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了到底扶不扶?那些害人的育兒經驗該扔掉了

2020-09-19 MissDo

新手媽媽應該經常聽見下面的話:

1、嬰兒哭鬧時不要抱,不哭時才可以抱,讓他知道只有乖孩子才有人喜歡;

2、晚上儘量不要餵夜奶,減輕哺乳期媽媽的負擔;

3、孩子摔倒了不要扶,讓他養成自強自立的性格;

等等等等,以上所有的經驗都在告訴我們,甚至在教導我們應該如何才能收穫一個乖嬰兒。

乖嬰兒是什麼樣子的?

自己會玩?不會哭鬧?摔倒了不需要爸爸媽媽自己拍拍屁股站起來?

好像做不到以上這些等等,就會讓孩子養成壞習慣,從而延伸到孩子長大成人以後會影響學業,影響成才,諸如此類。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我們要了解到這套理論的出處,孩子摔倒不用扶的理論出自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發明的哭聲免疫法。

所謂哭聲免疫訓練法,簡單的說就是孩子哭泣的時候延遲一段時間再去抱,最好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隨著延遲的時間越來越久,最終孩子就會不哭不鬧,獨立自強。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除此之外,華生還發明了延遲滿足訓練法和嬰兒獨立完整睡眠法,同樣刷屏朋友圈。

這套風靡中國的華生育兒理論,毒害了無數的中國孩子。

因為華生理論的核心,就在於漠視孩子的親情需求,對孩子進行冷酷訓練,這會導致兒童的心理出現極大的扭曲和異常,最終被毀掉一生。

當然,當你知道華生做實驗的過程,同樣會覺得毛骨悚然。

1920年,華生向一個8個月嬰兒大的父母支付了少量報酬,讓其配合自己做實驗。實驗過程是什麼樣的呢?

華生在小艾伯特身邊放了很多毛茸茸的小動物,如小白鼠、小兔子、小狗等。只會爬行的小艾伯特很喜歡這些小動物,華生用了2個月的時間,讓小艾伯特和這些毛茸茸的小動物建立了親密的情感聯繫。

然後,華生開始了他的實驗。

華生把一隻小白鼠像往常一樣放在小艾伯特的身邊,當艾伯特開心的想要和小白鼠接觸的時候,華生突然在他背後重擊一根大鐵棒,發出巨大刺耳的聲音,當場嚇得小艾伯特劇烈抽搐並哇哇大哭。

反覆幾次試驗之後,只要小白鼠出現在小艾伯特的身邊,他就會立刻放聲大哭並試圖躲避。

在華生用其他動物實驗幾次之後,小艾伯特已經開始恐懼所有毛茸茸的東西,不管是小白兔還是小狗,那些曾經給小艾伯特帶來愛與快樂的小動物,現在只要放到小艾伯特的身邊,他就會立刻開始恐懼並哭泣。

小艾伯特的恐懼反應,讓華生興奮異常,他據此撰寫了一篇論文,認為人的行為,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

華生的論文一出來就震驚了全球的教育界和心理學界,華生被公認為歐美最偉大的教育家。

華生以按照成人的需求對孩子行為訓練為核心思想,衍生出了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法、嬰兒獨立完整睡眠法等一系列看起來毫無問題的育兒辦法。

在華生的理論體系中,人就是機器,你對孩子輸入什麼樣的塑造和訓練,就會得到什麼樣的什麼樣的輸出結果。

當孩子這個程序出現異常的時候,只要採取一些懲罰措施,就可以讓其重回正軌。

華生的理論戕害了美國數代兒童,直到40年後,心理學家哈洛才用恆河猴母愛剝奪試驗徹底推翻了華生的理論。

晚年的華生也開始後悔自己出版的育兒理論,表示自己在這方面的研究並不充分,但是這無法挽回他的孩子和萬千美國兒童一生的幸福。

在美國人全面廢棄華生理論的數十年之後,這套洋垃圾漂洋過海,被中國的一群營銷號發現,如獲至寶,發布之後瘋狂的刷屏朋友圈。

所以,我們不要在意朋友圈刷爆的育兒經驗,因為那些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媽媽和孩子,孩子不哭的時候,多鼓勵孩子站起來,孩子哭泣的時候,請第一時間去抱抱自己的孩子,因為他需要你。

