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事後,該怎辦呢?老話說:跌倒爬起來,扶上馬,送一程

2020-08-27 運籌帷幄說算籌

宋國鋒

不單單是孩子,就是成年人,也有做錯事的時候。孩子不比成年人,經歷少,見識短,是非鑑別能力有限,做錯事在所難免。所以,家長要擺正心態,不要求全責備,事事都追求完美。完美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歷史上許多偉人、名人都犯過錯誤,何況我們,包括我們的孩子都是普通人,範一點兒錯誤是正常的,但絕對不是容忍,慣著、忍著、依著。

孩子犯了錯,不要埋怨,要認真對待,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幫助孩子分析一下做錯事的原因,關鍵是教導孩子改錯的方法,要告訴孩子:吃一塹,長一智,以免再範類似的錯誤。

孩子即使真正錯了,也要以批評、教育為主,切忌不要動輒打罵。如果打皮了,罵滑了,以後當面就不聽你的了。最可怕的是,如果犯了錯誤,怕你罵,怕你打,躲著你、藏著你、掖著你,就麻煩了,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容易範大錯,那個時候,家長、孩子追悔莫及,一切都晚了!

老話說:跌倒爬起來,扶上馬,送一程。面對孩子犯錯了、磕著了、跌倒了,家長要做的是:把孩子扶起,幫他撣淨身上的塵土,擦乾流出的血跡,撫平身上的創傷,扶上馬,送一程,然後任爾馳騁千裡,闖蕩天地!

