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應當還有很多家長用「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來勉勵孩子勤奮讀書,可能很多孩子還會俏皮的答一句「早起的蟲兒被鳥吃」,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這是童話大王鄭淵潔四年級的作文標題,他也因此被退學而終止了自己的上學生涯。
鄭淵潔在輟學之後便一直待在家中由父親親自教育,直到他15歲參軍,在1970至1976年他都在軍營中度過。1977年他開始了自己的文學創作之路,鄭淵潔義無反顧地走上了他一生的光明大道。
最開始鄭淵潔萌生的念頭是寫詩,但當他寫了幾百篇在全國的雜誌社輪流投稿碰壁後,他感到了失望,雖然之後陝西的一個報紙發表了他的一首短詩,但他還是發現了自己在詩歌散文方面有所欠缺,之後開始投身於當時還並不流行的童話。
開始的情況一樣,不斷地退稿,不斷的打擊,但是母親卻一如既往的相信他,甚至把他的稿子寄給自己認識的一個陝西出版社的編輯,在得到肯定之後,稿子又被推薦給北京少年兒童讀物的編輯,就這樣他開始了自己的童話創作之路,他自身的獨特成長經歷也為他後來的不走尋常路埋下了伏筆。
這之後他相繼創作了皮皮魯,魯西西,大灰狼羅克,舒克和貝塔等家喻戶曉的文學形象,在1993年獲選首屆北京十大傑出青年,更是以一人之力撐起一本《童話大王》的期刊,成為29年的世界紀錄保持者,之後他也投身於公益和教育事業,成為一位成功的典範。
鄭淵潔不僅在公益教育事業上頗有建樹,對兒子的教育也十分用心。在兒子鄭亞旗上小學的時候就發現他對於在學校學習的厭煩,於是在兒子小學畢業之後,鄭淵潔決定效仿自己曾經的成長曆程將兒子帶回家親自教育。
為了讓孩子學得更加投入,鄭淵潔發揮自己的特長以童話的方式來編撰教材,他為兒子編的介紹刑法的419個故事更是成為兒童普法教育的藍本。
在家的時候,鄭亞旗的學習方式靈活而自由,他每天下午上三節課,傍晚和爸爸去河邊散步,並且探討電視和書上的各種不同的話題。
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得鄭亞旗逐漸培養起對學習的濃厚興趣,而且也對於當下的社會熱點有了自己的獨特見解,真正的做到了學以致用。此外,童話中人物的美好品格也影響了鄭亞旗的一生,他在自己遇到困難時也總是會以一種非常樂觀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六年之後,鄭亞旗便從這所特殊的中學畢業了,鄭淵潔擔心他的社交能力不足,便在他輟學大約半年之後帶他去見網友,而他的表現讓鄭淵潔對他的社交能力有了信心。
小鄭亞旗與那些比他大很多的網友相談甚歡,一起討論計算機,設計網站等。而在這種特殊教育下,網絡也成了他聯繫外界的重要紐帶,他通訊錄中的聯繫人超過八成都是網友。
大約在鄭亞旗10歲時,爸爸就「警告」他說:「18歲前你要什麼我給你什麼,18歲之後,我就不管你了,相反我要什麼你給我什麼。&34;再壞的人看了我這本書也會變成好人。&34;兒子:老爸希望你在人生的道路上遠離這419宗罪"。不僅如此,鄭淵潔還編寫了性知識篇,叫做《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
內容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而且除了知識的增長,鄭淵潔也十分注重兒子的社交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人處世的心態等各方面的教育,他所培養出來的孩子不是只會吸收知識的機器,而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才,這與鄭淵潔的職業是分不開的。
他稱其從事童話創作,對於孩子的心理特點,認知特點都有比較深入的了解。但是普通家長在兼顧事業之餘可能陪伴孩子的時間本就不多,更遑論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教育孩子了。
不僅如此,鄭亞旗也展現了同齡人望塵莫及的自立能力,在美國,孩子18歲自立大概是很尋常的事情。但在中國,能做到的怕是就寥寥無幾了。
而鄭亞旗在18歲的時候,便開始了求職之路,他雖然因為學歷低而四處碰壁,但是鄭淵潔從不曾打擊嘲諷過兒子,反而是鼓勵支持他,勸兒子先壓低工資,進去之後在大顯身手。
當鄭亞旗受到節目《李敖有話說》的啟發,打算錄製《鄭氏胡說》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支持兒子。而這樣的資源也是我們當今很多家庭沒有的。
鄭淵潔與兒子的相處方式也十分的平等自在,因為《童話大王》是在兒子出生後以其為原型創作的,而鄭淵潔又被稱為童話大王,所以兒子戲稱讓鄭淵潔叫他哥,鄭淵潔也的確以哥相稱,也不要求兒子叫自己爸爸,而是可以直呼其名,父子間的親密可見一斑。
而在父子兩聯手創辦《皮皮魯畫冊》的時候,鄭亞旗因為先前辦《鄭氏胡說》的時候父親中途晾了自己,很是生氣,非要要求籤合同並且如有意外照合同賠償才答應合作,父子二人的關係更像是事業上的合作夥伴。
這在我們很多的普通家庭也是難以實現的,因為現在很多時候還是要求孩子對父母要絕對的尊重而無法特別平等自如的相處。
對於孩子的教育也一定要注重因材施教,鄭淵潔把兒子帶回家教育,但卻把女兒鄭亞飛供到博士,對於教育方式不僅要看家長的能力和意願,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
綜上所述,我們普通家庭還是應該理性的決定孩子的教育方式,既借鑑鄭淵潔在教育中的成功經驗,也要結合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考慮學校教育的優缺點之後再綜合選擇,不可盲目複製其教育方式。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