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跌倒了,扶或不扶,您是屬於哪一類的家長?

2020-09-05 陽光有味

為人父母,就是和「糾結」做鄰居。

比如關於孩子跌倒這個事:一摔就扶,憂慮孩子產生依賴心理,缺少接受挫折的能力;要是不扶,又憂慮孩子沒有安全感,產生自閉心理。

「暖心」的爸媽(扶)和「偷閒」的爸媽(不扶),到底孰優孰劣呢?


1、小孩跌倒,扶與不扶是個問題

周末,颱風的尾巴還偶爾拍打著路邊的樹枝,大雨卻已經停歇,太陽像孩子般調皮,時而躲藏在雲朵身後,時而露出笑臉。

四歲的兒子經不住誘惑,糾纏著要出去爬山。

簡單的準備後,打車趕到附近的大夫山,租了兩臺自行車,一臺女裝,一臺親子。

我和兒子在前,妻子在後,穿過公園大門,剛入山腳,就遇到一個突發狀況。

在山腳的一個斜坡上設置了減速帶,提醒著騎自行車的人們減速慢行注意安全。

一位爸爸帶著五六歲的兒子,一人一車從山上快速的下來。

爸爸的車在前頭,因為車速很快,過減速帶時自行車有明顯的的顛簸。

小孩的車速稍慢一些,但是顛簸還是很大,小孩未能抓穩車頭,摔倒了。

頗快的速度,摔倒在斜坡上的小孩劃破了手臂和膝蓋。

路邊的遊客發出陣陣驚叫聲。

小孩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漢,疼痛讓他冒出了眼淚,但他並未哭泣,而是望向他父親。

「能站起來嗎?」小孩爸爸聽遊客的喊聲才停車回過頭。

「沒事,我能站起來。」

小孩一隻手撐著地面,站了起來,疼痛讓他皺了皺眉頭。

之後,小孩爸爸帶著他去了救援站。

我們繼續我們的爬山之旅。

路上,妻子問我。

「如果剛才那樣,是你兒子摔倒了,你會去扶他嗎?」

看著身前4歲的兒子,如果剛才是他摔倒,恐怖立即大哭吧!

「如果是你,肯定會立即去把你兒子扶起來,甚至抱起來吧!但我不會去扶,他應該自己站起來。」

「都流血了,你都不扶嗎?」

「洋洋(我兒子),如果剛才是你摔倒了,你會哭嗎?」

「我會哭。」

「你是小小男子漢,你要自己站起來對不對。」

「對呀!」

我長期在外地,小孩一直跟著妻子,我們夫妻都很擔心小男生性格太柔。

還好的是,我們夫妻刻意引導,家裡確實多了一位小小男子漢。

兒子說要自己下去跑上山頂,看著他飛奔的小小背影,想到小時候餓肚這樣一個小故事。


2、那你餓著吧

小時候在農村,物質生活還比較缺乏。

平時一日三餐基本都是米飯青菜,除了重大節日,才能吃到肉食。

記得小學2年級時,一天放學後,經過學校小賣部,特別想吃方便麵。

回到家,就向媽媽「鬧」。

而晚飯已經做好,媽媽說以後再買。

那一天的我性子來了,使出「絕招」,哭,大哭。

當平日裡好用的招數,在那天失效了。

「你非要吃方便麵,不吃晚飯是嗎?」

「是。」

「好,那你餓著吧。妹妹,我們趕緊吃,吃不完的也倒掉。」

那一次,我真正體會到了非常飢餓的感覺,後來我學會了「前胸貼著後背」這句話,我記憶深刻。

長大後,我才理解,媽媽並不是不願意給我吃方便麵,而是在90年代裡,是不允許浪費食物,物質缺乏,家裡也並不富裕。

這些原則,即使是小孩也要明白的。

媽媽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她教給的道理,讓我至今受用,比如教導我的小孩。


3、「你把小兔子弄髒了」而不是「小兔子會咬你喔」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故事,讓我感受深刻。

周末,兩對夫妻各自帶著自己3歲的女兒到農場裡度假。

農場裡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兔子,兩位小女孩非常喜歡。

爸爸媽媽們自然竭盡所能,給兩位小天使分別抓了一隻,養在籠子裡。

要離開時,兩位小天使都非常不捨得,抓著籠子不願意放手。

其中一位媽媽說:「寶貝,我們不能帶走兔子,它會咬人的,你看它的牙齒那麼長,好嚇人。」

小女孩聽了這位媽媽的話,認真的看看了兔子的嘴巴,或許是真的被長長的牙齒嚇到了,小女孩果斷的放手了。

而另一位媽媽是這麼說的。

「寶貝,你看小兔子渾身雪白的,很漂亮,對不對?」

小女孩看著籠子裡的小白兔,小手抓的更緊了。

「寶貝,你看你的手,有泥土,很髒,還有細菌,這樣會傷害小白兔的,你不願意讓小白兔受傷,因為寶貝是最有愛心的。」

「我們把小白兔放掉,好不好,這樣小白兔會很開心的。」

小女孩很不舍,但她還是聽媽媽的話,放掉了籠子裡的小白兔。


曾經認為小孩教育都是老師的任務,直到自己有了小孩才知道,家庭教育很重要。

任何一件事,不同的處理方式,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未來。

為了讓小孩獨立,父母的要「偷閒」,為了小孩的安全,父母的又要「暖心」。

果然是為人父母者,操碎了心!