部分內容出自作者:一顆青木,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摔倒了扶不扶?」你的態度決定了寶寶的性格
    寶寶摔倒後你會馬上扶ta起來嗎?你會對扶或不扶寶寶有所顧慮嗎?到底該不該扶、該怎麼扶……今天就告訴你這件小事裡的大學問寶寶摔倒後,一定不要這樣做!01過分自責型!有的家長對孩子十分溺愛,認為孩子跌倒是自己沒有好好照顧孩子造成的,同時造成了自己心裡極大的負面壓力。實際上,當家長們有了這種思想無論是扶與不扶都會對孩子造成負面的心理,因此家長們需要端正自己的態度。02堅決不扶型!
  • 寶寶摔倒後,家長該不該扶?可以扶,但別忘了做這3件事
    有了寶寶之後,我們會變得小心翼翼,平時會把寶寶保護得很好,不讓寶寶受到任何傷害,但是有些人怕寶寶寵壞了,難免會在心底產生一些疑問,「寶寶摔倒後該不該扶」就是值得家長考慮的一個問題。當寶寶摔倒之後,家長會很心疼,有些家長會馬上把寶寶扶起來,但是有些人說不該扶寶寶,要讓寶寶自己爬起來,這樣才能夠讓寶寶快速成長。到底哪種做法才是正確的呢?
  • 孩子摔倒後家長扶不扶?家長態度很重要,甩鍋式育兒對娃沒好處
    而現在有許多家長,因為家裡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對孩子十分的疼愛和保護,不捨得讓孩子受一點委屈,當孩子犯錯後也不會去責備孩子,而是把孩子的錯誤甩鍋給沒有作為的另一方,這就是常見的甩鍋式育兒有一天,孩子又因為碰到了桌子而摔倒在了地上,結果把頭給碰傷了,孩子一摔倒婆婆趕緊就去把孩子扶起來,本以為婆婆會對孩子教育一番,但是小麗沒想到竟然自己的婆婆沒有責怪孩子走路不好好走、不注意避開桌子,反而是在扶起孩子後,面前對著桌子踢了好幾下,並說:都怪桌子沒有呆在自己該呆的地方,害自己的寶貝孫子摔倒了。
  • 孩子摔倒後,家長扶不扶?別再糾結了,答案取決於孩子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在育兒界,有一個世紀大難題,這個難題困擾了無數家長,那就是孩子摔倒時,家長扶不扶?孩子生性頑皮、活潑,一刻也閒不住,他們喜歡四處奔跑,這也導致摔倒的機率大幅度增加。譬如,日本動漫中就經常出現女孩「平地摔」的狀況。
  • 孩子摔倒扶不扶?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才科學
    也許是經歷了太多次皮孩子的「事故」,我這次顯得比較鎮定,跑了去看著她:「需要媽媽幫忙嗎?」結果還沒等孩子開口,其他在旁邊遛娃的老人忍不住插嘴:「還不把孩子扶起來嗎?」呃,又是孩子摔倒了「扶」還是「不扶」的問題,說實話,這確實是育兒的經典話題,也是每一位父母都會碰到的問題。自從皮孩子出生開始,我就飽受這個問題的困擾。
  • 孩子摔倒「扶不扶」?父母三種應對方式,造就孩子三種不同性格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我們平時都會調侃,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實際上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同樣是一項需要謹慎應對的選擇。「扶不扶」之間好糾結小於最近和老公因為管教孩子的問題產生很大分歧。老公立志要把兒子培養成「熱血男子漢」,小於則是典型的「慈母」,看不得寶寶受到一點委屈。寶寶才一歲,正是學走路的時候,每次孩子就在老公眼前摔倒了,他都只看不扶。
  • 孩子摔倒家長扶不扶?態度決定未來,也許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一個孩子在奔跑,不小心摔倒在地,看過去挺疼的。如果是老人們帶著,一定會扶,中年二胎父母也會扶,而年輕夫婦可扶可不扶,基本上會讓孩子自己爬起來。扶自己的孩子不像扶陌生老人,基本上都是家長們下意識的反應。老人們第一時間會扶肯定是心疼孩子,其實本來沒事,扶起來偏偏還要噓寒問暖,孩子哭的就更大聲了,反而變的嬌氣。年輕的家長不扶都是從教育的角度上考慮,只要不是摔得很嚴重,這個時候也是培養孩子堅強自立的好機會。扶與不扶真的有這麼重要嗎?依我看,很重要。
  • 寶寶摔倒後是扶還是不扶?家長的第一反應,也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摔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執筆:橘裡編輯:橘裡定稿:楠楠寶寶摔倒以後是扶還是不扶呢?但其實完全不扶也並不是正確的,後來的恆河猴母愛剝奪實驗用事實推翻了華生的理論,這個實驗就是用猴子替代我們人來做實驗,從而證明人類到底需不需要情感的信念支撐,這與我們孩子摔倒後扶還是不扶有著密切的關聯。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寶寶摔倒後,家長們的第一反應,也許會影響孩子日後的性格發展。
  • 寶寶摔倒後要不要扶?家長的態度很重要,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孩子的到來,對很多父母來說都是當成心頭的寶貝,一點的都不捨得孩子受傷。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磕磕碰碰的情況。而這時候,很多家長就會產生困惑:在孩子摔倒的時候,我到底要不要趕緊扶孩子起來呢?
  • 小孩子摔倒了,家長該不該扶?
    小孩子摔倒了,家長該不該扶?小孩子哭鬧不停,該不該哄?小孩子貪玩調皮,到底該不該罵? 兒童,顧名思義,他的大腦還在發育,各項技能,本能都在學習中,開始前孩子的大腦就像一張白紙,通過不斷地外界學習,環境成長,儲存學習到一定的技能。 如果孩子從小在不好的環境中成長,耳濡目染,大概率會養成不好的習慣,家教,胎教顯得尤為重要。
