及時,第一反應就應該是判斷孩子傷情如何。通常情況下,向前摔倒的孩子不會有什麼大礙,向後摔倒則要引起重視。

2. 普通摔倒鼓勵孩子站起

如果孩子身上沒有明顯傷口,摔傷場所也是在平地上,通常沒有什麼大礙,家長可以不必過於緊張,保持輕鬆但關注的狀態,儘量讓孩子自己起來。

然後適時給予安慰,並詢問孩子是否有什麼不適。

3. 情況嚴重及時進行處置

如果孩子哭聲明顯十分悽厲,並不能自行站起,就要及時將孩子帶到安全地帶,觀察孩子的頭部、手部、膝蓋是否有明顯外傷。

糖果媽媽叮囑:已經懂事的孩子,可以問他哪裡痛。如果孩子自述頭暈,哪怕外傷並不明顯,也要引起重視。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寶寶摔倒後扶不扶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孩子摔倒後應不應該扶,想必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面臨,不管扶不扶,總是會有人持不同意見,確實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肯定的回答。只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扶或者不扶,家長還是應該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只是這樣的結論,後來被實驗和實踐所推翻,恆河猴母愛剝奪試驗用事實證明了父母的寵愛對孩子成長的巨大影響。孩子摔倒了,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不同的處理方式,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 「孩子摔倒了扶不扶?」你的態度決定了寶寶的性格
    寶寶摔倒後你會馬上扶ta起來嗎?你會對扶或不扶寶寶有所顧慮嗎?到底該不該扶、該怎麼扶……今天就告訴你這件小事裡的大學問寶寶摔倒後,一定不要這樣做!01過分自責型!有的家長對孩子十分溺愛,認為孩子跌倒是自己沒有好好照顧孩子造成的,同時造成了自己心裡極大的負面壓力。實際上,當家長們有了這種思想無論是扶與不扶都會對孩子造成負面的心理,因此家長們需要端正自己的態度。02堅決不扶型!
  • 寶寶摔倒後是扶還是不扶?家長的第一反應,也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摔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執筆:橘裡編輯:橘裡定稿:楠楠寶寶摔倒以後是扶還是不扶呢?但其實完全不扶也並不是正確的,後來的恆河猴母愛剝奪實驗用事實推翻了華生的理論,這個實驗就是用猴子替代我們人來做實驗,從而證明人類到底需不需要情感的信念支撐,這與我們孩子摔倒後扶還是不扶有著密切的關聯。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寶寶摔倒後,家長們的第一反應,也許會影響孩子日後的性格發展。
  • 孩子摔倒後,家長扶不扶?別再糾結了,答案取決於孩子
    孩子摔倒時,家長扶不扶是一種選擇,只有兩個答案。但是,家長對孩子摔倒的態度卻有4種,不同的態度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性格。家長這種驚慌失措的態度,會導致孩子未來性格膽小怕事、懦弱多疑,不敢嘗試新事物,沒有冒險精神、缺乏勇氣。
  • 寶寶摔倒後要不要扶?家長的態度很重要,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孩子的到來,對很多父母來說都是當成心頭的寶貝,一點的都不捨得孩子受傷。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磕磕碰碰的情況。而這時候,很多家長就會產生困惑:在孩子摔倒的時候,我到底要不要趕緊扶孩子起來呢?
  • 孩子摔倒,扶還是不扶有何差別?3種不同做法對孩子影響很明顯
    凝望深海:「寶寶走路摔倒了還是讓他自己起來比較好,他又不是起不來,總是去扶他容易讓他對家長產生依賴,我家寶寶走路的時候摔倒了,都是自己站起來,就算摔疼了,也會先站起來再找我安慰他。」深秋雨落:「我覺得扶不扶沒有絕對標準,因為寶寶每次摔倒的情況都不太一樣,如果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很有可能造成不同的影響,所以我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扶還是不扶。」
  • 孩子摔倒扶不扶?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才科學
    也許是經歷了太多次皮孩子的「事故」,我這次顯得比較鎮定,跑了去看著她:「需要媽媽幫忙嗎?」結果還沒等孩子開口,其他在旁邊遛娃的老人忍不住插嘴:「還不把孩子扶起來嗎?」呃,又是孩子摔倒了「扶」還是「不扶」的問題,說實話,這確實是育兒的經典話題,也是每一位父母都會碰到的問題。自從皮孩子出生開始,我就飽受這個問題的困擾。
  • 孩子摔倒家長扶不扶?態度決定未來,也許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一個孩子在奔跑,不小心摔倒在地,看過去挺疼的。如果是老人們帶著,一定會扶,中年二胎父母也會扶,而年輕夫婦可扶可不扶,基本上會讓孩子自己爬起來。扶自己的孩子不像扶陌生老人,基本上都是家長們下意識的反應。老人們第一時間會扶肯定是心疼孩子,其實本來沒事,扶起來偏偏還要噓寒問暖,孩子哭的就更大聲了,反而變的嬌氣。年輕的家長不扶都是從教育的角度上考慮,只要不是摔得很嚴重,這個時候也是培養孩子堅強自立的好機會。扶與不扶真的有這麼重要嗎?依我看,很重要。
