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迷胡木偶戲《智取華山》劇本大研討

2020-12-20 騰訊網

   4月26日,由中共華陰市委宣傳部、華陰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華陰市東路迷胡藝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紅色經典大型歷史紀實劇·華陰迷胡木偶戲《智取華山》劇本研討會在市圖書館舉行。

  迷胡木偶戲《智取華山》由市文旅局組織策劃,華陰市東路迷胡藝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具體實施運營,是弘揚華陰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講好華陰故事的重要內容。該劇本以詳實的革命戰爭史實為依託,講述了在王銀生等村民的幫助下,解放軍偵察小分隊機智、勇敢的地攻取華山的故事,巧妙地將華陰優秀文化、獨特的風土民情等內容進行適當呈現,對於宣傳華陰有著重大意義。

  研討會上,華陰迷胡木偶戲《智取華山》劇本作者楊化民先生介紹了創作初衷及具體內容。與會領導和專家們圍繞劇本的人物塑造、故事情節、藝術表現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對作品給予高度評價,大家認為該劇本以宏大的構思,再現了當年人民解放軍不畏艱險、鬥智鬥勇,為祖國解放事業頑強奮鬥的感人事跡,劇本中人物形象飽滿,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優秀作品,編排這部戲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同時,學者們還從宏觀和細節上對劇本提出了具體修改意見。

  據了解,目前迷胡木偶戲《智取華山》劇本基本成熟,下一步,將對劇本進行再創作並開展編排工作,這部戲是市文旅局推進我市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的又一力作,也是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劇目。

