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在育兒界,有一個世紀大難題,這個難題困擾了無數家長,那就是孩子摔倒時,家長扶不扶?
孩子生性頑皮、活潑,一刻也閒不住,他們喜歡四處奔跑,這也導致摔倒的機率大幅度增加。
譬如,日本動漫中就經常出現女孩「平地摔」的狀況。
孩子摔倒時,家長扶不扶是一種選擇,只有兩個答案。但是,家長對孩子摔倒的態度卻有4種,不同的態度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性格。
1.驚恐型態度
影響指數:★★★
小明今年4歲了,剛上幼兒園,這一天,他在回家的路上時跑得過快,不小心踩到一塊大石頭直接摔倒了。
看到孩子倒地後,小明媽撒開腿就跑了過去,馬上把小明扶了起來,同時自責地安慰道:
「哎呀,都是媽媽不好,沒有看好你,讓你摔倒了!」
摔倒可怕嗎?對於孩子而言,他們對摔跤沒有概念認知,只會感知到身上疼不疼。
譬如,我們覺得死亡可怕,但是孩子不知道死亡的涵義,自然也就不明白死亡的可怕之處。
但是,孩子看到家長驚慌失措的場面,就會下意識地認為摔跤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這樣,孩子每次摔倒都會覺得恐懼而哭,而不會單純覺得痛而哭。其實,有些時候孩子摔倒根本不會哭,是被大人的舉動嚇哭的。
看到孩子摔倒後,這類家長的態度過於驚慌、緊張,他們的心理活動是:
【啊,我這個當媽媽的一點沒有用。】
【我不是一個好媽媽,讓孩子摔倒了,下次可不能讓孩子自己走路了。】
家長這種驚慌失措的態度,會導致孩子未來性格膽小怕事、懦弱多疑,不敢嘗試新事物,沒有冒險精神、缺乏勇氣。
2.冷漠型態度
影響指數:★★★★
芷若今年3歲了,她在家裡吃飯的時候,由於筷子掉在地上,她想伸手撿起來,卻不小心把自己弄倒了,腳被地板磕了一下。
一瞬間,芷若就覺得腳部的傳入神經把痛感傳達到神經中樞,再通過傳出神經反饋給腳部,她覺得疼痛難忍就坐在地上哀嚎起來,期望坐在椅子上的媽媽能夠過來安慰自己。
可是,芷若媽媽想鍛鍊孩子的獨立意識,希望她能夠堅強起來,通過自己的意志戰勝困難。
面對芷若的求助行為,芷若媽媽沒有伸出援手,只是坐在椅子上,自顧自地吃飯。
看到媽媽無動於衷的坐在椅子上,臉龐冷漠的神情,芷若只得到一種答案,那就是「媽媽不愛我了」。
家長這種冷漠型態度,會導致孩子傷害、恐懼,缺乏安全感,影響親子感情,他們不會再輕易相信家長。
這類孩子長大以後,會變得性格多疑、冷漠無情、自我孤僻,不會輕易相信任何人,人際關係可能會特別差。
3.責任轉移
影響指數:★★★★
6歲的進藤是家裡的獨生子,爺爺奶奶都非常寵愛他,這種愛甚至有些超越了底線。
這一天,進藤在家裡玩汽車玩具的時候,不小心踩到了小汽車,直接滑倒在地上,屁股硬生生地坐在了汽車上面。
這直接把進藤給「扎」哭了,他嗷嗷大哭起來,奶奶聽到哭聲後,馬上走了過來扶起進藤,同時用手拍打著破碎的小汽車道:
「讓你欺負我孫子!讓你欺負我孫子,這次壞了吧?娃啊,咱不哭,都是這玩具的錯!」
這還沒完,奶奶見進藤眼角還有眼淚,又狠狠地拍著地板,「這破地板,磕到我的大孫子了,奶奶來幫你打它!」
說起來,這種家長也是中國傳統的老一輩教育了,當孩子受到傷害時,他們總會把責任轉移到物品身上。
譬如進藤踩到小汽車才摔倒,這位奶奶把責任轉嫁給汽車玩具和地板上,絲毫提醒孩子根本責任就是自己不注重安全。
孩子年齡小,長期聽到這種話,就會下意識地覺得所有事情都不是自己的責任,這樣未來他們做錯事時,也會從外因找答案,而忽略內因。
長久下去,孩子就會變成一個自私、自我的人,不聽從勸告、不負責任。
4.指責寶寶
影響指數:★★
「說過你多少次了?對地板溫柔一些,天天弄疼地板,快給它道歉,然後揉一揉!」
面對媽媽的指責,小亮哭喪著臉站起來,衝著地板鞠躬道:
「地板哥哥,對不起,我今天又把你弄疼了,我太笨了,天天弄疼你。」
當孩子摔倒後,部分家長就會把責任全部推卸在孩子身上,正好跟第三種態度完全相反。
這時候,孩子就會特別容易自責,長大後也會變得自信心不足,不敢爭奪自己喜歡的事物,害怕犯錯誤。
孩子摔倒的原因有許多,而家長扶不扶,並不是取決於自己,而在於孩子。
1.孩子摔了不哭不鬧
當孩子摔倒後,沒有任何負面反饋,這時候家長就不要表現得過於驚慌,那會嚇到孩子,可以適當鼓勵一下,讓孩子自己爬起來。
譬如,家長就可以用輕快的語氣詢問孩子:
「寶貝疼嗎?能不能自己站起來?」
「寶寶疼嗎?要不要繼續玩?」
這時候的,大多數孩子都會表現出勇敢的一面,騰地一下站起來,家長不要忘記鼓勵孩子:
「咦,我家孩子長大了,不用媽媽扶咯!」
孩子聽到這句話後,也會非常高興。
2.孩子摔倒後有明顯的求助信號
如果孩子摔倒後覺得疼,躺在地上又哭又鬧、亂摔東西發脾氣,家長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氣,同時利用同情的心理告訴孩子:
「媽媽知道你疼,媽媽幫你扶起來。」
這時候孩子就會感受到安全感,有利於培養親子關係。
除此之外,家長還要陪同孩子一起分析摔倒的原因,幫助孩子下次不犯同樣的錯誤。
如果孩子是被凳子絆倒,媽媽也可以裝作被凳子絆倒,然後提醒孩子走路的時候要眼觀四周,注意自身安全。
兜媽寄語
孩子摔倒後,家長扶不扶?別再糾結了,答案取決於孩子!
成長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孩子也會在路上一直摔跤,這時候家長只要讓孩子明白一點就夠了:
「無論何時,爸媽都會與你同在。」
各位寶媽、奶爸,你們的孩子摔倒時,你們怎麼處理的?快分享下你們的方法吧。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