  • 孩子摔倒後家長扶不扶?家長態度很重要,甩鍋式育兒對娃沒好處
    文章/熊二編輯/曉琪孩子在搖搖晃晃學走路的過程中,都免不了摔上幾次,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挫折之一,但是每位家長應對孩子摔倒的態度都不一樣,這也就決定了孩子未來性格和對事情處理、解決態度的差異。
  • 寶寶摔倒要急忙去扶嗎?你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值得深思
    」媽媽聽後卻認為,「草地上根本摔不疼的,就應該讓她自己爬起來,把責任怪在草地上,這不是在教她推脫責任嗎?」婆媳倆你一言我一語的,誰也說服不了對方,場面一度十分尷尬。那麼到底孩子摔倒了該不該急忙去扶呢?如何對待孩子才正確,這真的值得深思。總的來說,父母可以去扶孩子,但是千萬不要急急忙忙去扶,更不要表現得大驚小怪,一副天塌下來的樣子。三、當孩子摔倒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 孩子摔倒後,你的第一句影響他長大的性格
    當寶寶進入學步階段,就好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停不下好動的小腳丫,從屋子這頭跑到那頭,走起路來晃晃悠悠的樣子,簡直萌化了,惹得爸爸媽媽忍不住狂拍照。然而當寶寶摔倒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不同家長的不同反應,也在影響著孩子的性格養成,你是哪一種呢?
  • 孩子摔倒如何扶?這三件事父母千萬別做,關乎孩子的未來發展
    扶還是不扶?這是一個令人糾結的問題,不僅是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糾結,其實小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也是一個讓父母糾結的問題。有的人說,孩子都摔倒了,大人還不扶是不是親生的啊;也有的人說孩子摔倒了家長不應該去扶,要讓孩子自己爬起來。
  • 孩子跌倒了,扶或不扶,您是屬於哪一類的家長?
    為人父母,就是和「糾結」做鄰居。比如關於孩子跌倒這個事:一摔就扶,憂慮孩子產生依賴心理,缺少接受挫折的能力;要是不扶,又憂慮孩子沒有安全感,產生自閉心理。「暖心」的爸媽(扶)和「偷閒」的爸媽(不扶),到底孰優孰劣呢?
  • 孩子摔倒了到底扶不扶?那些害人的育兒經驗該扔掉了
    ,讓他知道只有乖孩子才有人喜歡;2、晚上儘量不要餵夜奶,減輕哺乳期媽媽的負擔;3、孩子摔倒了不要扶,讓他養成自強自立的性格;等等等等,以上所有的經驗都在告訴我們,甚至在教導我們應該如何才能收穫一個乖嬰兒。
  • 孩子摔倒,老人教孩子打地,媽媽應該怎麼辦?
    自己帶孩子的時候,也嘗試告訴女兒,摔倒了要自己起來,如果有哪裡痛要告訴媽媽,不能怪地、怪別人,但是好像沒效果。」摔倒,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特別是在剛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孩子摔倒了,哇哇大哭,我們是扶,還是不扶?說什麼?怎麼說?
  • 倔強母子街頭僵持,孩子打滾"扶不扶"?扶,但要有技巧地扶
    倔強母子街頭僵持,孩子打滾"扶不扶"?在網上,看到過這麼一件事情。寶媽帶著孩子上街,逛商場的時候孩子看中了一款玩具,吵著要買。寶媽一看那款玩具家裡也有,只不過是顏色不一樣罷了,就跟孩子說:"乖,家裡有一個一樣的,咱們不買。
  • 寶寶摔倒後,家長該不該扶?可以扶,但別忘了做這3件事
    有了寶寶之後,我們會變得小心翼翼,平時會把寶寶保護得很好,不讓寶寶受到任何傷害,但是有些人怕寶寶寵壞了,難免會在心底產生一些疑問,「寶寶摔倒後該不該扶」就是值得家長考慮的一個問題。當寶寶摔倒之後,家長會很心疼,有些家長會馬上把寶寶扶起來,但是有些人說不該扶寶寶,要讓寶寶自己爬起來,這樣才能夠讓寶寶快速成長。到底哪種做法才是正確的呢?
  • 當孩子問為什麼見到摔倒的老奶奶不能扶,你該怎麼向孩子解釋
    一直以來教育都在給孩子灌輸要尊老愛幼,特別是孩子沒有那麼強的是非觀,也不會清楚現實世界潛伏的危險。扶老太太如今成為了現實生活中一個令人們談虎色變的話題,網際網路發達以前就可以在報紙上看到某某熱心人扶老太太被訛詐的實例就開始不斷出現。而網際網路發達之後,全國各地的老太太們製造的新聞更是令網友每天漲知識。
  • 三種父母不同的育兒方法,造就娃不同的性格和人生!
    現代人喜歡講原生家庭給一個孩子帶來的影響,用通俗點的話來說,就是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和性格。有的父母喜歡操辦孩子的一切,無形當中剝奪了孩子生活的權利,也讓孩子養成了依賴父母,獨立能力差的性格特徵。
  • 孩子摔倒跌落千萬別馬上扶起來,因為...
    孩子摔倒跌落千萬別馬上扶起來,因為......孩子摔傷了應該這樣做: 1 兒童意外摔倒或跌落後,首先要查看是否清醒,如呼叫不應,呼吸不穩,則進行人工急救,同時撥打120急救。 2 頭部著地,不哭不鬧的孩子或稍微大一點的兒童一定要送醫院檢查。注意在送途中不要晃動孩子的頭部,儘量以溫和的方式固定孩子的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