相關焦點

  • 孩子跌倒不能扶?小心矯枉過正
    孩子摔倒了,扶了擔心他過度依賴吃不了苦,不扶又怕他沒有安全感影響一生,到底該怎麼辦呢?
  • 孩子跌倒了,要不要去扶?
    本文轉載自【趙忠心家庭教育的博客】原帖連結:http://blog.sina.com.cn/s/blog_c02d93740101t6aw.html作者:趙忠心,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孩子跌倒了,家長要不要把他扶起來?」
  • 「孩子摔倒了扶不扶?」你的態度決定了寶寶的性格
    寶寶摔倒後你會馬上扶ta起來嗎?你會對扶或不扶寶寶有所顧慮嗎?有的家長對孩子十分溺愛,認為孩子跌倒是自己沒有好好照顧孩子造成的,同時造成了自己心裡極大的負面壓力。實際上,當家長們有了這種思想無論是扶與不扶都會對孩子造成負面的心理,因此家長們需要端正自己的態度。02堅決不扶型!
  • 老人跌倒了扶不扶?是不是把你問住了?看習大大怎麼說!
    「老人倒了扶不扶?老實人是不是老是吃虧?」當你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是不是頓時會愣住?扶與不扶是不是在激烈地鬥爭著?
  • 寶寶跌倒了,要不要扶他起來?這些細節必須留意
    孩子還小時,不管是玩耍還是行走,都難免會摔跤。那麼,當孩子跌倒時,一旁的父母要不要出手扶起來呢?關於這個問題,一直都爭論不休。有些家長說:孩子跌倒了,那肯定是毫無疑問要扶起來的。身為父母,這是第一反應。
  • 孩子摔倒,扶還是不扶有何差別?3種不同做法對孩子影響很明顯
    以上不同家長的做法可以看出,家長們對帶娃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解方式,在寶寶跌倒扶不扶這個問題上也有自己的見解。,但是又不忍心說是孩子不小心,所以家長就會把這種不良情緒轉化到其它因素上,比如「都是我不好,沒看好你讓你摔倒了。」
  • 孩子做錯事後,該怎辦呢?老話說:跌倒爬起來,扶上馬,送一程
    宋國鋒不單單是孩子,就是成年人,也有做錯事的時候。孩子不比成年人,經歷少,見識短,是非鑑別能力有限,做錯事在所難免。所以,家長要擺正心態,不要求全責備,事事都追求完美。完美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歷史上許多偉人、名人都犯過錯誤,何況我們,包括我們的孩子都是普通人,範一點兒錯誤是正常的,但絕對不是容忍,慣著、忍著、依著。
  • 孩子摔倒家長扶不扶?態度決定未來,也許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一個孩子在奔跑,不小心摔倒在地,看過去挺疼的。如果是老人們帶著,一定會扶,中年二胎父母也會扶,而年輕夫婦可扶可不扶,基本上會讓孩子自己爬起來。扶自己的孩子不像扶陌生老人,基本上都是家長們下意識的反應。老人們第一時間會扶肯定是心疼孩子,其實本來沒事,扶起來偏偏還要噓寒問暖,孩子哭的就更大聲了,反而變的嬌氣。年輕的家長不扶都是從教育的角度上考慮,只要不是摔得很嚴重,這個時候也是培養孩子堅強自立的好機會。扶與不扶真的有這麼重要嗎?依我看,很重要。
  • 倔強母子街頭僵持,孩子打滾"扶不扶"?扶,但要有技巧地扶
    倔強母子街頭僵持,孩子打滾"扶不扶"?在網上,看到過這麼一件事情。寶媽帶著孩子上街,逛商場的時候孩子看中了一款玩具,吵著要買。寶媽一看那款玩具家裡也有,只不過是顏色不一樣罷了,就跟孩子說:"乖,家裡有一個一樣的,咱們不買。
  • 孩子摔倒後,家長扶不扶?別再糾結了,答案取決於孩子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在育兒界,有一個世紀大難題,這個難題困擾了無數家長,那就是孩子摔倒時,家長扶不扶?孩子生性頑皮、活潑,一刻也閒不住,他們喜歡四處奔跑,這也導致摔倒的機率大幅度增加。譬如,日本動漫中就經常出現女孩「平地摔」的狀況。
  • 孩子摔倒「扶不扶」?父母三種應對方式,造就孩子三種不同性格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我們平時都會調侃,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實際上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同樣是一項需要謹慎應對的選擇。「扶不扶」之間好糾結小於最近和老公因為管教孩子的問題產生很大分歧。老公立志要把兒子培養成「熱血男子漢」,小於則是典型的「慈母」,看不得寶寶受到一點委屈。寶寶才一歲,正是學走路的時候,每次孩子就在老公眼前摔倒了,他都只看不扶。
