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扶還是不扶有何差別?3種不同做法對孩子影響很明顯

2020-09-11 可可不笑

寶寶成長階段種走路、玩耍都會出現跌倒的情況,對於寶寶跌倒,不同的家長也會做出不同的反應,我們先看看部分家長都會怎麼做。

婠婠晚安:「扶啊,如果寶寶直接摔哭了,那肯定是摔的有些重,應該上去扶起來安撫,寶寶那麼小,身心很脆弱的,家長應該給予更多關愛才對。」

凝望深海:「寶寶走路摔倒了還是讓他自己起來比較好,他又不是起不來,總是去扶他容易讓他對家長產生依賴,我家寶寶走路的時候摔倒了,都是自己站起來,就算摔疼了,也會先站起來再找我安慰他。」

深秋雨落:「我覺得扶不扶沒有絕對標準,因為寶寶每次摔倒的情況都不太一樣,如果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很有可能造成不同的影響,所以我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扶還是不扶。」

以上不同家長的做法可以看出,家長們對帶娃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解方式,在寶寶跌倒扶不扶這個問題上也有自己的見解。

寶寶跌倒後家長們的表現可以分為3類:

1、責備地面、責備自己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跌倒很心疼,但是又不忍心說是孩子不小心,所以家長就會把這種不良情緒轉化到其它因素上,比如「都是我不好,沒看好你讓你摔倒了。」或「都怪這個地,地不平都讓寶寶摔倒了!」殊不知家長這樣做,會讓寶寶無法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寶寶對自己的盲目肯定和認知錯誤,就會阻礙其責任心的形成。

2、過度緊張、馬上扶起

寶寶成長中跌倒是很常見的事情,如果家長每次都著急去扶,就會把自己的不良情緒傳遞給寶寶,本來寶寶並沒有摔得很嚴重,但是一看到你的焦慮不安,寶寶就會覺得自己可能摔得很嚴重,而哭的越來越兇。

3、挫折教育、堅決不扶

有些家長覺得寶寶只有經歷了才會長記性,今後走路的時候才會更小心,但實際上家長這麼做只會讓寶寶感覺到你的冷漠,會讓孩子覺得,現在摔倒了家長都不願幫一把,將來自己即便是遇到了再大的問題,家長或許也不會伸手幫助,時間長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係就會越來越淡薄,孩子對待他人時也會更加冷漠。

其實寶寶跌倒扶不扶這件事並沒有明確的答案,關鍵在於家長和孩子當時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情景,只有做出適合的反應,才會對孩子成長起到最大的作用。

寶寶常見的跌倒情境都有哪些?

1、2歲內寶寶輕微或嚴重跌倒

2歲內的寶寶,如果摔倒後沒有什麼明顯的異常反應,說明摔得不嚴重,那麼家長只需上前詢問孩子的跌倒情況,問孩子需不需要幫助,然後根據孩子的答案做出對應的反應即可,並不用太過擔憂。如果寶寶摔倒之後馬上就哭出來了,這說明摔倒給寶寶帶來了一定的疼痛感,家長們這時需要給予孩子幫助。

2歲內的寶寶心理承受力較弱,這時需要家長的安慰,所以家長們不要吝嗇,把寶寶扶起來抱一會兒,可以平復寶寶的不良情緒,又能讓寶寶體會到來自家長的關愛。

2、2歲以上寶寶輕微或嚴重跌倒

對於2歲以上的寶寶,大部分家長都會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引導他們變得勇敢、堅強,所以這個時候孩子跌倒,不能總想扶還是不扶。如果寶寶摔得並不重,那麼家長只需要鼓勵寶寶站起來就行,如果寶寶摔得比較嚴重,家長應該扶一下並給予安慰,但是要明確告訴寶寶,這次受傷是因為走路沒站穩、沒看路,下一次走路要避免,這樣就不會摔跤了,孩子既得到了安撫,又明白了走路時不能分心,孩子以後走路時就會儘可能的避免摔倒了。