本文為原創,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孩子跌倒了,要不要去扶?
    這是近些年來輿論界經常談論的一個話題,而且觀點驚人的一致:孩子跌倒了,家長「不要心太軟」,不要管他,要他自己爬起來。還引用「證據」來說印證自己的觀點:「人家外國的父母都是這樣。」年輕的父母聽了,也有人對此深信不疑。理由是:這樣做可以養孩子經受挫折的能力。如果父母把孩子扶起來,就是強行剝奪了孩子經受挫折教育的「機會」,是不能扶。這種觀點究竟對不對呢?
  • 寄語年輕朋友:跌倒了,自己爬起來
    剛學會走路的孩子時常會跌倒,有經驗的家長不去扶他,而是讓他自己爬起來,因為他失敗一次,就會吸取一次教訓,他的步子很快會穩健起來。青少年在成長之中,思想行為、道德修養等方面並不成熟,因而犯點錯誤是可以理解的,從這種意義上說,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了沒有爬起來,一味地等待別人來扶,甚至拒絕別人扶起,自暴自棄,一蹶不振。
  • 孩子跌倒不能扶?小心矯枉過正
    孩子摔倒了,扶了擔心他過度依賴吃不了苦,不扶又怕他沒有安全感影響一生,到底該怎麼辦呢?
  • 老人跌倒了扶不扶?是不是把你問住了?看習大大怎麼說!
    看完習大大說的,小夥伴覺得老人跌倒後要不要扶呢?其實,老人跌倒的事情離我們的生活一點都不遙遠,這也絕不僅僅是茶餘飯後談論的社會話題。如果有老人跌倒,作為旁人,只要記住一句話:不要輕易扶起,也不要置之不理。不清楚情況下的強行扶起可能加重損傷;而老人倒地後沒人敢扶,結果當場死亡的案例也發生過(2009 年武漢)。設想一下,如果跌倒的老人是自己的親人,我們究竟該怎麼做才是科學的?
  • 寶寶跌倒了,要不要扶他起來?這些細節必須留意
    孩子還小時,不管是玩耍還是行走,都難免會摔跤。那麼,當孩子跌倒時,一旁的父母要不要出手扶起來呢?關於這個問題,一直都爭論不休。有些家長說:孩子跌倒了,那肯定是毫無疑問要扶起來的。身為父母,這是第一反應。
  •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
    墨菲定律:與錯誤共生,迎接成功(2)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柯魯德.史密斯曾說過:「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榮幸就是每個人都失敗過,而且每當我們跌倒時都能爬起來。」1927年,美國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衝垮,一個9歲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衝毀,在洪水即將吞噬他的一剎那,母親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
  • 孩子跌倒了,扶或不扶,您是屬於哪一類的家長?
    為人父母,就是和「糾結」做鄰居。比如關於孩子跌倒這個事:一摔就扶,憂慮孩子產生依賴心理,缺少接受挫折的能力;要是不扶,又憂慮孩子沒有安全感,產生自閉心理。「暖心」的爸媽(扶)和「偷閒」的爸媽(不扶),到底孰優孰劣呢?
  • 延慶:扶上馬 豐臺:送一程
    到了村一級,則實行新老村官互相交流、大學生村官跟著村委班子成員在實際工作中邊幹邊學的實地培訓方式。     2006屆延慶縣張山營鎮黃柏寺村大學生村官、西南政法大學畢業的賈石全,是個地道的延慶姑娘。雖然在當地長大,熟悉當地情況,但工作起來仍有許多事情要重新學習。她對三年來的培訓深有感觸:「到村裡任職以後,為了能讓我儘快熟悉工作,領導就安排我到鄉裡信訪部門掛職。
  • 寶寶跌倒後別亂扶,正確的做法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因為這個年紀的小孩子一般玩遊戲玩的開心,沒注意摔了一跤就會爬起來繼續玩。但這個孩子怎麼也爬不起來了,大哭的聲音驚動了管理員,果然還是專業幼兒管理員,她看了以後並沒有直接扶起來,而是拿出木板綁上趕緊送醫。聽說這孩子是骨折了,送醫前千萬不能挪動跌傷部位,否則很容易造成二次傷害。這就給廣大寶媽寶爸們一個警鐘:寶寶跌倒後千萬別亂扶,至少要先進行這三步的檢測。
  • 在哪裡跌倒,不妨換個地方爬起來
    學會放棄,有時比不折不撓更重要我們常說:「在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實際上這是一個思維誤區,學業忌諱它,創業就更忌諱了。每個人的天賦不同,適合的成長方式也應不同。如何檢驗自己的天賦呢?在哪兒「跌倒」就是個試劑。
  • 他曾說錯話失去美好事業,後演繹「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
    畢福劍曾在央視工作有20多年,算是一位老員工了,畢福劍主持風格幽默風趣,同時又是一位活潑搞笑接地氣的一位主持人,小編也是較喜歡看畢姥爺時期主持的《星光大道》了,基本每期都會看,不過在畢福劍2015年離開央視後逐漸看的就少了,感覺飯店換廚師了樣,吃著有些不習慣,如今畢福劍雖然離開央視有三年多了,但是和很多網友一樣都非常懷念曾經的畢福劍。
  • 香豬妹聶玲利: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
    香豬妹聶玲利: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 2021-01-08 2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懷瑾老師:老人或者小孩不小心跌倒,要等一下再扶起來
    任何人的身體,不管男女老幼,復卦一來陽氣剛剛發生,麻煩得很,病人的病表面上看起來會加重。懂了這個原理的人,一點都不怕,這個加重是好事。這個陽氣發動的時候要能夠把握得住,怎麼把握呢?有些修道的人趕快把氣控制住,那就完了!佛家講心空一念,只照住它,看它發動,有病的病就更加重,實際上是好消息。
  • 寶寶摔倒後,家長該不該扶?可以扶,但別忘了做這3件事
    有了寶寶之後,我們會變得小心翼翼,平時會把寶寶保護得很好,不讓寶寶受到任何傷害,但是有些人怕寶寶寵壞了,難免會在心底產生一些疑問,「寶寶摔倒後該不該扶」就是值得家長考慮的一個問題。當寶寶摔倒之後,家長會很心疼,有些家長會馬上把寶寶扶起來,但是有些人說不該扶寶寶,要讓寶寶自己爬起來,這樣才能夠讓寶寶快速成長。到底哪種做法才是正確的呢?
  • 孩子做錯事,到底該不該打?
    經常有家長問該不該打孩子,如果孩子做錯事不打,還怎麼教育孩子?那麼,孩子做錯事,到底該不該打?這個度家長怎麼把握?不打就代表不教育嗎?02 不打孩子不代表就放任孩子有些家長了解了打孩子的危害,後來面對孩子的種種不良行為,不敢打也不敢說。如果是這樣,你就是在做一個「假」家長。明明知道孩子不對,想打卻不敢打,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了。
  • 寶寶跌倒了, 應不應該扶起?
    不知何時,美國父母不扶孩子的故事在中國廣為流傳,並被眾多家長效仿。一位年輕爸爸將孩子從小寄放在老家撫養,每個月回家看孩子一次。
  • 孩子摔倒扶不扶?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才科學
    為此我還問了很多的身邊人,大家的答案不外乎兩種:A.扶起來,摔一跤大人都覺得痛,更何況小孩子;B.站在原地不動,讓孩子自己爬起來,讓他們鍛鍊鍛鍊自立;咋一聽,兩派其實說的都挺有道理,那到底該聽誰的?關於這個讓人糾結的問題,隨著孩子的長大,現在我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 孩子摔倒跌落千萬別馬上扶起來,因為...
    孩子摔倒跌落千萬別馬上扶起來,因為......孩子摔傷了應該這樣做: 1 兒童意外摔倒或跌落後,首先要查看是否清醒,如呼叫不應,呼吸不穩,則進行人工急救,同時撥打120急救。 2 頭部著地,不哭不鬧的孩子或稍微大一點的兒童一定要送醫院檢查。注意在送途中不要晃動孩子的頭部,儘量以溫和的方式固定孩子的頭部。
  • 「孩子摔倒了扶不扶?」你的態度決定了寶寶的性格
    寶寶摔倒後你會馬上扶ta起來嗎?你會對扶或不扶寶寶有所顧慮嗎?到底該不該扶、該怎麼扶……今天就告訴你這件小事裡的大學問寶寶摔倒後,一定不要這樣做!01過分自責型!有的家長對孩子十分溺愛,認為孩子跌倒是自己沒有好好照顧孩子造成的,同時造成了自己心裡極大的負面壓力。實際上,當家長們有了這種思想無論是扶與不扶都會對孩子造成負面的心理,因此家長們需要端正自己的態度。02堅決不扶型!
  • 與錯誤共生,與失敗共生→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
    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柯魯德·史密斯曾說過:「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榮幸就是每個人都失敗過,而且每當我們跌倒時都能爬起來。」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只不過是他不被失敗左右而已。那時,母親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一一一讓男孩復讀一年,她給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飯,為孩子攢錢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