  • 寶寶摔倒後扶不扶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孩子摔倒後應不應該扶,想必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面臨,不管扶不扶,總是會有人持不同意見,確實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肯定的回答。只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扶或者不扶,家長還是應該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家長不應該理他,正如他認為孩子哭了,家長不應該去抱是同一個道理。
  • 孩子摔倒,扶還是不扶有何差別?3種不同做法對孩子影響很明顯
    凝望深海:「寶寶走路摔倒了還是讓他自己起來比較好,他又不是起不來,總是去扶他容易讓他對家長產生依賴,我家寶寶走路的時候摔倒了,都是自己站起來,就算摔疼了,也會先站起來再找我安慰他。」深秋雨落:「我覺得扶不扶沒有絕對標準,因為寶寶每次摔倒的情況都不太一樣,如果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很有可能造成不同的影響,所以我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扶還是不扶。」
  • 寶寶摔倒要急忙去扶嗎?你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值得深思
    」媽媽聽後卻認為,「草地上根本摔不疼的,就應該讓她自己爬起來,把責任怪在草地上,這不是在教她推脫責任嗎?」婆媳倆你一言我一語的,誰也說服不了對方,場面一度十分尷尬。那麼到底孩子摔倒了該不該急忙去扶呢?如何對待孩子才正確,這真的值得深思。總的來說,父母可以去扶孩子,但是千萬不要急急忙忙去扶,更不要表現得大驚小怪,一副天塌下來的樣子。三、當孩子摔倒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 一件衣服就解決了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
    今天和朋友逛街看到一個老人摔倒了。我:扶不扶?朋友:扶吧!我: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好心?朋友:你現在不去扶老人,等你老了,你都不知道怎麼去訛人。老人家年紀大了容易手腳不靈活導致摔倒,一方面可能會引起骨折,也可能會讓扶老人的人的錢包「打折」。為了解決這樣的難題,倫敦的研究人員就在衣服上下了心思。
  • 孩子在路上扶了摔倒的老奶奶,您會選擇鼓勵孩子還是批評孩子?
    ,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到底是應該批評孩子還是應該鼓勵孩子呢?一,如果給孩子說不能扶老人家,怕被老人家訛詐。這樣會在不經意間改變了孩子的認知,有可能也改變了孩子善良的秉性。二、如果鼓勵孩子,又怕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被人訛詐。所以小美一直糾結該怎麼給孩子說。
  • 摔倒不敢扶和見死不敢救是人們的本意嗎?
    "跌倒的人不敢扶",萬一冒出一個糊塗法官問我,"人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要扶"?我怎麼回答?如果沒有人給我作證,那我不是被這個法官認為是我撞的人,如果摔倒的人死了,我會承擔刑事責任,這人命關天的事,那可不敢啊,所以我不敢扶!
  • 當孩子問為什麼見到摔倒的老奶奶不能扶,你該怎麼向孩子解釋
    一直以來教育都在給孩子灌輸要尊老愛幼,特別是孩子沒有那麼強的是非觀,也不會清楚現實世界潛伏的危險。扶老太太如今成為了現實生活中一個令人們談虎色變的話題,網際網路發達以前就可以在報紙上看到某某熱心人扶老太太被訛詐的實例就開始不斷出現。而網際網路發達之後,全國各地的老太太們製造的新聞更是令網友每天漲知識。
  • 「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扶」,老人摔倒在馬路上,扶還是不扶
    河北石家莊,一老者蹣跚走在馬路上,一不小心摔倒了,身旁騎電動車的中年人見狀直接跑了。在老者躺在地上的時間,有多人路過竟都選擇無視,並且多人選擇圍觀,無一人敢上前攙扶。數分鐘後,一名過路女子將老者扶起並報警。
  • 老人摔倒在天寒地凍的長春街頭,引圍觀無人扶,該拷問誰的靈魂
    街頭摔倒的老人到底扶不扶,已經是一個長久來爭論的社會熱點命題。前幾天小編寫了一篇南寧街頭摔倒老人扶不扶得文章,引發了幾千次的評論和留言。從網友留言和私信來看,這個爭論其實已經無所謂爭論了,因為意見基本一致了。
  • 老人摔倒扶不扶?保定小哥做法太硬氣
    看了那麼多救人反被訛、碰瓷的視頻,遇到有人摔倒,你還敢扶嗎?也會有人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世界溫情不會被這些低劣的碰瓷手段所磨滅。2020年9月1日,上午10點50左右,在徐水區人民醫院門口,有一位六旬老人無助地坐在地上,身旁的自行車倒在地上,東西灑落一地。來來往往的眾人,卻沒有一個人扶起老人,老人無助地看著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