相關焦點

  • 孩子摔倒「扶不扶」?父母三種應對方式,造就孩子三種不同性格
    但也有人說,不去扶寶寶更易鍛鍊出堅韌品格,父母不同的選擇,對孩子性格的養成具有深遠影響。專家建議:應該其實針對孩子摔倒後要不要扶的問題,許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定要扶啊,不然多心疼,不光要扶還要哄好。但是也有家長表示,他們發現有些孩子摔倒後,往往看到大人在身邊就拼命嚎哭,大人不在身邊反而什麼事都沒有,明顯是孩子過於嬌慣的結果。
  • 寶寶摔倒後扶不扶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孩子摔倒後應不應該扶,想必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面臨,不管扶不扶,總是會有人持不同意見,確實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肯定的回答。只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扶或者不扶,家長還是應該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只是這樣的結論,後來被實驗和實踐所推翻,恆河猴母愛剝奪試驗用事實證明了父母的寵愛對孩子成長的巨大影響。孩子摔倒了,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不同的處理方式,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 寶寶摔倒後是扶還是不扶?家長的第一反應,也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摔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執筆:橘裡編輯:橘裡定稿:楠楠寶寶摔倒以後是扶還是不扶呢?但其實完全不扶也並不是正確的,後來的恆河猴母愛剝奪實驗用事實推翻了華生的理論,這個實驗就是用猴子替代我們人來做實驗,從而證明人類到底需不需要情感的信念支撐,這與我們孩子摔倒後扶還是不扶有著密切的關聯。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寶寶摔倒後,家長們的第一反應,也許會影響孩子日後的性格發展。
  • 孩子摔倒後,家長扶不扶?別再糾結了,答案取決於孩子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在育兒界,有一個世紀大難題,這個難題困擾了無數家長,那就是孩子摔倒時,家長扶不扶?孩子生性頑皮、活潑,一刻也閒不住,他們喜歡四處奔跑,這也導致摔倒的機率大幅度增加。譬如,日本動漫中就經常出現女孩「平地摔」的狀況。
  • 孩子摔倒後家長扶不扶?家長態度很重要,甩鍋式育兒對娃沒好處
    有一天,孩子又因為碰到了桌子而摔倒在了地上,結果把頭給碰傷了,孩子一摔倒婆婆趕緊就去把孩子扶起來,本以為婆婆會對孩子教育一番,但是小麗沒想到竟然自己的婆婆沒有責怪孩子走路不好好走、不注意避開桌子,反而是在扶起孩子後,面前對著桌子踢了好幾下,並說:都怪桌子沒有呆在自己該呆的地方,害自己的寶貝孫子摔倒了。
  • 「孩子摔倒了扶不扶?」你的態度決定了寶寶的性格
    寶寶摔倒後你會馬上扶ta起來嗎?你會對扶或不扶寶寶有所顧慮嗎?到底該不該扶、該怎麼扶……今天就告訴你這件小事裡的大學問寶寶摔倒後,一定不要這樣做!01過分自責型!有的家長對孩子十分溺愛,認為孩子跌倒是自己沒有好好照顧孩子造成的,同時造成了自己心裡極大的負面壓力。實際上,當家長們有了這種思想無論是扶與不扶都會對孩子造成負面的心理,因此家長們需要端正自己的態度。02堅決不扶型!
  • 孩子摔倒扶不扶?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才科學
    也許是經歷了太多次皮孩子的「事故」,我這次顯得比較鎮定,跑了去看著她:「需要媽媽幫忙嗎?」結果還沒等孩子開口,其他在旁邊遛娃的老人忍不住插嘴:「還不把孩子扶起來嗎?」呃,又是孩子摔倒了「扶」還是「不扶」的問題,說實話,這確實是育兒的經典話題,也是每一位父母都會碰到的問題。自從皮孩子出生開始,我就飽受這個問題的困擾。
  • 寶寶摔倒後,家長該不該扶?可以扶,但別忘了做這3件事
    有了寶寶之後,我們會變得小心翼翼,平時會把寶寶保護得很好,不讓寶寶受到任何傷害,但是有些人怕寶寶寵壞了,難免會在心底產生一些疑問,「寶寶摔倒後該不該扶」就是值得家長考慮的一個問題。當寶寶摔倒之後,家長會很心疼,有些家長會馬上把寶寶扶起來,但是有些人說不該扶寶寶,要讓寶寶自己爬起來,這樣才能夠讓寶寶快速成長。到底哪種做法才是正確的呢?
  • 孩子摔倒家長扶不扶?態度決定未來,也許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一個孩子在奔跑,不小心摔倒在地,看過去挺疼的。如果是老人們帶著,一定會扶,中年二胎父母也會扶,而年輕夫婦可扶可不扶,基本上會讓孩子自己爬起來。扶自己的孩子不像扶陌生老人,基本上都是家長們下意識的反應。老人們第一時間會扶肯定是心疼孩子,其實本來沒事,扶起來偏偏還要噓寒問暖,孩子哭的就更大聲了,反而變的嬌氣。年輕的家長不扶都是從教育的角度上考慮,只要不是摔得很嚴重,這個時候也是培養孩子堅強自立的好機會。扶與不扶真的有這麼重要嗎?依我看,很重要。