  • 寶寶摔倒後是扶還是不扶?家長的第一反應,也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但其實完全不扶也並不是正確的,後來的恆河猴母愛剝奪實驗用事實推翻了華生的理論,這個實驗就是用猴子替代我們人來做實驗,從而證明人類到底需不需要情感的信念支撐,這與我們孩子摔倒後扶還是不扶有著密切的關聯。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寶寶摔倒後,家長們的第一反應,也許會影響孩子日後的性格發展。
  • 南懷瑾老師:老人或者小孩不小心跌倒,要等一下再扶起來
    我常常告訴人,一個人跌傷了,尤其吩咐你們年輕女同學做媽媽的,孩子跌倒在地上,沒有哭之前不要抱起來,你一抱算不定這個孩子閉氣死了。所以看到孩子們跌倒,老太太們就叫旁人不要動!不要動!等一下!等一下!等到孩子「哇」一哭,好,可以抱了,他氣通過了,一陽來復。剛跌下去時精神受了恐嚇,身體的氣脈各部分不順了,你一去抱,氣岔斷就危險了。
  • 孩子摔倒扶不扶?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才科學
    也許是經歷了太多次皮孩子的「事故」,我這次顯得比較鎮定,跑了去看著她:「需要媽媽幫忙嗎?」結果還沒等孩子開口,其他在旁邊遛娃的老人忍不住插嘴:「還不把孩子扶起來嗎?」呃,又是孩子摔倒了「扶」還是「不扶」的問題,說實話,這確實是育兒的經典話題,也是每一位父母都會碰到的問題。自從皮孩子出生開始,我就飽受這個問題的困擾。
  • 孩子摔倒後家長扶不扶?家長態度很重要,甩鍋式育兒對娃沒好處
    有一天,孩子又因為碰到了桌子而摔倒在了地上,結果把頭給碰傷了,孩子一摔倒婆婆趕緊就去把孩子扶起來,本以為婆婆會對孩子教育一番,但是小麗沒想到竟然自己的婆婆沒有責怪孩子走路不好好走、不注意避開桌子,反而是在扶起孩子後,面前對著桌子踢了好幾下,並說:都怪桌子沒有呆在自己該呆的地方,害自己的寶貝孫子摔倒了。
  • 寶寶摔倒後,家長該不該扶?可以扶,但別忘了做這3件事
    有了寶寶之後,我們會變得小心翼翼,平時會把寶寶保護得很好,不讓寶寶受到任何傷害,但是有些人怕寶寶寵壞了,難免會在心底產生一些疑問,「寶寶摔倒後該不該扶」就是值得家長考慮的一個問題。當寶寶摔倒之後,家長會很心疼,有些家長會馬上把寶寶扶起來,但是有些人說不該扶寶寶,要讓寶寶自己爬起來,這樣才能夠讓寶寶快速成長。到底哪種做法才是正確的呢?
  • 孩子在路上扶了摔倒的老奶奶,您會選擇鼓勵孩子還是批評孩子?
    很多詞都出現了,為老不尊。不同的城市各個社會的角落,好像瀰漫的一種不好的社會風氣。那就是哪個老人家去訛詐那個人了,或者誰去攙扶老奶奶又被敲詐了。不是說人失去了良知,有時候真的是怕了。怕無緣無故的被人給訛詐。慢慢地,這樣的社會風氣也就形成了。前段時間在網絡上傳,哪個老人因為一不小心跌倒了。突發了心臟病,那個老人一直在向前走的路人進行求救。
  • 倔強母子街頭僵持良久,獲大片支持聲:孩子打滾扶或不扶是門學問
    其實,現實中不少父母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孩子打滾扶與不扶,大家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那么正確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呢?扶還是不扶?其實並非黑白分明,也可以曲線處理首先,在這件事情上,立刻就去扶孩子、哄孩子的家長是錯誤的。
  • 扶老人卻被索賠,敲詐勒索罪不應只是擺設
    筆者認為,不應該簡單地批評了事,應當依據刑法或者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這名老人。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2000至5000元以上就屬於數額較大,3萬至10萬以上屬於數額巨大,30萬至50萬以上屬於數額特別巨大。行為人使用一定的暴力、脅迫手段,使受害人產生恐懼心理而處分其財產。首先,行為人需要有非法佔有的目的,其次,行為人使用暴力等手段使對方產生恐懼心理而處分財產,最後,行為人或其他人取得財產。
  • 一名男子從車流中扶起受傷倒地老人 扶與不扶 他扶了 因為……
    一名男子從車流中扶起受傷倒地老人扶與不扶新聞上曾經曝光出諸多扶助跌倒老人做好事反被老人誣為肇事者,越來越多的人對攙扶跌倒老人心存顧忌,人們的道德越來越被這種現象而「綁架」,久而久之,人們都是對這種事情避之不及。然而,桐廬一名警察看到倒地老人後,他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