撰稿:郝雪莉

相關焦點

  • 華陰:華山下三秦門戶老腔嘹亮,大刀面香辣迷胡戲頌清廉
    這塊發現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秦磚殘塊上,帶有「寧秦」戳記,印證了華陰的歷史足跡。漢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因地處華山之北,寧秦改稱為華陰,後經多番更名,華陰縣名延續至今。1990年,華陰撤縣設市。隨著道教在唐朝的興盛,道士們開始居山建觀,逐漸在北坡沿溪谷而上開鑿了一條險道,形成了"自古華山一條路"。華陰老腔一聲吼華陰老腔起源於老腔皮影戲,最初只是泉店村張家先祖為謀生創作的家族戲,演出時,老腔為皮影戲做幕後伴唱。關中大地皮影戲眾多,不過雙泉村的皮影戲卻有著獨特的唱法。
  • 張菊玲等六人榮獲華陰迷胡精英傳承人
    張菊玲等六人榮獲華陰迷胡精英傳承人 恢復窄屏 發布時間:2015-06-08 07:53:25
  • 華陰小城丨打卡不一樣的華山
    遠離繁忙城市的喧囂 回歸大自然的靜謐 在山光水色間徜徉 打卡不一樣的華山--華陰小城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華陰小城來華山就屹立於小城華陰,可能由於華山聞名中外,所以周圍對外的高鐵站、火車站、汽車站都署了華山名,許多人山上論劍山下玩,卻仍對華陰小城留在不太清晰的記憶裡。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座美麗的山水名城——華陰,一座有山有水有人家,富容多個「大景」的小城。
  • 楊文哲|華山尋根探險印象
    我們途徑「鷂子翻身」、「老君犁溝」處,不由自主地去真摯拜謁了在此處設立的當年革命解放戰爭時期八位勇士智取華山事發地的紀念碑,觸景生情,只能虔誠地面對當年智取華山,拯救貧窮百姓獻身的烈士紀念碑默默致哀,告慰英靈,向民族英烈表達了崇高的敬意。
  • 來華山,華陰這些美食不要錯過哦!
    這些小吃可能會令你驚喜交加,不僅讓你的味蕾絕佳享受,更能使你的華山旅行記憶多一份風土人情。華山多民間小吃,既有陝西的特色美食,鍋盔、牛羊肉泡漠等名吃,又有華山特色小吃,大刀面、涼粉等,景區周邊有很多的餐館、酒店,就餐是非常方便的。
  • 華山到底有多險,只有走過智取華山的人才知道
    華山,古稱「西嶽」,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西安市以東120公裡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 華陰旅遊協會華山之巔成功舉辦「華山論劍英雄匯」主題文化活動
    2003年10月8日,大型文化活動金庸「華山論劍」在華山成功舉辦,「華山論劍」一舉成為了陝西乃至中國一張炫靚的文化品牌,時隔17年,2020年10月8日,重啟「華山論劍」再聚北峰極頂,以「傳承國風經典 彰顯華山風骨」為主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中國聲音,舉辦「華山論劍英雄匯」
  • 廈門「木偶世家」以布袋木偶戲演繹「掌上大乾坤」
    從布袋木偶戲的表演技巧、製作工藝、歷史背景到一家三代人的傳承故事,小姑娘的解說娓娓動人。  這個只有17歲的小姑娘名叫詹皓晶,別看年紀小,她可是布袋木偶戲新一代的傳承人。詹皓晶的外公是著名的木偶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布袋木偶戲代表性傳承人莊陳華,母親是廈門布袋戲傳承人莊晏紅。在外公和母親接連為木偶戲文化「代言」後,詹皓晶將木偶戲文化帶到了更廣闊的舞臺上。
  • 指尖上的百年傳承——內江資中木偶戲薪火相傳
    經過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發展,資中木偶已走向世界舞臺。資中木偶源於清代光緒年間,屬中型杖頭木偶。民國年間,資中大大小小的木偶戲班子共有10餘個,分布於各個鄉鎮。新中國成立後,幾個木偶班子於1953年5月合併起來成立了資中縣木偶劇團。把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編排成木偶戲,演員們挑著扁擔自帶鋪蓋送戲下鄉。
  • 小學生劇本登上中國木偶劇院大舞臺
    5月31日,兒童舞臺劇《尋找七彩心》新聞發布會在中國木偶劇院大劇場舉行,劇院專門為編寫該劇的北京市朝陽區櫻花園實驗學校的小編劇們頒發了「中國木偶劇院外聘小編劇」的聘書和編劇費。據悉,這是中國木偶劇院首次嘗試學生劇本改編成舞臺劇走上舞臺。
  • 華山南峰腳下的地方原來屬商洛洛南,為何後來劃歸給了渭南華陰?
    原標題:《洛南與華山的情愫——張新全》來源:楊開讓,作者:張新全,已獲授權發布!洛南,地處華山之南,有人說洛南的地名是由於洛南的縣治地處洛河之南而得,但是如果你站在地圖前仔細看地圖,就會發展洛南與華山有很大的關聯。因為洛南大部分地域處於華山的南邊,歷史上民間流傳,華山腳下南峰一帶的地域過去是屬於洛南的,一首民謠:華山落下尋屍首,就需山下尋洛州。這說明過去華山南峰下的地域屬於洛南無疑。
  • 情牽萬縷,尋仙攜手泰順木偶戲亮相TGC
    尋仙攜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泰順木偶戲,以展出經典劇目《陳十四娘娘傳》木偶的形式,閃亮登場。尋仙與泰順木偶:情牽萬縷一個是傳統木偶,一個是現代網遊。一個是新興產業,一個是歷史悠久。當源遠流長的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朝氣蓬勃的網路遊戲組CP,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 華山腳下將舉辦黃河流域九省(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示展演
    活動將在渭南非遺具有代表性的《華陰老腔一聲喊》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聲腔中拉開帷幕。本次活動是由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渭南市人民政府主辦,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陝西省渭南市文化和旅遊局、華陰市人民政府、華山景區管理委員會 、華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西嶽廟文物管理處承辦。
  • 2013春川木偶戲慶典8月在韓國江原道春川舉行
    人民網首爾7月29日電(張悅、鄒濼銥) 據韓聯社報導,為期7天的韓國第25屆春川木偶戲慶典將從8月9日起在韓國江原道春川舉行。 其中,韓國劇團「Ro.Gi.Narae」的《鹽木偶》(12日)曾在法國世界木偶戲慶典演出過,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中國樂亭縣文化遺產繼承中心此次表演的《鶴與龜》(12日)是一種皮影戲。
  • 劈山救母傳說 成華山文化的精神符號
    原標題:劈山救母傳說 成華山文化的精神符號 每座名山都會孕育一些故事,在華山,幾乎每一個景點都承載一個神話傳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洞一世界,一石一傳奇。在眾多神話傳說中,最出神入化,引人入勝地要數劈山救母傳說。2009年,劈山救母傳說被列入第二批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華山:「無限風光在險峰」
    華山向以險要而聞名於天下,其之陡險位居五嶽之首。常言道:「自古華山一條路」。一路行過,必經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上天梯、蒼龍嶺等絕險要道,1949年,人民解放軍突破華山天險,智取華山守敵,如今天險依舊,人們可從容飽覽。
  • 小木偶,大魅力——諾亞舟秀洲實驗幼兒園木偶戲表演
    小木偶,大魅力——諾亞舟秀洲實驗幼兒園木偶戲表演木偶——傳統藝術說起木偶戲,相信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在中國古代又稱傀儡戲,是用木偶來表演故事的戲劇,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為了豐富幼兒園生活,增強幼兒對傳統民間藝術的了解和興趣,9月7日上午,木偶劇團走進諾亞舟秀洲實驗幼兒園表演木偶劇。
  • 席威斌在華山說:希望南有博鰲論壇北有秦嶺論壇
    陝西秦嶺世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裁、中國科教網總策劃席威斌先生,作為論壇的聯合發起人做引導性發言,希望把論壇做大做強,形成「南有博鰲,北有秦嶺」的論壇格局和思想高地。論壇結束後,席威斌接受了騰訊大秦網的專訪。