  • 寶寶摔倒要急忙去扶嗎?你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值得深思
    」媽媽聽後卻認為,「草地上根本摔不疼的,就應該讓她自己爬起來,把責任怪在草地上,這不是在教她推脫責任嗎?」婆媳倆你一言我一語的,誰也說服不了對方,場面一度十分尷尬。那麼到底孩子摔倒了該不該急忙去扶呢?當寶寶摔倒之後,父母應該關注孩子,不能視而不見。二、孩子摔倒後,父母要避免哪些做法?
  • 孩子摔倒如何扶?這三件事父母千萬別做,關乎孩子的未來發展
    扶還是不扶?這是一個令人糾結的問題,不僅是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糾結,其實小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也是一個讓父母糾結的問題。有的人說,孩子都摔倒了,大人還不扶是不是親生的啊;也有的人說孩子摔倒了家長不應該去扶,要讓孩子自己爬起來。
  • 孩子摔倒了到底扶不扶?那些害人的育兒經驗該扔掉了
    ,讓他知道只有乖孩子才有人喜歡;2、晚上儘量不要餵夜奶,減輕哺乳期媽媽的負擔;3、孩子摔倒了不要扶,讓他養成自強自立的性格;等等等等,以上所有的經驗都在告訴我們,甚至在教導我們應該如何才能收穫一個乖嬰兒。
  • 寶寶摔倒後要不要扶?家長的態度很重要,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孩子的到來,對很多父母來說都是當成心頭的寶貝,一點的都不捨得孩子受傷。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磕磕碰碰的情況。而這時候,很多家長就會產生困惑:在孩子摔倒的時候,我到底要不要趕緊扶孩子起來呢?
  • 「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扶」,老人摔倒在馬路上,扶還是不扶
    河北石家莊,一老者蹣跚走在馬路上,一不小心摔倒了,身旁騎電動車的中年人見狀直接跑了。在老者躺在地上的時間,有多人路過竟都選擇無視,並且多人選擇圍觀,無一人敢上前攙扶。數分鐘後,一名過路女子將老者扶起並報警。
  • 老人摔倒扶不扶?保定小哥做法太硬氣
    看了那麼多救人反被訛、碰瓷的視頻,遇到有人摔倒,你還敢扶嗎?也會有人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世界溫情不會被這些低劣的碰瓷手段所磨滅。2020年9月1日,上午10點50左右,在徐水區人民醫院門口,有一位六旬老人無助地坐在地上,身旁的自行車倒在地上,東西灑落一地。來來往往的眾人,卻沒有一個人扶起老人,老人無助地看著四周。
  • 孩子在路上扶了摔倒的老奶奶,您會選擇鼓勵孩子還是批評孩子?
    很多詞都出現了,為老不尊。不同的城市各個社會的角落,好像瀰漫的一種不好的社會風氣。那就是哪個老人家去訛詐那個人了,或者誰去攙扶老奶奶又被敲詐了。不是說人失去了良知,有時候真的是怕了。怕無緣無故的被人給訛詐。慢慢地,這樣的社會風氣也就形成了。前段時間在網絡上傳,哪個老人因為一不小心跌倒了。突發了心臟病,那個老人一直在向前走的路人進行求救。
  • 孩子跌倒了,扶或不扶,您是屬於哪一類的家長?
    比如關於孩子跌倒這個事:一摔就扶,憂慮孩子產生依賴心理,缺少接受挫折的能力;要是不扶,又憂慮孩子沒有安全感,產生自閉心理。「暖心」的爸媽(扶)和「偷閒」的爸媽(不扶),到底孰優孰劣呢?1、小孩跌倒,扶與不扶是個問題周末,颱風的尾巴還偶爾拍打著路邊的樹枝,大雨卻已經停歇,太陽像孩子般調皮,時而躲藏在雲朵身後,時而露出笑臉。四歲的兒子經不住誘惑,糾纏著要出去爬山。簡單的準備後,打車趕到附近的大夫山,租了兩臺自行車,一臺女裝,一臺親子。
  • 一件衣服就解決了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
    今天和朋友逛街看到一個老人摔倒了。我:扶不扶?朋友:扶吧!我: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好心?朋友:你現在不去扶老人,等你老了,你都不知道怎麼去訛人。老人家年紀大了容易手腳不靈活導致摔倒,一方面可能會引起骨折,也可能會讓扶老人的人的錢包「打折」。為了解決這樣的難題,倫敦的研究人員就在衣服上下了心思。
  • 倔強母子街頭僵持,孩子打滾"扶不扶"?扶,但要有技巧地扶
    帶過的孩子父母都知道,2-3歲可以說是一個分水嶺。在3歲以前,自己的孩子呆萌可愛,雖然略有調皮,但也讓父母窩心。可是3歲過後,原本乖巧的"小天使"就變成了"混世魔王",不聽話不說,事情一不合心意就坐地上哭鬧打滾,怎麼都不起來。
  • 標題黨誤人不淺,扶不扶老人重上話題
    ,編輯出「四川小學生扶老人反被訛」這樣一段文字,在真相併未明了時,在網絡平臺傳播不符合事實的視頻配字,這樣顛倒是非,意欲何為呢?不可否認,此前曾經出現過多次有人扶摔倒老人而被訛詐的事件。但這一次,小學生確實撞倒老人後,不能用「扶摔倒老人而被訛詐」這樣的標題黨,將這種欺騙人的事情上傳到網上,來誤導民眾,這種做法已經失去了最起碼的誠信和道德底線。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人摔倒了怎麼辦,扶還是不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